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的德育功能

日期:2005-9-20 07:04 阅读:

在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近些年来才缓慢发展起来的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过程中,各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都有一定的功能。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方式,心理辅导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还处于初级阶段,难免会将心理辅导工作与德育工作模糊起来,认为心理辅导工作就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就是心理辅导工作,将这两者等同起来。这难免会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处于一种尴尬的境界。因此,本文在此就学校心理辅导在学校德育工作的作用进行一些赘述。

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过程中,我们更多地注意心理辅导在德育中的作用,这也可能是大多数学校心理辅导者的初衷,但是,我们在承认心理辅导具有独立体系的同时,也承认心理辅导在德育工作中具有以下三大功能。

(一)            补偿功能

学校心理辅导的德育补偿功能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1)观念补偿,学校心理辅导教育者进一步丰富了教育观的内涵,它应该明确教育者的地位不仅是主导者、权威者和塑造者,而且更应是协助者和治疗者。因此,它丰富了德育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内涵:第一,教师在德育过程中不仅是组织者和设计者,更应该是学生的合作伙伴和知心朋友;第二,教师不仅是道德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学生内在信息的接受者,因此,德育过程不仅是以掌握道德知识、训练行为习惯为基础的过程,还应该是一个学生内在隐密世界的发泄过程,更是一个注重学生潜能开发、元认识能力培养及其它人格因素发展的研究过程。在我校,学生来源比较广阔,来自全市的各个县,对于正处于生理、心理成熟过程中的他们来讲,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应的行为或心理状态,而抓住学生的心理现象,则更有利于解决各种各样的学生的不适应的问题。某学生,在体育方面显示出了比同龄强得多的能力,但是这个学生从来不服老师的管理。另一方面,这位学生有非常要强的心理,一旦你与他成为了知心朋友,这位学生就会言听计从,然后再加以调教、指正、疏导,使他认识到老师要求他这样做的目的与意义。如有一次,这位同学在食堂与值日教师发生了争执,当时心理老师正好在场,以目光示意这位同学不要对老师无理,这位同学对自己的不适当行为才有所收敛。事后,心理老师找到这位同学,对其进行认知疗法,使其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反应的不恰当,让其在值日老师面前认错。事后,心理老师对其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精神表示了适当的赞扬。这一方面加强了对学生的责任感的培养,同时促进了环境的和谐,使老师、学生的心理都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从而促进了教学活动的效果。(2)方法补偿:传统的德育教学,主要运用说服、榜样、陶冶、评价、实践锻炼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虽然这些方法在德育中不失为重要的方法,但在具体运用时往往过分强调外在强化、强化社会要求等外在影响;而在辅导中,教育者的地位由主导者、权威者变为协助者和治疗者,因此,教育者要根据精神分析、行为分析和认知分析等理论中的具体方法,如疏泄、自由联想、暗示、系统脱敏、厌恶疗法、辩护训练等来发掘学生心理中潜意识能量,注重依靠学生自己力量解决他们的心理障碍、病态行为等人格问题,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如某班一女生,由于其性格比较刚强,与班主任老师产生对抗、抵触的思想。这样,使得其产生一种要求转班的思想,甚至于有一次,班主任老师刚刚开完会议,而这位同学却一出会议室的门就忘记掉了老师开会的内容,而因为要求换座位这一小小的愿望没有实现与同班同学大吵大闹,甚至于不顾一个女孩子的矜持要打同班同学。此时,心理老师正好碰到这一事件,将这一同学叫到办公室,另外思想政治老师利用自己的课堂时间去做好另一女生的思想工作,使其能安心学习。在心理辅导室里,这位女生谈了很多很多,使其得到了应有的发泄,而心理老师则利用心理技术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使她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使她自己能解决自己思想上的认知障碍,从而安心学习。(3)内容补偿:传统的德育,主要使学生在政治观念、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及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等较高层次上实现正确的价值取向,它主要解决学生的政治立场、哲学思想及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问题。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一些最起码的、最基本的和最一般的人格,如学生的学习适应、社会适应、职业选择、应付挫折、情绪调适及人际交往等。而辅导本身是完善人格、发展人格的重要手段,它所实施的内容为德育内容提供了补偿。

(二)            指导功能

所谓指导功能包括三个方面:(1)在对象的研究上,心理辅导为德育提供了客观基础,如通过辅导中常用的测试、疏泄、自由联想等手段和方法,掌握学生的“内在冲突”、“心理危机”、“行为障碍”及人格特点,有利于分析研究学生人格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如在上面一例女生中,在给予“症状自评”的自测后,即对这位同学进行分析,使其认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为她自己认识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有目的地对自己日常行为进行监督、调整,以达到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2)在方法上提供了基础。传统的德育把学生当作社会关系中的一个社会角色来要求。心理辅导中,我们把学生当作人际关系中一个具体的人来要求,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它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学生人格缺陷,我们不能急于对学生暴露了的思想和行为做出判断,而是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合适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3)在指导的内容上,心理辅导还包括对物的认识(尤其是对知识的理解)、情感上的疏导。因为广大青年学生正处于同一性的发展时期,如果这一时期同一性发展得好,则必将对其今后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同一性发展混乱,则对于正处于生理、心理成熟、成长的学生来说,则可能会产生难以设想的后果。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寻找自己人格发展中的优缺点,其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使学生能够与环境和谐发展,这不仅仅要求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认识自己,而且,要使学生自己加强对物,尤其是对知识的理解,要充分认识自己的情绪情感并加以调控,使其在自己成长的路上能够健康地生活。而德育则仅仅注重于对学生某一事件的行为、观念的、态度的改变。通过心理辅导,指导学生对物、情感的认识,帮助学生认识世界(环境)、适应世界(环境)。

(三)           调节功能

“环境塑造性格,爱心培育人才”,这是我校的办学理念,但它表明了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的因素。良好的环境,对于一个思想品德习惯正在养成的青年学生来说,传递的信息是积极的,和谐的。这个环境包括我们学校的校园环境以及社会的环境等。校园环境的建设,可以极大地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和享受成功的喜悦。而一个不良的环境,则往往给学生带来学生的压力。(1)克服意义障碍、影响教育效果的内在因素是学生受教育时的心理状态。有人这样定义学生的意义障碍:由于学生的某些思想或心理因素的存在,使其对道德要求和意义的理解受到阻碍,从而对教育目的的要求、措施手段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消极态度和消极行为。如反抗老师或逃学。学生产生意义障碍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如果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如压制、惩罚等,可能都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如果采取心理辅导中的一些方法如疏泄、暗示、角色变换等方法,效果肯定会好些。在班级中,班主任的管理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情感。对于那种比较民主的管理风格的班级来说,容易形成一种活泼、向上的人格,而对于那种比较专制、压制的管理班风,则容易形成一种沉闷的气氛,充满着敌对与对抗,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是有很大影响。在我所任教班级里,这种分化现象显得比较明显。从学生的课堂反应上来看,前一种管理风格的班级学生非常容易发动,而对于后一种班级,在课堂上不仅仅表现出难以调度或难以控制,而且有时候他们会作了一些不可思议的问题,以求使自己心中的不满情绪得到发泄和平衡。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广大学生来讲,这种发泄与平衡作用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2)矫治轻度的心理问题。目前,许多学生由于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而产生了各种生理心理反应,如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等,但一般的医药措施只能缓和症状,受到德育手段也不可能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如果采用辅导中的某些行为治疗方法,则能帮助他们克服某些行为障碍,从而进一步改善情绪和生理心理症状。但在这过程中,学校心理辅导教师仍不能进行心理治疗,对于严重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仍需要在专家的指导下或请专家进行,不能够盲目地去做。在上一学期,某班一学生因为生性高傲、脾气暴躁、多疑,经《症状自测量表》测量表明该生具有极大的攻击性等人格障碍特征,心理老师不敢轻易地给该生进行治疗与辅导,并建议他到某医院进行检查。因为对于我来说,这位同学的情况可以说是比较严重的一种症状,没有医学基础的我是不能够进行治疗的,必须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与指导。(3)建立良好的心境。心境具有弥散性特点。如心情愉快时感到周围的一切充满着生机,富有一种喜悦的情绪色彩;抑郁不快时,就可能“见花落泪”、“对月伤心”。因此,良好的心境有利调动人的主动性,提高活动效率。心理辅导则能改善学生的不良心境,指导他们进行一些自我暗示、适当发泄、转移注意等方法来调节自己的心境,以达到人格发展与环境和谐统一。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既不能忽视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应当注重一些心理辅导方法在德育中的运用,也不能忽视心理辅导工作的思想性,我们不能机械地割裂两者之间的联系,也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来认识和区别学校心理辅导与学校德育工作,来提高我们学生的思想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

Tags: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的,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