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间课程要“有据” 大课间课程的建设要依据学校的总体办学理念来规划设计。学校大课间课程不是空中楼阁,要在学校办学理念的统领下,形成学校大课间课程自身的理念和灵魂,要与学校的整体课程开发规划相一致,是学校整体课程规划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大课间的课程的内容选择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本着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身心协调发展的原则来制定大课间课程的内容,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身体成长,心理发展规律。 大课间课程要依据《课程标准》而开发,要在课标专业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开发建设,而不能随意、随性而为。课程标准明确给予我们小学阶段学生身体素质的成长锻炼建议,我们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开发、来细化自己的大课间课程。 大课间课程的建设要依据师生的需求,要切合学校的师资力量,要来源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充分考虑外在的条件与师生内在需求的契合。大课间课程的内容及实施方式应该尽可能多的征求师生的意见和建议。 大课间课程的建设要以学校以往多年课间锻炼文化积淀为依托。对于学校以往优良的课间文化要给与发扬,而不是对以往大课间经验的全盘否定,是对以往相关经验的”扬弃“这样大课间课程操作起来就会有辙可循,会省不少力气。 大课间课程要“有趣” 有趣是保持大课间课程生命力的重要保证。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学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大课间推进过程中,趣味性无疑是师生乐于主动参于大课间课程的重要保证,缺乏趣味性的大课间生命力不是旺盛的,只能靠命令来强制推行。所以在大课间课程的开发实施中,如何组织丰富有趣、围绕课程主题的锻炼形式是我们时刻要牢记的。只有这种师生乐于参与的大课间才能永葆茂盛的生命力。 有趣是提升师生参与度的有效法宝。我们经过几年的大课间实施,发现同学们在大课间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要我练”和“我要练”两种状态是截然不同的。前者锻炼状态是机械的、被动的,有时候学生虽然也参与了,但对大课间课程的参与程度以及锻炼效果是大打折扣的,甚至心理上会出现抵触情绪。但是丰富有趣,贴近学生身心实际的大课间课程无疑会让更多的学生进入“我要练”的行列中来。 大课间课程要“有效” 有效的大课间,主要是大课间课程要完成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精神品质得以提升这样的终极目的。所以大课间课程化的内涵要大于表层表象,内涵要以完成大课间课程的课程目标为根本宗旨。 第一是有效实施。大课间课程的有效实施,要有强有力的领导组织。一要形成以学校校长统领和专家相结合的大课间课程规划团队;二要形成学校中层领导,各部门协作的课程推进团队;三是还要形成全校教师参与的课程执行团队;只有做到全校师生对大课间课程有统一明晰的认识,对大课间进行统一的行动管理,那么大课间课程才能有效地得以实施。 第二是有效锻炼。要通过六年的小学阶段的大课间课程对学生身体素质提升起到循序渐进的大作用,要让每个孩子通过大课间课程的实施,自身体质真正得到受益。所以在大课间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有效锻炼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注重的。 第三是有效评价。大课间课程实施起来,要让评价贯穿每个孩子小学阶段的全过程,要让孩子能够感受到自身体质成长的历程。另外有效的评价也是刺激孩子们积极参与大课间课程,教师积极实施大课间课程的有效保证。 大课间课程要“有品” 大课间的”有品”,是指在大课间课程的开发建设过程中要逐步形成学校大课间课程的品牌特色。让全校师生都能够在品牌感召力的影响下增加对大课间课程的情感投入,也就是说要形成本校所独有的,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大课间特色。 品牌大课间的形成,还是要回归到大课间课程的终极目的上来,在学校办学理念的统领下来形成,那种为了脱离以上宗旨的品牌是与学校文化相脱节的,也是注定不能得以长久发展的。 Tags:课间,活动,总结,思考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