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政教处处理了一件学生因打球争场地引起的纠纷,结果两边家长都说政教处偏袒,争执不下。三方闹得很不愉快,甚至两家家长陆续跑到校长那里告状,政教处也满腹委屈。 接手这件事情以来,我首先找政教处了解了事情的原委,经过是这样的:清明节前的一天下午吃过晚饭后,七三班几个孩子在操场上运动,七二班一个男孩关某参加进来,但是他来得晚还嫌人多,想让别人先下场,别人玩得正起兴,没有人愿意下来。这时,他就指着七三班尚某生硬地说:你先下去吧!且伴随有手推的动作。结果一来二去,两人互相推搡,一起倒在地上。更可气的是关某在别人已经倒下时,竟然还对着别人的头部猛踢了几脚,造成尚某的脸部两边都肿起来,嘴一侧里面被踢出了口子。 据政教处说,关某的家长只同意出医疗费,但是觉得两个孩子打架不愿一个。尚某的家长说,既然你这样说,那你告诉我,我的孩子错在哪里了?态度很是激烈。既然你这样说,那么请你把我这几天给孩子看病的误工费也拿出来。双方僵持不下,问题一时很棘手。 于是,我又先找了关某谈话。谈话过程中,我发现,关某对事情的经过讲得基本真实,最起码体现了孩子诚实的一面;接着我在肯定了他的优点之后,让他找自己行为的不足,他也很清楚的意识到了自己不对的地方:没有宽容意识、更不该那样粗暴的对待同学。最后,他主动提出来,要给对方承认错误。我充分肯定了他的想法,并鼓励他及时给对方道歉。在这个本性还善良的孩子身上,我找到了解决这件事情的契机。 第二天,我及时把被打的同学尚某的家长找来,刚开始,能看出尚妈余怒未消的神情。我把和她的谈话分成三个步骤:第一,不切入主题,而是同着尚某妈妈的面先把孩子找来,先关心孩子的病情。并站在一个母亲的立场上表示了对尚妈心情的理解,给她时间,让她把心中的苦水倒出来;第二,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谈了对事情的看法;让她理解学校的立场是公正的,解除心中的顾虑;第三,提出处理的建议:对方拿出医疗费,能切实认识到错误,赔礼道歉。不再提误工费之类的。家长欣然接受了。她说,其实,我争的就是一个理。 当天下午,因为别的工作缠绕,我没有顾上和关某家长见面,于是和她约到了周末返校的时间。 我明白,和关某妈妈的沟通必须建立在她能正确认识到自己孩子错误的基础上,而不是她口中的“两个孩子打架,都有责任”认识。 见面的时候,我先和她谈起调查的结果,接着和她谈了和孩子沟通的情况,肯定了孩子身上诚实、善良的一面。这样,让她明白我的调查不是毫无根据,孩子既然尚能知错就改,你大人还坚持错误还有什么意义呢?同时,也让她避免对我产生偏见。最后,我又给她举出大量因为袒护孩子的错误而造成孩子误入歧途的例子。和她的谈话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她主动提出了要和对方和解的想法,也不再说“两个孩子打架,都有责任”的话了,并接受了学校对孩子的处分。 我趁热打铁,把双方家长都约过来,握手言和,互相谦让,一场一触即发的争端在双方的理解中画了句号。 通过这件事情的处理,我感触颇深。在家长的心目中,我们就是学校形象的代言人,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关乎学校的形象,所以我们必须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以关注孩子终身发展的原则去处理事情,宽严有度。这件事中,倘若我们以尚某也参与了打架为由,执意给尚某一个处分,恐怕这件事情还不会顺利结束;在和当事人沟通问题时,让对方充分意识到,惩罚,也是出于对孩子的一种负责,是让他本人积累成长经验与教训,增强责任感的必需;在面对成人的思想工作时,细致到位、换位思考尤其重要,只有理解,才会支持;有了支持,就能成功。 Tags:理解,架起,心灵,沟通,桥梁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