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前教育教学的根本宗旨。创新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塑造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一代新人”,努力培养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的目标和方向。 创新能力是各种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综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所谓“创新”就是对旧事物的变革与否定;就是于习以为常之处,发现奇异之点;就是冲破传统的旧观念、旧习俗,提创新的认识、新的方法、新的技艺等,其实质是在于“新”。所谓“创造”也属“创新”,所以“创造能力”也可以叫“创新能力”,“发明创造”则是“创新”的继续和深入。“创新”并不神秘,学生身上蕴藏有不少潜在的创新能力,问题是我们当老师的如何去发现、引导和培养。 一、在劳动技术教育中,必须结合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热爱创新活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也就是积极开展各种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活动 。如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创新,为什么要创新,激发学生创新愿望、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中,也要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其创新行为。 其次,在劳动技术教育的过程中,要防止那种教师统得过多,学生自由少;集体活动过多,个别辅导少;重记忆、轻思考;重模仿、轻创新;重知识、轻能力;重共性、轻个性等等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挥的弊端。即在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要改变习惯的“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摒弃一切包办的、机械的教学方法及纸上谈兵的方法。要提倡针对学生的各种具体情况,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钻研问题,提出新见解。实践证明,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老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待学生中的,优等生要“看着走”;对中等生要“指着走”;对能力差、反应慢的学生要“领着走”。但不论哪一种学生,老 师 绝对不能“抱着走”。“抱着走”是培养不出学生的真本领,培养不出合格人才的。 再有,必须让学生很好地“学会学习”。在掌握科学技术工作中,学生必须掌握有一定的文化理论基础知识。因为很多知识都在书本中,特别是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各种科学技术知识都充满在各种信息中、书本中。这些信息和书本知识都是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经过辛勤劳动获得的经验总结或结论,是指导我们掌握新科技知识捷径的工具,因此学生必须学会学习的本领,必须养成审视教材的习惯。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如何去学会运用比较、借鉴的方法,善于从矛盾中发问求解、引导学生对未知事物进行质疑。 二、在劳技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途径 怎样让学生由课内到课外扩大质疑范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1.认真备课 备课不能只是为“教”而备,应要为“学”而备、“动手操作”而备,一句话就是要为“用”而备,从“学和用”的角度研究“教”的问题。备课时,不仅要熟悉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更要熟悉教材内容,还要备教学方法,即在备课时应根据教材内容、教学仪器设备及材料的现实状况,结合学生的基础情况,去考虑如何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创新能力”。 2.认真讲课 讲课不单是教知识、教思想,而且要教学习方法以及对有关问题的思维方法。首先,要改变那种“多灌多得、少灌少得、不灌不得”的旧教学观念,同时更要讲究教法。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是追求“讲深讲透”,逼迫学生去死记硬变,而是要留有“余味”、“空白”,让学生自己去“品味”、“品尝”及“填补”,这就可防止学生养成不开动脑筋的懒习惯。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是劳技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实施教学的基本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做法不仅是让学生“学会”,而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教其知、授其法、以法求知,就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寻找真理,学会学习的方法。其次,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讲课时应着重指出其思考问题的思路,适当地提供其线索、向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去思考、推测和预计可能的结论。讲课时不仅要使学生有所“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所“思”。因为理解和思考要比单纯记忆更为重要。要引导学生开动“机器”,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这是老师的责任。“疑”既是思维的结果,又是思维的起点,教的过程中要善于设疑,要积极启发学生产生疑问,让发他们去积极思考、去探索。因为,创造性思维起始于新问题的提出,是从对已有理论的认识的怀疑开始的,如果使怀疑成为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这就意味着一种创新潜能的存在。怀疑的头脑、批判的精神、富有幻想的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源泉。没有大胆猜测,就不能有伟大的发现和创造。我们知道,一切工具都不过是人体的延长。挖土机是人手的延长,车轮是人手的延长,扩音器是人嘴的延长,而电脑则是人脑的延长。但是这些延长物体决不能是人体的某一部分,而只能是人体的模拟,它们都是由人们经过创新思维的发现后,进行研究、设计、试验、生产制造后,才得到发明创造出来的。因此让学生大胆地怀疑、猜测,培养学生丰富的创新思维的想象力,是我们老师进行讲课时,应该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一句话,就是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所思,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应该重视: 1)重视提问 教要有法,教无定法,而贵在得法,妙在运法。提问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中,提问要问得新奇,问得有趣,问得巧妙,问得富有启发性,问得高而可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问的方法很多,可以有如:旁敲侧击法、引述趣事法、连锁发问法、自由思考法、步步追问法、挑起战火法、趋势反问法、欲擒故纵法、故事寓疑法、苏格拉底法。另外还有如下方法:因果法——问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或最后结果是什么;变化法——改变原因,结果应如何,主要条件变为次要条件会有什么变化,已知与未知对换又会怎样……;比较法——比较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或不同物体、不同现象之间存在的异同;矛盾法 ——提出矛盾问题让学生解释,或者说明其理论等;推理法 ——通过推理得出结论,或结论如何从理论上加以论证;推广法 ——从某些特殊现象、事件中,总结出结论、规律,推广到一般情况是否成立、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或只适合那些特殊情况及范围;转化法 ——某种性质的物体或某种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否转化为别性质或出现其他现象等等;案例法——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其方式有:讨论式、辩论式、研讨式等方式。 总之,提问的方法很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取得实际效果为目的而各取所需,自行选择。 2)认真讨论 讨论分为课内、课外讨论。它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从传统观念、守旧、盲目迷信权威的枷锁中解脱出来。讨论中要热情激励学生的好问、好说、敢做、敢为的个性,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师云亦云”是不会培养出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的;要允许学生说错、做错,错了绝不挖苦、讽刺;要允许学生随时改变自己的说法和做法,否定自己一向认为“是”的事物;要鼓励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不要害怕学生否定自己;要允许同老师争辩“唱对台戏”;要鼓励学生敢于否定行家“权威”的定论,不怕被定为“谬论”,从而提出自己的见解;要允许学生坚持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让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发问,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引发创新思维,包括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然后通过讨论、实验及验证的方法来探索、解决问题,以增长才干,培养创新能力。常用的讨论方有案例式等等方式。 3)认真复习 复习内容不能是教材的重复和翻版(即使是重点且扼要的重复也不能称为复习)。好的复习应是对已学内容的分析与综合、提炼与补充,应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人认识事物离不开纵横观,“横”就是比较、辨异同,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认识到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质的不同,认识事物的特殊矛盾;“纵”就是找联系,清脉络,使其在空间时间上纳入科学的体系,使主干清晰、枝蔓有序。教师要在复习中应当引导学生做比较、辨异同、找联系、清脉络,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迸发出创新的光华。复习中一定要结合劳技教育的内容及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外,还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使他们开阔思路,灵活地掌握和运用学过的知识。具体方法可采用多种多样的复习方式,如有提纲式、列表式、分解式、对比式、讨论式、问答式、抢答式、演示式以及总结式等等。 4)加强辅导 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继续与深化,是实验、实习、课堂设计等实验性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实行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还是了解教学情况,改进教学的有效途径。辅导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自学而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式,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疑难或促进学生学习深化的教学活动。教师在答疑时如果“有问即答”、“不问自答”与“问一答二”都是无益的。教师在辅导中的责任应是启发思路、指点方法、给学生提供思维活动的机会。要“多设跑道”因材施教,辅导时要注意层次性,对能力低的应该注意思维的基本训练和培养,对能力高的则应加大难度,以注意培养其思维活动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冒尖”。即要使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等生“吃得了”。 认真布置作业或练习 作业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布置的作业中应目的明确、循序渐进、高难适当、多少适量、典型代表性、形式多样性、实践教育性、功能综合性、探索创造性、反馈及时性。增加阐述性、分析性和论述性题目。作业的批改一般不要太详细批改,也可以师生同批,这样可以引起争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练习及操作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自觉性,注意鼓励学生在解题中运用各种方法,自编自解,注意知识和经验的重新组合和运用。 重视实习训练和实验操作 动手实习操作训练是劳技教育中,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改变由老师为学生做好一切准备的做法,要放开手脚尽量让学生自己进行独立操作,让她们亲自品尝一下李子的滋味。如开展设计性、探索性的实验操作,以增加学生自己创造性设计的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亲自动手检测、分析、判断、处理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参数,亲自动手排除、处理仪器设备的故障,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和提出自己的处理方法。教师应在适当的时机加以启发性的“点拨”。注意不要让学生“照方抓药”,不动脑筋,这种做法是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的。让学生大胆的搞一些试验性、创造性的课题。要鼓励学生“与众不同”发挥独特见解和创造精神。 认真考核或考试 考核或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不仅是评定学习成绩优、良、好、差的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通过考试来巩固知识,同时还起到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引导学生向创造型和开拓型发展的活动。考试在某种程度上“指导”着学生的学习方法,因此,如何把考试从单纯考记忆、考模仿的形式转移到考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来,即提高其分析能力 、创造思维能力上来。本着“出活题”、考能力的原则,命题应富有灵活性、综合性和启发性。不要把答案作为“唯一”的考题,考题应给学生有发挥余地,只要“立论有据”,有一定见解的就给予肯定。那种“高分低能”靠“背功”的考试方法是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挥的,应予防止。 总之,在劳技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善于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及特长,给他们以充分发挥其才能的机会,并加以积极的引导;学生偏科是客观存在的,从培养创新能力的角度来讲,这是诱发其创新能力的一种良机;要善于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人的想象活动总是充满创造性的,即使是再造想象也同样包含着人的创新精神,想象是人们进行创造的契机,善于想象往往是创造的前提;“幻想”是人们预见未来的一种惊奇的思维活 动,培养学生大胆地去思维问题,不要只知循规蹈矩、墨守成规,要重视学生的“异想天开”的想象力,积极地、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实现充分发挥其学生的创造能力,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Tags:劳技,教育,培养,生的,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