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登高优秀教学设计

日期:2015-12-21 14:08 阅读:
1课时

登高 高中语文       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通过诗歌的诵读与品味,体会古典诗歌之美

2.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3.提高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在《登高》之前,本单元已经学习过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诗歌解读的方法,但学生的文学鉴赏

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本节课主要结合以前鉴赏诗歌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赏析。

3重点难点

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学习鉴赏诗歌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

重阳节,本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是与亲人一同登高祈求长寿的日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理解“登高”的含义——重阳节,登高祈寿,怀念亲人,思念家乡,抒发感情。

活动2【讲授】课堂教学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写成了《登高》。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三、初读感知

1.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明确:冷清、凄楚、悲伤、痛苦、苍凉、孤独、沉郁等

2.你认为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试作具体分析。

 明确:悲

四、再读品味 

1.作者登高所见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或深刻内涵? 

 明确: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在空中盘旋,说明它无处停息,比喻孤独无依。落木,落叶飘零,已是晚秋,暗喻杜甫的人生也走到了生命的晚秋。长江,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环境。

2.请同学们总结下,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通过无边无际的秋色,悲壮雄浑的气势,触景生情,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秋的悲凉,人生之秋的感伤和家国之秋的忧思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伤感和忧国忧时的情怀。

五、熟读成诵,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六、学习心得

 各抒己见:归纳本节课尝到的鉴赏诗歌的方法

1.鉴赏诗歌的意象的步骤及方法?

明确:

2.鉴赏诗歌中作者的情感态度的步骤及方法?

明确:

活动3【练习】课外迁移

七、【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共天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明确:“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明确: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心犹壮、病欲苏”;答“怨愤”的要联系“归客、老马、不必取长途”。

登高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登高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

重阳节,本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是与亲人一同登高祈求长寿的日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理解“登高”的含义——重阳节,登高祈寿,怀念亲人,思念家乡,抒发感情。

活动2【讲授】课堂教学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写成了《登高》。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三、初读感知

1.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明确:冷清、凄楚、悲伤、痛苦、苍凉、孤独、沉郁等

2.你认为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试作具体分析。

 明确:悲

四、再读品味 

1.作者登高所见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或深刻内涵? 

 明确: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在空中盘旋,说明它无处停息,比喻孤独无依。落木,落叶飘零,已是晚秋,暗喻杜甫的人生也走到了生命的晚秋。长江,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环境。

2.请同学们总结下,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通过无边无际的秋色,悲壮雄浑的气势,触景生情,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秋的悲凉,人生之秋的感伤和家国之秋的忧思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伤感和忧国忧时的情怀。

五、熟读成诵,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六、学习心得

 各抒己见:归纳本节课尝到的鉴赏诗歌的方法

1.鉴赏诗歌的意象的步骤及方法?

明确:

2.鉴赏诗歌中作者的情感态度的步骤及方法?

明确:

活动3【练习】课外迁移

七、【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共天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明确:“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明确: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心犹壮、病欲苏”;答“怨愤”的要联系“归客、老马、不必取长途”。

Tags:登高,优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