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鼓励各地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如何进一步促进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创新发展,是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发展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赤峰二中国际实验学校于2017年建校之初,提出了“发现·唤醒·成就”的理念,并构建并实践了九年贯通的课程体系、课堂模式和评价体系。经过7年的实践,从新建校发展为赤峰市名学校,再到赤峰市高质量发展学校,多项教育教学成果入选教育部案例。“发现·唤醒·成就”育人体系为中西部地区九年一贯制新建学校的优质发展提供了路径。 学校以“全人教育”为出发点,将“发现·唤醒·成就”作为办学理念,旨在从发现自我、唤醒价值、成就未来的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学校进行了育人体系的整体设计与架构。具体而言,“发现·唤醒·成就”的育人体系主要通过课程、课堂和评价来实现。在课程方面,学校探究了整体设计与架构,开发了“发现”课程体系;在课堂方面,打造了“唤醒”课堂模式;在评价方面,厘清了成长型评价体系如何“成就”师生的路径。 (一)开发了基于素养、九年贯通的“发现”课程体系 1.链接学校理念,确定课程目标。细化为1~3年级聚焦情境建构、4~6年级聚焦过程导向、7~9年级聚焦共生成长,三个不同的学段。学段之间相互衔接、贯通,螺旋上升。基于此,建立形成了九年贯通培养的课程目标体系。按照素养目标的结构框架,把课程标准具体化、整合化。将目标体系作为学校课程开发和设置的导向,教师备课、学生乐学的重要依据与参照。 2.基于成长规律、形成课程架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培育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发现世界、发现未来。建立三级课程形态:基础课程、拓展课程、融合课程同时包括五大学习领域:人文与社会、语言与文化、数学与思维、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健康五大课程群。 课程递阶设计:纵向指向小初高三个阶段的培养内容及相应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在深度和难度上逐步上升,构成纵向课程体系。横向强调课程要素范围的多样性,指向课程建设的三个重要维度,围绕发现兴趣、发现潜力、发现优势的纵向生长目标,提升学生能力。 3.聚焦五育并举,创新课程设计 “德育”培养一体化:加强九年一贯的连续性、系统性、整体性,关注学生成长关键期,科学规划分段德育目标,进行分级分层的培养。九年一贯进阶培养,主题班会课程小初维度相同,系统设计。打破年级、学段,让不同年级段学生在“自治”过程中成长。 “智育”培养一体化:通过大单元、大概念等内容整合,实现学科的一体化课程设计,创设素养衔接课程体系。设计九年连续的“跨学科主题统整课程群”,并以项目化方式推进课程学习。学法指导课程化,衔接小学与初中,主要包括:学习习惯的衔接、学习方式的衔接、学法指导的衔接。 “体美劳”培养一体化:体育、艺术、劳动等学科贯通实施。体育“兴趣--发现--选项”进阶贯通;艺术“小乐器、版画”迭代贯通;劳动贴近生活,“模仿—设计—实践”学用贯通。 (二)打造了不同学段、各有侧重的“唤醒”课堂模式 “唤醒”课堂由情境、目标、任务、展示、评价等五个关键要素构成。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适应不同学段的特点,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体意识,唤醒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自我提升。 1.一到三年级课堂:侧重“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成果例如课堂情境观察表等。 2. 四到六年级课堂:侧重“展示”,强调表现性评价。成果例如课堂表现性任务设计等。 3.七到九年级课堂:侧重“任务”,实现深度的学习。成果例如项目化学习支架设计等。 4.“小初衔接”课堂:侧重衔接,搭建成长的阶梯。例如初中老师给小学上学科兴趣课等。 (三)厘清了三维一体“成就”师生的成长型评价体系 1.学生评价:制定了1-9年级贯通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并从学业质量过程性评价、项目情境式评价、优学评价等方面研发相应的评价工具,将评价落到实处。 2.教师评价:建立了小初贯通的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教师学术成长积分、班主任成长积分体系,采用多主体评价方式,分段、分类、连续进阶的评价方式,开展备课组评价与成果传承活动。 3.课程评价:建立健全了课程评价组织结构,基于学科构建和优化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并进行实时追踪,学段贯通评价;对校本课程开展从申报到实施效果的全流程评估。 在“发现·唤醒·成就”育人体系的实施之下,赤峰二中国际实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从新建学校起飞,蜕变为优质知名学校,在地区内拥有崇高声望,在本地区内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为其他新建学校提供了向优质学校转变的典范。未来,学校将持续在实践中创新前行。(作者:李善文 隋文波) Tags:赤峰,二中,国际,实验,学校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