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6 静夜思教案和学案内容

日期:2015-12-23 16:41 阅读:
1课时

6 静夜思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攵”。

 2、朗读、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2学情分析

       小孩子上一年级时,还保留着不少幼儿时期的心理特点与习惯,分析理解、识记能力能力比较弱,但他们的形象思维比较好。在前两个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语音和笔画知识。基于小孩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特点,可以采用图片和儿歌的形式来认识学习生字词。

3重点难点

1、认读生字,朗读、背诵古诗。

2、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落实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读物的实践活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猜谜语,激趣导入。

1、出示谜面: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问: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学生自由猜谜——指名回答——揭晓答案)

2、出示一组月亮图片,问: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想说些什么?

再出示问题,看到了一位古人望着明月,你知道他在想什么吗?

3、出示课题、释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静夜思”是什么意思呢?(先让学生逐个字解释,教师指导,然后串成一句话:静静的夜晚思念着。)

过渡语:诗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思念着什么呢,让我们通过学习《静夜思》这首古诗来寻找答案吧!

活动2【讲授】初读古诗,扫清障碍。

1、介绍作者。教师范读。

2、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个人自由读——全班齐读)

3、认读生字卡片,扫清字音障碍。(小老师)

静(jìng)夜(yè)     床(chuáng)前(qián)   月(yuè)光(guāng)

举(jǔ)头(tóu)   远(yuǎn)望(wàng)     低(dī)头(tóu)     故(gù) 乡(xiàng)

(1)个别拼读——小组拼读,同桌交流。

本课十个生字中,“床”“光”“望”“乡”都是后鼻音,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及时正音。

(2)结合“故”的认记,认识1个偏旁“攵”。

(3)随机引导、交流识字方法。

活动3【活动】游戏巩固识字。

(1)“摘苹果”游戏:课件出示一棵漂亮的苹果树,每个又大又红的苹果上都有一个生字词,指名让学生个别读,读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

(2)认读游戏。(开火车)

活动4【讲授】细读古诗,深化情感。

1、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多肯定,多鼓励)

2、学习第一行

(1)读整行诗。

(2)“明月光”是指怎样的月光?(明亮的月光)

(3)说第一行诗意。

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

3、学习第二行

(1)读整行诗。

(2)互相交流,并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见过“霜”。随后出示图片,直观认识“霜”。

(3)尝试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象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4、学习第三行

(1)读整行诗。

(2)看多媒体理解“举头”的意思(做动作)

(3)说说诗人在干什么?(诗人抬头望着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5、学习第四行

(1)读整行诗。

(2)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低头”的意思。

(3)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

6、指导朗读,“明”、“地上”、“望”、“思”要读重音。

活动5【活动】朗诵及背诵

1、配乐朗诵,想象诗歌的画面。(播放《思乡曲》,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2、学唱歌曲《静夜思》。

3、当堂背诵。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如加动作,用歌唱的形式等。

(2)指名个别背诵。

活动6【练习】课外拓展

1、古诗欣赏:古朗月行

【设计理念】

介绍李白另一首古诗作品,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素材,并激起学生对古诗、诗人的兴趣。

2、交流:把你看到的夜空的景色说给同学听。

活动7【讲授】课堂小结

1、学生:今天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最想告诉大家什么?

2、教师:诗歌,是人们表达情感非常美妙的一种方式,大家以后要多背诵古诗,以后你们也会成为诗人哦!

活动8【作业】布置课外作业

1、把《静夜思》背给爸爸妈妈听。

2、看看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景色画下来。

6 静夜思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6 静夜思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猜谜语,激趣导入。

1、出示谜面: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问: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学生自由猜谜——指名回答——揭晓答案)

2、出示一组月亮图片,问: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想说些什么?

再出示问题,看到了一位古人望着明月,你知道他在想什么吗?

3、出示课题、释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静夜思”是什么意思呢?(先让学生逐个字解释,教师指导,然后串成一句话:静静的夜晚思念着。)

过渡语:诗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思念着什么呢,让我们通过学习《静夜思》这首古诗来寻找答案吧!

活动2【讲授】初读古诗,扫清障碍。

1、介绍作者。教师范读。

2、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个人自由读——全班齐读)

3、认读生字卡片,扫清字音障碍。(小老师)

静(jìng)夜(yè)     床(chuáng)前(qián)   月(yuè)光(guāng)

举(jǔ)头(tóu)   远(yuǎn)望(wàng)     低(dī)头(tóu)     故(gù) 乡(xiàng)

(1)个别拼读——小组拼读,同桌交流。

本课十个生字中,“床”“光”“望”“乡”都是后鼻音,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及时正音。

(2)结合“故”的认记,认识1个偏旁“攵”。

(3)随机引导、交流识字方法。

活动3【活动】游戏巩固识字。

(1)“摘苹果”游戏:课件出示一棵漂亮的苹果树,每个又大又红的苹果上都有一个生字词,指名让学生个别读,读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

(2)认读游戏。(开火车)

活动4【讲授】细读古诗,深化情感。

1、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多肯定,多鼓励)

2、学习第一行

(1)读整行诗。

(2)“明月光”是指怎样的月光?(明亮的月光)

(3)说第一行诗意。

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

3、学习第二行

(1)读整行诗。

(2)互相交流,并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见过“霜”。随后出示图片,直观认识“霜”。

(3)尝试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象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4、学习第三行

(1)读整行诗。

(2)看多媒体理解“举头”的意思(做动作)

(3)说说诗人在干什么?(诗人抬头望着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5、学习第四行

(1)读整行诗。

(2)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低头”的意思。

(3)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

6、指导朗读,“明”、“地上”、“望”、“思”要读重音。

活动5【活动】朗诵及背诵

1、配乐朗诵,想象诗歌的画面。(播放《思乡曲》,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2、学唱歌曲《静夜思》。

3、当堂背诵。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如加动作,用歌唱的形式等。

(2)指名个别背诵。

活动6【练习】课外拓展

1、古诗欣赏:古朗月行

【设计理念】

介绍李白另一首古诗作品,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素材,并激起学生对古诗、诗人的兴趣。

2、交流:把你看到的夜空的景色说给同学听。

活动7【讲授】课堂小结

1、学生:今天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最想告诉大家什么?

2、教师:诗歌,是人们表达情感非常美妙的一种方式,大家以后要多背诵古诗,以后你们也会成为诗人哦!

活动8【作业】布置课外作业

1、把《静夜思》背给爸爸妈妈听。

2、看看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景色画下来。

Tags:静夜,教案,学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