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数字建筑人才链论坛暨国家数字建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024 年度大会成功举办

日期:2024-6-3 11:40 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伴随建筑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数字建筑人才需求持续增长,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数字建筑人才队伍愈发迫切。

作为2024智慧城市与智能建造论坛的分论坛之一,“数字建筑人才链论坛暨国家数字建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024年度大会”5月31日在武汉隆重举行。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领军企业和专业高校的专家代表400余人汇聚一堂,深入探讨数字建筑人才需求变化、院校专业建设实践改革及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等核心话题,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此外,本届智慧城市与智能建造论坛以及数字建筑人才链论坛也受到诸多线上嘉宾的热烈关注,超过15000人次观众观看了本次大会的现场直播。

会议现场

本次大会的指导单位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由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数字建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共同主办,由东南大学、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是从行业高度系统谋划数字建筑人才培养的重磅会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丁烈云;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李静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监事长、中国建设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副会长花景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梁俊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处长梁浩;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崔征;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市场与招投标分会原理事长安连发;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院长方东平;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汤宗礼;东南大学教授、博导靳慧;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阮欣;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数字教育事业部总经理钱锋等领导嘉宾出席大会。

崔征在大会致辞中指出,当前建筑业产业支撑地位依然比较稳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在全面推动新型城镇化、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新时期,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对全面提高数字建筑人才培养质量,扩大就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增强教育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将更多地致力于产教融合,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领域,加强住建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助力培育建筑业新质生产力。

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崔征

汤宗礼在致辞中指出,数字化、智能化是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具备数字技术知识和建筑行业卓越技能的复合型数字人才是推动建筑行业发生深刻变革的关键动力。产业各方应牢牢把握行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共筑数字建筑新生态;探索数字教育,引领数字人才培养;推动产学研用,发展建筑行业新质生产力。通过共同致力数字建筑人才培养,构建数字建筑产业生态圈,推动建筑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深度赋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 汤宗礼

李静波作了题为《数字赋能产教融合 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他指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教育,更离不开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必须坚持“一体两翼三牵头”的思路,特别要注重将数字赋能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努力推动职业教育从线性合作向构建生态系统转变、从单一供给向多样化供给转变、从标准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

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 李静波

梁浩作《科技赋能好房子与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主旨报告。他指出,建筑产业各方要通过工业化建造、数字化建造、绿色化建造,以及安全运维、低碳运维、健康运维、智慧运维,真正把“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好房子”这一目标落到实处。未来,我国的建筑业需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处长 梁浩

花景新作《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促生古建筑行业新质生产力》主旨报告。他指出,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型产业,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古建筑行业兼属建筑业和文旅业,作为劳动密集行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培养具备创新精神的劳动者和变革劳动资料是促生古建筑行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古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监事长、中国建设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副会长 花景新

方东平分享了清华大学在建筑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思考与实践。他指出,人才是建筑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专业人才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不能满足以数字化、智能化和机器人建造为代表的高质量建造方式的需求。清华大学近年来积极构建以国家需求和行业发展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基础的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用计算思维和能力优化土木水利传统基因,让每个人在服务国家和行业发展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与理想。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院长 方东平

阮欣分享了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系统实践。他指出,建筑人才培养当前面临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与时代发展不匹配、人才培养路径需要升级、人才培养内生动力不足和评价科学性等挑战,传统工科专业育人体系亟需突破创新,培养理念要从“专业教育、三链发展”转变为“通专融合、思维涵养、因材施教、家国情怀”,培养模式要兼顾共性基础与个性发展,突出工程系统思维、工程科学思维、交叉与创新思维。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 阮欣

作为国家数字建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轮值理事长单位,钱锋在论坛上作了《共同体2023-2024年度工作报告》。他回顾了共同体自成立以来聚焦六大关键任务取得的进展与成绩,并表示下一步将全方位整合产教资源,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重点吸纳新疆、甘肃等西部地区成员,健全运行机制;构建产教供需对接机制,发布《数字建筑行业发展报告》《数字建筑行业人才需求报告》等行业报告;邀请院校、企业共同构建培训体系,联合人才培养;与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协同技术攻关,重点研究机器人相关课题;持续营造学术交流氛围,配合产业发展需要开发产教资源;举办全国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锻造强国工匠。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数字教育事业部总经理 钱锋

围绕产教融合培育数字建筑人才这一核心话题,与会嘉宾从全产业链角度作了精彩纷呈的报告。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易操分享了湖北建院建强产教融合共同体,精准服务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吴国雄分析了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建设面临的困境,提出以“5G+智慧教育”赋能土建类专业升级改造。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工程学院名誉院长张建荣围绕建筑业智能化发展的基本特征,聚焦智能建造,为高职土建类人才培养建言献策。广联达数字教育事业部副总经理童心深入分析了土木建筑类人才培养的难点和痛点,强调要与产业转型同频,匹配新能力模型,升级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创建实践新场景,最终促成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北京城建集团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副总工程师刘汉朝介绍了智能建造在国家重大工程中的应用,展望了智能建造下半场的产业应用重点。中建五局原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党校常务副校长陈艳红阐述了新形势下建筑行业人才培育措施,提出产教融合必须做实产教联合体。湖北中诚信达工程造价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邓辉分析了行业人才培养现状,分享了建筑行业校企合作的创新实践。广联达助理总裁、数字教育事业部副总经理李忠宝从行业人才需求入手,提出数字人才解决方案。

当天的论坛,除了系列嘉宾报告,还举行了合作项目签约及实践成果发布活动,包括星·火计划——国产BIM广联达数维房建设计首批院校应用伙伴发布、《工程造价数字化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考评标准》编制工作启动、《虚拟设计与施工》课程发布、《智能建造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系列教材》发布、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及国家数字建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新增单位授牌仪式。

数字时代,东风浩荡。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持续赋能,建筑业新一轮的数字化转型蓄势待发。作为新时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行业各方将紧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聚焦数字建筑人才引、育、用、留,增加有效供给,激发创新活力,形成数字建筑人才集聚效应,努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跑出“加速度”,支撑建筑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Tags:数字,建筑,人才,论坛,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