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当代学校教育价值反思

日期:2011-11-9 10:36 阅读:

  关于教育价值,一直以来是教育理论界积极探讨的重要问题。教育的改革,尤其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不断地深化,使人们对学校教育价值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而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具体确定直接影响着教育实践的开展。因此,在当前新课改实施的背景下,探讨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问题极具意义。
  一、学校教育价值概述
  (一)价值的含义
  哲学意义上,价值是指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或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用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檀传宝教授认为价值就是事物向主体呈现的意义。冯契先生也曾认为,可能只有与人们的需要相联系的部分,经过人的活动,才实现为价值。叶澜教授认为,任何事物,其价值的性质与大小至少取决于三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是人对一事物的认识以及自己想从中获取什么需求的认识,它决定了人对某一事物的价值取向,划出了人对某一事物的期望空间。
  (二)关于学校教育价值的研究
  查阅已有的研究成果,关于当前我国教育价值的研究成果已不少,但较少直接研究学校教育价值。多数学者只对教育价值作定义,而关于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定义则不多,因此多数人将教育价值含义等同于学校教育价值。教育价值横向可以包括多个阶段,纵向分为多个不同的领域,而学校教育价值只是教育价值的一个主要方面,因此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只是教育价值取向的一部分。
  刘旭东认为,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教学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教育选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叶澜教授针对学校教育价值取向下了定义,认为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是指学校教育者以人的生命需要为基础,对学校教育价值的自觉选择。她还认为学校教育具有丰富的价值。首先从时间的纬度:短期价值和长期价值。这两者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超越与具体的关系。其次从空间的纬度:部分价值和整体价值。学校应在整体的视野关注个体各个方面的发展。再其次从层面来看:表层价值和深层价值。学校的表层价值意味着,学校的教育对生命的维护要通过其他中介实现。学校的深层价值意味着学校教育与生命本身有直接的联系。在深层价值的指导下,表层价值才能才促进个体的生命本源性的发展。
  二、几种不同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
  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教育对人的要求在不断的变迁,因此相应地,学校教育价值取向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从中国引进西方学校教育制度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我国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有的几种形态。
  社会价值主导取向。这种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类型,满足于这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面的发展需要。在民族与国家生存危亡的关头,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19世纪上半期,鸦片战争失败后,一些开明的学者和官员大力倡导西学。之后维新人士也积极创办新式学校,培养新型人才,试图以教育救亡图存。即使新中国成立后,1951重建学制时,也明显表现出教育直接服务于巩固新的政治经济制度的价值追求。由于该取向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是它长盛不衰的原因。可是这种价值取向下,人的个体价值又何去何从呢?
  个人价值取向主导。主张该价值取向的学者认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是教育最直接,最基本的着眼点。但是该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础往往脱离了社会,忽视这会的需要,当极端化时个人价值取向也就失去了其合理性。
  社会与个人价值统一。采取这一主张的学者既看到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对个人的个性和独立人格的压抑一面,也看到了教育的个人价值取向对社会规范和制约的随意性和破坏性的极端化,转而提倡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取向的统一。主张该价值取向固然是有其进步意义的,但没有找到这两者的统一基础。因此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了实现一方而牺牲另一方。
  多元价值取向。认为教育应该追求多方面的价值,桂建生认为多元教育价值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社会层次(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二是个人层次,但其内容仍逃脱不了二元对立的价值困境。
  三、当前学校教育的现状及分析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然而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当前我国的教育现状令人担忧,减负喊得很响,学生的压力却更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应试化
  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价值趋向缺乏对整体上的把握,把眼睛只盯在那些所谓的有用的几门学科上。关注学生的升学率,缺乏对 “人”的价值的关注;关注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接受,缺乏对精神文化世界的充实,对教材的知识死记硬背,将书本的知识视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关注对社会发展,人类存在价值某些具体方面的关注,而缺乏整体关照。尤其是在高中阶段,部分学校给学生灌输的思想是,只要考上大学,其他的什么事情都解决了,而忽略了一个人的发展规律,人是发展是一个延续而不可逆的过程,人生的每个阶段的生活经历在人的一生中都有不可代替的独特价值,使得人的多方面发展沦为空谈。造成该问题原因很多,首当其中的是高考导向作用。同时也受功利主义的影响,当前存在“生优师贵、生优校贵”的现象,而评价学生优秀与否最直观的方式就是成绩,这导致一部分教师和学校不得不在素质教育的幌子下热衷于应试教育。
  (二)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当下化
  当前学校教育价值停留在简单地回应当代社会的诸多问题的层面,没有对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实际需要做本质的,深层的认识。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为社会输送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而当下化的教育价值取向使得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不成比例。在中小学,为了能上升学率和重点大学上线率,学校对学业成绩紧抓不放;在高校则表现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大多数学校都意识到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要求学校教育必须培养能应对全球化和信息化多带来挑战的人,但是学校仅仅在课程上做了小范围的改动,如加强外语,计算机等课程设置上,而没有更深层次地去分析全球化、信息化对个体生命提出了那些带来的挑战,这也是为什么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找专业对口的工作更难的原因了,“大学毕业就待业或失业”的呼声在大学生当中是愈发响亮。

  (三)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科技至上化
  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教育本体价值的两个基本方面,但是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在创造财富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甚至各种享受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科学教育提到了空前的高度;而人文精神则显得黯然失色,被抛在学校教育的角落里。主要表现:首先是课程设计严格的体系化。目前所开设的课程,存在着严格的体系化倾向,每一章、每一节都定有明确的目标。内容设计上各个学科自成一体,按照各自线性的,逻辑系统的顺序编排。这使得人文精神的培养无法在学科中去渗透。其次是课程操作上过分程序化在教学上,都是依据知识的逻辑和认知的程序来展开的,即使有所变序,变式,也没有跳出知识结构框架。最后是课程评价上的过分单一化。尽管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评价要多角度化,但至今为止考试热不但没有降温,反而还在升温,一些地方甚至到达白热化的状态。这种考试只是检测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状况,没法检测其情感,意志等方面。由于教育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因而学生在人格上会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缺乏主体性的奴性人格,一种是缺乏人文关怀的占有性人格。
  四、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重建——生命关怀
  当代社会变革与教育改革,使得学校的教育价值取也需要转变。在当前的教育变革大环境中,教育社会价值取向和个人价值取向面临困境和冲突时,生成了一种来自新基础教育实践的价值取向——生命关怀。生命价值取向起源于叶谰对教育学的反思和对基础教育的反思。她发现教学实践中“无人”现象的审视,构建了生命价值取向的学校教育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生命价值取向的学校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生命活力,而且也关注教师的生命活力,还关心学校教育管理者的生命活力。它不再依靠一个威严的教师指挥,也不再依靠一个严密的组织系统去计划与实施。由于教师学生的生命意识被唤起,生命的质量得以焕发,从而使得整个教育实践充满生机,生命关怀的教育价值取向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与优越性。
  (一)关怀生命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必要性
  首先,关怀生命是社会的需要。变革中的社会需要富有生命活力的个体去催生一种新的文明,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通过对生命的关怀,更可能培育出富有生命活力,具有主动的生存方式的个体。同时变革中的社会也为个体提供了新型的生存方式,也为关怀生命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提供了可能性。
  其次,生命关怀是个体生命的需要。根据马斯洛五个层次需要,个体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处于教育系统中的学生,教师到需要通过学校教育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促进生命的成长,从而在整体上提升自身的生存水平。同时出自于生命的力量,将推进学校教育进入到新的存在水平,学校教育将因人的意识的觉醒而获得恒久的、巨大的发展动力。
  (二)关怀生命价值取向的理解
  生命关怀价值取向意味着当代中国学校教育需要更清醒的自我意识、生命意识,需要已自我的身份,考虑自身在这种价值取向下,学校教育生活将可能有意识地融会历史与未来,吸收各种生命资源于自身之中,成为一种有意识地选择、组织、利用信息而促进人的自我生成。它以生命存在为本体性前提,以积极的关怀作为基本的行为方式。生命的成长需要外界积极的支持与介入,尤其是还没完全成熟的学生,学校教育的介入与影响对尤为重要。有意识地关怀生命。以关怀为取向,意味着对生命本体地位的清醒认识,意味着学校教育自身对生命的积极关注、主动的行为、建设性的气质。关怀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它不仅包含着积极的态度还有着学校教育与人之间新的关系形态——人是学校教育关注的中心。学校教育对待生命,不再是压抑和漠视,也不再是仅仅出于自然性的良知,而是一种积极的支持、鼓励,使对个体的成长的积极介入。这种生命关怀的学校教职取向才是当前要提倡的。
  社会的变革引发了学校教育的变革,随着学校教育变革的不断深化,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在当代,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由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取向之争,到两者相协调,转变到了走向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这更加关注学校教育日常生活的质量,关注生命个体的生存状态,生命成长。
 

Tags:当代,学校教育,价值,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