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第4节 变阻器优秀教案

日期:2015-12-3 14:37 阅读:
王春蕊  

地区: 云南省 - 丽江市 - 永胜县

学校:永胜县程海镇星湖中学

1课时

第4节 变阻器 初中物理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通过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
在探究变阻器的使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变阻器改变电阻的道理,产生动手操作使用变阻器的欲望。

2学情分析

该节是九年级电学部分的重要内容,本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其使用,是上节电阻知识的实际应用,又是下一节“欧姆定律”的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学好变阻器,既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电阻的概念,又为后续的学习做了必要的准备。
    根据“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课程理念,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将采用“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评估”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对身边物理现象的已有观察、对生产技术已有的感性认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猜想,进而自行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交流评估最后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取物理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探究从而得出结论。
    本节宜采用联系实际,注意观察,对照和思考,仔细观察变阻器,做到实物、结构示意图和符号三者相对照。教师引导、启发、示范,学生观察。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并通过多媒体动画加以说明,归纳出变阻器的使用规则。
引入本节课题时,创设奇趣的物理情境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突出变阻器的作用,有效地减小教学坡度,加深学生对变阻器的构造、原理的认识。

3重点难点

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通过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
在探究变阻器的使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变阻器改变电阻的道理,产生动手操作使用变阻器的欲望。

评论(0)     学时重点

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评论(0)     学时难点

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电阻的定义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出示调光台灯,演示灯光由暗变亮,再由亮变暗。求学生注意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并提出问题:台灯的亮度为什么能够变化呢?
学生:是由于电路中的电流发生了变化。

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提出问题:用哪些方法可以改变电流的大小?

学生:改变电路中电阻的大小。

教师:对,改变电阻的大小。那要想改变电阻的大小有哪些方法呢?

学生: 思考并回答。改变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教师: 什么方法最简便呢?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 :改变接入电路中导体的长度。

教师: 对,改变接入电路导体的长度是使电路中电流连续变化的简

单途径。 这实际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变阻器的原理。

活动2【讲授】进行新课 

一、变阻器原理的教学

演示用铅笔芯控制灯泡亮度的变化,最后得出结论。并板书: 变阻器

1、能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大小的元件叫做变阻器。

2、原理:通过改变电阻线接入电路中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

 二、变阻器结构的教学
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结合实验桌上变阻器的实物认识变阻器的主要构造,教师结合课件介绍其构造,理解铭牌上数据的物理意义。并板书:
3、结构示意图与电路符号
三、变阻器使用的教学
环节一:提出问题
学生实验: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并提出问题:

有几种是正确的呢?接线有什么特点?

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电阻最大且不变呢?

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电阻很小几乎为零呢?

有哪几种接法是等效的?

环节二:实验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实验通过多媒体动画再现探究的全过程,师生共同归纳出使用变阻器的方法:并板书
3、使用:
(1)、变阻器应串联在电路中,正确接法有4种,简化为:“一上一下”;

说明:①  不能使滑动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2种,其中“同上”并电阻为0,而“同下”电阻最大。

②滑片越靠近下端接入电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值越小;

(2)、滑动变阻器使用注意事项:

①、在闭合开关之前,应将滑片置于阻值最大端。 (目的是保护电路)

②、不能超过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否则烧坏滑动变阻器)

四、课堂小结及练习
引导学生对此课进行小结和练习及其布置作业。

活动3【活动】板书设计

   变阻器

一、滑动变阻器

1、定义:能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大小的元件叫做变阻器。

2、原理: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从而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

3、构造:

4、结构示意图:

5、元件符号

6、连接方法:(1)串联接入电路;

             (2)连接“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

7、注意事项:

(1)在闭合开关之前,应将滑片置于阻值最大端。

(2)不能超过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第4节 变阻器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4节 变阻器

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通过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
在探究变阻器的使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变阻器改变电阻的道理,产生动手操作使用变阻器的欲望。

    学时重点

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学时难点

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电阻的定义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出示调光台灯,演示灯光由暗变亮,再由亮变暗。求学生注意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并提出问题:台灯的亮度为什么能够变化呢?
学生:是由于电路中的电流发生了变化。

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提出问题:用哪些方法可以改变电流的大小?

学生:改变电路中电阻的大小。

教师:对,改变电阻的大小。那要想改变电阻的大小有哪些方法呢?

学生: 思考并回答。改变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教师: 什么方法最简便呢?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 :改变接入电路中导体的长度。

教师: 对,改变接入电路导体的长度是使电路中电流连续变化的简

单途径。 这实际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变阻器的原理。

活动2【讲授】进行新课 

一、变阻器原理的教学

演示用铅笔芯控制灯泡亮度的变化,最后得出结论。并板书: 变阻器

1、能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大小的元件叫做变阻器。

2、原理:通过改变电阻线接入电路中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

 二、变阻器结构的教学
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结合实验桌上变阻器的实物认识变阻器的主要构造,教师结合课件介绍其构造,理解铭牌上数据的物理意义。并板书:
3、结构示意图与电路符号
三、变阻器使用的教学
环节一:提出问题
学生实验: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并提出问题:

有几种是正确的呢?接线有什么特点?

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电阻最大且不变呢?

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电阻很小几乎为零呢?

有哪几种接法是等效的?

环节二:实验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实验通过多媒体动画再现探究的全过程,师生共同归纳出使用变阻器的方法:并板书
3、使用:
(1)、变阻器应串联在电路中,正确接法有4种,简化为:“一上一下”;

说明:①  不能使滑动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2种,其中“同上”并电阻为0,而“同下”电阻最大。

②滑片越靠近下端接入电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值越小;

(2)、滑动变阻器使用注意事项:

①、在闭合开关之前,应将滑片置于阻值最大端。 (目的是保护电路)

②、不能超过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否则烧坏滑动变阻器)

四、课堂小结及练习
引导学生对此课进行小结和练习及其布置作业。

活动3【活动】板书设计

   变阻器

一、滑动变阻器

1、定义:能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大小的元件叫做变阻器。

2、原理: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从而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

3、构造:

4、结构示意图:

5、元件符号

6、连接方法:(1)串联接入电路;

             (2)连接“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

7、注意事项:

(1)在闭合开关之前,应将滑片置于阻值最大端。

(2)不能超过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Tags:4节,变阻器,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