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行路难(其一)优秀说课稿

日期:2015-11-13 15:05 阅读:
王芳  

地区: 河北省 - 沧州市 -

学校:中捷产业园区第一中学

1课时

行路难(其一)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2.能力目标:品味语言,领悟意境,培养学生朗读、赏析诗歌的能力,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目标:感悟诗人自强不息、乐观自信的精神品质,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坎坷

2学情分析

《行路难》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感情波澜起伏,跌宕变化,诗人的情感时而失落苦闷,时而充满希望,其中适当运用长短句、感叹句,使诗歌的感染力倍增!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经历,因此在体会诗歌感情之后,让学生自主交流自己的人生经历,并谈谈收获,对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诗作用极大!

3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诗歌语言,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以感悟诗歌情境 

难点:体味诗人复杂变化的感情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行路难

由李白的经历导入(少年时期拜师学剑。二十六岁辞亲远游。四十二岁被召入京。)那今天让我们一同轻叩浪漫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来感受一下文人在《行路难》的心境。

活动2【讲授】行路难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生朗诵

2、师范读

全文节奏: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品读诗歌,体察情感

1、思考:在朗读过程中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体会诗人的苦闷情感。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

3、诗人李白为什么不能食,心茫然呢?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补充背景:

公元742年,42岁的李白由玉真公主引荐给唐玄宗,玄宗每有宴请郊游,必须李白侍从,利用他的诗才,赋诗纪实,李白受到玄宗的宠爱。有人因此产生嫉妒之心,他很快受到权贵排挤,两年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离京之时,朋友们设酒摆宴为他饯行,他深感仕途艰难,前途无望,满怀愤慨写下了这首诗。

冰塞川,雪满山是指他仕途道路中的挫折

朗读指导:冰塞川,雪满山六字要缓慢、低沉,一字一顿。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此句话与本诗其他诗句有所不同,把它换成七言进行比较。

前行路中多歧路,眼中无路独徘徊。

原句的好处:反复的修辞,突出情感

            两个叹号,感情更加强烈

             一个问号,再问苍天,在问自己

……

朗读指导:读出诗人的叹息声。

4、诗人李白是就这样消沉下去了吗?

学生回忆曾经的李白(自信 浪漫 豪放 潇洒……)

思考:凭你记忆中的李白,你认为李白会怎么样呢?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补充典故

吕尚深明兵法战策,但家境极贫,在渭水兹源钓鱼为生。吕尚80岁时在渭水垂钓遇到周文王,后辅佐周武王灭商。

商朝的伊尹奴隶出身,他的父亲是个家用奴隶厨师,他的母亲是采桑养蚕的奴隶。伊尹后被商汤委以国政。

两个典故看出诗人对自己的人生仍抱有希望。

5、诗人最后发出了石破天惊的呐喊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思考: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李白?

补充典故: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què),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朗读指导:

“会”、“ 济”重读 。语气坚定、高昂。

四、总结 

李白刚刚来到长安城,是抱着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可是追求理想的道路是曲折的,残酷的现实让他感到苦闷,可是李白毕竟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能用一种积极的眼光去面对现实,他想到了吕尚,他想到了伊尹,于是,他重新燃起了希望。可是前途道路重重阻挠,彷徨中的李白再次发自肺腑地感叹行路难,我们足以看出他内心的忧郁。李白毕竟是盛唐诗人,他悲而不伤,他发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呐喊。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英风潇洒的李白,一个奋斗不息的李白,一个高瞻远瞩的李白,一个自信乐观的李白。

五再读诗歌,再悟情感。

六板书设计:

            希望                         自信


苦闷                    忧郁

行路难(其一)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行路难(其一)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行路难

由李白的经历导入(少年时期拜师学剑。二十六岁辞亲远游。四十二岁被召入京。)那今天让我们一同轻叩浪漫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来感受一下文人在《行路难》的心境。

活动2【讲授】行路难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生朗诵

2、师范读

全文节奏: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品读诗歌,体察情感

1、思考:在朗读过程中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体会诗人的苦闷情感。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

3、诗人李白为什么不能食,心茫然呢?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补充背景:

公元742年,42岁的李白由玉真公主引荐给唐玄宗,玄宗每有宴请郊游,必须李白侍从,利用他的诗才,赋诗纪实,李白受到玄宗的宠爱。有人因此产生嫉妒之心,他很快受到权贵排挤,两年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离京之时,朋友们设酒摆宴为他饯行,他深感仕途艰难,前途无望,满怀愤慨写下了这首诗。

冰塞川,雪满山是指他仕途道路中的挫折

朗读指导:冰塞川,雪满山六字要缓慢、低沉,一字一顿。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此句话与本诗其他诗句有所不同,把它换成七言进行比较。

前行路中多歧路,眼中无路独徘徊。

原句的好处:反复的修辞,突出情感

            两个叹号,感情更加强烈

             一个问号,再问苍天,在问自己

……

朗读指导:读出诗人的叹息声。

4、诗人李白是就这样消沉下去了吗?

学生回忆曾经的李白(自信 浪漫 豪放 潇洒……)

思考:凭你记忆中的李白,你认为李白会怎么样呢?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补充典故

吕尚深明兵法战策,但家境极贫,在渭水兹源钓鱼为生。吕尚80岁时在渭水垂钓遇到周文王,后辅佐周武王灭商。

商朝的伊尹奴隶出身,他的父亲是个家用奴隶厨师,他的母亲是采桑养蚕的奴隶。伊尹后被商汤委以国政。

两个典故看出诗人对自己的人生仍抱有希望。

5、诗人最后发出了石破天惊的呐喊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思考: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李白?

补充典故: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què),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朗读指导:

“会”、“ 济”重读 。语气坚定、高昂。

四、总结 

李白刚刚来到长安城,是抱着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可是追求理想的道路是曲折的,残酷的现实让他感到苦闷,可是李白毕竟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能用一种积极的眼光去面对现实,他想到了吕尚,他想到了伊尹,于是,他重新燃起了希望。可是前途道路重重阻挠,彷徨中的李白再次发自肺腑地感叹行路难,我们足以看出他内心的忧郁。李白毕竟是盛唐诗人,他悲而不伤,他发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呐喊。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英风潇洒的李白,一个奋斗不息的李白,一个高瞻远瞩的李白,一个自信乐观的李白。

五再读诗歌,再悟情感。

六板书设计:

            希望                         自信


苦闷                    忧郁

Tags:行路,其一,优秀,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