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13 *旅鼠之谜教案1

日期:2015-11-5 08:54 阅读:
李刚  

地区: 四川省 - 雅安市 - 石棉县

学校:石棉县小河坝中学

1课时

13 *旅鼠之谜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旅鼠之谜

《旅鼠之谜》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自然界中的奇异现象,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

  2. 了解课文“用叙述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独特写法;

  3. 引导学生从旅鼠的行为上反思人口问题以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其它问题。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

  全文通过“我”和丹尼斯的对话,主要围绕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展开,使人们对其有了全面的认识。学习本文,应全面了解这三大奥秘。全文一共有二十八个自然段,集中交代旅鼠奥秘的从第七段到十七段。主要分析这一部分,概括三大奥秘。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用叙述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独特写法。

  文章内容浅显易懂,但是文本体裁比较特殊,满足了记叙文的六要素,又穿插着说明文的列数字的方法,通篇都是两个人围绕着旅鼠展开的对话。学生比较难定位文章的体裁。

  四、教学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PPT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预习:1、重点字词的音形义;2、归纳旅鼠的几大奥秘)

  问:同学们都预习过《旅鼠之谜》了,先来看看大家重点字词掌握得怎么样?

  PPT:一、请读准下列红字的字音。

  媲美   挑衅   迷惘   啮齿  

  徘徊   逃窜   滑稽   歧途  

  二、解释下列词语。

  1、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2、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师:鼠目寸光是比喻眼光短,见识浅。那大家了解的跟老鼠有关的成语还有哪些?

  生:鼠目寸光、贼眉鼠眼、无名鼠辈、抱头鼠窜、胆小如鼠、过街老鼠……

  【由学生较为熟悉的老鼠导入,另外通过学生对“鼠”字成语的回忆,增加一定的课外积累】

  (二)、整体感知文章

  师:看来大家对老鼠还是比较熟悉的,那么对于旅鼠同学们有什么了解?我来提三个简单的问题。

  (学生之前对《旅鼠之谜》有预习,在预习基础上应该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资料)

  问题一:旅鼠生活在哪里?

  预想: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一部分学生可能因为课文第一句提到“我”在此抓到一只旅鼠而错误地直接回答)

  引导:这只是“我”抓到一只旅鼠的地址,而不是旅鼠生活的地理位置。(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在文中或者题目下的方框中找到答案: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上的小动物)

  师明确:旅鼠生活在北极草原上。

  问题二:旅鼠的外形怎么样?

  预想:课文第四段“除了颜色深一点,与田鼠没什么明显的区别。黑色的绒毛,尖尖的嘴巴”(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注意到后面的毛色变化,提出来就补充上去,没有提出来教师到后面分析第二大奥秘时再补充)。

  问题三:旅鼠主要以什么为食?

  预想:课文十九段“旅鼠是一种啮齿类动物,主要以草根、草茎和苔藓之类的植物为食”(细心的学生能在预习时留意到,学生没有注意的需要教师指出)

  师:刚才我们通过三个简单的问题对北极旅鼠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旅鼠之谜》这篇文章,更多地来了解旅鼠。看到题目,大家会好奇什么?

  生:旅鼠有什么“谜”?

  师给出明确任务,PPT呈现: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1.旅鼠有几个奥秘?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旅鼠的这几个奥秘,并在文中划出相对应的语句。

  预想:由文中丹尼斯的“这还只是旅鼠的第一大奥秘”、“这就是旅鼠的第二大难解之谜”、“这就是旅鼠的第三大奥秘”,学生应该能准确回答第一个问题。重点分析第二个问题(学生小组轮流回答)。

  师:这三句应该大部分同学都能找出来,大家要学会找出标志性的语句,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学法指导)。

  师:旅鼠有三大奥秘,我们先来看它的第一大奥秘,旅鼠的第一大奥秘是什么?请你概括。

  生:繁殖得很快。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在文中找出依据。

  预想一:第七段到十三段(只要回答出主要的第七段、第十一段即可)

  预想二:具体的语句“是繁殖能力最强的动物之一……幼崽即可成熟,并且开始生育”“从3月份的2只,到8月底9月初就会变成1647086只的庞大队伍!就是由于气候、疾病和天敌的消耗等原因中途死掉一半,也还有82万只!”“在如此广阔的北极草原上,有时候,它们的密度竟能达到每公顷有250只之多!”

  师:第七段“也许只有细菌分裂才能和它们相媲美”用了什么手法?

  生:作比较。将旅鼠繁殖的速度与细菌分裂的速度作比较。

  师:第十一段把一对旅鼠一年之中能繁衍多少后代写得很具体,这是为什么?

  师:数字写得很具体中有很多的数字,从说明方法来说是——

  生:列数字。作用: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

  师:十一段除了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还有一个特点是什么?

  预想一:学生能看出第一代第二代是详写,后面略写。

  预想二:学生看不出,教师引导,第一代第二代跟后面的相比写得比较详细,描写详略得当。

  师:第十一段举了一对旅鼠一年能繁殖多少后代的例子,用列数字的方法一代一代推算下来,前面一二两代详细写,后面简略写,详略得当,具有科学性、可信度,使读者也能感受到旅鼠惊人的繁殖能力。

  师:我们概括一下

  PPT:旅鼠第一大奥秘:繁殖能力惊人;

  师:旅鼠的第二大奥秘是什么?

  预想:第二大奥秘比较难概括,先找出第十七段“这就是旅鼠的第二个难解之谜”,由此得知,可在十四段至十六段找到答案,主要是十五段。“旅鼠并非每年都大量繁殖,而是有节制的”,怎么节制?繁殖过多后,“奇怪的现象”有哪些?这些现象都表明旅鼠好像想法设法想自杀。

  PPT: 旅鼠第二大奥秘:旅鼠的繁殖不但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怪现象,好像想方设法想自杀似的;

  师:旅鼠的第三大奥秘比较简单,书本有概括。

  生:旅鼠死亡大迁移。

  师:为什么旅鼠要进行“死亡大迁移”?它们是怎么行动的?

  预想:学生应该比较容易在第十七段找到答案。

  PPT: 旅鼠第三大奥秘:“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奔往大海,葬身大海。

  师:这里老师有个问题,旅鼠的三大奥秘可不可以互换?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预想:一部分同学能想到超强的繁殖能力是前提,其他两大奥秘都与繁殖有关。需要教师明确:旅鼠的三大奥秘言之有序,超强的繁殖能力是前提,其他两大奥秘至今还是一团谜,但总与繁殖有关。三大奥秘一个比一个更神秘,每个奥秘都在前一个的基础和前提下,体现了说明文严谨的逻辑性。

  师:刚才我们分析的旅鼠的三大奥秘都是在丹尼斯叙述中,文章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我们看看在听丹尼斯叙述的过程中,“我”有怎样的表现和疑问。

  在听到旅鼠的第一个奥秘时,“我”是怎样的表现?

  预想:学生应该会把有关“我”的描写都找出来,教师帮助提炼关键字。“我”一开始是半开玩笑式的,后来在丹尼斯列了具体的数字来说明旅鼠的繁殖能力惊人时,“我”是迟疑、怀疑,然后经过自己的计算,进而露出“惊讶的表情”,然后感叹“幸好它们只是一些小老鼠,如果再大一点,例如是兔子或者山羊之类,还不把地球上所有的草都吃光了”。

  PPT:“我”的表现:

  由怀疑而计算,由惊讶而感叹

  师:那在听到旅鼠的第二大奥秘后,“我”是怎样的反应?

  预想:学生比较容易在课文中找到答案,“我却怎么也笑不出,陷入了迷惘的沉思”

  PPT:“我”的变化:

  由怀疑而计算,由惊讶而感叹→怎么也笑不出来,陷入了迷惘的沉思

  师:文章的第十八段到二十三段都是“我”和丹尼斯关于旅鼠第三大奥秘的探讨。“我”一直在向丹尼斯提出自己的疑问,“我”有哪些疑问?丹尼斯又是怎样一一回答的?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疑问,“我”的第一个推测是它们大迁移是不是因为发生大饥荒,丹尼斯是怎么回答的?

  生:否定了,因为它们有充足的食物,而且即使是中途遇到食物丰美的地区也不停留。

  师:那第二个推断是什么?

  生:旅鼠视力很差,鼠目寸光,很难把大海和小河区别开。

  师:丹尼斯又是怎样回答的?

  师出示图片显示旅鼠的迁移方向,确定旅鼠的目的地都是大海。

  师:“我”的第三个问题是旅鼠都这样跳进大海自杀,那么是不是要断子绝孙?

  生:它们会留下少量的伙伴看家,并且担负起传宗接代的神圣任务。

  师:三个假设一个比一个更加深入,排除其它可能性,强调旅鼠自杀的目标十分明确。

  师:这个过程中,“我”的表现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问。我每个猜测的结果怎么样?有没有知道旅鼠“死亡大迁移”是为什么?

  生:不知道。

  师:旅鼠的奥秘解开了没有?

  生:没有。(第二十七段:许多动物学家和动物行为专家对北极的旅鼠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总想解开其中的奥秘,但是都失败了)

  PPT:“我”的变化:

  由怀疑而计算,由惊讶而感叹→怎么也笑不出来,陷入了迷惘的沉思→反复的谈论,“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发问

  “我”与丹尼斯的一问一答之间,反复制造悬念,反复解开悬念,最后却又是“一大难解之谜”,让读者也“陷入了迷惘的沉思”。

  师:旅鼠之谜没有解开,但是最后文章留给我们怎样的深思?全班齐读最后一句“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句话说明了现在世界的哪方面问题?

  生:人口问题。(有些课外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可能会多说一些情况)

  师:现在全世界有多少人口?

  生:60亿。

  师:截至2007年6月,世界人口已达65.8亿,据相关统计显示,到2011年世界人口总数将突破70亿。并且这些都只是登记下来的人口数据,还有很多人是没有登记的,实际数据还要庞大。

  • PPT: 有关资料:人类人口发展数据

  • 材料1: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 完全有理由担心,到公元200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60亿……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0 万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肌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材料2: 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人口基金组织已把1999年6 月16日定为“60亿人口日”专家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总数仍将达到90—100亿。

  师:同学们说说人口问题会带来其他什么问题?

  生:人口问题还会带来其它的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人口过多导致就业压力增大,我们向自然索取更多会造成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破坏更严重,环境更加恶劣。现在我们的气候反常也是跟人口问题有着紧密联系的。上一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罗布泊的消逝也跟人口增长有关。

  师:有同学在担心,我们会不会也走上旅鼠的道路。答案当然是不会的。我们人类是拥有智慧的高级动物,我们现在也意识到这些问题,例如大家看到的这篇文章,大家平时电视上网络上报纸上看到的一些相关报道,我们也在积极地采取一些措施,像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对遏制人口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现在很多人也在思考更多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不断反思自己不断寻找方法,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过程。大家要以积极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三)、探讨这篇文章的体裁:

  师:好了,整篇文章我们已经分析完了,下面我们从整体上看一下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预想一:一部分学生会觉得这是一篇记叙文,另外有学生会认为是说明文,进行逐步讨论分析。

  师:有些同学认为是记叙文,那请问记叙文的六个要素是什么?

  生: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师:那我们一起来找找是不是这些要素都有。

  PPT: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时间:有一天;

  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人物:“我”和丹尼斯;

  起因:“我”捉到了一只旅鼠;

  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

  结果: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的行为的奇特发表他的感想。

  师:看来,这篇文章满足记叙文的六要素,可以说是一篇记叙文。那还有同学说它是一篇说明文,因为刚才分析时有提到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而且这篇文章都是在向我们介绍旅鼠的。但是整篇文章都是两个人的对话,又有故事情节。与一般的说明文比起来更加——

  生:形象生动有趣,吸引读者。

  教师概括一下,这篇文章体裁比较特殊。

  PPT: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是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可以说是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结合体。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

  预想二:学生直接回答是记叙文,因为符合记叙文的六要素。

  师引导:但是它和一般记叙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讲的都是关于旅鼠的知识。分析的时候介绍旅鼠繁殖能力惊人还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师:还有什么特点,通篇都是两个人的对话,而且丹尼斯的话大段大段的,讲的都是旅鼠的奥秘。看来是篇很特殊的“记叙文”。

  PPT: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是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可以说是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结合体。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

  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把旅鼠的相关知识在两个人的对话中呈现出来,又有故事情节,

  PPT:

  好处:寓知识于叙事之中,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趣。

  写作启示:文无定法。介绍知识的文章也可以不拘一格。应该努力创新,应该考虑怎样讲效果更好,怎样才能吸引读者,让人喜欢。

  (四)、学生举例自然界其它的奇异现象、未解之谜,老师简单补充。

  师:旅鼠之谜只是神奇的自然界的其中的一个未解之谜,自然界还有很多其它的谜团。同学们知道的有哪些?

  教师根据时间情况,简略介绍。

  (五)、总结

  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引无数英雄尽折腰”。人类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人类探索大自然未知领域的探索史和奋斗史。

  提出一个又一个疑问是不可怕的,因为,只有先提出疑问,才会有后来的解答疑问的办法,这是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正如爱因斯坦说过的话:“我们所经历的最美妙的事情就是神秘……它是真正的艺术和科学的起源。”

  同学们要多听多看多思考多提问,你会受益良多,你也会发现世界如此宽广而迷人。

 

13 *旅鼠之谜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13 *旅鼠之谜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旅鼠之谜

《旅鼠之谜》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自然界中的奇异现象,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

  2. 了解课文“用叙述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独特写法;

  3. 引导学生从旅鼠的行为上反思人口问题以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其它问题。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

  全文通过“我”和丹尼斯的对话,主要围绕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展开,使人们对其有了全面的认识。学习本文,应全面了解这三大奥秘。全文一共有二十八个自然段,集中交代旅鼠奥秘的从第七段到十七段。主要分析这一部分,概括三大奥秘。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用叙述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独特写法。

  文章内容浅显易懂,但是文本体裁比较特殊,满足了记叙文的六要素,又穿插着说明文的列数字的方法,通篇都是两个人围绕着旅鼠展开的对话。学生比较难定位文章的体裁。

  四、教学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PPT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预习:1、重点字词的音形义;2、归纳旅鼠的几大奥秘)

  问:同学们都预习过《旅鼠之谜》了,先来看看大家重点字词掌握得怎么样?

  PPT:一、请读准下列红字的字音。

  媲美   挑衅   迷惘   啮齿  

  徘徊   逃窜   滑稽   歧途  

  二、解释下列词语。

  1、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2、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师:鼠目寸光是比喻眼光短,见识浅。那大家了解的跟老鼠有关的成语还有哪些?

  生:鼠目寸光、贼眉鼠眼、无名鼠辈、抱头鼠窜、胆小如鼠、过街老鼠……

  【由学生较为熟悉的老鼠导入,另外通过学生对“鼠”字成语的回忆,增加一定的课外积累】

  (二)、整体感知文章

  师:看来大家对老鼠还是比较熟悉的,那么对于旅鼠同学们有什么了解?我来提三个简单的问题。

  (学生之前对《旅鼠之谜》有预习,在预习基础上应该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资料)

  问题一:旅鼠生活在哪里?

  预想: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一部分学生可能因为课文第一句提到“我”在此抓到一只旅鼠而错误地直接回答)

  引导:这只是“我”抓到一只旅鼠的地址,而不是旅鼠生活的地理位置。(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在文中或者题目下的方框中找到答案: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上的小动物)

  师明确:旅鼠生活在北极草原上。

  问题二:旅鼠的外形怎么样?

  预想:课文第四段“除了颜色深一点,与田鼠没什么明显的区别。黑色的绒毛,尖尖的嘴巴”(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注意到后面的毛色变化,提出来就补充上去,没有提出来教师到后面分析第二大奥秘时再补充)。

  问题三:旅鼠主要以什么为食?

  预想:课文十九段“旅鼠是一种啮齿类动物,主要以草根、草茎和苔藓之类的植物为食”(细心的学生能在预习时留意到,学生没有注意的需要教师指出)

  师:刚才我们通过三个简单的问题对北极旅鼠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旅鼠之谜》这篇文章,更多地来了解旅鼠。看到题目,大家会好奇什么?

  生:旅鼠有什么“谜”?

  师给出明确任务,PPT呈现: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1.旅鼠有几个奥秘?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旅鼠的这几个奥秘,并在文中划出相对应的语句。

  预想:由文中丹尼斯的“这还只是旅鼠的第一大奥秘”、“这就是旅鼠的第二大难解之谜”、“这就是旅鼠的第三大奥秘”,学生应该能准确回答第一个问题。重点分析第二个问题(学生小组轮流回答)。

  师:这三句应该大部分同学都能找出来,大家要学会找出标志性的语句,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学法指导)。

  师:旅鼠有三大奥秘,我们先来看它的第一大奥秘,旅鼠的第一大奥秘是什么?请你概括。

  生:繁殖得很快。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在文中找出依据。

  预想一:第七段到十三段(只要回答出主要的第七段、第十一段即可)

  预想二:具体的语句“是繁殖能力最强的动物之一……幼崽即可成熟,并且开始生育”“从3月份的2只,到8月底9月初就会变成1647086只的庞大队伍!就是由于气候、疾病和天敌的消耗等原因中途死掉一半,也还有82万只!”“在如此广阔的北极草原上,有时候,它们的密度竟能达到每公顷有250只之多!”

  师:第七段“也许只有细菌分裂才能和它们相媲美”用了什么手法?

  生:作比较。将旅鼠繁殖的速度与细菌分裂的速度作比较。

  师:第十一段把一对旅鼠一年之中能繁衍多少后代写得很具体,这是为什么?

  师:数字写得很具体中有很多的数字,从说明方法来说是——

  生:列数字。作用: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

  师:十一段除了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还有一个特点是什么?

  预想一:学生能看出第一代第二代是详写,后面略写。

  预想二:学生看不出,教师引导,第一代第二代跟后面的相比写得比较详细,描写详略得当。

  师:第十一段举了一对旅鼠一年能繁殖多少后代的例子,用列数字的方法一代一代推算下来,前面一二两代详细写,后面简略写,详略得当,具有科学性、可信度,使读者也能感受到旅鼠惊人的繁殖能力。

  师:我们概括一下

  PPT:旅鼠第一大奥秘:繁殖能力惊人;

  师:旅鼠的第二大奥秘是什么?

  预想:第二大奥秘比较难概括,先找出第十七段“这就是旅鼠的第二个难解之谜”,由此得知,可在十四段至十六段找到答案,主要是十五段。“旅鼠并非每年都大量繁殖,而是有节制的”,怎么节制?繁殖过多后,“奇怪的现象”有哪些?这些现象都表明旅鼠好像想法设法想自杀。

  PPT: 旅鼠第二大奥秘:旅鼠的繁殖不但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怪现象,好像想方设法想自杀似的;

  师:旅鼠的第三大奥秘比较简单,书本有概括。

  生:旅鼠死亡大迁移。

  师:为什么旅鼠要进行“死亡大迁移”?它们是怎么行动的?

  预想:学生应该比较容易在第十七段找到答案。

  PPT: 旅鼠第三大奥秘:“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奔往大海,葬身大海。

  师:这里老师有个问题,旅鼠的三大奥秘可不可以互换?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预想:一部分同学能想到超强的繁殖能力是前提,其他两大奥秘都与繁殖有关。需要教师明确:旅鼠的三大奥秘言之有序,超强的繁殖能力是前提,其他两大奥秘至今还是一团谜,但总与繁殖有关。三大奥秘一个比一个更神秘,每个奥秘都在前一个的基础和前提下,体现了说明文严谨的逻辑性。

  师:刚才我们分析的旅鼠的三大奥秘都是在丹尼斯叙述中,文章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我们看看在听丹尼斯叙述的过程中,“我”有怎样的表现和疑问。

  在听到旅鼠的第一个奥秘时,“我”是怎样的表现?

  预想:学生应该会把有关“我”的描写都找出来,教师帮助提炼关键字。“我”一开始是半开玩笑式的,后来在丹尼斯列了具体的数字来说明旅鼠的繁殖能力惊人时,“我”是迟疑、怀疑,然后经过自己的计算,进而露出“惊讶的表情”,然后感叹“幸好它们只是一些小老鼠,如果再大一点,例如是兔子或者山羊之类,还不把地球上所有的草都吃光了”。

  PPT:“我”的表现:

  由怀疑而计算,由惊讶而感叹

  师:那在听到旅鼠的第二大奥秘后,“我”是怎样的反应?

  预想:学生比较容易在课文中找到答案,“我却怎么也笑不出,陷入了迷惘的沉思”

  PPT:“我”的变化:

  由怀疑而计算,由惊讶而感叹→怎么也笑不出来,陷入了迷惘的沉思

  师:文章的第十八段到二十三段都是“我”和丹尼斯关于旅鼠第三大奥秘的探讨。“我”一直在向丹尼斯提出自己的疑问,“我”有哪些疑问?丹尼斯又是怎样一一回答的?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疑问,“我”的第一个推测是它们大迁移是不是因为发生大饥荒,丹尼斯是怎么回答的?

  生:否定了,因为它们有充足的食物,而且即使是中途遇到食物丰美的地区也不停留。

  师:那第二个推断是什么?

  生:旅鼠视力很差,鼠目寸光,很难把大海和小河区别开。

  师:丹尼斯又是怎样回答的?

  师出示图片显示旅鼠的迁移方向,确定旅鼠的目的地都是大海。

  师:“我”的第三个问题是旅鼠都这样跳进大海自杀,那么是不是要断子绝孙?

  生:它们会留下少量的伙伴看家,并且担负起传宗接代的神圣任务。

  师:三个假设一个比一个更加深入,排除其它可能性,强调旅鼠自杀的目标十分明确。

  师:这个过程中,“我”的表现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问。我每个猜测的结果怎么样?有没有知道旅鼠“死亡大迁移”是为什么?

  生:不知道。

  师:旅鼠的奥秘解开了没有?

  生:没有。(第二十七段:许多动物学家和动物行为专家对北极的旅鼠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总想解开其中的奥秘,但是都失败了)

  PPT:“我”的变化:

  由怀疑而计算,由惊讶而感叹→怎么也笑不出来,陷入了迷惘的沉思→反复的谈论,“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发问

  “我”与丹尼斯的一问一答之间,反复制造悬念,反复解开悬念,最后却又是“一大难解之谜”,让读者也“陷入了迷惘的沉思”。

  师:旅鼠之谜没有解开,但是最后文章留给我们怎样的深思?全班齐读最后一句“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句话说明了现在世界的哪方面问题?

  生:人口问题。(有些课外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可能会多说一些情况)

  师:现在全世界有多少人口?

  生:60亿。

  师:截至2007年6月,世界人口已达65.8亿,据相关统计显示,到2011年世界人口总数将突破70亿。并且这些都只是登记下来的人口数据,还有很多人是没有登记的,实际数据还要庞大。

  • PPT: 有关资料:人类人口发展数据

  • 材料1: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 完全有理由担心,到公元200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60亿……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0 万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肌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材料2: 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人口基金组织已把1999年6 月16日定为“60亿人口日”专家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总数仍将达到90—100亿。

  师:同学们说说人口问题会带来其他什么问题?

  生:人口问题还会带来其它的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人口过多导致就业压力增大,我们向自然索取更多会造成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破坏更严重,环境更加恶劣。现在我们的气候反常也是跟人口问题有着紧密联系的。上一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罗布泊的消逝也跟人口增长有关。

  师:有同学在担心,我们会不会也走上旅鼠的道路。答案当然是不会的。我们人类是拥有智慧的高级动物,我们现在也意识到这些问题,例如大家看到的这篇文章,大家平时电视上网络上报纸上看到的一些相关报道,我们也在积极地采取一些措施,像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对遏制人口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现在很多人也在思考更多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不断反思自己不断寻找方法,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过程。大家要以积极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三)、探讨这篇文章的体裁:

  师:好了,整篇文章我们已经分析完了,下面我们从整体上看一下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预想一:一部分学生会觉得这是一篇记叙文,另外有学生会认为是说明文,进行逐步讨论分析。

  师:有些同学认为是记叙文,那请问记叙文的六个要素是什么?

  生: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师:那我们一起来找找是不是这些要素都有。

  PPT: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时间:有一天;

  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人物:“我”和丹尼斯;

  起因:“我”捉到了一只旅鼠;

  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

  结果: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的行为的奇特发表他的感想。

  师:看来,这篇文章满足记叙文的六要素,可以说是一篇记叙文。那还有同学说它是一篇说明文,因为刚才分析时有提到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而且这篇文章都是在向我们介绍旅鼠的。但是整篇文章都是两个人的对话,又有故事情节。与一般的说明文比起来更加——

  生:形象生动有趣,吸引读者。

  教师概括一下,这篇文章体裁比较特殊。

  PPT: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是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可以说是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结合体。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

  预想二:学生直接回答是记叙文,因为符合记叙文的六要素。

  师引导:但是它和一般记叙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讲的都是关于旅鼠的知识。分析的时候介绍旅鼠繁殖能力惊人还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师:还有什么特点,通篇都是两个人的对话,而且丹尼斯的话大段大段的,讲的都是旅鼠的奥秘。看来是篇很特殊的“记叙文”。

  PPT: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是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可以说是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结合体。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

  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把旅鼠的相关知识在两个人的对话中呈现出来,又有故事情节,

  PPT:

  好处:寓知识于叙事之中,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趣。

  写作启示:文无定法。介绍知识的文章也可以不拘一格。应该努力创新,应该考虑怎样讲效果更好,怎样才能吸引读者,让人喜欢。

  (四)、学生举例自然界其它的奇异现象、未解之谜,老师简单补充。

  师:旅鼠之谜只是神奇的自然界的其中的一个未解之谜,自然界还有很多其它的谜团。同学们知道的有哪些?

  教师根据时间情况,简略介绍。

  (五)、总结

  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引无数英雄尽折腰”。人类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人类探索大自然未知领域的探索史和奋斗史。

  提出一个又一个疑问是不可怕的,因为,只有先提出疑问,才会有后来的解答疑问的办法,这是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正如爱因斯坦说过的话:“我们所经历的最美妙的事情就是神秘……它是真正的艺术和科学的起源。”

  同学们要多听多看多思考多提问,你会受益良多,你也会发现世界如此宽广而迷人。

 

Tags:旅鼠,之谜,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