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11 蝙蝠和雷达课件配套优秀

日期:2016-3-3 10:12 阅读:
1课时

11 蝙蝠和雷达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蝙蝠探路的原理,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2学情分析

《蝙蝠和雷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十一课。这是一篇讲述科学常识的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示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的问题。这项研究告诉人们,自然界中生物的奇特本领,常常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3重点难点

理解蝙蝠探路的原理。

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蝙蝠和雷达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猜两个谜语吧!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出事物的名称。教师描述:它是一种哺乳动物,它有翅膀,但不属于鸟类;它喜欢在夏天的傍晚飞行,喜欢捕食蚊子和飞蛾;白天倒挂在岩石或墙壁上休息。(蝙蝠)请听第二道:它是一种现代化的探测装置,被广泛应用于航天飞行、军事、天文、科技等方面;飞机有了它,可以在夜间安全飞行。(雷达)同学们猜得非常准确,请大家看,蝙蝠和雷达,看似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但课题却用一个“和”字将它们二者联系起来,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联系呢?让我们赶紧来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概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并想想它的意思。在读的过程中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轻轻试读本课出现的新词。请一排同学开火车读,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读一遍,如果读错了,大家就一起来帮忙纠正。

3、词语过了关,课文怎么样?这篇文章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请八个同学来轮读课文。完后评价,纠正字音读不准的地方。

三、精读课文,理解蝙蝠的探路原理。

(一)、自读课文,谁能从文中找出关于这两种事物的句子来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吗?(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二)、那么蝙蝠又是怎样探路的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3——7自然段。

1、课件出示:同学们,请大家一起来读这句话:蝙蝠就是在……灵巧地避开。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蝙蝠夜间飞行有哪些特殊本领呢?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指导学生抓住“夜里”区别于“白天”,“还能捕捉”说明有特异功能;“无论……从来……,即使……也能……”说明夜间飞行本领特别高超。)请同学们带着赞叹的语气夸一夸这位高超的飞行家吧!

2、“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你们想不想弄清这个问题呀?

你们的问题也正是科学家想弄清楚的问题,我们在少先队工作总结中也曾提到过。一百多年前,为了弄清蝙蝠飞行的秘密,科学家一共做了三次试验。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第1小组的同学填第一次试验的方法和结果,第2、3小组分别填第2、3次试验的方法和结果,第4小组的同学填从这三次实验中得出的试验结论,分别在课文的4、5、6自然段中寻找答案,同桌每两个同学填写在准备好的一张小卡片上。开始。

(2)各小组汇报。边汇报边出示课件。

(3)通过三次试验,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引读结论)“配合”什么意思?理解“配合”。师:什么叫配合?我们先来做个实验,先用一只手系红领巾,然后用两只手系红领巾,感觉怎么样?(学生谈)

师:是呀,两只手配合起来系红领巾可就快多了,蝙蝠是靠嘴和耳朵共同配合起来探路的,缺一不可。

(4)生齐读结论。

(5)课件演示试验过程。

3.学到这儿,你又想知道什么?(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听一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

(1)指名回答后,让我们一起看看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出示课件)

(2)老师这儿有蝙蝠探路的词卡,请一个同学按它探路的顺序贴出来

(3)蝙蝠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秘密终于被揭开了,可是,科学家揭开这个秘密容易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4)“反复”说明了什么?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科学家的研究是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科学研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体现了科学家对科学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精神。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

4.是呀!科学家不畏艰难的反复试验,弄清了蝙蝠平安飞行的秘密主要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这并不是他们试验的最终目的,他们的最终目的是要从蝙蝠探路的方法中得到启示,发明一种也可以让飞机安全飞行的探测装置——雷达,从而造福于人类。那么,雷达又是怎样帮飞机探路的呢? 我们通过小学教研工作总结在下节课再学习。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嘴

蝙蝠和雷达                超声波        障碍物         

                    耳朵

11 蝙蝠和雷达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11 蝙蝠和雷达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蝙蝠和雷达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猜两个谜语吧!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出事物的名称。教师描述:它是一种哺乳动物,它有翅膀,但不属于鸟类;它喜欢在夏天的傍晚飞行,喜欢捕食蚊子和飞蛾;白天倒挂在岩石或墙壁上休息。(蝙蝠)请听第二道:它是一种现代化的探测装置,被广泛应用于航天飞行、军事、天文、科技等方面;飞机有了它,可以在夜间安全飞行。(雷达)同学们猜得非常准确,请大家看,蝙蝠和雷达,看似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但课题却用一个“和”字将它们二者联系起来,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联系呢?让我们赶紧来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概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并想想它的意思。在读的过程中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轻轻试读本课出现的新词。请一排同学开火车读,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读一遍,如果读错了,大家就一起来帮忙纠正。

3、词语过了关,课文怎么样?这篇文章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请八个同学来轮读课文。完后评价,纠正字音读不准的地方。

三、精读课文,理解蝙蝠的探路原理。

(一)、自读课文,谁能从文中找出关于这两种事物的句子来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吗?(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二)、那么蝙蝠又是怎样探路的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3——7自然段。

1、课件出示:同学们,请大家一起来读这句话:蝙蝠就是在……灵巧地避开。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蝙蝠夜间飞行有哪些特殊本领呢?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指导学生抓住“夜里”区别于“白天”,“还能捕捉”说明有特异功能;“无论……从来……,即使……也能……”说明夜间飞行本领特别高超。)请同学们带着赞叹的语气夸一夸这位高超的飞行家吧!

2、“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你们想不想弄清这个问题呀?

你们的问题也正是科学家想弄清楚的问题,我们在少先队工作总结中也曾提到过。一百多年前,为了弄清蝙蝠飞行的秘密,科学家一共做了三次试验。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第1小组的同学填第一次试验的方法和结果,第2、3小组分别填第2、3次试验的方法和结果,第4小组的同学填从这三次实验中得出的试验结论,分别在课文的4、5、6自然段中寻找答案,同桌每两个同学填写在准备好的一张小卡片上。开始。

(2)各小组汇报。边汇报边出示课件。

(3)通过三次试验,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引读结论)“配合”什么意思?理解“配合”。师:什么叫配合?我们先来做个实验,先用一只手系红领巾,然后用两只手系红领巾,感觉怎么样?(学生谈)

师:是呀,两只手配合起来系红领巾可就快多了,蝙蝠是靠嘴和耳朵共同配合起来探路的,缺一不可。

(4)生齐读结论。

(5)课件演示试验过程。

3.学到这儿,你又想知道什么?(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听一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

(1)指名回答后,让我们一起看看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出示课件)

(2)老师这儿有蝙蝠探路的词卡,请一个同学按它探路的顺序贴出来

(3)蝙蝠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秘密终于被揭开了,可是,科学家揭开这个秘密容易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4)“反复”说明了什么?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科学家的研究是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科学研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体现了科学家对科学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精神。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

4.是呀!科学家不畏艰难的反复试验,弄清了蝙蝠平安飞行的秘密主要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这并不是他们试验的最终目的,他们的最终目的是要从蝙蝠探路的方法中得到启示,发明一种也可以让飞机安全飞行的探测装置——雷达,从而造福于人类。那么,雷达又是怎样帮飞机探路的呢? 我们通过小学教研工作总结在下节课再学习。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嘴

蝙蝠和雷达                超声波        障碍物         

                    耳朵

Tags:蝙蝠,雷达,课件,配套,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