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读《听雨》有感

日期:2014-1-15 13:31 阅读:
  哪怕只有一丁点生命,只要有雨,就会有生命力的希望。
  ——题记
  倾听雨声,你产生了什么兴致?雨,作为随处可触、随处可见、随处可闻的普通之物,令所有人屡见不鲜。我却从未放下过浮躁的心灵,思考过雨降临人间的意义,更从未真正“倾听”过雨声。
  阅毕此文,我方才恍然大悟:雨是一位以千姿百态向世人展现自己独特魅力的“独行侠”。
  静听雨声,“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鹃起。”这是作者在无边的肃穆之中,以他的无限沉静心灵所闻之声。
  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墨客也与雨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些夹杂着无限繁杂心灵的千古绝唱,也大多数都是在听雨时心血来潮,诗性大发所作。文人雅士们将自己的一生推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作者季羡林老先生更胜一筹,他淡泊名利,不卑不亢,“纵化大浪中,不喜亦不惧”,从而成为了整个中国文坛的泰斗。
  雨,焕发出的最耀眼的光芒在于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的到来,为天地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转下页)
  (接上页)窗外,在一片静谧的绿色草地的点缀下,一株生机勃勃的小树苗正努力生长,它的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雨水给予它们的甜美的甘霖。季羡林老先生对眼前这一派欣欣向荣的画面怀有打心底里的喜爱之情。他具有农民的本分,却并非一个世俗之人。因为,季羡林老先生领悟到了这样的境界:
  人,可以做到像雨一样“润物细无声”。终日劳苦,一腔热血挥洒于三尺讲台之上的老师就是最突出的典范。老师是尘世间一滴清香的甘露,浇灌了她亲手所栽下的这些“树苗”——学生。不论是下课时,老师放弃休息时间来给我们辅导的身影;还是上课时,老师沥尽心血,教会我们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大胆地探索的身影;还是无时无刻,老师不辞劳苦,递给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以及关爱着我们的身影……都凝聚了她对我们未来能够成一番大气候的深切盼望。我们在浓浓的师爱中成长。老师,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其实,农民的本分给予季羡林老先生的“大俗”也使他做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大雅”。季羡林是如此,以默默奉献的无私精神滋润整个世界的老师亦是如此。
  倾听雨声,你产生了什么兴致?是沉静倾听后的心花怒放?是达到了“荣辱不惊”的淡泊境界?还是立志以默默奉献的无私精神滋润整个世界的“大雅”?
  【教师点评】:
  能够认真阅读和思考,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伊始。王思宇的阅读是真正深入内心的阅读,是有效的阅读。有了这样的阅读,才有了王思宇作文中的栩栩如生的描写和动人心魄的情感。
Tags:听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