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后进生”是暂时思想上和学习上相对落后的学生,但他们是有思想有主见,相对独立的人,他们渴望能融入集体之中。如果我们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让他们感受到关心和温暖,他们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乐于接受教育。而不再是“后进生”。我从事教学十年来在后进生转化上尝试了很多方法,以下几点让我们师生产生了共鸣。 一. 用爱敲开尘封的心灵。 同学都讨厌害怕后进生,不愿和他们亲近,即使他们有过勇于改正错误的表现,但也经常难以得到重视、信任和鼓励,因而他们产生了心理对抗;另一方面,一般后进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表现不好,经 二.抓住长处和优点,促进改进短处和缺点。 后进生因成绩很差,表现不好,从小就活在老师、家长的白眼中,人们对他们批得一无是处。殊不知,他们曾为此而悄悄地流过多少泪,为此自悲,为此悔恨交加,但又不知该怎么办。久而久之,他们没有受到老师一次表扬,没有感到一点点学习上的乐趣,于是就会产生厌学和畏难情绪,学习成绩自然太上不去,其他方面也会松懈下来。所以教师要大力挖掘后进生的“亮点”,一旦发现,立即当众表扬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自己也是一名不错的学生,在某些方面能够做得比其他同学好而受到老师的表扬”,使他们找回自信,感受到学习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我班有一位学生学习成绩特差,思想散漫,但是他画画特别好。又一次我市举行书画大赛,他拿了一等奖。作品推到了省级。我抓住这个机会,在班里对他进行了表扬,使他找到了自信,成绩上的很快。思想结打开了, 三. 让大家的爱感染他们 首先让全班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只有几个后进生在旁观,这对他们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自然而然的受教育。另外,我很注意拉近师生距离,亲近差生,少指责,多鼓励,少埋怨,多理解,少冷漠,多关心,少否定,多肯定,融洽同学关系,使他们感到老师并没有抛弃他们,同学没有拒绝他们,班集体欢迎他们,从而唤起他们的自尊自爱、自强。这样差生就会渐渐向班主任打开心灵之门,转化也就水到渠成。 四. 与其长痛不如短痛。 后进生的一些不良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并且一旦形成顽疾也是很难改变的。在多种方法都不能击中要害,使其改正后。我们不防刺激一下他们的痛处。在我教的班里有一个叫杜时豪的学生,我每次提问他,都说不会,并且还理直气壮的说“我从三年级英语就没学好,你就别管我了”。老师多次找他谈话,他都不理不睬,无动于衷。我很生气,有意识的上课不理他,冷淡他一下。该刺激一下了。趁办公室没人,我把他叫到办公室,狠狠的批评了他一顿。并刺激他说:“马克思六七十岁才开始学习英语,还能学好,何况你还这么年轻,记忆力这么好,还不如一个老头呢”这些话深深刺激了他,从此他好像变了一个人,上课开始主动要求回答问题,也认真听课了,并积极找老师谈话,各个老师都觉得他变了。多年积下的长痛 除以上方法外,还可以采取其他的一些办法,如:针对“后进生”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转化;着眼“后进生”的前途,进行长远规划,逐步提高要求;学校的分级管理同班级的帮教小组协同转化;调动非正式小团体的积极因素为转化因素;讲究批评艺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由“他律”变“自律”;把握教育最佳时机,及时引导,做到锲而不舍;……本着对后进生 “犯了错误不急躁,错误严重不嫌弃,屡教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的原则,成功的转化了一大批后进生,让他们的心灵沐浴爱的阳光,重新茁壮成长。 Tags:心灵,沐浴,爱的,阳光 ![]()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