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1.3.1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教学设计及教案分析

日期:2015-12-25 17:10 阅读:
1课时

1.3.1 单调性与最大(小… 高中数学       人教A版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 能从形与数两方面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掌握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证明简单函数在某区间上具有某种单调性的方法(步骤).

2. 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定义的探究,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提高推理论证能力.

3. 通过知识的探究过程培养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严谨论证的良好思维习惯,感知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2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是,初中学习过函数的概念,初步认识到函数是描述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并且学习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能熟练的利用描点法画出这些函数的图象.进入高中以后又进一步学习了函数概念,认识到函数是两个非空数集间的一种对应.知道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充分认识到一个函数中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对应关系,可以利用图象表示函数中函数值随自变量 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和性质.

“图象是上升的,函数是单调递增的;图象是下降的,函数是单调递减的”仅就图象角度直观描述函数单调性的特征,学生并不感到困难.困难在于,把具体的、直观形象的函数单调性特征抽象出来,用数学的符号语言描述.即把某区间上“ 随着 的增大而增大”这一特征用该区间上“任意的 ,都有 ”进行刻画.其中最难理解的是为什么要在区间上“任意”取两个大小不等的 .

教学中,通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具体的函数图象及数值变化特征的研究,得到“图象是上升的”,即“ 随着 的增大而增大”,初步提出单调递增的说法,通过图表观察,提出猜想,经历讨论、交流、验证使学生克服思维障碍,经历从直观到抽象、具体到一般的形成知识的过程.

3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形成增(减)函数概念的过程中,如何从图象升降的直观认识过渡到函数增减的数学符号语言表述,用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讲授新课

1.3.1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1.3.1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讲授新课

Tags:1.3.1,单调性,调性,最大,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