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优秀教案

日期:2015-12-11 11:35 阅读:
李建军   [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 县级优课]

地区: 福建省 - 厦门市 - 翔安区

学校:厦门市巷南中学

2课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初中生物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消化系统的模型,培养学生对直观教具的观察能力。

  2、通过对“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而且消化系统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平时接触也较多,都比较感兴趣,但对于其结构和生理功能却不太了解,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对没有化学基础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入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重点难点

重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

难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 评论(0)     学时重点 评论(0)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有些人老是吃很多食物,但就是长不胖,而有的人却说自己喝凉水谁都会胖,这是为什么呢?这些情况正常吗?所有这些问题都与我们本课内容---消化吸收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你知道什么是消化吗?什么是吸收吗?

活动2【讲授】消化系统的组成

        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不溶于水,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简单的能溶于水的营养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这就是消化。

        消化系统的组成

        给学生出示消化系统的模型,学生观察。

        再让学生对照教材图并与教师一起说出课件中出示的消化系统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各部分的功能。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消化腺分为两类。并在课本中做好标记。

        那么消化系统是如何消化食物的呢?现在我们学习第二个问题:

活动3【活动】食物的消化

        1、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课本中用“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这一探究活动来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同学们对于馒头越嚼越甜都有切身体会,那么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什么关系呢?

         做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无关,与唾液的分泌有关系。

         制定计划:(本实验按课本中来做耗时太长,所以用淀粉纸来做这个实验)

        (1)制备淀粉浆糊    取0.1克干淀粉,加清水10毫升,调和均匀.搅拌煮沸,制成浆糊。制取淀粉糊的同时,把滤纸条剪好并做好标记,做好准备。      

        (2)制备淀粉纸   把做好标记的滤纸条放入浆糊中浸湿,用镊子捞起,贴在干净的玻璃上,晾干后揭下。

        (3)浸湿淀粉纸   实验时,共用5条淀粉纸条,把其中4条淀粉纸用唾液完全浸湿;1条用清水完全浸湿。把用唾液浸湿的其中1条迅速滴加盐酸,1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2条不作处理,都做好标记。

        (4)保温   将上述纸条中2条不作处理的中一条放到寒冷环境中。其余4条全部放入方便袋中,折转袋口,将方便袋放在贴身的衣袋中,保温5分钟即可。

        (5)加碘液 取出滤纸条,分别滴加碘液,浸润滤纸条,可看到明显效果。

        实施计划:(四个学生为一组,开始探究实验)

       得出结论: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系。

         表达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遇碘不变蓝。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有两种,一种是物理消化,一种是化学消化。酶起作用的最适温度是37℃,最适酸碱度为中性。(多媒体出示)

         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那么接下来食物会到了哪里进行进一步消化呢?

        2、食物在胃里的消化

        学生阅读斯帕兰札尼研究胃的消化作用的实验,然后推测肉块消失原因。

        (多媒体出示胃的结构)然后总结出胃的功能。食物在胃里被消化为食糜,食糜分批送入小肠。

4.2第二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 评论(0)     学时重点 评论(0)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导入: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到,食物在胃里被消化为食糜,食糜分批送入小肠后,那么食物在小肠里如何被消化呢?

活动2【讲授】食物在小肠中的消化

(一)食物在小肠中的消化

        教师演示实验: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并且用苏丹Ⅲ检测脂肪是否被分解了。

        引导学生总结: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加脂肪与消化酶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消化,并且此消化是物理消化。

总结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和脂肪酸

       蛋白质→初步消化→氨基酸

食物消化后如何被吸收呢?

活动3【讲授】(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学生阅读课本14页,了解什么是吸收,多媒体出示“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的吸收部位示意图”引导学生对照课本小结吸收的主要场所。

        胃: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葡萄糖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无机盐、维生素

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提出问题:为什么小肠是主要吸收器官?并探究小肠是与吸收的结构特点。多媒体出示小肠的结构,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小肠利于吸收的结构特点:(多媒体出示标准答案)

        1、小肠很长,约5-6米。

        2、小肠的内表面大量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3、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并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活动4【活动】小结

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活动5【练习】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有些人老是吃很多食物,但就是长不胖,而有的人却说自己喝凉水谁都会胖,这是为什么呢?这些情况正常吗?所有这些问题都与我们本课内容---消化吸收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你知道什么是消化吗?什么是吸收吗?

活动2【讲授】消化系统的组成

        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不溶于水,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简单的能溶于水的营养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这就是消化。

        消化系统的组成

        给学生出示消化系统的模型,学生观察。

        再让学生对照教材图并与教师一起说出课件中出示的消化系统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各部分的功能。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消化腺分为两类。并在课本中做好标记。

        那么消化系统是如何消化食物的呢?现在我们学习第二个问题:

活动3【活动】食物的消化

        1、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课本中用“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这一探究活动来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同学们对于馒头越嚼越甜都有切身体会,那么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什么关系呢?

         做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无关,与唾液的分泌有关系。

         制定计划:(本实验按课本中来做耗时太长,所以用淀粉纸来做这个实验)

        (1)制备淀粉浆糊    取0.1克干淀粉,加清水10毫升,调和均匀.搅拌煮沸,制成浆糊。制取淀粉糊的同时,把滤纸条剪好并做好标记,做好准备。      

        (2)制备淀粉纸   把做好标记的滤纸条放入浆糊中浸湿,用镊子捞起,贴在干净的玻璃上,晾干后揭下。

        (3)浸湿淀粉纸   实验时,共用5条淀粉纸条,把其中4条淀粉纸用唾液完全浸湿;1条用清水完全浸湿。把用唾液浸湿的其中1条迅速滴加盐酸,1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2条不作处理,都做好标记。

        (4)保温   将上述纸条中2条不作处理的中一条放到寒冷环境中。其余4条全部放入方便袋中,折转袋口,将方便袋放在贴身的衣袋中,保温5分钟即可。

        (5)加碘液 取出滤纸条,分别滴加碘液,浸润滤纸条,可看到明显效果。

        实施计划:(四个学生为一组,开始探究实验)

       得出结论: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系。

         表达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遇碘不变蓝。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有两种,一种是物理消化,一种是化学消化。酶起作用的最适温度是37℃,最适酸碱度为中性。(多媒体出示)

         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那么接下来食物会到了哪里进行进一步消化呢?

        2、食物在胃里的消化

        学生阅读斯帕兰札尼研究胃的消化作用的实验,然后推测肉块消失原因。

        (多媒体出示胃的结构)然后总结出胃的功能。食物在胃里被消化为食糜,食糜分批送入小肠。

李建军评论 
  • 优点:

    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标要求。教学过程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 缺点:

    还须进一步提炼

Tags:第二,消化,吸收,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