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教案

日期:2015-12-11 10:33 阅读:
王聪聪  

地区: 湖南省 - 长沙市 - 长沙县

学校:长沙县双江镇双江中学

1课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初中生物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能够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小肠的形态结构是与它承担的功能相适应的;

                                             认同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

2教学方法及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子课件

3学情分析

1、七年级这段时间正处在小学到初中的过度时期,大多数学生比较遵守纪律,课堂纪律没大问题。

2、学生入学第一次接受这门课程,七年级生物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大多数学生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3、七年级生物课生物学术语和生物实验技能较多,教师的教和学生学都容易陷入重视记忆,轻视实验。

4、知识梯度是渐进,大部分学生能跟上。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 评论(0)     学时重点 评论(0)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

一、【复习上堂课内容】

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哪些啊?

生:食物中主要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师:人体内有没有这些成分?

生:有。

师:人体内的这些成分是从哪里来的?

生:食物。

师:食物中的这六种营养成分与人体内的这些成分一样吗?是不是我们吃了猪肉,人体就长了猪肉。

生:(哄堂大笑)不是。

师:食物中的这些成分只是构成人体内这些成分的原料。那么食物中的这些成分是怎样转化成人体内这些成分的呢?

生:消化吸收。

                                              揭示课题:消化与吸收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

二、【新课讲授】

师:食物要进入到我们的身体中,首先要经过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口腔。

师:食物在口腔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先来看书P30~3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

(1)馒头在口腔中变甜,是否淀粉发生了变化?

(2)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

(3)馒头变甜是否与唾液作用有关?

学生活动。

附:讨论题参考答案:

1.馒头碎屑与唾液混合得是否充分,实验装置保持37 ℃左右的时间是否足够长等,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2.它们的区别是:牙齿能切碎和磨碎食物,舌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唾液能使淀粉开始发生变化。它们的联系是:牙齿的切碎与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使淀粉发生变化。

3.口腔中唾液里的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使部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师:口腔中的什么物质使淀粉发生了变化?
生:唾液中的淀粉酶。
师: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生:牙齿和舌只能将食物磨碎、搅拌,不能使淀粉变成麦芽糖。
师:科学实验证明:蛋白质、脂肪在口腔中不能被消化,只有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转变成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细嚼馒头有甜味。麦芽糖还需要进一步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因此,口腔只具有初步消化淀粉的作用。
师:那么什么叫消化呢? 
生:阅读教材P31页总结消化的概念。
师:补充: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并不是所有的都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只有大分子的有机物,如:淀粉、蛋白质、脂肪必须经过消化而水、无机盐、维生素则不需要经过消化.就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

师:前面我们只是探究了口腔中的消化,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消化道的其它结构以及消化腺有哪些功能?

展示图片:消化系统得组成和功能。

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师:为什么患了胃病的人怕吃硬、冷的食物? 
生:这些食物会影响胃的功能,加重胃的负担。
师:我们应怎样保护我们的胃呢?
生:不吃汤泡饭,少吃麻辣烫,每日三餐定时定量。 
师:为什么肝炎病人怕吃油腻的食物?下面我们做个小实验(教师演示P33页的实验)
生:观察实验现象 
师:两只试管内的花生油各发生了什么变化?胆汁和清水各对花生油起什么作用?
生:第一支试管内的花生油变成很小的油滴,第二支试管内的花生油变化不大。
师:胆汁对食物的消化有作用吗? 
生:能把食物中的大颗粒脂肪变成微小的脂肪颗粒,有助于对脂肪的消化。
师:对!胆汁中虽然没有消化酶,但是胆汁能乳化脂肪增大脂肪酶与脂肪颗粒的接触面积,起到初步消化脂肪的作用。 
师:人体消化道内的消化液除了唾液、胆汁还有哪些? 
生:胃液、肠液、胰液。 
师:阅读P35页第2题的资料,你能指出哪一部分消化道中的消化液最多? 
生:有的回答胃,有的回答小肠。 
师:(更正),这说明小肠内消化液最多,小肠内不仅消化液的量最多,而且消化酶的种类也最多。
师:下面我们来解读P34页的曲线图回答(1)、(2)、(3)三个,思考题。

参考答案

(1)消化道中从十二指肠开始才有消化脂肪的酶,所以,曲线Y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2)淀粉在口腔内开始被消化,脂肪在小肠内开始被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被消化。

(3)D代表小肠,里面含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消化液。

生:X—淀粉,Y—脂肪;淀粉在口腔内被初步消化,蛋白质在胃内被初步消化,脂肪在小肠内被消化;D—肠液、胰液、胆汁。 
师:这些成分最终在哪里被彻底消化?这说明了什么?
生:小肠!说明食物主要在小肠被消化。 
师:在人体小肠内不仅消化液的量最多,消化酶的种类也最多,而且小肠还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内部结构还有很多特点有利于消化食物。
师:下面我们完成一个作业,请设计一个表格,将图IV-21的资料信息转化成表格的形式。
生:完成表格设计。
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评价、肯定。
师: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如何进入人体内的细胞呢? 
生:先被吸收。
营养物质的吸收
师:在人体的哪些部位吸收呢?
生:胃、小肠、大肠······等
师:请看下面的资料分析。 
1、资料分析:小肠的特点。
师:下面我们来分析P33的资料比较大肠、小肠的特点有什么异同。
生:长度不同,小肠长得多,表面都有皱襞,但小肠的皱襞上有小肠绒毛而大肠没有。
师:讨论:吸收营养物质最多的是大肠还是小肠?为什么?
生:小肠。小肠的长度和内壁结构的特点都可以大大增加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
2、进一步探究家畜小肠的结构
师:下面我们来进一步探究猪小肠的内部结构看看与人小肠的结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的一段小肠。
师:注意比较猪小肠与人的小肠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结构基本相同,都有皱襞,皱襞上还有许多绒毛
师:(展示制作的小肠内表面折叠纸模型)
生:观察、领会小肠皱襞的作用。 

活动3【活动】教师小结

三、教师小结 
师:小肠不仅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也是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供人体细胞所利用。

活动4【作业】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
师:课后以《西瓜子历险记》题写一篇科普小文章。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

一、【复习上堂课内容】

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哪些啊?

生:食物中主要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师:人体内有没有这些成分?

生:有。

师:人体内的这些成分是从哪里来的?

生:食物。

师:食物中的这六种营养成分与人体内的这些成分一样吗?是不是我们吃了猪肉,人体就长了猪肉。

生:(哄堂大笑)不是。

师:食物中的这些成分只是构成人体内这些成分的原料。那么食物中的这些成分是怎样转化成人体内这些成分的呢?

生:消化吸收。

                                              揭示课题:消化与吸收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

二、【新课讲授】

师:食物要进入到我们的身体中,首先要经过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口腔。

师:食物在口腔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先来看书P30~3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

(1)馒头在口腔中变甜,是否淀粉发生了变化?

(2)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

(3)馒头变甜是否与唾液作用有关?

学生活动。

附:讨论题参考答案:

1.馒头碎屑与唾液混合得是否充分,实验装置保持37 ℃左右的时间是否足够长等,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2.它们的区别是:牙齿能切碎和磨碎食物,舌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唾液能使淀粉开始发生变化。它们的联系是:牙齿的切碎与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使淀粉发生变化。

3.口腔中唾液里的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使部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师:口腔中的什么物质使淀粉发生了变化?
生:唾液中的淀粉酶。
师: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生:牙齿和舌只能将食物磨碎、搅拌,不能使淀粉变成麦芽糖。
师:科学实验证明:蛋白质、脂肪在口腔中不能被消化,只有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转变成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细嚼馒头有甜味。麦芽糖还需要进一步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因此,口腔只具有初步消化淀粉的作用。
师:那么什么叫消化呢? 
生:阅读教材P31页总结消化的概念。
师:补充: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并不是所有的都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只有大分子的有机物,如:淀粉、蛋白质、脂肪必须经过消化而水、无机盐、维生素则不需要经过消化.就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

师:前面我们只是探究了口腔中的消化,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消化道的其它结构以及消化腺有哪些功能?

展示图片:消化系统得组成和功能。

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师:为什么患了胃病的人怕吃硬、冷的食物? 
生:这些食物会影响胃的功能,加重胃的负担。
师:我们应怎样保护我们的胃呢?
生:不吃汤泡饭,少吃麻辣烫,每日三餐定时定量。 
师:为什么肝炎病人怕吃油腻的食物?下面我们做个小实验(教师演示P33页的实验)
生:观察实验现象 
师:两只试管内的花生油各发生了什么变化?胆汁和清水各对花生油起什么作用?
生:第一支试管内的花生油变成很小的油滴,第二支试管内的花生油变化不大。
师:胆汁对食物的消化有作用吗? 
生:能把食物中的大颗粒脂肪变成微小的脂肪颗粒,有助于对脂肪的消化。
师:对!胆汁中虽然没有消化酶,但是胆汁能乳化脂肪增大脂肪酶与脂肪颗粒的接触面积,起到初步消化脂肪的作用。 
师:人体消化道内的消化液除了唾液、胆汁还有哪些? 
生:胃液、肠液、胰液。 
师:阅读P35页第2题的资料,你能指出哪一部分消化道中的消化液最多? 
生:有的回答胃,有的回答小肠。 
师:(更正),这说明小肠内消化液最多,小肠内不仅消化液的量最多,而且消化酶的种类也最多。
师:下面我们来解读P34页的曲线图回答(1)、(2)、(3)三个,思考题。

参考答案

(1)消化道中从十二指肠开始才有消化脂肪的酶,所以,曲线Y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2)淀粉在口腔内开始被消化,脂肪在小肠内开始被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被消化。

(3)D代表小肠,里面含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消化液。

生:X—淀粉,Y—脂肪;淀粉在口腔内被初步消化,蛋白质在胃内被初步消化,脂肪在小肠内被消化;D—肠液、胰液、胆汁。 
师:这些成分最终在哪里被彻底消化?这说明了什么?
生:小肠!说明食物主要在小肠被消化。 
师:在人体小肠内不仅消化液的量最多,消化酶的种类也最多,而且小肠还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内部结构还有很多特点有利于消化食物。
师:下面我们完成一个作业,请设计一个表格,将图IV-21的资料信息转化成表格的形式。
生:完成表格设计。
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评价、肯定。
师: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如何进入人体内的细胞呢? 
生:先被吸收。
营养物质的吸收
师:在人体的哪些部位吸收呢?
生:胃、小肠、大肠······等
师:请看下面的资料分析。 
1、资料分析:小肠的特点。
师:下面我们来分析P33的资料比较大肠、小肠的特点有什么异同。
生:长度不同,小肠长得多,表面都有皱襞,但小肠的皱襞上有小肠绒毛而大肠没有。
师:讨论:吸收营养物质最多的是大肠还是小肠?为什么?
生:小肠。小肠的长度和内壁结构的特点都可以大大增加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
2、进一步探究家畜小肠的结构
师:下面我们来进一步探究猪小肠的内部结构看看与人小肠的结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的一段小肠。
师:注意比较猪小肠与人的小肠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结构基本相同,都有皱襞,皱襞上还有许多绒毛
师:(展示制作的小肠内表面折叠纸模型)
生:观察、领会小肠皱襞的作用。 

活动3【活动】教师小结

三、教师小结 
师:小肠不仅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也是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供人体细胞所利用。

活动4【作业】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
师:课后以《西瓜子历险记》题写一篇科普小文章。

Tags:第二,消化,吸收,课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