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14.3 因式分解(通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日期:2015-11-24 08:52 阅读:
刘克利  

地区: 湖南省 - 湘 西 - 泸溪县

学校:长坪九年制学校

3课时

14.3 因式分解 初中数学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意义

(2)认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相反变形,并会运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
    2、能力目标:由学生自行探求解题途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智能,深化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接受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学情分析

因式分解的概念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它是因式分解方法的理论基础,也是本章中一个重要概念。教材在引入中是结合剪纸拼图来阐述这一概念的,也可以与小学数学里因数分解的概念类比予以说明。在教学时对因式分解这一概念不宜要求学生一次彻底了解,应该在讲授因式分解的三种基本方法时,结合具体例题的分解过程和分解结果,说明这一概念的意义,以达到逐步了解这一概念的教学目的。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意义

(2)认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相反变形,并会运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
    2、能力目标:由学生自行探求解题途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智能,深化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接受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评论(0)     学时重点

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意义,认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相反变形,并会运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
  

评论(0)     学时难点

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因式分解

【教学过程】

㈠、情境导入

看谁算得快:(抢答)

(1)若a=101,b=99,则a2-b2=___________;

(2)若a=99,b=-1,则a2-2ab+b2=____________;

(3)若x=-3,则20x2+60x=____________。

【初一年级学生活波好动,好表现,争强好胜。情境导入借助抢答的方式进行,引进竞争机制,可以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兴趣,并增强竞争意识和探究欲望。】

㈡、探究新知

1、请每题答得最快的同学谈思路,得出最佳解题方法。(多媒体出示答案)(1)a2-b2=(a+b)(a-b)=(101+99)(101-99)=400;

(2)a2-2ab+b2=(a-b) 2=(99+1)2 =10000;

(3)20x2+60x=20x(x+3)=20x(-3)(-3+3)=0。

【探索最佳解题方法的过程,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2、观察:a2-b2=(a+b)(a-b) , 

a2-2ab+b2 = (a-b)2 , 

 20x2+60x=20x(x+3),找出它们的特点。(等式的左边是一个什么式子,右边又是什么形式?)

     【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的无意识的观察转变为有意识的观察,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并及时予以肯定。】

3、类比小学学过的因数分解概念,得出因式分解概念。(学生概括,老师补充。)

【让学生自己概括出所感知的知识内容,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课题:§6.1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因式分解,也

叫分解因式。

     ㈢、前进一步

     1、让学生继续观察:(a+b)(a-b)= a2-b2 ,

                        (a-b)2= a2-2ab+b2,  

                                                20x(x+3)= 20x2+60x,它们是什么运算?与因式分解有何关系?它们有何联系与区别?

(要注意让学生区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防止学生出现在进行因式分解当中,半路又做乘法的错误。)

【注重数学知识间的联系,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由学生发现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2、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因式分解

   结合:a2-b2=========(a+b)(a-b)

              整式乘法

说明:从左到右是因式分解其特点是:由和差形式(多项式)转化成整式的积的形式;从右到左是整式乘法其特点是:由整式积的形式转化成和差形式(多项式)。

结论: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相反变形。(多媒体展示学生得出的成果)

㈣、巩固新知

1、 下列代数式变形中,哪些是因式分解?哪些不是?为什么?

(1)x2-3x+1=x(x-3)+1 ;

(2)(m+n)(a+b)+(m+n)(x+y)=(m+n)(a+b+x+y);

(3)2m(m-n)=2m2-2mn;

(4)4x2-4x+1=(2x-1)2; 

(5)3a2+6a=3a(a+2);

(6)x2-4+3x=(x-2)(x+2)+3x;

【针对学生易犯的错误,制造认知冲突,让学生充分暴露错误,然后通过分析、讨论,达到理解的效果。】

2、你能写出整式相乘(其中至少一个是多项式)的两个例子,并由此得到相应的两个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吗?把结果与你的同伴交流。

【学生出题热情、积极性高,因初一学生好表现,因而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㈤、应用解释

例   检验下列因式分解是否正确:

(1)x2y-xy2=xy(x-y);

(2)2x2-1=(2x+1)(2x-1);

(3)x2+3x+2=(x+1)(x+2).

分析:检验因式分解是否正确,只要看等式右边几个整式相乘的积与右边的多项式是否相等。

练习    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明你的算法:(请学生板演)

  (1)872+87×13

        (2)1012-992

㈥、思维拓展

1.若 x2+mx-n能分解成(x-2)(x-5),则m=     ,n=      

2.机动题:(填空)x2-8x+m=(x-4)(     ),且m=     

【进一步拓展学生在数学领域内的视野,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从小热衷于数学的学习和探索。通过机动题,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熟练程度和思维的灵敏性、深刻性、广阔性及探研创造能力,及时评价,及时矫正。】

㈦、课堂回顾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与感受?说出来大家分享。

【课堂小结交给学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中概念的发现过程,运用概念分析问题的过程,养成学生学习——总结——学习的良好习惯。唯有总结反思,才能控制思维操作,才能促进理解,提高认知水平,从而促进数学观点的形成和发展,更好地进行知识建构,实现良性循环。】

㈧、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153的作业题。

【设计思想】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堂教学的最高艺术是看学生,而不是看教师,看学生能否在课堂中焕发生命的活力。因此本教学是按“投疑——感知——概括——巩固、应用和拓展”的叙述模式呈现教学内容的,这种呈现方式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到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转化中感受到学习与探索的乐趣。本堂课先采用以设疑探究的引课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再把因式分解概念及其与整式乘法的关系作为主线,训练学生思维,使学生能顺利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能力。并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坚持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充分地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原则。

4.2第二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 评论(0)     学时重点 评论(0)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4.3第三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 评论(0)     学时重点 评论(0)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14.3 因式分解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14.3 因式分解

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意义

(2)认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相反变形,并会运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
    2、能力目标:由学生自行探求解题途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智能,深化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接受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时重点

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意义,认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相反变形,并会运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
  

    学时难点

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因式分解

【教学过程】

㈠、情境导入

看谁算得快:(抢答)

(1)若a=101,b=99,则a2-b2=___________;

(2)若a=99,b=-1,则a2-2ab+b2=____________;

(3)若x=-3,则20x2+60x=____________。

【初一年级学生活波好动,好表现,争强好胜。情境导入借助抢答的方式进行,引进竞争机制,可以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兴趣,并增强竞争意识和探究欲望。】

㈡、探究新知

1、请每题答得最快的同学谈思路,得出最佳解题方法。(多媒体出示答案)(1)a2-b2=(a+b)(a-b)=(101+99)(101-99)=400;

(2)a2-2ab+b2=(a-b) 2=(99+1)2 =10000;

(3)20x2+60x=20x(x+3)=20x(-3)(-3+3)=0。

【探索最佳解题方法的过程,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2、观察:a2-b2=(a+b)(a-b) , 

a2-2ab+b2 = (a-b)2 , 

 20x2+60x=20x(x+3),找出它们的特点。(等式的左边是一个什么式子,右边又是什么形式?)

     【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的无意识的观察转变为有意识的观察,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并及时予以肯定。】

3、类比小学学过的因数分解概念,得出因式分解概念。(学生概括,老师补充。)

【让学生自己概括出所感知的知识内容,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课题:§6.1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因式分解,也

叫分解因式。

     ㈢、前进一步

     1、让学生继续观察:(a+b)(a-b)= a2-b2 ,

                        (a-b)2= a2-2ab+b2,  

                                                20x(x+3)= 20x2+60x,它们是什么运算?与因式分解有何关系?它们有何联系与区别?

(要注意让学生区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防止学生出现在进行因式分解当中,半路又做乘法的错误。)

【注重数学知识间的联系,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由学生发现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2、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因式分解

   结合:a2-b2=========(a+b)(a-b)

              整式乘法

说明:从左到右是因式分解其特点是:由和差形式(多项式)转化成整式的积的形式;从右到左是整式乘法其特点是:由整式积的形式转化成和差形式(多项式)。

结论: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相反变形。(多媒体展示学生得出的成果)

㈣、巩固新知

1、 下列代数式变形中,哪些是因式分解?哪些不是?为什么?

(1)x2-3x+1=x(x-3)+1 ;

(2)(m+n)(a+b)+(m+n)(x+y)=(m+n)(a+b+x+y);

(3)2m(m-n)=2m2-2mn;

(4)4x2-4x+1=(2x-1)2; 

(5)3a2+6a=3a(a+2);

(6)x2-4+3x=(x-2)(x+2)+3x;

【针对学生易犯的错误,制造认知冲突,让学生充分暴露错误,然后通过分析、讨论,达到理解的效果。】

2、你能写出整式相乘(其中至少一个是多项式)的两个例子,并由此得到相应的两个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吗?把结果与你的同伴交流。

【学生出题热情、积极性高,因初一学生好表现,因而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㈤、应用解释

例   检验下列因式分解是否正确:

(1)x2y-xy2=xy(x-y);

(2)2x2-1=(2x+1)(2x-1);

(3)x2+3x+2=(x+1)(x+2).

分析:检验因式分解是否正确,只要看等式右边几个整式相乘的积与右边的多项式是否相等。

练习    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明你的算法:(请学生板演)

  (1)872+87×13

        (2)1012-992

㈥、思维拓展

1.若 x2+mx-n能分解成(x-2)(x-5),则m=     ,n=      

2.机动题:(填空)x2-8x+m=(x-4)(     ),且m=     

【进一步拓展学生在数学领域内的视野,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从小热衷于数学的学习和探索。通过机动题,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熟练程度和思维的灵敏性、深刻性、广阔性及探研创造能力,及时评价,及时矫正。】

㈦、课堂回顾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与感受?说出来大家分享。

【课堂小结交给学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中概念的发现过程,运用概念分析问题的过程,养成学生学习——总结——学习的良好习惯。唯有总结反思,才能控制思维操作,才能促进理解,提高认知水平,从而促进数学观点的形成和发展,更好地进行知识建构,实现良性循环。】

㈧、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153的作业题。

【设计思想】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堂教学的最高艺术是看学生,而不是看教师,看学生能否在课堂中焕发生命的活力。因此本教学是按“投疑——感知——概括——巩固、应用和拓展”的叙述模式呈现教学内容的,这种呈现方式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到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转化中感受到学习与探索的乐趣。本堂课先采用以设疑探究的引课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再把因式分解概念及其与整式乘法的关系作为主线,训练学生思维,使学生能顺利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能力。并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坚持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充分地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原则。

Tags:14.3,因式分解,通用,教学设计,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