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2022年6月国旗下讲话稿:《在垃圾分类中践行文明》

日期:2022-4-11 09:20 阅读:
  从小学时的废电池回收行动,到现在各个街道站点随处可见的分类垃圾桶,垃圾分类对于我们每一位学生来说似乎就是那么简单,扔垃圾时按照垃圾桶上是否能回收的分类标识对号入座即可。

  其实垃圾分类的复杂程度要比大多数人想象的高。如果现在让你说出哪些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我想你未必会像记公式那样张口就来。从实践上来讲,越是纯粹的东西越容易回收,而越是混乱度高即熵高的东西,越是难于回收。中国如今各大城市已普及垃圾的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但当我们简单粗暴的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的时候,问题就来了,很多原本可回收的物品一混合就变得不可回收了。借知乎的一个举例,比如粪便和衣物都可回收,而沾了粪便的衣物就很难回收了,所以你看,这个问题就是这么复杂。

  据中国地方政要报道,日本从1980年就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目前,日本每年人均垃圾生产量只有410公斤,为世界最低。

  对于日本的垃圾分类,曾经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的檀有志博士深有感触。用他的话来说,那就是“规矩多如牛毛,对居民近乎苛刻”。

  日本的垃圾分类非常细,除了一般的生活垃圾分为可燃和不可燃垃圾外,资源性垃圾还具体分为干净的塑料、纸张、旧报纸杂志、旧衣服、塑料饮料瓶、听装饮料瓶、玻璃饮料瓶等等。

  曾经去日本旅游,在东京的一家FAMILY MART便利店的门口,我看到了一排颜色不同的八个垃圾桶,当时按着以往生活习惯把所有垃圾装在一个袋子里的我内心的尴尬可以想见。于是在八个个性不同的垃圾桶的注视下,我抱着一袋垃圾在导游的指导下开始了我从未体验过的垃圾分类工程。我将喝完的可乐瓶外面的塑料包装揭下,扔到可回收塑料桶中,瓶盖拧下,扔到不可燃垃圾桶中,而瓶子本身则要放入专门的塑料瓶回收箱。你们很难想象,我在将一个可乐瓶“肢解”为三部分后内心的感受。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对国内的垃圾分类有了更多关注和思考。

  今天的主题与我也是有缘。在上个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小组选择了大连街道垃圾桶周边卫生情况的调查,本着就近原则,在中山区大连胜利地下附近的几个公交站点的垃圾桶周围,我观察到路过的行人大都能做到将垃圾扔到垃圾桶内,但很多人对于垃圾桶上贴的分类标识就不甚在意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在国人的意识里目前还比较浅薄。对于中国的环卫工人,许多人戏谑的说,我分类来你混合,中国的垃圾分类何时能出头?其实中国的拾荒者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民众在投递垃圾时的分类就是完全错误的,他们需要混合后重新分类。责任意识及政府宣传的力度不够,间接导致了拾荒者们沉重的负担。

  从国外到国内再回到我们身边,我想对这个话题感触最深的当属每天的值日生。每天放学清扫班级里的垃圾桶时往里瞧一眼,同学们一天的杰作在垃圾桶里以一种熵值很高的形式对值日生进行着视觉与嗅觉上的双重魔法攻击。当你随手把囤积的饮料瓶废纸屑一股脑的扔到垃圾桶里时你也许从未想过垃圾分类的存在。如今,我们的校园里新建设了分类的垃圾回收桶,希望同学们不要将此次演讲内容当做流于形式的宣传,而是像当作高考必考内容放在心上,既然学校创造了好的条件,我们更应该去践行。这份意识的持续不仅是在今天,也不是在即将到来的运动会上,而是在以后的每一天中。二十四中的学生注定是不甘于平凡的,即使是扔垃圾也要扔出水平,扔出文明。从一个学校,到一个社区,再到整个城市,一个国家,垃圾分类所带来的改变对我国生态资源的改善不可估量。
Tags:2022年,6月,旗下,讲话稿,在垃圾分类中践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