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2022年6月国旗下讲话稿:《独立之精神应在,自由之思想发光》

日期:2022-4-11 09:07 阅读:
  1999年3月11日,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一场抗议侵犯人权的活动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从此,为守卫神圣的人权而努力的人们将每年的3月11日,确立为“国际尊严尊敬日”。

  当年被诊断为麻风病的人们与家人分离、被迫改名,被剥夺了选举权、婚姻权,甚至是乘坐公共汽车旅游的权利。他们来到路易斯安那洲卡威尔居住。七十年后,美国政府要求他们搬出这个地方,这将让他们变得无家可归。人权保护者们来到了卡威尔公墓集会,并向克林顿提交请愿书,举行一项象征着消除无知和恢复自由选择的典礼仪式,以对被剥夺过自由的卡威尔居民表示崇高的敬意。

  最初,国际尊严尊敬日是为了保护残疾人、麻风病康复者而确立的,如今,它的意义已经扩大到保护人权。

  那么,这个并不尽为人知的日子,保卫的到底是什么呢?或者说,为守住我们的人权,我们该守住什么?

  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人生而是自由的。

  我国法律保障的最基本的人权就是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权分为两大部分:身体自由权和精神自由权。纳粹荼毒犹太人,侵犯的是身体自由权,如今大多人业已愿为身体自由奋战。

  而关于精神自由,自古以来,中外无数人为之奋不顾身,而他们以血肉换来的自由,今天是否存在?答案既是肯定的,又是否定的。

  我国宪法给予了公民精神自由的权利,因此我肯定自由的存在,而如今这些自由却遭了公民冷落,因此我否定自由的存在。许多人的自由被邪恶势力剥夺,却不知如何维护,最后沦落得麻木不堪,看到的是别人让他看到的,想到的是别人让他想到的。失去自由,空洞无物。

  关于精神自由权,鲁迅先生有一句话讲得很微妙:“做梦,是自由的,说梦,就不自由。”

  今天我们如何做梦?是做了自由的梦憋着不敢说,还是根本就做了不自由的梦?

  诗人索雷斯库说:“这列火车永远追不上我,因为相对于不会思想的事物,我总是领先一步。”人的价值在于思想,思想就难免质疑一些事物,而质疑的底气,就是一个人的自由。要相信自己的自由,相信每一份思想都有价值,罗素说:“不要盲目崇拜任何权威,因为你总能找到相反的权威。”即使是双重思想,也比麻木不仁强百倍。

  如何守住自由?鲁迅先生阐之详尽:“贪安稳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波德莱尔说:“趁头脑发热,我们要不顾一切。”年轻人要敢想、敢做,不要说这太天真、太好高骛远,更不要说那是长大后的问题。因为到那个时候,根本想不动,或者不去想。生物的天性是趋利避害,到那个仓仓老矣的年纪,大部分人已不愿意去为自由拼搏。或者说一句:“习惯了就好。”

  悲守穷庐,就是自由名存实亡的罪魁祸首。

  哲学家胡赛尔说:“我们切不可为了时代而放弃永恒。”

  “习惯了”是自我堕落的最大借口,也给了剥夺自由之人可乘之机。

  自由不是无拘无束,但也绝不是瞻前顾后。在今天,又一个国际尊严尊敬日里,我们要自由地告诉自己“我是自由的。”
Tags:2022年,6月,旗下,讲话稿,独立之精神应在,自由之思想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