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然后知不足--致2014暑期研修 崂山七中 伴随着炎热夏季中难得的阴凉和习习凉风,我步履轻松的踏进了办公室,心底有着些许的窃喜,还是老天给力啊,再想想我们已有几年的培训经验了,这次的培训还不是小菜一碟,应对自如?结果,打开电脑,进入研修平台,“基于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几个大字映入眼帘时,我顿时感觉“懵”了,快速地滑动鼠标,点击页面,“走进混合式课例研究”“课例研究中的课堂观察技术应用”……我开始“慌乱”了,室内的温度恰到好处,我却生生挤出一头冷汗,这是什么培训?怀揣着无数个问号,我打开一页页的视频,观看着,消化着……随着研修的开展,我开始对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对优质课的望洋兴叹,对磨课”产生的误解汗颜。一个个专业术语“问题研究、协同研究、混合式研究”“备课组合、观课组合、研讨组合”,“三次备课,两轮打磨”,这些之前基本没有接触过的术语,让我继续“慌乱”,再看看身边的同事,也都是一脸的茫然,无奈之下,我只能每一字每一句认真的读着、看着,细细的磨着,时不时的和同事探讨着……,快到中午时,突然听到“咕噜咕噜”的声响,才感觉腹中饥肠辘辘,原来忘吃早餐了,再看看桌上那早已变凉的早餐,转转早已僵硬的脖颈,揉揉酸涩的眼睛,多久没有这样的学习状态了?好在好歹算是稍稍理清了思路,对今年的研修有了初步的理解,摆脱了“懵”的状态,视频听完了,课程简报读完了,手停止了点击鼠标,页面静止了,但这么多的东西一下子涌入脑海,我的大脑一刻也不敢停止,依然琢磨着…… 在琢磨的过程中我慢慢地认识到自己对概念的混淆,每一个环节的学习都能让我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撞击与迸发,一天的学习过程就好像是一次“洗脑”的过程,给了我太多的感悟和启迪! 同时又仿佛是一剂“兴奋剂”,给了我无限的学习激情和留下了太多的思索! 的确,近年来,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混合式课例研究的运用越来越受到普遍的重视,这无疑是教育的一大进步,但我们也注意到一些现象随之产生:研讨流于形式,忽视学生的基础与教学内容,一窝蜂地模仿“优质课”的模式,学校的公开课、示范课,也常常以渗透了多少新的教学手段为评定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这种为了“优质”而“优质”的现象,完全违背了英语教学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合理达成教学目标的原则,究其原因就在,我们只是简单地把“磨课”作为上课前和上课后的“走过场”而已。而今天的学习、理论、讲座与各个生动精彩的案例让我明白:活动只是承载任务的形式,活动本身不是任务,不能落实到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不能具体到参与者的每个人身上。磨课的过程要聚焦到每个人如何制订计划,如何协同备课,如何分工观课,如何课后评议,这样一个磨合周期,循环往复地往下做,不是简单的模仿和套用,而是研究自己教学的各个问题,促进自我发展,自我调整。如何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循着磨课流程,老师在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全过程,经过思考,把预设生成写出来、做出来、记下来、说出来和改出来,对教学不断预设、实现、检验、反思、调整的学习和研究。其目的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坚持这样做,养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好习惯。 2014年的研修注定不平凡,不平凡在起始,不平凡在过程,更不平凡在心态,孔子在《礼记·学记》中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是的,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培训学习亦然,越研究越感到自己理论储备的不足,越学越感到本领的缺少。期待始于“慌乱”始于“坚持”的2014研修,定能收获一份快乐,一份坚实。 Tags:然后,不足,2014,暑期,研修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