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努力做一只早起的鸟儿

日期:2014-9-1 09:18 阅读:
  努力做一只早起的鸟儿
  --关于校本研修的几点思考
  省初中美术课程专家团队  于英勇
  写下这个题目,其实写下的是一己之诉求,按下不表,回头再续。
  对张志勇厅长提出“中小学教师专业生活的新方式”之说,直至“以网络学习社区为支撑的教师全员专业发展”说,最初也是糊涂的,但随着本年度集中研修行将结束,在考虑接下来回到工作岗位我将作何打算时,却又觉得是契合了“以集中研修为导向,以个人自主选择研修为动力,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以校本研修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学习定位。校本研修大家一定不陌生,个人觉得应该要思考的是:如何行之有效,真正实现通过学习来提高与发展?
  以下是我对校本研修的粗浅认识,与大家一起讨论,也希望听到你的想法。
  一、对校本研修计划制定前的思考
  校本研修应制定计划,并规范严谨的展开。集中研修的结束,也预示着校本研修的开始,此时谋划一下,做做准备是很有必须的。
  1.要明确认识校本研修不是独立的学习行为,还应包括定期与不定期的个人学习与群组集中研修。
  2.要明确校本研修不是游离于工作之外的,而是应该与我们的日常工作紧密结合的。我这样考虑“集中研修可以将学习与研修划等号,校本研修可以再将研修与日常工作划等号”。
  3.要预计影响校本研修的因素,例如:研修需要的场所、环境与条件,研修需要的人、财、物等资源,研修组的教师构成、区域分布等等。
  4.要考虑研修计划的实施、过程的管理与评价、结果的记录等等
  当然,校本研修计划的制定应该对研修的目的、方式、场所、内容作出扼要说明。总之要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有反思、有展望为最好。
  二、对制定校本研修计划的思考
  1.研修目的,学习要有目的,漫无目的学习难说有效。我的考虑:研修应以提高理性觉悟、认识水平以及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目的。
  2.研修方式,无论对话、交流还是分享,研修学习一定是有方式方法的,但我们要做出筛选,要“只选对的,不选废的”,常见的形式如:学习参观、专题报告、讲座、听评课等。
  3.研修场所,这个很重要,群组研修要有适当集中学习的安排,单位集中或是就近还好说,若是群组成员相对分散就要早作打算。我的考虑: 校本研修场所应以线下为主(集中起来,面对面交流),线上为辅(通过远程研修平台、网络、QQ群组、论坛、博客等进行互动交流)。
  4.研修内容,这个是重中之重,对“《任务单》提出的问题、承载研究问题的课例、磨课计划等”群组一定要达成共识,然后结合其他学习内容做适当安排。我考虑研修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①.以观念更新为目的的理论学习;②.以落实教学常规为目的教学研讨;③.以提高教学技能为目的的课例分析;④.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为目的案例讨论;⑤.以提高效率为目的的教学资源分享;⑥.针对校本研修的其他内容。
  三、对校本研修实施策略的思考
  ①.统筹规划,协同实施。校本研修应在各级教研部门统领指导下、各研修群组具体组织实施。
  ②.制定科学可行的、可持续的研修计划并做到周密部署。将研修与校本教学教研相结合、与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和校本教研计划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把它具体化为每学期、每月、每周(甚至是每天)的行动。
  ③.强化专业引领,校本研修过程中,发挥各级教学名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为群组研修提供强力支持。
  ④.建立有效的校本研修管理制度,加强评估(如:考勤、考核、奖励等),注意对研修效果进行及时有效的总结反馈,查摆不足,及时修正。
  ⑤.探究激发教师参与研修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有效方式,例如:利用平台数据,建立教师及群组研修档案。审核校本研修情况,并酌情将结果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考核等。
  ⑥.探索校本研修成果与教师专业发展机会(例如:优质课、教学能手、名师评选等)联动的途径与办法。
  再啰嗦几句,以续前言。
  今天所做的都是因为明天,揣想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勤奋着、学习着,然后豁然进入到一个新的明天。努力做一只早起的鸟儿吧,不只为果腹,更为早一刻迎接饱满的明天。
  换个角度,换种心态,走进“磨课”
  初中美术课程专家团队 陈文献
  不同的视角,会捕捉不同的画面;不同的心态,会体验不同的感受。当连续几年的暑期集中远程研修固化为一种程式的时候,不妨让眼睛离开屏幕,站起身、沉下心,换个角度、换种心态,走进“磨课”。
  一、融入过程比得到结果更为重要
  研修期间通过老师们“急切”的咨询,完全能反映出大家对“完成任务,得到满意的评价”这一结果的迫不急待。后续的课例打磨,想必亦会如此--尽早完成一个相对完善的教学课例,收获一份满意的结果,结束这爱不起来的过程!基于此,我想说:“融入过程比得到结果更为重要”,磨课的过程,是智慧碰撞的过程,是资源共享的过程。
  知识体系同构的过程:不同任课年级教师的聚合,有助于系统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教材特点;明确课程内容、教材结构的纵横关系;把握各知识技能的分布情况,进而建构本课的知识体系。
  学情信息互通的过程:不同执教经验教师的聚合,有助于互通学情信息,通过对学生兴趣需要的分析、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分析、对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分析、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分析、对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等基本学情的分析,共同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组织贴切的教学内容,选择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专业结构互补的过程:不同专业特长教师的聚合,有利于教师间互相发挥专业优势,相互弥补,相互促进,形成较为均衡的专业结构,掌握相对系统的专业认知,提升教师的个人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资料共建的过程:不同个性风格教师的聚合,有利于拓宽教学素材选择、教学方法手段运用、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等多领域的视野,并通过磨课过程中的合力,生成新的教学、科研、管理资料,丰厚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建设。
  当然,拓展开来还可以课堂教学互换、特色项目共建、艺术活动同策……等等等等。交流共享的过程,错过岂不太浪费!
  二、弹性预设比形成定论更有价值
  过程必定走向结果。同样,不同角度、不同心态对结果的认定不尽相同。磨课活动中,汇集团队力量打造的相对完善的课例可能会被很多老师认定为主要成果,并通过自己教学中的“整体复制”来体现其价值。课例,可以是成果之一,但,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对研究结论的一种验证形式,而成果的主体则是对所选课题的“弹性预设”。是基于汇集了不同学情分析、不同理念阐述、不同模式了解、相关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研究工具开发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做出的能够为不同师生需要提供选择空间的弹性预设,说白了,这是一个大的资源包。借用陈长田博士的“磨豆浆说”,里面提供了不同的豆品、工具、方法等,“课例”是其中一杯大家共同磨制的优质豆浆,其价值自不必说。但,别太满足,资源包的作用远不止如此,真正符合不同口感、营养需求的豆浆,得自己重新组合,亲手磨制!磨课过程中,关于追求形成定论而忽略弹性预设,未免太过遗憾。
  “你我皆凡人,难免有杂念”,理解大家的辛苦,真心希望这份辛苦能换回更多的收获。
  最后,还是想吆喝一句: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Tags:力做,一只,早起,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