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教育哲学引领下的学校特色课程建设

日期:2014-8-15 10:36 阅读: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心脏,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只有构建符合学校教育哲学的课程,才能走出特色办学之路。一个学校的特色是靠丰富的课程创设的,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是学校办学思路最丰富的展示,培养什么样的人就需要有契合这一目标的培养基,这一培养基就是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一、树立基于学校教育哲学的课程观
  学校课程是学校教育目标实现的载体,应该体现学校的教育哲学,具有独特的课程观和课程体系。
  (一)学校的教育哲学
  学校的教育哲学,是一所学校所信奉的教育理念,是学校全体成员的教育信奉,主要包括学校的愿景、办学使命和育人目标(毕业生形象)。它对学校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是学校走向特色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我校秉承“让孩子从这里迈出坚实的一步”的办学理念,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宽松、舒适、愉悦的学习生活环境,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建设合适的课程体系,以校本课程为载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经历和生活体验,使教师幸福,学生快乐。培养“爱学习、会生活、乐创造”毕业生形象(育人目标)。
  爱学习: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积极进取,学有所长。会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尊重生命,乐观自信,阳光健康,友善合作。乐创造:培养积极向上的创新意识,探究精神,乐思善学,勇于实践,快乐成长。
  学校以课程为载体,建立和完善以“爱学习、会生活、乐创造”为灵魂的快乐成长课程观和课程体系,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二)学校的课程文化
  我们努力追求和构建“快乐智慧”的课程文化,即:“还归儿童、善教乐学、情智交流、创新进取、充满活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学生以儿童,老师用智慧唤醒课堂,体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融合,这样的课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智慧课程。
  1.乐学启智。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吸引学生投入到学习中。
  2.乐究寻智。自主是学生的天性,自学是课堂的核心。快乐智慧的课堂应当是基于学生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作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围绕学习任务或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在探究中质疑,在合作中收获。
  3.乐享汇智。通过分组合作对问题的探究学习,教师精选具有思维价值、创造价值和发散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分享,汇集智慧。教师要适时点拨,保证讨论的方向性和有效性。
  4.乐凝升智。教师带领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再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抓住某一信息点向教材以外的某个方面扩展延伸,引导学生寻找其中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智慧得到升华。
  二、构建基于学校育人目标的特色课程
  围绕“爱学习、会生活、乐创造”的育人目标,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从孩子身边寻找课程元素,让特色课程更加接近学生的生命状态。自2012年以来,我校共开设了“快乐成长类”、“技能实施类”、“学科拓展类”、“科技素养类”共19门校本课程,采取走班制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一)玩中创造出课程
  喜欢玩是小学生的天性,观察中我们发现学生非常喜欢气球,节日时用气球装扮教室和舞台,平时喜欢玩拍气球、顶气球的游戏,还发现很多学生喜爱各种奇特造型的魔术气球,但却只能通过购买的方式来获得。
  为此,我们进行了问卷、个别访谈等形式的调查,发现魔术气球操作简单,富有创造性,是将综合的美术信息、手工技巧和自己的灵感融合为一件艺术品的过程。在编制魔术气球的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孩子们通过学习,能制作出有个性的气球造型,来自用或送给亲朋好友,这样在心灵上也会增加成就感,有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因此,最终我校决定在3~6年级开设“神奇的魔术气球”这一校本课程。本课程设计参加了“真爱梦想杯”全国校本课程大赛,并喜获国级一等奖的好成绩。
  目前,围绕魔术气球课程的深入开展,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红领巾魔术气球游戏节,举行了魔术气球时装秀表演和“魔术气球”义卖活动,义卖善款全部捐献给灾区。实现了我们当初要开发并实施“神奇的魔术气球”这一校本特色课程的发展目标,即:实现自我、快乐自信、帮助他人、提升自己。
  (二)活动演变出课程
  学校活动课程化是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几十年来,学校活动从目标、内容、方法到途径进行过反复研究,但一直存在随意性、零散性、灌输性,活动的实效性并未真正解决。怎样实现学校活动的生活化、体验化、参与化,增强活动的实效性呢?借鉴学科教育课程中任务明确、组织有序,实施适切,检测可靠的优势,将原来零散的、临时的、应景的、缺乏实效性的、难以评估的活动通过整合资源将其设计转换成指向明确的、持续作用的、能有效评估的,具有课程四个基本元素校本课程,是我们一直在做的探索与实践。
  围绕学校教育理念,我们构建了以体验教育为目标的快乐成长课程。在课程化引领下,各项活动不再单一存在,而是围绕课程目标,更系统和完善。比如说学校制定开学手册,将开学新生报名、学生报到、开学典礼、开学大扫除、学生文明养成等内容有效整合挖掘,成为《开学第一课》课程。家长从学校开学的变化中感到学校规范的管理、热情的服务、对学生的爱心,增强了对学校的信任。
  在《开学第一课》的基础上,为了帮助一年级新生熟悉校园环境、熟悉老师和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生”的角色转变,学校设计了充满创意的一年级入校课程“我是小学生啦”。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课程分为“适应教育”和“养成习惯”两方面设计相关学习内容。“适应教育”包括适应校园环境、了解老师、了解课程表、了解学校各项规定等内容;“养成习惯”主要包括了上学、放学、课堂常规、下课游戏、如厕等等。并设计了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家长填写的评价表——你能行、我很棒,在入学一个月课程收尾阶段进行我喜欢的老师、我喜欢的课投票活动,让一年级的孩子更快地产生归属感,对一年级全体任课教师也起到了促进作用。课程实施至今,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让一年级新生始终兴趣勃勃,脸上洋溢着笑容。
  跟“入校课程”相呼应,我们力求让黄三小学子在小学阶段有好的开端也有充满幸福感和美好毕业回忆,我们设计了“离校课程”。把日常消防逃生演练、大课间活动、整理书包等规划开发了生活教育课程;把帮德育处的失物箱里的失物找失主、帮助请假的同学补课、教一年级的弟弟妹妹叠雨衣、放学后检查班级关门关灯关空调、维护厕所卫生、“啄木鸟”纠正不规范用字等活动形成了“小暖帮忙团”课程。活动课程的蓬勃开展让校园充满了活力,越来越多的课程内容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喜爱。
  (三)阅读延伸出课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从开展校本阅读课做起,“以阅读为切入点,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是我校课程文化建设的核心。
  几年来,我们不断思考、实践,逐渐摸索出一条彰显我校特色的阅读之路。“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阅读不能只局限于个体化行为,要有与他人交流读书的感悟,分享阅读的快乐才能更好地理解认识作品,提高阅读能力。所以,我们最终将阅读重点放在了“分享”上。
  在“阅读分享”课程的实施中,我们体会到:要想让学生爱上阅读、喜欢与人交流分享,首先,要坚持“三个一”的原则。即:坚持每天上下午课前三分钟的经典诵读;坚持每周一节阅读课的师生交流文学精品;坚持每周保证一个晚上与父母展开亲子阅读活动,一起品味经典。
  精选阅读内容,点燃阅读兴趣。我们结合不同年段学生特点,精心选择阅读内容,如:低段学生选读《唐诗三百首》,短篇的寓言、童话故事等;中段学生则选择各种类别的儿童文学;高段学生除了可选择儿童文学外,还可阅读一些经典的古代文学。另外,鼓励教师开发语文教材中的资源为课程内容,配合教材,形成以部分带全文,以一篇带多篇的阅读模式。如,教材中的课文是节选,课后让学生
Tags:教育,哲学,引领,学校,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