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六 往事依依ppt课件和教案1

日期:2017-1-11 11:51 阅读:
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六 往事依依ppt课件教案1,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课件预览

    2学时
1教学目标 评论

. 理解文学对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 

  2. 能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3. 初步了解“引用”这种写法的好处。 

2学情分析 评论

往事依依》作者是于漪,著名语文教育家,本文是一篇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散文;鉴于本文内容浅、易懂。因此,教学着重引导学生:一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二是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之理,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名师,最终让学生能像于漪老师那样热爱文学。

3重点难点 评论

1、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领略作者斐然的文采

2、学习文中景物、人物的描写片段,体会其简洁生动的特点并模仿写作。

3、诗、词等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一、 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总会留下一串串成长的足印。或许,你曾想亲近文学、打开文学之门。或许你曾仰望那深邃的夜空,点数过闪烁的星星;或许,你曾想叠只纸船,送给远方的朋友;或许你也曾像于漪老师那样,观画、读诗、赏文……依依往事,我想总会拨动我们的心弦,使我们魂牵梦绕,甚至带给我们终生的影响。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于漪老师的少年时代,用真情去探寻她成长的源头吧! (板书课题) 2、预习反馈:(出示幻灯) 师:昨天,老师布置了回家预习课文内容的任务,下面先看看大家的预习效果怎样,同时也测试一下大家的记忆力。请一位同学来读生字词。 徜徉(cháng  yáng)素蛾(é)婵娟(chán  juān) 浩淼(miǎo) 雨晦(huì) 慷慨(kǎi) 雕镂(lòu) 镌刻(juān) 谆谆教导(zhūn  zhūn)   心旷神怡(yí)  3、作者简介 (出示幻灯) 于漪 江苏镇江人,1929年生,现年75岁。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任全国中语会阅读研究中心理事长。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教学谈艺录》等。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认识下于老师。于漪老师是一位才华横溢、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家。在近四十年的执教生涯中,她致力于探索语文教学规律,教学风格独特,著述颇多,成就斐然。这和于老师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在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于老师就深情地追忆了自己少年读书生活中的依依往事,追忆了文学对她的深刻影响。那么,于老师回忆了哪几件往事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一遍。(要求:用笔画出这几件往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于老师回忆了哪几件事?(出示幻灯) 看山水画、读《评注图像水浒传》、读《千家诗》、听老师讲课…… 2、大家想一想,看山水画和读《评注图像水浒传》都可以归纳为看什么?能不能概括地再精练点?(明确:看图) 3、作者主要回忆了三件往事:看图、读诗、听课。(板书) 4、这三件事都与什么有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都与读书有关,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5、作者在小时侯读了哪些书?看了哪些图? 看了山水画、读《评注图像水浒传》(出示幻灯) 6、作者读《评注图像水浒传》时的感受如何?(明确:身历其境,津津有味)(板书) 7、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原话,并齐读。 8、作者在看山水画、读《评注图像水浒传》时,领悟到了一种什么感情?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往事二:读诗 1、作者小时侯看图,那么到了学生时代,作者读了哪些书呢? 读《千家诗》 2、:从文中找出作者读了《千家诗》中的哪些诗句?  “万紫千红总是春,…………骚人搁笔费评章。” 3、好的诗句,不仅要多读,还要像于老师那样,在平时要善于积累词句,能够信手拈来,熟记于心。下面我们就分组来背诵这四组诗句,看哪组背得又快又准确。 分组背诵诗句 4、同学们都背得非常准确。思考:这些诗句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 5、对,这些优美的诗句都是描写四季风光的。除了这些好的诗句以外,作者还从《千家诗》中读了什么?  “红紫芳菲,……白鹭上青天。” 6、这些都是描绘五彩纷呈世界的精妙词语。作者从读《千家诗》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感情?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往事三:听课 1、作者回忆的第三件事是听课。听课给作者的启发是什么?两位老师讲课有何异同?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段。(师范读第五自然段)(出示幻灯) 2、听课给了于老师什么样的启发?用文中原话回答。 (明确:老师入情入理的讲情……阅读的兴趣)(板书) 3、两位国文老师讲课有什么不同? 一位是教古文,一位是教白话文。 4、两位老师教的内容也不一样。第一位国文老师教《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在讲课时的神情是什么样子的?(明确: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5、作者从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感情?(明确:爱国) 6、第二位国文老师是教白话文的。老师讲了什么内容?(明确:田汉《南归》)学生齐读田汉《南归》。老师在讲课时,神情又是怎样的?(明确: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了。)白话文老师的讲课,给了作者什么样的启发? 此后,……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三、总结课文,拓展练习: 1、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几件事情都和什么有关呢? 为什么都与读书有关呢? (1)读书。(2)因为作者回忆的是学生时代的生活,学生时代是读书学习的时代,回忆往事,当然离不开读书。读书编织了“我”童年生活美丽的花环,开阔了“我”的眼界,开启了“我”的心智,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同学们, 值得于老师回忆的往事太多了。那么,于老师为什么选择这三件往事来回忆呢?于老师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第六自然段。齐读第六自然段。(板书) 2、通过与大家合作学习,我们一起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品味到文中蕴含的真挚感情。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练习:假如你是于老师,此刻的你想对往事说些什么呢? (出示幻灯:与往事说声”谢谢”) 3、请大家思考五分钟,并在练笔本上试着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过会我们一起来欣赏大家的“佳作”.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篇范文.(出示范文) 谢谢你,小屋里的山水画,…… 谢谢你,一幅幅“水浒插图”,…… 谢谢你,石印本《千家诗》,…… 谢谢你,入情入理的国文课,…… 范文:小屋里的山水画,你我朝夕相见,就像儿时的闺中密友,每次面对你,我总是展开想象的翅膀,顷刻间仿佛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是你让我年幼的心灵开始感受国画的意境,领略山川的俊美…… 四、延伸拓展,布置作业: 通过刚才大家对往事的“真情告白”。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阅读课文,我们犹如走进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令人目不暇接。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否是一日之功呢?作者从小酷爱文学,青少年所受的文学熏陶促使她不断奋进,终于成为了当今著名的语文教育家。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和于老师一样的读书经历呢?想一想,文学与你的成长有什么样的关系?把它写下来。 作业:《文学与成长》 五、板书设计 往事依依 于漪 看图——身历其境,乐在其中 读诗——沉醉意境,美不胜收 听课——入情入理,激发兴趣4.1.1教学目标 评论 4.1.2学时重点 评论 4.1.3学时难点 评论 4.1.4教学活动 4.2第二学时板块一:结合实际,激情导入  1、“往事依依”、“依依往事”反复品读课题,结合童年经历体会“依依”一词的含义及本文的情感基调。(播映表现儿童生活的画片,如幼儿笑脸、学走路、游戏、读书、画画等)  2、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第一步阶梯,是萌发的第一枚春芽,她对人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上海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先生的童年也是如此。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于漪先生的《往事依依》。  板块二:整体感知,把握思情  让学生默读、思考、讨论:使作者“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的往事及感受有哪些。(教师指导学生充分结合原文,提炼概括词句的方法,讨论评点后播映投影一)  板块三:细节探究,品读练习  (一)重点评点“看图画”的第二片段(播映画面)  指名一女生朗读,让学生景物描写中的妙词佳句,并作分析评点。(教师示例:如“烟波浩淼”表现了水面开阔、水汽蒸腾的景象)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四字短语典雅凝练,富有想象空间等特点,要求学生根据西陵峡的画片,多用四字短语进行描述。(播映西陵峡画片)  教师再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景物顺序,努力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在艺术加工的基础上,对图画再做描述。(以图表形式播映具体要求)  教师引导学生试着赋予景物一定的主题,并围绕之作第三次描述。  教师小结,出示投影二:例文  (二)评读“读诗歌”语段  学生高声诵读文中引用的描绘四季风物的诗句,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美之所在,教师出示投影三,匹配以表现四季景物的画面和欢快的音乐。  鼓励学生背读平时所积累的描述祖国风光、四季景物的诗句。  学生朗读本段中其他引用,提炼出表现色彩的词语,并补充其他的表现色彩的词语。  教师小结,鼓励学生积累词汇,勤背诗词,提高文学素养,丰富生活情趣。  (三)评读“听上课”语段  1、指导学生对两位老师的描写作比较,从而理解人物描写注重细节,笔法灵活,相映生姿,为主题服务。(经学生讨论,出示投影四)  2、口头小作文:难忘的瞬间  3、教师小结生动的细节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板块四:收束全文,课外延伸  1、学生跳读全文综述:作者童年时期的文学生活对她产生的有益影响,从而寻觅作者成长的源头。  2、例举地摊文学等不良读物对青少年的危害。  3、学生互相介绍读过的优秀文学作品。  4、学生反复朗读第六语段中“老师”的教导,并牢记之。  5、布置课后学习  ①片段练笔:“状哉,西陵峡”或“某某老师速写”  ②通过网络查找并阅读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及相关评论  ③结合朱光潜《谈读书》及下发的推荐书目,拟订初中三年的读书计划。  六、教学评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影象、音响等感性材料的激发,学生兴趣盎然,气氛活跃,理解深入,感受深刻。贯穿于全程的讨论、练习,有趣而扎实;诗句背读、词句评点,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材料;景物、人物描写的课堂课后练习,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人物的比较性阅读,加深了学生对写作材料与写作目的之间的相依关系的理解;课后练习,有助于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附:相关投影  投影一:  往事依依  于漪  看图画——有身历其境之妙  读诗歌——领略祖国风物之美  听讲课——使我深受感动  聆教诲——使我铭刻在心  投影二:《哉,西陵峡》例文(略)  投影三:  春: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鲜花遍地,万紫千红  夏:绿树浓荫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树木繁茂,石榴争艳  秋: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秋双洁白,月色皎洁。  冬: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白雪纷飞,寒梅飘香  投影四:  比较  不同  相同  人物  国文老师  代课老师  入情入理  充满爱国情怀  描写  动作  神态  内容  辛弃疾词  田汉诗  深受感动  激发了爱国热情  时代  古代  现代  影响  开始爱读辛弃疾词  对新文学更感兴趣  培养了课外阅读的兴趣  投影五:  往事依依  于漪  看图画——有身历其境之妙——热爱自然  读诗歌——领略祖国风物之美——爱国爱美爱生活  听讲课——使我深受感动——爱课外阅读  聆教诲——使我铭刻在心——热爱文学4.2.1教学目标 评论

1、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自觉性。
2、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4.2.2学时重点 评论

反复朗读精彩语段,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4.2.3学时难点 评论

学习文中景物、人物的描写片段,体会其简洁生动的特点并模仿写作。

4.2.4教学活动 活动1【作业】往事依依 评论


Tags:往事,依依,ppt,课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