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9 自然之道公开课教案

日期:2016-3-2 09:34 阅读:
1课时

9 自然之道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根据文章“四要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通过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领悟文本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4.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较好,善于动脑,所以不妨适当引申,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根据文章“四要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从中受到启示。

难点: 理解关键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 新课导入

1.出示加拉巴奇岛的风景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简介加拉巴奇岛名称的来历,海龟产卵的相关知识。

2.设疑激趣:加拉巴奇岛上除了雨水没有淡水来源,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座岛未被人类打扰,动物们过着平静的生活,可有一天,这种平静被一群旅游者打破了。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自然之道》,板书课题。

活动2【活动】二 字词学习

1.默读课文,大致了解一下文章讲了哪些内容?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

2.检查字词

(1)    出示词语

幼龟   海滩   侦察   嘲笑    啄食    企图        愚不可及

蠢事   反悔   阻拦   海鸥   帽子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2)    个别读,开火车读,男女分组读,齐读。总之,要落实生字的读音,要求人人会读生字新词。

(3)    理解词义: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吗?说说你已经读懂了的词语意思。

活动3【讲授】三 课文学习

(一)质疑学文

1. 初读课文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2. 学贵有疑,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但哪一个才是总领全文的主要问题呢?

生: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设计意图】“长文短教”强调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而要达到“自主”,最重要的是学生要学会质疑。此环节的设计便是帮助学生找出全文提纲挈领的问题,再用解决最关键的问题作为切入点,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理解文本的目的。

(二)研读文本

1.抓住主要问题“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展开讨论

(1)“愚不可及”是什么意思?“蠢事”呢?为什么作者要用两个同义词呢?是否没有必要?

(2)“蠢事”是指哪件事?为什么幼龟不能救?

2.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只“侦察”龟?学生画出相关句子。

① 理解“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的意思。

② 可以删去“似乎”,将“挥”改不“伸”吗?

③ 学生表演幼龟的样子,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设计意图】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很多,而“演一演”的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加深印象,理解文本的目的。

④ 朗读相关句子。

⑤ 还从哪可以看出这是一只“侦察龟”?

师小结:幼龟一没有返回巢穴,二没有被嘲鸫叼走,因此,龟群得到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外面很安全,可以离巢奔向大海。

3.      龟群是怎样离开巢穴奔向大海的?画出相关句子。

① 理解“争先恐后”“鱼贯而出”的意思。

② 朗读第6自然段后回答:“黄昏阳光仍很明媚”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 薛法根老师说“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课文写了什么,还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么写的。”学文过程中,教师适当渗透一点写作的技巧很有必要。

4.      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此时离巢将会给海龟带来灭顶之灾?

① 理解“响彻云宵”的意思,为什么要写鸟儿们欢乐地叫呢?(对此,衬托出海龟命运不幸,我们心情的沉重)

② 朗读句子

过度:分析完了动物,我们来看看人物的表现吧!

5.      幼龟被嘲鸫威胁时,游客是什么表现?

① 分角色朗读第4段

② 游客为什么会这样做?(不了解大自然的规律,无知)

③导游知道有这样的结果为什么不劝阻我们?你同意导游这样的做法吗?(从若无其事到极不情愿到悲叹)

生:不同意我觉得导游当时没有抵住舆论压力,没有坚持到底,没有胆量与错误的观点相对抗。

生:我同意导游的做法,应当时情况紧急,无论导游怎样说服我们,我们都不会相信,所以只好用事实说话。

师: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好多这样的例子,虽然当时会有很大的损失,但是有了次教训以后就会杜绝这样的损失再次出现。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课程的丰富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在这篇教材中,导游的行为是这则故事中的关键,在这里我刻意渗透一点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期待学生今后能有所感悟。

④ 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⑤你觉得这篇课文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

生:有,我觉得既是我们当时不去救那只侦查龟,小海龟还是会被那些海鸟吃掉,只是数量没有这么多,否则海归数量过多就会破坏生物链。这也没有遵从自然之道!

活动4【测试】四 测试总结

1.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总结叙事文章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把握四要素)

2. “道”是什么意思?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活动5【作业】五 作业设计

 

1、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或其他自然现象。走入大自然,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

2、读课后“综合性学习”提示,明确活动目的及要求后分小组活动。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3.①  举办《人类之友》手抄报比赛

②  以《遵循自然规律,保护地球生物》为题写一封倡议书

9 自然之道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9 自然之道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 新课导入

1.出示加拉巴奇岛的风景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简介加拉巴奇岛名称的来历,海龟产卵的相关知识。

2.设疑激趣:加拉巴奇岛上除了雨水没有淡水来源,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座岛未被人类打扰,动物们过着平静的生活,可有一天,这种平静被一群旅游者打破了。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自然之道》,板书课题。

活动2【活动】二 字词学习

1.默读课文,大致了解一下文章讲了哪些内容?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

2.检查字词

(1)    出示词语

幼龟   海滩   侦察   嘲笑    啄食    企图        愚不可及

蠢事   反悔   阻拦   海鸥   帽子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2)    个别读,开火车读,男女分组读,齐读。总之,要落实生字的读音,要求人人会读生字新词。

(3)    理解词义: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吗?说说你已经读懂了的词语意思。

活动3【讲授】三 课文学习

(一)质疑学文

1. 初读课文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2. 学贵有疑,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但哪一个才是总领全文的主要问题呢?

生: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设计意图】“长文短教”强调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而要达到“自主”,最重要的是学生要学会质疑。此环节的设计便是帮助学生找出全文提纲挈领的问题,再用解决最关键的问题作为切入点,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理解文本的目的。

(二)研读文本

1.抓住主要问题“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展开讨论

(1)“愚不可及”是什么意思?“蠢事”呢?为什么作者要用两个同义词呢?是否没有必要?

(2)“蠢事”是指哪件事?为什么幼龟不能救?

2.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只“侦察”龟?学生画出相关句子。

① 理解“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的意思。

② 可以删去“似乎”,将“挥”改不“伸”吗?

③ 学生表演幼龟的样子,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设计意图】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很多,而“演一演”的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加深印象,理解文本的目的。

④ 朗读相关句子。

⑤ 还从哪可以看出这是一只“侦察龟”?

师小结:幼龟一没有返回巢穴,二没有被嘲鸫叼走,因此,龟群得到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外面很安全,可以离巢奔向大海。

3.      龟群是怎样离开巢穴奔向大海的?画出相关句子。

① 理解“争先恐后”“鱼贯而出”的意思。

② 朗读第6自然段后回答:“黄昏阳光仍很明媚”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 薛法根老师说“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课文写了什么,还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么写的。”学文过程中,教师适当渗透一点写作的技巧很有必要。

4.      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此时离巢将会给海龟带来灭顶之灾?

① 理解“响彻云宵”的意思,为什么要写鸟儿们欢乐地叫呢?(对此,衬托出海龟命运不幸,我们心情的沉重)

② 朗读句子

过度:分析完了动物,我们来看看人物的表现吧!

5.      幼龟被嘲鸫威胁时,游客是什么表现?

① 分角色朗读第4段

② 游客为什么会这样做?(不了解大自然的规律,无知)

③导游知道有这样的结果为什么不劝阻我们?你同意导游这样的做法吗?(从若无其事到极不情愿到悲叹)

生:不同意我觉得导游当时没有抵住舆论压力,没有坚持到底,没有胆量与错误的观点相对抗。

生:我同意导游的做法,应当时情况紧急,无论导游怎样说服我们,我们都不会相信,所以只好用事实说话。

师: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好多这样的例子,虽然当时会有很大的损失,但是有了次教训以后就会杜绝这样的损失再次出现。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课程的丰富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在这篇教材中,导游的行为是这则故事中的关键,在这里我刻意渗透一点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期待学生今后能有所感悟。

④ 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⑤你觉得这篇课文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

生:有,我觉得既是我们当时不去救那只侦查龟,小海龟还是会被那些海鸟吃掉,只是数量没有这么多,否则海归数量过多就会破坏生物链。这也没有遵从自然之道!

活动4【测试】四 测试总结

1.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总结叙事文章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把握四要素)

2. “道”是什么意思?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活动5【作业】五 作业设计

 

1、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或其他自然现象。走入大自然,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

2、读课后“综合性学习”提示,明确活动目的及要求后分小组活动。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3.①  举办《人类之友》手抄报比赛

②  以《遵循自然规律,保护地球生物》为题写一封倡议书

Tags:自然,之道,开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