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10 惊弓之鸟第一课时导学案

日期:2016-2-22 16:09 阅读:
1课时

10 惊弓之鸟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通过集体认读、随机读写、联系语境等手段,理解“孤单失群”“愈合”“裂开”等重点词,通过比较辨析“直”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

2.通过填空、比较等手段,了解文章的遣词造句,理清更羸分析思考的思路,具有初步的推理意识。

3.在反复朗读、辨析感悟中体会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准确判断的优秀品质。

4. 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想感情。

5. 让学生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并学习使用这个成语。

2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大体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并不难,但是对于第八自然段的

因果倒置的分析过程学生可能不容易理解,所以要作为重点加以引导。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难点: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惊弓之鸟

(一)导入,初读。

1.师: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们来猜一组有意思的谜语。幻灯片演示,学生猜。

2.师: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五千年的文明使我国积淀了数不尽的文化宝藏,而成语就是其中璀璨的明星。能说说你认识哪些成语吗?

指名若干学生说。幻灯片出示

师:成语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成语故事——《惊弓之鸟》。幻灯片出示

师板书,请生读题。

(二)检查自学情况,归类学习字词。

1.检查预习情况。

(1)师:“鸟”指的就是——大雁。出示“大雁”图。

(2)师:了解大雁吗?能不能来介绍介绍?(大雁:候鸟,秋天飞往南方,冬天飞往北方,样子像鹅,群居在水边,飞行时排列成行)大雁是群居的鸟类,它们总是集体行动。)

2.检查词语情况。

师:同学们课前预习过了课文,生字词都认识了吗?我来考考大家。

幻灯出示词语:

(1)检查词语。

1)幻灯片出示:魏国。

师:魏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

请生齐读“魏国”。

师:这“大王”是魏国的国王,所以我们也可以称他为——魏王。

2)纠正“更羸”读音。提醒“更”多音字。板书“赢”字与“羸”比较,加红“贝”部,了解字形。

齐读“更羸”。

师: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谁能用文中的句子来介绍介绍更羸?

生读文章第一自然段,师幻灯出示: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知道什么是“射箭能手”吗?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能手,比如我们班里画画特别好的,我们可以称他为——画画能手;唱歌特别好听的,可以称他为——唱歌能手。而更羸在——射箭方面特别有能耐,所以我们称他为——射箭能手。

3)齐读第一行的词。

(2)出示:愈合  裂开

请学生读。

请生说说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愈合:伤口长好,伤口合拢。裂开:伤口撕裂、分开。)

二、走进《惊弓之鸟》,了解事件因果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拿起课本认真地读一读这篇课文,这回可要把生字词读准了。

师:读了课文,你们发现哪里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

请生读段落。

(一)如何射雁

1.师出示: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2.师: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个自然段这么长,可是却只有一句话!

你们看,它中间一连用了几个逗号?(6个)要读好它可不容易,请同学们自己先好好地读读,待会我们看看谁能非常正确、通顺地把它读下来。

学生自读。

指名读。(2—3个)

齐读。

3.师:这句话虽然只有一句话,可是却又讲了两层意思,请大家再仔细读读,看看它先讲了什么,后讲了什么?

生自读,思考。

预设:先讲了更羸怎样拉弦,后讲了大雁怎样从半空里掉了下来。

师:是呀!现在谁能用你的读让我们大家都看到这两幅画面?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段话中写大雁掉下来,连续用了两个“直”字。(“直”字醒目。)这两个“直”字的意思一样吗?(第一个“直”字可换词,第二个“直”可在直前后加字。)

师:那你能不能把大雁当时的样子,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呢?

齐读。

(二)是何原因

1. 师:同学们更羸并不取箭,只拉了一下弦,嘣的一声,大雁就掉了下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了原因?

生:第九自然段。

幻灯出示: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师:更羸的这一番解释总共有几句话?我们请某组同学一个一个读下去。

师:有四句。每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呢?请同学再自己读读这番话,看看你能读懂什么。跟你的同桌说说。

2.师:你们读懂了吗?老师来检查一下。

出示填空题:

更羸看到                ,想到                        ;

更羸听到                ,想到                        。

请生说。

3.师:课文中又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一起来读。

指名说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师:课文中先写了更羸用眼睛——看到的,用耳朵——听到的。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我们就叫——观察。师板书:观察。

师:那第二句话在写什么呢?

生答。

师:由观察而进行思考想象,我们就叫做——分析。板书:分析

请生再齐读第一、二两句。

4.师:那后面两句又写了什么呢?我们也一起来读读。

请生说写了什么。

5.师:是呀,同学们正是因为大雁的害怕导致大雁直往上飞,最终直掉下来。那它害怕什么呢?当时,它在想些什么呢?

生说。

师:其实这些更羸早就预料到了!由箭伤未愈、孤单失群,更羸料定大雁听到弦声,一定会——,由心里害怕,一定会——

(三)练说想法,提升朗读。

1.师:同学们,课文把更羸心里怎么想的放在了文章的最后,其实更羸一开始看到大雁就已经想了,正是他胸有成竹了,才会对大王说:(出示第二自然段)——“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师:现在谁愿意来当当更羸,来说说当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指名学生说想法。

2.引读更羸的话。

师:此时更羸已经成竹在胸了,更羸们一起自信地对魏王说:——

三、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这个成语故事不仅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接下来魏王与更羸的对话也非常精彩,特别适合我们去品味;同时这个成语流传了两千多年,至今人们还常常把“惊弓之鸟”挂在嘴边,但是现在人们所说的“惊弓之鸟”还是那只大雁吗?就让我们下节课再走进《惊弓之鸟》,继续去感受吧!





10 惊弓之鸟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10 惊弓之鸟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惊弓之鸟

(一)导入,初读。

1.师: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们来猜一组有意思的谜语。幻灯片演示,学生猜。

2.师: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五千年的文明使我国积淀了数不尽的文化宝藏,而成语就是其中璀璨的明星。能说说你认识哪些成语吗?

指名若干学生说。幻灯片出示

师:成语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成语故事——《惊弓之鸟》。幻灯片出示

师板书,请生读题。

(二)检查自学情况,归类学习字词。

1.检查预习情况。

(1)师:“鸟”指的就是——大雁。出示“大雁”图。

(2)师:了解大雁吗?能不能来介绍介绍?(大雁:候鸟,秋天飞往南方,冬天飞往北方,样子像鹅,群居在水边,飞行时排列成行)大雁是群居的鸟类,它们总是集体行动。)

2.检查词语情况。

师:同学们课前预习过了课文,生字词都认识了吗?我来考考大家。

幻灯出示词语:

(1)检查词语。

1)幻灯片出示:魏国。

师:魏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

请生齐读“魏国”。

师:这“大王”是魏国的国王,所以我们也可以称他为——魏王。

2)纠正“更羸”读音。提醒“更”多音字。板书“赢”字与“羸”比较,加红“贝”部,了解字形。

齐读“更羸”。

师: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谁能用文中的句子来介绍介绍更羸?

生读文章第一自然段,师幻灯出示: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知道什么是“射箭能手”吗?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能手,比如我们班里画画特别好的,我们可以称他为——画画能手;唱歌特别好听的,可以称他为——唱歌能手。而更羸在——射箭方面特别有能耐,所以我们称他为——射箭能手。

3)齐读第一行的词。

(2)出示:愈合  裂开

请学生读。

请生说说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愈合:伤口长好,伤口合拢。裂开:伤口撕裂、分开。)

二、走进《惊弓之鸟》,了解事件因果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拿起课本认真地读一读这篇课文,这回可要把生字词读准了。

师:读了课文,你们发现哪里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

请生读段落。

(一)如何射雁

1.师出示: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2.师: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个自然段这么长,可是却只有一句话!

你们看,它中间一连用了几个逗号?(6个)要读好它可不容易,请同学们自己先好好地读读,待会我们看看谁能非常正确、通顺地把它读下来。

学生自读。

指名读。(2—3个)

齐读。

3.师:这句话虽然只有一句话,可是却又讲了两层意思,请大家再仔细读读,看看它先讲了什么,后讲了什么?

生自读,思考。

预设:先讲了更羸怎样拉弦,后讲了大雁怎样从半空里掉了下来。

师:是呀!现在谁能用你的读让我们大家都看到这两幅画面?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段话中写大雁掉下来,连续用了两个“直”字。(“直”字醒目。)这两个“直”字的意思一样吗?(第一个“直”字可换词,第二个“直”可在直前后加字。)

师:那你能不能把大雁当时的样子,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呢?

齐读。

(二)是何原因

1. 师:同学们更羸并不取箭,只拉了一下弦,嘣的一声,大雁就掉了下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了原因?

生:第九自然段。

幻灯出示: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师:更羸的这一番解释总共有几句话?我们请某组同学一个一个读下去。

师:有四句。每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呢?请同学再自己读读这番话,看看你能读懂什么。跟你的同桌说说。

2.师:你们读懂了吗?老师来检查一下。

出示填空题:

更羸看到                ,想到                        ;

更羸听到                ,想到                        。

请生说。

3.师:课文中又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一起来读。

指名说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师:课文中先写了更羸用眼睛——看到的,用耳朵——听到的。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我们就叫——观察。师板书:观察。

师:那第二句话在写什么呢?

生答。

师:由观察而进行思考想象,我们就叫做——分析。板书:分析

请生再齐读第一、二两句。

4.师:那后面两句又写了什么呢?我们也一起来读读。

请生说写了什么。

5.师:是呀,同学们正是因为大雁的害怕导致大雁直往上飞,最终直掉下来。那它害怕什么呢?当时,它在想些什么呢?

生说。

师:其实这些更羸早就预料到了!由箭伤未愈、孤单失群,更羸料定大雁听到弦声,一定会——,由心里害怕,一定会——

(三)练说想法,提升朗读。

1.师:同学们,课文把更羸心里怎么想的放在了文章的最后,其实更羸一开始看到大雁就已经想了,正是他胸有成竹了,才会对大王说:(出示第二自然段)——“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师:现在谁愿意来当当更羸,来说说当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指名学生说想法。

2.引读更羸的话。

师:此时更羸已经成竹在胸了,更羸们一起自信地对魏王说:——

三、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这个成语故事不仅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接下来魏王与更羸的对话也非常精彩,特别适合我们去品味;同时这个成语流传了两千多年,至今人们还常常把“惊弓之鸟”挂在嘴边,但是现在人们所说的“惊弓之鸟”还是那只大雁吗?就让我们下节课再走进《惊弓之鸟》,继续去感受吧!





Tags:惊弓之鸟,第一,课时,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