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是自己独立,是不依靠别人靠自己的实践获得的,自立对动物是一种生存的本能,对人则是一种社会行为,劳动是培养青少年自立精神的重要手段。 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活动。乌申斯基说“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与完善的源泉。”莫泊桑说:“世上不知有多少人,因为疏懒误了自己的人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对孩子来说是真正的快乐,通过劳动,他们可以认识世间,而且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适当的劳动可以争强孩子的身体健康,锻炼他们的准性;劳动可以发展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义务感、防止懒惰、自私自利等恶习的滋生;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稳定性、纪律性、独立性和主动性精神,形成坚忍不拔和克服困难的品质;劳动可以使孩子掌握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技能技巧,因此劳动对培养青少年一代的自立精神,促进青少年一代的成长,具有直接而重要的意义 可是,有一部分人认为,学校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和开发智力,不重视劳动教育和培养,把学习文化作为第一性的,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其实劳动教育和知识教育是相互促进的。孩子只有进行合理的劳动教育和锻炼,才能产生良好的劳动观念和意识,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人有无劳动的兴趣和习惯,将影响自己的一生。不论知识水平、家庭背景、经济收入如何,种族肤色如何,凡是从小做家务、热爱劳动的人到了中年以后往往特别能干,工作成就大,生活也很美满。因此,望子成龙的父母从孩提起就应为孩子创造一种环境和条件,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生成一双勤劳的手,使其终身受益。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教育,是每一个教育家都十分重视的研究方面。意志是成就一切事业的根本,意志的形成只有在儿童和少年时代最有塑造机会,意志的塑造只有通过劳动锻炼才能逐步形成,同时劳动教育还有塑造青少年美德的作用。当今青少年大部分不懂得珍惜钱财和粮食,其中主要原因是参加劳动太少。不参加实践劳动的人,怎么能珍惜劳动成果呢? 劳动能促进手脑并用,促进智力发育。动手是青少年发展思维的体操。俗话说:“心灵手巧”,而对青少年来说,则是手巧心灵。 体力劳动,是通过手脚的活动来实现的,而孩子劳动和成人劳动在意义和内涵上有所不同。对孩子的要求只是最基本的生活自理和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通过这些基本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的双手和大脑协调发展。 古今中外的名人,多数是视劳动为神圣并毕生热衷于劳动的敬业者。高尔基曾经做过店伙计、学徒、童工、面包房工人、码头工人、和铁路工人;齐白石做过木工;中国当代青年教授陈章良,读书时家境贫寒,大学四年没从家里那一分钱,完全靠微薄的助学金和课余脱砖坯完成学业,于此可见,是良好的劳动素养,促使他们成为名人。 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舒适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坲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塞涅卡说:“未尝过艰辛的人,只能看到世界的一面,而不知其另一面,真正的人生,只有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赫尔岑说:“如果不肯牺牲和劳动,你自己就会一事无成”。在浩如云烟的人类历史长河中,那些彪柄青史的人杰圣哲,绝不是幸福之神的“宠儿”而是崛起于忧患之境的命运强者,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了意志,增长了才干,从而但当起治理国家的重任 俗话说:“无父子自强”。中国有“穷无三代,富无三代”之说。穷则思变。因为穷,就去劳动,就去接受生活的磨练,去拼搏。总之劳动是培养孩子自立意识的最佳途径,也是锻造人格的有效方式。 Tags:劳动,培养,青少年,自立,精神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