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良药无须苦口 批评必须有道

日期:2011-9-20 19:31 阅读:

良药无须苦口  批评必须有道

 

[摘要]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往往忽视了批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大作用。本文指出批评是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并通过对批评的准备、批评的进行、批评的善后三个方面的阐述,阐明任何正确地使用批评。教师应慎重对待批评,要发挥批评的功能,必须掌握批评的艺术,才能达到批评的目的
[
关键词] 批评  艺术  准备  进行  善后

 

[正文]

现在的中小学普遍倡导“赏识”教育,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表扬学生、尽可能少地批评学生”,认为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似乎这样做就真正落实了素质教育的“平等、民主、和谐”的理念。因为要“尽可能少地批评学生”,于是课堂回答不敢触及一个“错”字,批改作业尽量少用“×”字,评语不敢写上一个“不”字,惟恐自己担负起扼杀“瓦特”,摧残“爱迪生”的罪名。批评这种教育方法,越来越不被人们重视。

事实上,批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正确地运用这一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在传统教育中,批评是一剂苦口良药,让学生倒胃口。然而,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广大教育工作者改良或包装了我们的批评,苦口的良药有了糖衣外套,良药无须苦口。教师恰当运用批评,掌握批评的艺术,让学生在受了批评之后,如浴春风。

 

一、批评前的准备

1、掌握事实的真相是批评的首要前提

一切的批评都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使批评不会让学生觉得是空穴来风。有的学生为了避免老师对他的惩罚,往往会不承认自己的错。如果老师没有事实根据,空讲几句批评的话就达不到矫正的效果。反而让其觉得可以瞒天过海,反复犯错,甚至是变本加厉。只有掌握了事实发展的前因后果,批评才会有针对性,其效果才会更好,学生也会心服口服。

2、了解被批评对象特征是批评的基础

了解被批评对象的特征是批评工作的基础。如果不了解被批评的对象,批评的效果将大打折扣,无法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对于被批评的对象,教师必须先充分了解。比如年龄、行为习惯、性格、思维、家庭环境等,以及他们是初犯,还是常犯;是有意,还是无意……诸如此类,教师必须有了充分的认识,方可因材施教。

3、选择批评的方式是批评的关键

批评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批评方式有:
   
(一)、当众批评与个别批评
   
这两种批评方式不能偏废。一般说来,应尽量减少当众批评。学生课间犯的小缺点,校外犯的小错误,特别是早恋一类的问题,一般不适合当众批评。当然,该当众批评的事,若私下解决,就不能伸张正义,集体的正义树立不起来,这对全班同学都有害而无益。
   
(二)、点名批评与不点名批评
   
大凡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点名批评必须慎重,尽量少用。点名批评之前应考虑:点名之后,被批评者可能有几种反应,应如何对待。其他同学可能会有什么反应,应如何对待。若估计点名时,被批评者可能大吵大闹,那应该暂时不批评,认真核查事实,真正分清是非,然后再进行批评。但慎重归慎重,态度还是要坚决,应该点名的,决不可姑息。
  
(三)、外爆式批评与内爆式批评
   
外爆式批评是指用训斥甚至体罚等外部压力,竭力使学生难堪恐惧,以达到控制学生行为的目的。内爆式批评是指用心理分析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循循善诱,促使他自己认识自己的错误,否定自己的错误,纠正自己的错误,以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外爆式批评最大的缺点是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只能使学生知道不能做什么;内爆式批评最突出的优点是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体察自己的心态,不但能搞清自己不能做什么,而且还能懂得自己应该做什么。因此,内爆式批评是集制止与诱导于一身的批评方式,值得提倡。

批评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比如直截了当批评、暗示批评、渐进式批评、商讨式批评与发问式批评等等。在进行批评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准备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如:记得一次在评选执行《规范》的标兵时,同学们提到了吕源漭。的确,他在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课上自觉守纪、作业认真,热爱劳动。这样的学生不选,还选谁呢?也许同学们忘记了那次他在路上拔萝卜的事了,也许同学们认为那是发生在路上的事与本次评选无关,但作为班主任的我却怎么也忘不了那件事。我抓住这一契机,充满感情深表惋惜地对吕源漭说:“你本来可以被评为执行《规范》的标兵,如果在校外你也能遵守《规范》,那标兵是非你莫属了,可惜啊!” 由于你用这样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惋惜来表示自己的批评态度,虽然只寥寥数言,效果却是明显的。短短几句话,不仅教育了该学生,而且也教育了大家,使学生明白作为一名学生,不仅在校内要做个好学生,在校外也要严格要求自己。

 

二、批评的进行

1、以爱心和诚恳为前提,冷静和热情相结合

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必须怀着爱心,含着理解,这样说出来的话学生才易于接受,同时,班主任还要有诚恳的与人为善的态度。批评不是主人对仆人的训斥和责备,不是为了把学生搞得灰溜溜的,而是师生之间思想上的互相沟通。所以,批评时要诚恳、要有善意,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

同时,教师应当做到热情和冷静相结合。教师应当热情地鼓励学生将问题的前因后果讲出来,然后以商量的口气,共同探讨的方式,分析犯错误的原因、错误行为带来的后果,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正确处理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然而,一些教师往往会因为学生桀骜不逊的态度和顶撞的话语而失去控制,说出伤害学生的话。因此,在批评的过程中,教师要保持冷静。冷静的态度使教师不失态和不说过头话,不伤害学生的感情,有利于批评教育的进行。

2、掌握批评教育的语言艺术

作为教师,高明、机巧、妥贴、受听的语言更受学生欢迎,这种语言不仅能达“顺耳忠言”之效,而且让人如坐春风、豁然开朗。“顺耳忠言”更能展示教师的德才、教养和风度!

(一)多肯定,少否定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多用肯定、启发,最好不用或少用“不准”、“不行”、“不能”。否定式语言不利于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巧妙地指出“美中不足” 
   
一些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也先用了赞扬的原则,但他们在赞扬之后却来了一个明显的转折“但是”,有的学生一听“但是”两字就反感,认为老师前边讲的表扬是言不由衷,是批评的前奏。其结果,不但批评不会收效,使前边的表扬也被学生理解为虚情假意了。 如果不用“但是”这一转折词,效果就可能不同。例如教育一位只顾学习、自私自利的学生,老师对他说:“你的学习成绩很不错,如果你能多团结同学,多关心班集体,相信你会更受同学欢迎。”这样的间接提醒,比“但是”后面直接批评的效果更好,学生也乐于接受。 
   
(三)循循善诱,少用问号 
   
一些教师习惯于以各种各样的问号来批评学生,诸如“你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你知道这样做的严重后果吗?”等等。这种批评是教师镇住学生的绝好武器,但却不大为学生所接受。 笔者曾遇到一起老师和学生的冲突,两个学生在课堂上发生了口角,老师点了一个学生的名:“你为什么骂人?”学生说:“他先骂我父母。”“他为什么只骂你父母,不骂其他同学?”学生无话可答,便与老师发生了顶撞:“你为啥只批评我?”结果,批评教育成了僵局。笔者也曾遇到过类似一件事,老师了解了情况,对两位学生说:“不知道不能全怪你们中的任何一个,我也知道,你们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不是故意要破坏纪律的,但你们这样做,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这不好吧?”教师循循善诱的谈话让学生感受到了尊重和信任,所以两位同学很快老师、同学承认了错误,并和大家一道去专心听课了。 

3要注意学生态度与心理变化,准确把握时机

在批评的过程中,一定要密切注意批评对象的态度和心理的变化,不要只把准备好的方式方法及语言,不加改变的进行下去。有时,尽管有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但由于别批评的对象是十分复杂和变化的,如果不随之变化,就达不到目的,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进行批评时,一定要察颜观色,寻找并把握时机。只有当我们的批评对象的态度与心理的反应朝着有利于我们批评更深入进行时,我们才能深入地进行,切不可勉强为之。

 

三、批评的善后

所谓善后工作,就是在公开场合批评了学生之后,要和学生个别交换意见,向学生征询你的批评与事实是否相符,请他谈谈挨了批评之后的想法,和他一起找出所以存在这些缺点、错误的原因,分析这些缺点、错误的性质以及这些缺点、错误可能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并一起寻求改正的办法、途径。
   
进行这种个别谈话时,态度一定要诚恳,要以理服人,在人格上要平等相待。一句话,要使学生从心里感到你确实是在关心他的进步,是在为他着想。如果通过交谈,发现你的批评与事实不符,使被批评者蒙受了不白之冤,你就应该立即向他当面道歉,为他平反做好了善后工作,师生间的关系将更加融洽,学生的进步也更加明显。

 

总而言之,正确的批评艺术就好比园丁给幼苗修枝除虫,能使幼苗健康成长。但是园丁如果不掌握剪枝、除虫的技巧和正确的方法,胡修乱剪,就会对幼苗造成伤害,甚至可能毁坏一棵有可能成为参天大树的好苗。因而,老师应慎重对待批评,要发挥批评的功能,掌握批评的艺术,才能达到批评的目的

Tags:良药,无须,苦口,批评,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