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推荐

日期:2015-12-17 16:38 阅读:
1课时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 高中语文       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明确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精心选材,写一篇记叙文。
2、过程与方法

训练学生运用细节等描写方法,让动人的瞬间定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深切体味人间真情,拥有感恩、敏感的心灵。

2学情分析

首先是学情方面。不同学段的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应该是不一样的,高一新生已对记人叙事的常用写作方法有所了解:比如描写人物的方法、展开故事的顺序、场面描写等等。高中生的作文应该不只是在这些方面见其优秀,而是看他能不能在记叙中融入“情”“意”,使文章具有感染力和深刻性。

我们来看看小学、初中、高中三个不同学段的学生例文。(例见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作文各一篇。)

小结:

小学作文:重语言表达,轻思想情感;

初中作文:同样重语言表达,追求“文气”,故作文雅,有哗众取宠之嫌,重情节曲折,轻表情达意。

高中作文:我们的高中生能够写出这样情真意切的文章实在不多。

大多数高中生的作文共同弊病是:缺少思想,缺乏思考。有文采,有学识,有哲理的“三美作文”的背后是“三无”:没有自我,没有真情,没有思想。这与新课标的课程理念是相背离的,新课程理念中的关键词,诸如“语文素养”“育人功能”“个性”“应用”“审美”等无不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方向应该是指向学生的心灵,指向学生的真心真情。

写作主体从观察到体验到思考到创造,这样一种思维的能力以及他从人事到情感到内蕴到外化的的表现能力,这些是比较难教的,因而出现了模式化应试写作指导:例如“屈原向我们走来”。这句话你随便什么作文都可以套。怎么套?比如说“山的稳重,水的灵动”,它第一句话就是“屈原向我们走来”,接下来写他的爱国之情像山一样稳重,然后稍加描述和阐释;他的文思像水一样灵动。然后也稍加描述和阐释,这是 2006 年的江苏卷。第二年还是江苏卷,考的是“凤头,猪肚和豹尾与人生”,“屈原向我们走来”同样能够套进去。“帝高阳之苗裔兮”这是屈原的人生的凤头;屈原举身赴汩罗江,他划出了人生的豹尾——一路写来,拿同一个材料以不变应万变。这种程式化的文章没有什么真情实感。

那么我们不得不思考了,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突破口到底在哪里?个人认为,当然是在立意!接下来我想谈谈教材。

3重点难点

重点: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方法

难点:训练学生初步形成从人事到情感到内蕴到外化的能力。

 

 

4教学过程 4.1一学时评论(0)     新设计

(一)明确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精心选材,写一篇记叙文。
2、过程与方法

训练学生运用细节等描写方法,让动人的瞬间定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深切体味人间真情,拥有感恩、敏感的心灵。

(二)明确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初步形成从人事到情感到内蕴到外化的能力。

(三)明确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师生讨论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安排两节连堂课,当然从目前学校课程设置来看,似乎一天只有一节语文课,没有连堂课,就只有安排在当天的课后和自习课的时间完成了。个人认为时间隔得太长,学生已经没有了写作的情境和表达的欲望,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第一节课教师创设情境激情指导,第二节课趁热打铁学生作文。所以整个课程主要由课前准备、创设情境、交流共鸣、写作指津、课堂练兵等五个环节构成。

1、课前准备:

关于课前准备:教师搜集有关母爱亲情的文章,选择典范例文,印发给学生做课外阅读。《疯娘》、《替我叫一声妈妈》、《生命的姿势》、《扣子》、《秋天的怀念》等。

2、创设情境

关于创设情境:教师配乐朗诵(钢琴曲《秋日私语》)史铁生的文章《秋天的怀念》,创设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

人生是一条浪花飞溅的长河,时光的流逝淡化了过去的记忆,但总有一些人和事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划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我们心灵的琴弦,激起心灵的阵阵涟漪。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在你的生活当中,有哪些人和事在你的心灵深处划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着你心灵的琴弦?想好之后请同学们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共同分享。

3、交流共鸣

然后第三个环节是交流共鸣:学生自由发言,述说感动的事情……

4、写作指津

学生一起分享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可是作文时却常常感到生活平平淡淡,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有三:一是没有一颗敏感的心,不懂得感恩,找不到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二是没有一双观照生活的慧眼,不懂得观察,无法寻找和选择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三是没有深刻的立意,不懂得体悟,写不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因此写作指导可以针对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要有一颗真心,然后要有一双慧眼,最后要有一个立意技巧。

第一,针对学生找不到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问题,我认为,要有一颗真心——敏感而懂得感恩。

“面对一个生活场景,一句真情的话,一个善意的微笑……只要我们的心灵不麻木,就会激起涟漪。”只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我们的生活时候,就一定能发现我们身边中的真情、人性中的闪光点,就有一种冲动想把这些美的东西、感人的东西给写出来。下面是给学生展示的两则片段赏析,一篇是教材第57页中的《哑巴母亲》,一则的课外精选的文章《扣子》。

【片段赏析】

A《哑巴母亲》(教材P57)

顽皮是孩童的天性。

我喜欢一个人搭砖玩,然后一推,“轰隆隆”,砖墙就全部倒下了。这崩倒之声,成为我童年最扣人心弦的美妙音乐。

一次,我正玩得高兴,不留意把砖打碎了。砖的主人气冲冲地走出来,揪住我的耳朵,把我拽到家。

母亲坐在门口做针线活,看到这情景,便急得“嗷嗷”直叫。砖的主人开始数落我的不是。母亲却始终面带微笑地望着他,眼里充满了自责。然而,母亲懦弱的祈求并没有赢得他丝毫的同情。

“不会管教孩子,生孩子干什么?长大了准不学好!”

善良的母亲毫无办法,只能用眼神代替话语,眼睛里饱含泪水。

“嗨,嘴不会说,也难怪管不住孩子!”

听了这话,我泪流满面,挣扎了一下,可是没能挣脱。母亲看出了我的反抗,朝我微微摇头。

沉默,还是沉默。

我已不想沉默,但看看母亲蓄满泪水的眼睛,我又沉默下来。

这篇文章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作者用那颗敏感而感恩的真心读出了母亲的自责、屈辱、无奈和隐忍。

B 《扣子》

儿子很忙,已很长时间没回家了。这次回家也没呆上半天,吃过中饭,外面就有了喇叭声,单位上的车来了。
  时令已是深冬,儿子出门时不禁打了个冷战,忽地便记起要给母亲一点钱买件新棉衣。他是个孝子,本打算为母亲买件棉衣御寒的,可跑到衣店,才发现他并不知道母亲衣服的尺码。
  母亲没有接钱,她说回来一趟就抵得上几百几千。说着,说着,母亲忽然说:“扣子!扣子?”
  儿子瞧瞧母亲的身上,没看见什么,再低头看自己,才知道西装胸前的纽扣掉了一粒。母亲老花眼了,怎么就一下看清了儿子胸前掉了纽扣?儿子没想明白。其实这粒扣子已掉了半年,只是西装扣的时候少,儿子没放在心上。再者,家里没针没线,即使有针有钱,也没那双熟悉针线的手。三十余年前缝缝补补的事,三十余年后,仍留给了母亲。
  “你坐下。”母亲搬过一条凳来,塞到儿子身后。儿子没坐,要脱下西装,母亲制止了他:“脱了会凉了身子,你就穿在身上,娘给你钉。”母亲便去里屋寻上针线和纽扣。穿针的时候,母亲的手颤着,一根白色的棉线老是穿不进孔。她一次次弯了或碰叉了线头,又一次次地把线头伸进口里湿润,再用手搓拢,最后母亲还是没能将线穿进针孔。儿子便接了线,穿好,再次给母亲,说:“娘,快点,有车等咧!”
  母亲有了几分歉意:“老了,不中用了!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娘怕给你钉不了几回扣子了。”站着的儿子终于坐下了。
  母亲仍站着,或者,准确地说,母亲弯了腰,给坐着的儿子开始钉胸前的纽扣。儿子的心里忽然就像温开水浸过——几十年了,他是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看母亲。原来,母亲的耳朵终生没戴过耳环,脸侧有了密密的黑斑,头发枯而花白,呼吸声也显得微弱。看着看着,不知咋的,儿子眼圈儿红了,湿热的眼泪,便落进了娘的后颈,母亲的脖子一缩,问:“儿,咋了?”
  没什么,娘,儿的心里发热。儿子从心里想说,但没有开口。西装是黑色的,扣子是白色的。儿子的胸前终有了一朵永开不败的白花。
  喇叭再响的时候,儿对司机说:“你走,今天我不走了。”

关于母亲,我们有太多的感情。试想没有一颗真心,就很难有心灵的触动,情感的共鸣。

第二,针对学生选材的问题,个人认为,要有一双慧眼——找触发点,抓动情物。

人的情感强烈的爆发,往往有其特定的“触发点”,有人看到日出能激动得热泪盈眶,有人听一首乐曲便心潮澎湃,有人看到“帘外雨潺潺”,就会惆怅满怀无处倾述,有人看到“月上柳梢头”,就会联想到伊人在水一方。 怎样才能有一双找触发点,抓动情物的慧眼呢?有两个方法:

首先是在亲身经历中寻找。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空间、独特的生活方式、将这些独特的生活感悟写下来,就是一篇独特的作文,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生动感人的校园故事,血浓于水的亲情,温馨无比的爱意,都是我们作文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比如片段《踮起脚尖》:

  【片段赏析】 《踮起脚尖》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走来,温暖我的心。

  “又踹了被子!”

  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离去……

  自始至终,家中的灯没有亮一下,也没有发出什么很大的声音,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脚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

  拉过被子蒙住头,我强忍着声音不被流露,泪水却一行一行的滑落。

  这一晚,我不知道目己哭了多久,我只知道湿了一大片……

  朱自清有父亲的背影,史铁生有母亲推着轮椅的身躯,傅聪有傅雷先生殷切的家书,而我,我有什么?我有父母踮起的脚尖!

  全文叙写夜深躺在床上的一个时间片段,母亲回家“踞起脚尖向我走来”部分的描写细致逼真,表达真实,情感自然喷发,结尾将父母“踮起的脚尖”与朱自清父亲的背影等类比,让这种关爱与深情升华到人类情感的普遍性这一高度,使主题更富有深意。不是亲身经历,怎能写得如此动人。

  然后是从生活细节中寻找。古人就深悟细节生情之道理。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有归有光怀念早逝母亲的细节描写——“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这极普通的动作描写,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却如林纾所言:“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读来让人不觉为之动容。母亲和朋友到火车站送你去远行,高喊:“再见啦,想你啊!”的一定是你一般的朋友,此刻,在一旁默默流泪的就一定是你的母亲。再比如片段《细节》:

【片段赏析】 《细节》
   黄昏,一对老年夫妇坐在阳台的摇椅上,面对满天晚霞,回忆起他们的年轻时代。
  ……
  “记得那次吵架吗?那是我们婚后的第一次吵架。我很生气,打开箱子收拾衣服。我动作很慢,希望你能说几句好话留住我。可你却背对着我,一声也不吭。我只好拖着箱子出门。走在夜晚冷清的街道上,我有些害怕。我忽然觉得,在这个城市里,只要走出家门,便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接纳我,收留我。于是我又自己回家了,可我一回来却发现你又不在家……
  “我找你去了。我以为你会往东边走,东边人多,安全。谁知你往西边走了。”
  “西边人少。我想,你要是来找我,你一下就可以看见我。”
  “我没找到你,差点急疯了。我回家看见你,冲你大发脾气。我规定你以后吵架只准往东边走,而且不许超过500米。”
  “也真是,我就那么等你来找。我们哪像是吵架,倒像是小孩子过家家。”
  是啊,两位老人携手走过了大半生的风雨坎坷,其间,也经历了不少大悲大喜,大起大落,到最后,留在他们记忆深处的竟然全是相濡以沫的细微末节。这段文字描写的就是两位恋人在生活中相濡以沫的细节。文章通过细节,把平常生活还原的有滋有味,人物的情深意浓通过这些细节被真实的表现出来。让这浓浓的爱,深深的情,萦绕在我们心间,环绕在我们周围。
  因此,朝气蓬勃的高中生,应果敢地走出旁观者和局外人的行列,大胆地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创造生活,我们才能学会生活并调动缤纷绚烂的生活积累去塑造生活,抓住这些触发情感波澜的“点”,以之为媒,掀起文章的情感波澜。
  总之,触动点可能是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可能是突然出现的一个人或物,也可能是一句话或一个动作。
    第三,针对学生立意的问题,我认为,还要有一个立意技巧——那就是小处着笔,深处开掘。
   叱咤风云的伟大,惊天动地的大事,固然能打动人心,然而触发你心灵颤动的东西,它可以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也可以是一件物品,如一封信,一件工艺品;或者是天上的一片云,地上的一棵树,水中的一层浪花。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抓住生活中那些有意义的“小”事,深入挖掘,大题小做,是可以写出好文章来的,这叫做“以小见大”。无论是描写式的文字,抒情式的文字,还是议论式的文字,都要做到以小见大。比如下面这则描写式片段:
  描写式

【片段赏析】《背影》三毛[台湾]

那天的风特别大,拍散在车道旁边堤防上的浪花飞溅得好似天高。
  我缓缓的开着车子,堤防对面的人行道上也沾满了海水,突然,在那一排排被海风剥蚀得几乎成了骨灰色的老木房子前面,我看见了在风里,水雾里,踽踽独行的母亲。
  母亲腋下紧紧地夹着她的皮包,双手重沉沉地各提了两个很大的超级市场的口袋,使得母亲快蹲下去了般的弯着小腿在慢慢一步一步地拖着。
  她的头发在风里翻飞着,有时候吹上来盖住了她的眼睛,她手上有那么多东西,几乎没有一点法子拂去脸上的乱发……
  我坐在车里,车子斜斜地就停在街心,后望镜里,还是看得见母亲的背影,她的双手,被那些东西拖得好似要掉到地上,可是她仍是一步又一步地在那里走下去。
  母亲踏着青石板,是一片又一片碎掉的心,她几乎步伐踉跄了,可是手上的重担却不肯放下来交给我,我知道,只要我活着一天,她便不肯委屈我一秒。
  母亲买菜这样一个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情节成为敏感的三毛寄托亲情的感动点,作者运用环境衬托,白描,对比,直接抒情等手法,把用一句话“母亲双手重沉沉地各提了两个很大的超级市场的口袋,那些东西这么得重,使母亲快蹲下去了般弯着小腿慢慢地一步一步地拖着。”就可以描写出来的感动点,却洋洋洒洒挥写了700来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人间亲情的至深至浓,令人心痛。

我们在作文中,要求适时适地运用描写的技法,可以写人、写景、写物、写场面、写氛围,写人的方法又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工笔细描是记叙文的生命,是记叙文中最动情感、最具血肉的重要内容。接下来看两则抒情式的文段:
    抒情式

【事例比较】
  A、“爸爸我爱你,一千倍一万倍地爱你,假如有下一辈的话,我还做你的儿子”。
  B、“爸爸,春天又到了!窗外那片竹,那样挺拔,那样秀颀,那样生机盎然。六年来,黄昏走来又走去,可我只能看到那片竹·····
  爸爸,那是我终生难忘的一个春天!初春时还飘着零落的雪花,当冻土还未化尽时,您带回来了几株瘦竹,叶尖微微泛黄,蔫蔫的,虽无生气,却有壮实的根。您种下了绿的希望,给我留下了窗外那片竹。就在当年暮春,你匆匆地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爸爸,那片竹顽强地活下来了,活得很旺盛,我整个的思念都系在了那片竹上,在那里,可以拾起您遗落的脚印,可以掬起您爽朗的笑声。
  A段中写对父亲的情,给人的感觉好像跟挤牙膏似的挤出来一样,很难触动人心。真情应当融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让人不知不觉受到感染。B句表面上写竹,实际上是把他对父亲的情融在对竹的描写上,可谓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小结:如果你写下的是喜悦,那就让读者陪着你笑;如果你写下的是忧愁,那就让读者陪着你忧;如果你写下深深的伤感、痛苦,那就让读者为你无声地流泪。概括地讲,就是所写的人和事要能触动人心。再比如下面这两则议论式的文字:

议论式

【短文赏析1】《钉子》
  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
  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的,他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因为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
  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乱发脾气了。这时父亲告诉他,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男孩告诉父亲,他终于把所有的钉子都拔出来了,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回复成从前。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说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彼此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如果我们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的看待他人,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帮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这就是我们从钉钉子这件小事中得出的道理。

【短文赏析2】《父亲》(教材P58)

父亲执意要走。怎么留也留不住,我决定叫一辆出租车送他回去。一生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尴尬。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待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看我,我霎时百感交集。

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过腰,开过车门。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这辈子已无法超越我们的高度。但我们能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父亲为我们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人到老年依然念念不忘为子孙分担忧愁。但我们呢?给了他那么多不敬,仅仅为他开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泪流满面。那一弯腰,对父亲来说,是一种孝道和良知,对我来说,是向他及天下所有像他一样的父亲乞谅和深情致敬啊!

当然,题材“小”,但并非是主题浅,而是管中窥豹,写出自己在这件小事上的深刻感悟,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反映出深刻的生活意义和生活哲理,给人以启迪。有了素材,如何把它付诸笔端,形成文字,这才是关键,这就涉及到一些其他的写作技巧,如前面讲到的细节描写等。

小结:

第一节写作指导课大体就是这样一个流程,这节课的主题是“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围绕“关于写什么”做了相应的一些思考,并从三个方面做了写作指导。一个是选材的问题,要具有一双慧眼,去选取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第二个是怎样才能找出这样的人和事,即观照自己的生活,拥有一颗敏感的心灵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是关于立意的技巧问题。

5、课堂练兵

第二课时安排的是学生趁热打铁,课堂练兵。完成课后练习题三(第59页)中的写作练习。

我们要告诉学生,如果你写下的是喜悦,那就让读者陪着你笑;如果你写下的是忧愁,那就让读者陪着你伤感;如果你写下深深的痛苦,那就让读者为你默默地流泪。总之,就是要写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让动人的瞬间定格,成就生命的永恒。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例文选读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文选)
一、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习作比较。
地震中 (小学五年级)

就在这一天,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日子,地震突然发生了。我到了学校,在踏入学校的门槛时就仿佛踏入了闹市,喧嚣的潮水蜂拥一样挤进我的耳朵,有喧闹声、打闹声、扫地声……打开书包,就在这时,玻璃、桌子、房子都像喝醉酒的壮士摇晃了起来。开始我认为是哪位干劲十足的工程叔叔在建造房子,后来发现全部都往外跑,我觉得挺纳闷,我听到,他们一边跑一边叫“地震了,地震了……”,我才恍然大悟,地震了,顿时人们的跑步声,女生的尖叫声,和桌子的碰撞声……纷纷挤进我的耳朵里,大树这一什么都经受过的植物,也摇晃了起来,风来摇过,雷电轰过,雪来压过、霜来欺过、紫岚抚过、彩虹拥过、月来亲过、流霞吻过。但从也没有接受过地震的摇晃,也摇了起来。楼梯旁维持次序的老师的喊声就像一块小石块跌进奔腾宣泄的大河。楼梯里人山人海,每个人的眼睛里都流露出惊慌和担心,每个人那会说会笑的脸上露出原来没有出现过的担心。人从无数教室涌出来,山洪喷泻似的在这操场上集合了。有一些小孩认为这是件很好玩的一件事,高兴的大笑,有的人因为惊吓而哭泣,还有的人却在那里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全然不把地震这件事放在心上……
    这次猝不及防的地震,使我看见了这悲壮的景象。

家庭风波(初中二年级)

要说家庭风波,近来我家都挺和睦,我可是笔下无神了!可如果写家庭回忆录那我可得摆上杯茶和你滔滔不绝地说上三天三夜,要是文笔再好点,那就可以出书了,题目我都想好了,就叫《瞧这一家子》,怎么样?关于我家的风波呀!可真是波涛汹涌,波浪滔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瞧,这不上演了吗?

中午回家吃饭时,妈妈准备了许多好菜,我还来不及放下书包就蹿上了桌子,妈妈好不容易把桌子拍得“啪、啪”响才让我放下书包,洗手。我极不情愿地去洗手,才发现爸爸还没回来,奇怪,又搞什么鬼啊?直到吃饭时,我还是没能见那久违的钥匙声,饭桌上很冷清,妈妈一脸阴沉的夹菜吃饭,夹菜吃饭,动作木讷,就像电视里的机器人,这是怎么了!我忍不住想问问妈妈,话刚到嘴边就被妈妈重重的放碗声音给活生生得咽了回去,可呛死我了。这顿饭终于在“筷子瓢盆进行曲”中结束了,正准备回屋做作业,却被妈妈叫住去洗碗,换作是以往,我早就大跳大叫着反抗了,可今天却乖乖的去,害怕得“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听着哗哗的水声,脑子里不断想着那些新闻里夫妻打架,吵架的画面,直到那女人的脸变成妈妈的脸,那男人的脸变成爸爸的脸,才吓得一个激灵,显些把碗打碎。屋里静悄悄的,妈妈早已去睡午觉了,难道这就是暴风雨之前的宁静?

晚上回家依然看见妈妈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非常新闻”里正在播放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打架的画面,我的天啊!妈妈不会是在学她们的打架招式吧!待会儿那不是看一场真人《龙凤斗》了吗?我怀着不安的心走进了房间,右眼皮一直不停得跳,预言要成真了?

第二天刚回家就听见了爸爸的钥匙声,哦!世界大战的战火开始了?可出乎我所料,爸妈却如以往那样简单得打招呼,谈论着事了。

后来才知道妈妈那天是因为情人节爸爸却出去和朋友吃饭,觉得不高兴呢!可大人毕竟是大人,不过一天气就消了,唉!一场家庭风波被扼杀在萌芽期!

瞧这一家子!

背影(高中二年级)

秋风吹,残叶飞,黄沙漫漫,挡了父亲的背影,遮了我的双眼。最终,背影变成了黑点,消失在我的眼际,铭刻在我的心底。

母亲离家后,我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为了家,为了我,毅然将我留在奶奶家,独自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我不愿与父亲分开,大哭着挽留他。从他强忍的盈盈泪光看出他的不舍,却又不得不舍。泪水似瀑布倾泻而下,流淌至心底。父亲在我的哭喊声中一步一步远离。他模糊的背影越变越小,消失在我的眼际。那时的我迷茫了,前方的路到底有多远?无依无靠的我,像一棵小草,任凭风雨吹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慢慢长大了。

长大了的我似乎不再需要大树的呵护,但父亲不是大树,而是一座大山,庄严,稳重,给人以安全感。而我仍是那一棵小草,一点点长高了的草。

后来因为要到县城里读中学,我得离开生我育我的乡村,离开刚回家不久的父亲。我虽然不舍,却不得不舍,因为我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父亲把我送到了车站,想到又要一次分离,我不舍。我长大了,不再像小时候一样哭闹,虽眼泪抵不过伤悲盈满双眼,但终不肯让它在父亲面前洒落,当我转身登上汽车,眼泪再也忍不住,哗啦啦流了满面。回头睁大双眼寻找父亲的身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父亲的身影是那么单薄弱小。想要努力看清父亲时,他却已转身。望着他的背影,愈来愈远。车已开了,拉大了我与父亲的距离,瞬间迷失了父亲孤单寂寞的背影。转身间,似乎我成了大山,父亲成了小草,而我成了父亲的依靠。我在心底告诉自己:要早点回来,多陪陪父亲,虽然分离是为了更好的相见,但我不愿再与父亲分离。只求与父亲相依为命。

父亲的背影,消失在我的眼际,铭刻在我的心底。

二、其他优秀文选

                                       1. 疯娘

23年前,有个年轻的女子流落到我们村,蓬头垢面,见人就傻笑,且毫不避讳地当众小便。因此,村里的媳妇们常对着那女子吐口水,有的媳妇还上前踹几脚,叫她“滚远些”。可她就是不走,依然傻笑着在村里转悠
    那时,我父亲已有35岁。他曾在石料场干活被机器绞断了左手,又因家穷,一直没娶媳妇。奶奶见那女子还有几分姿色,就动了心思,决定收下她给我父亲做媳妇,给我家“续上香火”。父亲虽老大不情愿,但看着家里这番光景,咬咬牙还是答应了。结果,父亲一分未花,就当了新郎。
    娘生下我的时候,奶奶抱着我,瘪着没剩几颗牙的嘴欣喜地说:“这疯婆娘,还给我生了个带把儿的孙子”。只是,我一生下来,奶奶就把我抱走了,而且从不让娘靠近。
    娘一直想抱抱我,多次在奶奶面前吃力地喊:“给,给我……”奶奶没理她。我那么小,像个肉嘟嘟,万一娘失手把我掉在地上怎么办?毕竟,娘是个疯子。每当娘有抱我的请求时,奶奶总瞪起眼睛训她:“你别想抱孩子,我不会给你的。要是我发现你偷抱了他,我就打死你。即使不打死,我也要把你撵走。”奶奶说这话时,没有半点儿含糊的意思。娘听懂了,满脸的惶恐,每次只是远远地看着我。尽管娘的奶胀得厉害,可我没能吃到娘的半口奶水,是奶奶一匙一匙把我喂大的。奶奶说娘的奶水里有“神经病”,要是传染给我就麻烦了。
    那时,我家依然在贫困的泥潭里挣扎。特别是添了娘和我后。奶奶决定把娘撵走,因为娘不但在家吃“闲饭”,时不时还惹是生非。一天,奶奶煮了一大锅饭,亲手给娘添了一大碗,说:“媳妇儿,这个家太穷了,婆婆对不起你。你吃完这碗饭,就去找个富点儿的人家过日子,以后也不准来了,啊?”娘刚扒拉一大团饭在口里,听了奶奶下的“逐客令”。显得非常吃惊,一团饭就在嘴里凝滞了。娘望着奶奶怀中的我,口齿不清地哀叫:“不,不要……”奶奶猛地沉下脸,拿出威严的家长作风厉声吼道:“你这个疯婆娘,犟什么犟,犟下去没你的好果子吃。你本来就是到处流浪的,我收留了你两年了,你还要怎么样?吃完饭就走,听到没有?”说完奶奶从门后拿出一柄锄,像佘太君的龙头杖似的往地上重重一磕,“咚”地发出一声响。娘吓了一大跳,怯怯地看着婆婆,又慢慢低下头去看面前的饭碗,有泪水落在白花花的米饭上。在奶奶逼视下,娘突然有个很奇怪的举动,她将碗中的饭分了一大半给另一只空碗,然后可怜巴巴地看着奶奶。
    奶奶呆了,原来,娘是向奶奶表示,每餐只吃半碗饭,只求别赶她走。奶奶的心仿佛被人狠狠揪了几把,奶奶也是女人,她的强硬态度也是装出来的。奶奶别过头,生生地将热泪憋了回去,然后重新板起了脸说:“快吃快吃,吃了快走。”娘似乎绝望了,连那半碗饭也没吃,踉踉跄跄地出了门,却长时间站在门前不走。奶奶硬着心肠说:“你走,你走,不要回头。”娘反而走拢来,一双手伸向婆婆怀里,原来,娘想抱抱我。奶奶犹豫了一下,还是将襁褓中的我递给了娘。娘第一次将我搂在怀里,咧开嘴笑了,笑得春风满面。奶奶却如临大敌,两手在我身下接着,生怕娘的疯劲一上来,将我像扔垃圾一样丢掉。娘抱我的时间不足三分钟,奶奶便迫不及待地将我夺了过去,然后转身进屋关上了门。
    当我懵懵懂懂地晓事时,我才发现,除了我,别的小伙伴都有娘。我找父亲要,找奶奶要,他们说,你娘死了。可小伙伴却告诉我:“你娘是疯子,被你奶奶赶走了。”我便找奶奶扯皮,要她还我娘,还骂她是“狼外婆”,甚至将她端给我的饭菜泼了一地。那时我还没有“疯”的概念,只知道非常想念她,她长什么样?还活着吗?没想到,在我六岁那年,离家5年的娘居然回来了。那天,几个小伙伴飞也似的跑来报信:“小树,快去看,你娘回来了,你的疯娘回来了。”我喜得屁颠屁颠的,撒腿就往外跑,父亲奶奶随着我也追了出来。这是我有记忆后第一次看到娘。她还是破衣烂衫,头发上还有些枯黄的碎草末,天知道是在哪个草堆里过的夜。娘不敢进家门,却面对着我家,坐在村前稻场的石磙上,手里还拿着个脏兮兮的气球。当我和一群小伙伴站在她面前时,她急切地从我们中间搜寻她的儿子。娘终于盯住我,死死地盯住我,咧着嘴叫我:“小树……球……球”她站起来,不停地扬着手中的气球,讨好地往我怀里塞。我却一个劲儿地往后退。我大失所望,没想到我日思夜想的娘居然是这样一副形象。一个小伙伴在一旁起哄说:“小树,你现在知道疯子是什么样了吧?就是你娘这样的。”
    我气愤地对小伙伴说:“她是你娘!你娘才是疯子,你娘才是这个样子。”我扭头就跑了。这个疯娘我不要了。奶奶和父亲却把娘领进了门。当年,奶奶撵走娘后,她的良心受到了拷问,随着一天天衰老,她的心再也硬不起来,所以主动留下了娘,而我老大不乐意,因为娘丢了我的面子。
    我从没给娘好脸色看,从没跟她主动说过话,更没有喊她一声“娘”,我们之间的交流是以我“吼”为主,娘是绝不敢顶嘴的。
    家里不能白养着娘,奶奶决定训练娘做些杂活。下地劳动时,奶奶就带着娘出去“观摩”,稍不听话就要挨打。
    过了些日子,奶奶以为娘已被自己训练得差不多了,就叫娘单独出去割猪草。没想到,娘只用了半小时就割了两筐“猪草”。奶奶一看,又急又慌,娘割的是人家田里正生浆拔穗的稻谷。奶奶气急败坏地骂她“疯婆娘谷草不分……”奶奶正想着如何善后时,稻田的主人找来了,竟说是奶奶故意教唆的。奶奶火冒三丈,当着人家的面拿出根棒槌一下敲在娘的后腰上,说:“打死你这个疯婆娘,你给老娘些……”
    娘虽疯,疼还是知道的,她一跳一跳地躲着奶奶的棒槌,口里不停地发出“别、别……”的哀号。最后,人家看不过眼,主动说“算了,我们不追究了。以后把她看严点就是……”这场风波平息后,娘歪在地上抽泣着。我鄙夷地对她说:“草和稻子都分不清,你真是个猪。”话音刚落,我的后脑勺挨了一巴掌,是奶奶打的。奶奶瞪着眼骂我:“小兔崽子,你怎么说话的?再怎么着,她也是你娘啊!”我不屑地嘴一撇:“我没有这样的傻疯娘!”
    “嗬,你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看我不打你!”奶奶又举起巴掌,这时只见娘像弹簧一样从地上跳起,横在我和奶奶中间,娘指着自己的头,“打我、打我”地叫着。
    我懂了,娘是叫奶奶打她,别打我。奶奶举在半空中的手颓然垂下,嘴里喃喃地说道:“这个疯婆娘,心里也知道疼爱自己的孩子啊!”我上学不久,父亲被邻村一位养鱼专业户请去守鱼池,每月能赚50元。娘仍然在奶奶带领下出门干活,主要是打猪草,她没再惹什么大的乱子。
    记得我读小学三年级时一个冬日,天空突然下起了雨,奶奶让娘给我送雨伞。娘可能一路摔了好几跤,浑身像个泥猴似的,她站在教室的窗户旁望着我傻笑,口里还叫:“树……伞……”一些同学嘻嘻地笑。带头起哄的是小范,当他还在夸张地模仿时,我抓起面前的文具盒,猛地向他砸过去。他冲上前来掐住我的脖子,我俩厮打起来。我个子小,根本不是他的对手,被他轻易压在地上。这时,只听教室外传来“嗷”的一声长啸,娘像个大侠似的飞跑进来,一把抓起小范,拖到了屋外。都说疯子力气大,真是不假。娘双手将欺负我的小范举向半空,他吓得哭爹喊娘,一双胖乎乎的小腿在空中乱踢蹬。娘毫不理会,居然将他丢到了学校门口的水塘里,然后一脸漠然地走开了。
    娘为我闯了大祸,她却像没事似的。在我面前,娘又恢复了一副怯怯的神态,讨好地看着我。我明白这就是母爱,即使神志不清,母爱也是清醒的,因为她的儿子遭到了别人的欺负。当时我情不自禁地叫了声:“娘!”这是我会说话以来第一次喊她。娘浑身一震,久久地看着我,然后像个孩子似的羞红了脸,咧了咧嘴,傻傻地笑了。那天,我们母子俩第一次共撑一把伞回家。我把这事跟奶奶说了,奶奶吓得跌倒在椅子上,连忙请人去把爸爸叫了回来。爸爸刚进屋,一群拿着刀棒的壮年男人闯进我家,不分青红皂白,先将锅碗瓢盆砸了个稀巴烂。这都是范家请来的人,范父恶狠狠地指着爸爸的鼻子说:“我儿子吓出了神经病,现在卫生院躺着。你家要不拿出1000块钱的医药费,我一把火烧了你家的房子。”
    1000块?爸爸每月才50块钱啊!看着杀气腾腾的范家人,爸爸的眼睛慢慢烧红了,他用非常恐怖的目光盯着娘,一只手飞快地解下腰间的皮带,劈头盖脸地向娘打去。一下又一下,娘像只惶惶偷生的老鼠,无助地跳着、躲着,她发出的凄厉声以及皮带抽在她身上发出的那种清脆的声响,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最后还是派出所所长赶来制止了爸爸施暴的手。派出所的调解结果是,双方互有损失,两不亏欠。谁再闹就抓谁!一帮人走后,爸看看满屋狼藉的锅碗碎片,又看看伤痕累累的娘,他突然将娘搂在怀里痛哭起来,说:“疯婆娘,不是我硬要打你,我要不打你,这事下不了地,咱们没钱赔人家啊。”爸又看着我说:“树儿,你一定要争气。要不,咱们就这样被人欺负一辈子啊!”我懂事地点点头。
    2000年夏,我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高中。积劳成疾的奶奶不幸去世,家里的日子更难了。民政局将我家列为特困家庭,每月补助40元钱,我所在的高中也适当减免了我的学杂费,我这才得以继续读下去。
    由于是住读,学习又抓得紧,我很少回家。父亲依旧在为50元打工,为我送菜的担子就责无旁贷地落在娘身上。每次总是隔壁的婶婶帮忙为我炒好咸菜,然后交给娘送来。20公里的羊肠山路亏娘牢牢地记了下来,风雨无阻。也真是奇迹,凡是为儿子做的事,娘一点儿也不疯。除了母爱,我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在医学上应该怎么破译。
    2003年4月的一个星期天,娘来了,不但为我送来了菜,还带来了十几个野鲜桃。我拿起一个,咬了一口,笑着问她:“挺甜的,哪来的?”娘说:“我……我摘的……”没想到娘还会摘野桃,我由衷地表扬她:“娘,您真是越来越能干了。”娘嘿嘿地笑了。
    娘临走前,我照例叮嘱她注意安全,娘“哦哦”地应着。送走娘,我又扎进了高考前最后的复习中。第二天,我正在上课,婶婶匆匆地赶到学校,问我娘送菜来没有,说我娘到现在还没回家。我心一紧,娘该不会走错道吧?婶婶问:“你娘没说什么?”我说没有,她给我带了十几个野鲜桃哩。婶婶两手一拍:“坏了坏了,可能就坏在这野鲜桃上。”婶婶替我请了假,我们沿着山路往回找,回家的路上确有几棵野桃树,桃树上稀稀拉拉地挂着几个桃子,因为长在峭壁上才得以保存下来。我们同时发现一棵桃树有枝丫折断的痕迹,树下是百丈深渊。婶婶看了看我说,“到峭壁底下去看看吧!”我说,“婶婶你别吓我……”婶婶不由分说,拉着我就往山谷里走……
    娘静静地躺在谷底,周边是一些散落的桃子,她手里还紧紧攥着一个,身上的血早就凝固成了沉重的黑色。我悲痛得五脏俱裂,紧紧地抱住娘,说:“娘啊,我的苦命娘啊,儿悔不该说这桃子甜啊,是儿子要了你的命……”我将头贴在娘冰凉的脸上,哭得漫山遍野的石头都陪着落泪……
    2003年8月7日,在娘下葬后的第100天,大学烫金的录取通知书穿过娘所走过的路,穿过那几株野桃树,穿过村前的稻场,径直“飞”进了我的家门。我把这份迟到的书信插在娘冷寂的坟头:“娘,儿出息了,您听到了吗?您可以含笑九泉了!”

2. 替我叫一声妈妈

大木被抓起来的时候他哭了。

大木不是为自己哭,大木为他的母亲哭。大木说,自己守寡的母亲就自己这么一个儿子,自己坐了牢,母亲谁来照料呀?大木说到这,就捶胸顿足,悔不当初,一张脸像泛滥的河。

大木被抓那天,母亲没有哭,只是在大木要被真的带走的时候,母亲突然扑通一下给警察们跪着,堵在了门口。

但大木还是被带走了。大木被塞进警车的一刹那,还回头哭嚷着:妈——你没儿子了!这喊声像鞭子一样抽着母亲的心。

大木被带走后,母亲就去看守所看大木。可每次母亲都看不到。在看守所的大门外,母亲对看守所的警察说,我想看看我的儿子大木。警察说现在还不能看。母亲说,那啥时候能看呢?警察说再等些时候。母亲就在看守所的高墙外绕啊绕,绕啊绕,泪在看守所的高墙外湿了一地。

结果不到三天,母亲的眼就瞎了。

大木不知道,瞎了眼的母亲每天只能在看守所的高墙外摸索着绕啊绕,绕啊绕,天黑了都不晓得。

后来,有人对母亲说,在看守所放风的时候,爬上看守所旁边的小山坡,就可以看见大木了。母亲信以为真。

母亲终于找到了那个小山坡。母亲刚爬上山坡,她就感觉到山坡下有很多人,她坚信儿子大木就在里面。母亲在山坡上摸索了一块平整的地方坐好,就激动地开始一边哭一边喊到:大木——大木——你在哪儿,妈来看你了!大木——大木——你在哪儿,妈来看你了!……也不知母亲喊了多少遍。就在母亲流不出泪喊不声的时候,突然——从山坡下传来一阵喊声,不停地喊着。

原来,在山坡下放风的大木真的发现了母亲。

母亲一听到大木的声音,就颤抖着站了起来,唤得更勤,一双手摸向远方,平举得像一把飞翔的梯。

母子呼应的场面,让所有在场的人都历历在目,也让所有人的那面心灵之旗,在泣然中裸露悔恨。

就这样,一天一天。一月一月。母亲都准时地在大木放风的时候坐在山坡上,大木也都在山坡下举着手臂对着山坡不停地挥着喊着。大木不知道母亲根本看不见他的挥手,母亲也不知道山坡下的人,哪一个会是她的儿子大木。

大木在看守所被看押了一年后,就要被执行枪决了。大木被判的是死刑,缓期一年执行。大木即将在一声枪响之后,结束他那曾经因罪恶而不能延续的生命。

大木临赴刑场那天,哭着对同监舍的人说:你们也知道——我妈妈每天都要到对面的小山坡上——呼唤我的名字,风雨无阻——她的眼睛瞎了,听不到我的声音她会哭的,所以我走了以后,你们谁听到——都要替我叫一声——妈妈!大木说完后泪流如注了。

监友们听后,都点着头哭了。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母亲又要到山坡上看大木。所有的人都劝母亲不要去了,可母亲坚持要去,说大木还等着她呢,说见不到她大木会难过的,说见不到她大木会难熬的。于是,母亲就蹒跚着走进雨中。

路上,雨越下越大。

等母亲艰难地爬上山坡的时候,她的衣服鞋子全湿透了,浑身都水淋淋的。可母亲却无比高兴。母亲整理好雨披,就坐在山坡上开始无限怜爱地喊着:大木——大木——妈又来看你了……大木——大木——妈又来看你了!

母性的喊声在空旷的山坡上无限地回旋着,荡漾着,像一片无际的森林,在肆意吞吐着表情深处泣血的呼吸。

风一直刮,雨一直下。

其实,母亲看不到,山坡下已经没有了她的儿子大木。

其实,母亲看不到,就在此刻,山坡下已有274名犯人正在雨中,朝她深深鞠着90度的躬。

3. 生命的姿势

  一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了庆祝他们儿子一周岁的生日,他们决定背着儿子登上七千米的雪山。

  他们特意挑选了一个阳光灿烂的好日子,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踏上了征程。刚开始时天气一如预报中的那样,太阳当空,没有风没有半片云彩。夫妇两人很轻松地就登上了五千米的高度。

  然后就在他们稍事休息准备向新的高度进发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风云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陡降至零下三四十度。最要命的是,由于他们完全相信天气预报,从而忽略了携带至关重要的定位仪。由于风势太大,能见度不足一米,上或下都意味着危险甚至死亡。两人无奈,紧急之中找到一处山洞,只好进洞暂时躲避风雨。

  气温继续下降,妻子怀中的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最主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之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迅速地降低体温,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怎么办?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他很快就会因为缺少食物而被冻饿死。

  丈夫制止了妻子几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冻死。然而如果不给孩子喂奶,孩子就会很快死去。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

  丈夫把妻子和儿子揽在怀中。尽管如此,喂过一次奶的妻子体温下降了两度,她的体能受到了严重损伤。

  由于缺少定位仪,漫天风雪中救援人员根本找不到他们的位置,这意味着风如果不停他们就没有获救的希望。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孩子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喂奶,妻子的体温在一次又一次地下降,在这个风雪狂舞的五千米高山上,妻子一次又一次重复着平常极为简单而现在却无比艰难的喂奶动作。她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喂奶中一点点地消失。

  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已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她的妻子——那位伟大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睡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祥。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五千米的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和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让妻子最后的爱永远流传,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生命的姿势就是爱的姿势,因为爱,生命在五千米的高度用一个最简单的动作传递着人间最伟大的与爱有关的一切。爱无言,行动无声,然而,当一个母亲明知必须用最宝贵的生命才能换取自己所爱的人的生命时,没有任何言语与行动比得上在零下三四十度的环境中因为喂奶而裸露自己的上身。在和平时期,在平常岁月,我们被这样一个母亲的举动所震动并且落泪。我们也会由此得知,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山高路远,爱,永远是我们赖以生存与感动的理由和目的。

4. 扣子

儿子很忙,已很长时间没回家了。这次回家也没呆上半天,吃过中饭,外面就有了喇叭声,单位上的车来了。
  时令已是深冬,儿子出门时不禁打了个冷战,忽地便记起要给母亲一点钱买件新棉衣。他是个孝子,本打算为母亲买件棉衣御寒的,可跑到衣店,才发现他并不知道母亲衣服的尺码。
  母亲没有接钱,她说回来一趟就抵得上几百几千。说着,说着,母亲忽然说:“扣子!扣子?”
  儿子瞧瞧母亲的身上,没看见什么,再低头看自己,才知道西装胸前的纽扣掉了一粒。母亲老花眼了,怎么就一下看清了儿子胸前掉了纽扣?儿子没想明白。其实这粒扣子已掉了半年,只是西装扣的时候少,儿子没放在心上。再者,家里没针没线,即使有针有钱,也没那双熟悉针线的手。三十余年前缝缝补补的事,三十余年后,仍留给了母亲。
  “你坐下。”母亲搬过一条凳来,塞到儿子身后。儿子没坐,要脱下西装,母亲制止了他:“脱了会凉了身子,你就穿在身上,娘给你钉。”母亲便去里屋寻上针线和纽扣。穿针的时候,母亲的手颤着,一根白色的棉线老是穿不进孔。她一次次弯了或碰叉了线头,又一次次地把线头伸进口里湿润,再用手搓拢,最后母亲还是没能将线穿进针孔。儿子便接了线,穿好,再次给母亲,说:“娘,快点,有车等咧!”
  母亲有了几分歉意:“老了,不中用了!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娘怕给你钉不了几回扣子了。”站着的儿子终于坐下了。
  母亲仍站着,或者,准确地说,母亲弯了腰,给坐着的儿子开始钉胸前的纽扣。儿子的心里忽然就像温开水浸过——几十年了,他是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看母亲。原来,母亲的耳朵终生没戴过耳环,脸侧有了密密的黑斑,头发枯而花白,呼吸声也显得微弱。看着看着,不知咋的,儿子眼圈儿红了,湿热的眼泪,便落进了娘的后颈,母亲的脖子一缩,问:“儿,咋了?”
  没什么,娘,儿的心里发热。儿子从心里想说,但没有开口。西装是黑色的,扣子是白色的。儿子的胸前终有了一朵永开不败的白花。
  喇叭再响的时候,儿对司机说:“你走,今天我不走了。”

5.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的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是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的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经常肝疼得整宿翻来覆去的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的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显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的一会儿坐下,一会站起来:“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的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艰难的一生。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活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1一学时     新设计

(一)明确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精心选材,写一篇记叙文。
2、过程与方法

训练学生运用细节等描写方法,让动人的瞬间定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深切体味人间真情,拥有感恩、敏感的心灵。

(二)明确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初步形成从人事到情感到内蕴到外化的能力。

(三)明确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师生讨论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安排两节连堂课,当然从目前学校课程设置来看,似乎一天只有一节语文课,没有连堂课,就只有安排在当天的课后和自习课的时间完成了。个人认为时间隔得太长,学生已经没有了写作的情境和表达的欲望,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第一节课教师创设情境激情指导,第二节课趁热打铁学生作文。所以整个课程主要由课前准备、创设情境、交流共鸣、写作指津、课堂练兵等五个环节构成。

1、课前准备:

关于课前准备:教师搜集有关母爱亲情的文章,选择典范例文,印发给学生做课外阅读。《疯娘》、《替我叫一声妈妈》、《生命的姿势》、《扣子》、《秋天的怀念》等。

2、创设情境

关于创设情境:教师配乐朗诵(钢琴曲《秋日私语》)史铁生的文章《秋天的怀念》,创设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

人生是一条浪花飞溅的长河,时光的流逝淡化了过去的记忆,但总有一些人和事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划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我们心灵的琴弦,激起心灵的阵阵涟漪。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在你的生活当中,有哪些人和事在你的心灵深处划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着你心灵的琴弦?想好之后请同学们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共同分享。

3、交流共鸣

然后第三个环节是交流共鸣:学生自由发言,述说感动的事情……

4、写作指津

学生一起分享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可是作文时却常常感到生活平平淡淡,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有三:一是没有一颗敏感的心,不懂得感恩,找不到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二是没有一双观照生活的慧眼,不懂得观察,无法寻找和选择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三是没有深刻的立意,不懂得体悟,写不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因此写作指导可以针对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要有一颗真心,然后要有一双慧眼,最后要有一个立意技巧。

第一,针对学生找不到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问题,我认为,要有一颗真心——敏感而懂得感恩。

“面对一个生活场景,一句真情的话,一个善意的微笑……只要我们的心灵不麻木,就会激起涟漪。”只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我们的生活时候,就一定能发现我们身边中的真情、人性中的闪光点,就有一种冲动想把这些美的东西、感人的东西给写出来。下面是给学生展示的两则片段赏析,一篇是教材第57页中的《哑巴母亲》,一则的课外精选的文章《扣子》。

【片段赏析】

A《哑巴母亲》(教材P57)

顽皮是孩童的天性。

我喜欢一个人搭砖玩,然后一推,“轰隆隆”,砖墙就全部倒下了。这崩倒之声,成为我童年最扣人心弦的美妙音乐。

一次,我正玩得高兴,不留意把砖打碎了。砖的主人气冲冲地走出来,揪住我的耳朵,把我拽到家。

母亲坐在门口做针线活,看到这情景,便急得“嗷嗷”直叫。砖的主人开始数落我的不是。母亲却始终面带微笑地望着他,眼里充满了自责。然而,母亲懦弱的祈求并没有赢得他丝毫的同情。

“不会管教孩子,生孩子干什么?长大了准不学好!”

善良的母亲毫无办法,只能用眼神代替话语,眼睛里饱含泪水。

“嗨,嘴不会说,也难怪管不住孩子!”

听了这话,我泪流满面,挣扎了一下,可是没能挣脱。母亲看出了我的反抗,朝我微微摇头。

沉默,还是沉默。

我已不想沉默,但看看母亲蓄满泪水的眼睛,我又沉默下来。

这篇文章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作者用那颗敏感而感恩的真心读出了母亲的自责、屈辱、无奈和隐忍。

B 《扣子》

儿子很忙,已很长时间没回家了。这次回家也没呆上半天,吃过中饭,外面就有了喇叭声,单位上的车来了。
  时令已是深冬,儿子出门时不禁打了个冷战,忽地便记起要给母亲一点钱买件新棉衣。他是个孝子,本打算为母亲买件棉衣御寒的,可跑到衣店,才发现他并不知道母亲衣服的尺码。
  母亲没有接钱,她说回来一趟就抵得上几百几千。说着,说着,母亲忽然说:“扣子!扣子?”
  儿子瞧瞧母亲的身上,没看见什么,再低头看自己,才知道西装胸前的纽扣掉了一粒。母亲老花眼了,怎么就一下看清了儿子胸前掉了纽扣?儿子没想明白。其实这粒扣子已掉了半年,只是西装扣的时候少,儿子没放在心上。再者,家里没针没线,即使有针有钱,也没那双熟悉针线的手。三十余年前缝缝补补的事,三十余年后,仍留给了母亲。
  “你坐下。”母亲搬过一条凳来,塞到儿子身后。儿子没坐,要脱下西装,母亲制止了他:“脱了会凉了身子,你就穿在身上,娘给你钉。”母亲便去里屋寻上针线和纽扣。穿针的时候,母亲的手颤着,一根白色的棉线老是穿不进孔。她一次次弯了或碰叉了线头,又一次次地把线头伸进口里湿润,再用手搓拢,最后母亲还是没能将线穿进针孔。儿子便接了线,穿好,再次给母亲,说:“娘,快点,有车等咧!”
  母亲有了几分歉意:“老了,不中用了!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娘怕给你钉不了几回扣子了。”站着的儿子终于坐下了。
  母亲仍站着,或者,准确地说,母亲弯了腰,给坐着的儿子开始钉胸前的纽扣。儿子的心里忽然就像温开水浸过——几十年了,他是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看母亲。原来,母亲的耳朵终生没戴过耳环,脸侧有了密密的黑斑,头发枯而花白,呼吸声也显得微弱。看着看着,不知咋的,儿子眼圈儿红了,湿热的眼泪,便落进了娘的后颈,母亲的脖子一缩,问:“儿,咋了?”
  没什么,娘,儿的心里发热。儿子从心里想说,但没有开口。西装是黑色的,扣子是白色的。儿子的胸前终有了一朵永开不败的白花。
  喇叭再响的时候,儿对司机说:“你走,今天我不走了。”

关于母亲,我们有太多的感情。试想没有一颗真心,就很难有心灵的触动,情感的共鸣。

第二,针对学生选材的问题,个人认为,要有一双慧眼——找触发点,抓动情物。

人的情感强烈的爆发,往往有其特定的“触发点”,有人看到日出能激动得热泪盈眶,有人听一首乐曲便心潮澎湃,有人看到“帘外雨潺潺”,就会惆怅满怀无处倾述,有人看到“月上柳梢头”,就会联想到伊人在水一方。 怎样才能有一双找触发点,抓动情物的慧眼呢?有两个方法:

首先是在亲身经历中寻找。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空间、独特的生活方式、将这些独特的生活感悟写下来,就是一篇独特的作文,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生动感人的校园故事,血浓于水的亲情,温馨无比的爱意,都是我们作文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比如片段《踮起脚尖》:

  【片段赏析】 《踮起脚尖》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走来,温暖我的心。

  “又踹了被子!”

  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离去……

  自始至终,家中的灯没有亮一下,也没有发出什么很大的声音,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脚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

  拉过被子蒙住头,我强忍着声音不被流露,泪水却一行一行的滑落。

  这一晚,我不知道目己哭了多久,我只知道湿了一大片……

  朱自清有父亲的背影,史铁生有母亲推着轮椅的身躯,傅聪有傅雷先生殷切的家书,而我,我有什么?我有父母踮起的脚尖!

  全文叙写夜深躺在床上的一个时间片段,母亲回家“踞起脚尖向我走来”部分的描写细致逼真,表达真实,情感自然喷发,结尾将父母“踮起的脚尖”与朱自清父亲的背影等类比,让这种关爱与深情升华到人类情感的普遍性这一高度,使主题更富有深意。不是亲身经历,怎能写得如此动人。

  然后是从生活细节中寻找。古人就深悟细节生情之道理。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有归有光怀念早逝母亲的细节描写——“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这极普通的动作描写,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却如林纾所言:“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读来让人不觉为之动容。母亲和朋友到火车站送你去远行,高喊:“再见啦,想你啊!”的一定是你一般的朋友,此刻,在一旁默默流泪的就一定是你的母亲。再比如片段《细节》:

【片段赏析】 《细节》
   黄昏,一对老年夫妇坐在阳台的摇椅上,面对满天晚霞,回忆起他们的年轻时代。
  ……
  “记得那次吵架吗?那是我们婚后的第一次吵架。我很生气,打开箱子收拾衣服。我动作很慢,希望你能说几句好话留住我。可你却背对着我,一声也不吭。我只好拖着箱子出门。走在夜晚冷清的街道上,我有些害怕。我忽然觉得,在这个城市里,只要走出家门,便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接纳我,收留我。于是我又自己回家了,可我一回来却发现你又不在家……
  “我找你去了。我以为你会往东边走,东边人多,安全。谁知你往西边走了。”
  “西边人少。我想,你要是来找我,你一下就可以看见我。”
  “我没找到你,差点急疯了。我回家看见你,冲你大发脾气。我规定你以后吵架只准往东边走,而且不许超过500米。”
  “也真是,我就那么等你来找。我们哪像是吵架,倒像是小孩子过家家。”
  是啊,两位老人携手走过了大半生的风雨坎坷,其间,也经历了不少大悲大喜,大起大落,到最后,留在他们记忆深处的竟然全是相濡以沫的细微末节。这段文字描写的就是两位恋人在生活中相濡以沫的细节。文章通过细节,把平常生活还原的有滋有味,人物的情深意浓通过这些细节被真实的表现出来。让这浓浓的爱,深深的情,萦绕在我们心间,环绕在我们周围。
  因此,朝气蓬勃的高中生,应果敢地走出旁观者和局外人的行列,大胆地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创造生活,我们才能学会生活并调动缤纷绚烂的生活积累去塑造生活,抓住这些触发情感波澜的“点”,以之为媒,掀起文章的情感波澜。
  总之,触动点可能是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可能是突然出现的一个人或物,也可能是一句话或一个动作。
    第三,针对学生立意的问题,我认为,还要有一个立意技巧——那就是小处着笔,深处开掘。
   叱咤风云的伟大,惊天动地的大事,固然能打动人心,然而触发你心灵颤动的东西,它可以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也可以是一件物品,如一封信,一件工艺品;或者是天上的一片云,地上的一棵树,水中的一层浪花。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抓住生活中那些有意义的“小”事,深入挖掘,大题小做,是可以写出好文章来的,这叫做“以小见大”。无论是描写式的文字,抒情式的文字,还是议论式的文字,都要做到以小见大。比如下面这则描写式片段:
  描写式

【片段赏析】《背影》三毛[台湾]

那天的风特别大,拍散在车道旁边堤防上的浪花飞溅得好似天高。
  我缓缓的开着车子,堤防对面的人行道上也沾满了海水,突然,在那一排排被海风剥蚀得几乎成了骨灰色的老木房子前面,我看见了在风里,水雾里,踽踽独行的母亲。
  母亲腋下紧紧地夹着她的皮包,双手重沉沉地各提了两个很大的超级市场的口袋,使得母亲快蹲下去了般的弯着小腿在慢慢一步一步地拖着。
  她的头发在风里翻飞着,有时候吹上来盖住了她的眼睛,她手上有那么多东西,几乎没有一点法子拂去脸上的乱发……
  我坐在车里,车子斜斜地就停在街心,后望镜里,还是看得见母亲的背影,她的双手,被那些东西拖得好似要掉到地上,可是她仍是一步又一步地在那里走下去。
  母亲踏着青石板,是一片又一片碎掉的心,她几乎步伐踉跄了,可是手上的重担却不肯放下来交给我,我知道,只要我活着一天,她便不肯委屈我一秒。
  母亲买菜这样一个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情节成为敏感的三毛寄托亲情的感动点,作者运用环境衬托,白描,对比,直接抒情等手法,把用一句话“母亲双手重沉沉地各提了两个很大的超级市场的口袋,那些东西这么得重,使母亲快蹲下去了般弯着小腿慢慢地一步一步地拖着。”就可以描写出来的感动点,却洋洋洒洒挥写了700来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人间亲情的至深至浓,令人心痛。

我们在作文中,要求适时适地运用描写的技法,可以写人、写景、写物、写场面、写氛围,写人的方法又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工笔细描是记叙文的生命,是记叙文中最动情感、最具血肉的重要内容。接下来看两则抒情式的文段:
    抒情式

【事例比较】
  A、“爸爸我爱你,一千倍一万倍地爱你,假如有下一辈的话,我还做你的儿子”。
  B、“爸爸,春天又到了!窗外那片竹,那样挺拔,那样秀颀,那样生机盎然。六年来,黄昏走来又走去,可我只能看到那片竹·····
  爸爸,那是我终生难忘的一个春天!初春时还飘着零落的雪花,当冻土还未化尽时,您带回来了几株瘦竹,叶尖微微泛黄,蔫蔫的,虽无生气,却有壮实的根。您种下了绿的希望,给我留下了窗外那片竹。就在当年暮春,你匆匆地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爸爸,那片竹顽强地活下来了,活得很旺盛,我整个的思念都系在了那片竹上,在那里,可以拾起您遗落的脚印,可以掬起您爽朗的笑声。
  A段中写对父亲的情,给人的感觉好像跟挤牙膏似的挤出来一样,很难触动人心。真情应当融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让人不知不觉受到感染。B句表面上写竹,实际上是把他对父亲的情融在对竹的描写上,可谓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小结:如果你写下的是喜悦,那就让读者陪着你笑;如果你写下的是忧愁,那就让读者陪着你忧;如果你写下深深的伤感、痛苦,那就让读者为你无声地流泪。概括地讲,就是所写的人和事要能触动人心。再比如下面这两则议论式的文字:

议论式

【短文赏析1】《钉子》
  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
  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的,他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因为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
  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乱发脾气了。这时父亲告诉他,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男孩告诉父亲,他终于把所有的钉子都拔出来了,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回复成从前。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说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彼此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如果我们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的看待他人,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帮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这就是我们从钉钉子这件小事中得出的道理。

【短文赏析2】《父亲》(教材P58)

父亲执意要走。怎么留也留不住,我决定叫一辆出租车送他回去。一生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尴尬。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待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看我,我霎时百感交集。

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过腰,开过车门。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这辈子已无法超越我们的高度。但我们能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父亲为我们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人到老年依然念念不忘为子孙分担忧愁。但我们呢?给了他那么多不敬,仅仅为他开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泪流满面。那一弯腰,对父亲来说,是一种孝道和良知,对我来说,是向他及天下所有像他一样的父亲乞谅和深情致敬啊!

当然,题材“小”,但并非是主题浅,而是管中窥豹,写出自己在这件小事上的深刻感悟,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反映出深刻的生活意义和生活哲理,给人以启迪。有了素材,如何把它付诸笔端,形成文字,这才是关键,这就涉及到一些其他的写作技巧,如前面讲到的细节描写等。

小结:

第一节写作指导课大体就是这样一个流程,这节课的主题是“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围绕“关于写什么”做了相应的一些思考,并从三个方面做了写作指导。一个是选材的问题,要具有一双慧眼,去选取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第二个是怎样才能找出这样的人和事,即观照自己的生活,拥有一颗敏感的心灵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是关于立意的技巧问题。

5、课堂练兵

第二课时安排的是学生趁热打铁,课堂练兵。完成课后练习题三(第59页)中的写作练习。

我们要告诉学生,如果你写下的是喜悦,那就让读者陪着你笑;如果你写下的是忧愁,那就让读者陪着你伤感;如果你写下深深的痛苦,那就让读者为你默默地流泪。总之,就是要写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让动人的瞬间定格,成就生命的永恒。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例文选读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文选)
一、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习作比较。
地震中 (小学五年级)

就在这一天,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日子,地震突然发生了。我到了学校,在踏入学校的门槛时就仿佛踏入了闹市,喧嚣的潮水蜂拥一样挤进我的耳朵,有喧闹声、打闹声、扫地声……打开书包,就在这时,玻璃、桌子、房子都像喝醉酒的壮士摇晃了起来。开始我认为是哪位干劲十足的工程叔叔在建造房子,后来发现全部都往外跑,我觉得挺纳闷,我听到,他们一边跑一边叫“地震了,地震了……”,我才恍然大悟,地震了,顿时人们的跑步声,女生的尖叫声,和桌子的碰撞声……纷纷挤进我的耳朵里,大树这一什么都经受过的植物,也摇晃了起来,风来摇过,雷电轰过,雪来压过、霜来欺过、紫岚抚过、彩虹拥过、月来亲过、流霞吻过。但从也没有接受过地震的摇晃,也摇了起来。楼梯旁维持次序的老师的喊声就像一块小石块跌进奔腾宣泄的大河。楼梯里人山人海,每个人的眼睛里都流露出惊慌和担心,每个人那会说会笑的脸上露出原来没有出现过的担心。人从无数教室涌出来,山洪喷泻似的在这操场上集合了。有一些小孩认为这是件很好玩的一件事,高兴的大笑,有的人因为惊吓而哭泣,还有的人却在那里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全然不把地震这件事放在心上……
    这次猝不及防的地震,使我看见了这悲壮的景象。

家庭风波(初中二年级)

要说家庭风波,近来我家都挺和睦,我可是笔下无神了!可如果写家庭回忆录那我可得摆上杯茶和你滔滔不绝地说上三天三夜,要是文笔再好点,那就可以出书了,题目我都想好了,就叫《瞧这一家子》,怎么样?关于我家的风波呀!可真是波涛汹涌,波浪滔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瞧,这不上演了吗?

中午回家吃饭时,妈妈准备了许多好菜,我还来不及放下书包就蹿上了桌子,妈妈好不容易把桌子拍得“啪、啪”响才让我放下书包,洗手。我极不情愿地去洗手,才发现爸爸还没回来,奇怪,又搞什么鬼啊?直到吃饭时,我还是没能见那久违的钥匙声,饭桌上很冷清,妈妈一脸阴沉的夹菜吃饭,夹菜吃饭,动作木讷,就像电视里的机器人,这是怎么了!我忍不住想问问妈妈,话刚到嘴边就被妈妈重重的放碗声音给活生生得咽了回去,可呛死我了。这顿饭终于在“筷子瓢盆进行曲”中结束了,正准备回屋做作业,却被妈妈叫住去洗碗,换作是以往,我早就大跳大叫着反抗了,可今天却乖乖的去,害怕得“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听着哗哗的水声,脑子里不断想着那些新闻里夫妻打架,吵架的画面,直到那女人的脸变成妈妈的脸,那男人的脸变成爸爸的脸,才吓得一个激灵,显些把碗打碎。屋里静悄悄的,妈妈早已去睡午觉了,难道这就是暴风雨之前的宁静?

晚上回家依然看见妈妈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非常新闻”里正在播放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打架的画面,我的天啊!妈妈不会是在学她们的打架招式吧!待会儿那不是看一场真人《龙凤斗》了吗?我怀着不安的心走进了房间,右眼皮一直不停得跳,预言要成真了?

第二天刚回家就听见了爸爸的钥匙声,哦!世界大战的战火开始了?可出乎我所料,爸妈却如以往那样简单得打招呼,谈论着事了。

后来才知道妈妈那天是因为情人节爸爸却出去和朋友吃饭,觉得不高兴呢!可大人毕竟是大人,不过一天气就消了,唉!一场家庭风波被扼杀在萌芽期!

瞧这一家子!

背影(高中二年级)

秋风吹,残叶飞,黄沙漫漫,挡了父亲的背影,遮了我的双眼。最终,背影变成了黑点,消失在我的眼际,铭刻在我的心底。

母亲离家后,我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为了家,为了我,毅然将我留在奶奶家,独自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我不愿与父亲分开,大哭着挽留他。从他强忍的盈盈泪光看出他的不舍,却又不得不舍。泪水似瀑布倾泻而下,流淌至心底。父亲在我的哭喊声中一步一步远离。他模糊的背影越变越小,消失在我的眼际。那时的我迷茫了,前方的路到底有多远?无依无靠的我,像一棵小草,任凭风雨吹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慢慢长大了。

长大了的我似乎不再需要大树的呵护,但父亲不是大树,而是一座大山,庄严,稳重,给人以安全感。而我仍是那一棵小草,一点点长高了的草。

后来因为要到县城里读中学,我得离开生我育我的乡村,离开刚回家不久的父亲。我虽然不舍,却不得不舍,因为我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父亲把我送到了车站,想到又要一次分离,我不舍。我长大了,不再像小时候一样哭闹,虽眼泪抵不过伤悲盈满双眼,但终不肯让它在父亲面前洒落,当我转身登上汽车,眼泪再也忍不住,哗啦啦流了满面。回头睁大双眼寻找父亲的身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父亲的身影是那么单薄弱小。想要努力看清父亲时,他却已转身。望着他的背影,愈来愈远。车已开了,拉大了我与父亲的距离,瞬间迷失了父亲孤单寂寞的背影。转身间,似乎我成了大山,父亲成了小草,而我成了父亲的依靠。我在心底告诉自己:要早点回来,多陪陪父亲,虽然分离是为了更好的相见,但我不愿再与父亲分离。只求与父亲相依为命。

父亲的背影,消失在我的眼际,铭刻在我的心底。

二、其他优秀文选

                                       1. 疯娘

23年前,有个年轻的女子流落到我们村,蓬头垢面,见人就傻笑,且毫不避讳地当众小便。因此,村里的媳妇们常对着那女子吐口水,有的媳妇还上前踹几脚,叫她“滚远些”。可她就是不走,依然傻笑着在村里转悠
    那时,我父亲已有35岁。他曾在石料场干活被机器绞断了左手,又因家穷,一直没娶媳妇。奶奶见那女子还有几分姿色,就动了心思,决定收下她给我父亲做媳妇,给我家“续上香火”。父亲虽老大不情愿,但看着家里这番光景,咬咬牙还是答应了。结果,父亲一分未花,就当了新郎。
    娘生下我的时候,奶奶抱着我,瘪着没剩几颗牙的嘴欣喜地说:“这疯婆娘,还给我生了个带把儿的孙子”。只是,我一生下来,奶奶就把我抱走了,而且从不让娘靠近。
    娘一直想抱抱我,多次在奶奶面前吃力地喊:“给,给我……”奶奶没理她。我那么小,像个肉嘟嘟,万一娘失手把我掉在地上怎么办?毕竟,娘是个疯子。每当娘有抱我的请求时,奶奶总瞪起眼睛训她:“你别想抱孩子,我不会给你的。要是我发现你偷抱了他,我就打死你。即使不打死,我也要把你撵走。”奶奶说这话时,没有半点儿含糊的意思。娘听懂了,满脸的惶恐,每次只是远远地看着我。尽管娘的奶胀得厉害,可我没能吃到娘的半口奶水,是奶奶一匙一匙把我喂大的。奶奶说娘的奶水里有“神经病”,要是传染给我就麻烦了。
    那时,我家依然在贫困的泥潭里挣扎。特别是添了娘和我后。奶奶决定把娘撵走,因为娘不但在家吃“闲饭”,时不时还惹是生非。一天,奶奶煮了一大锅饭,亲手给娘添了一大碗,说:“媳妇儿,这个家太穷了,婆婆对不起你。你吃完这碗饭,就去找个富点儿的人家过日子,以后也不准来了,啊?”娘刚扒拉一大团饭在口里,听了奶奶下的“逐客令”。显得非常吃惊,一团饭就在嘴里凝滞了。娘望着奶奶怀中的我,口齿不清地哀叫:“不,不要……”奶奶猛地沉下脸,拿出威严的家长作风厉声吼道:“你这个疯婆娘,犟什么犟,犟下去没你的好果子吃。你本来就是到处流浪的,我收留了你两年了,你还要怎么样?吃完饭就走,听到没有?”说完奶奶从门后拿出一柄锄,像佘太君的龙头杖似的往地上重重一磕,“咚”地发出一声响。娘吓了一大跳,怯怯地看着婆婆,又慢慢低下头去看面前的饭碗,有泪水落在白花花的米饭上。在奶奶逼视下,娘突然有个很奇怪的举动,她将碗中的饭分了一大半给另一只空碗,然后可怜巴巴地看着奶奶。
    奶奶呆了,原来,娘是向奶奶表示,每餐只吃半碗饭,只求别赶她走。奶奶的心仿佛被人狠狠揪了几把,奶奶也是女人,她的强硬态度也是装出来的。奶奶别过头,生生地将热泪憋了回去,然后重新板起了脸说:“快吃快吃,吃了快走。”娘似乎绝望了,连那半碗饭也没吃,踉踉跄跄地出了门,却长时间站在门前不走。奶奶硬着心肠说:“你走,你走,不要回头。”娘反而走拢来,一双手伸向婆婆怀里,原来,娘想抱抱我。奶奶犹豫了一下,还是将襁褓中的我递给了娘。娘第一次将我搂在怀里,咧开嘴笑了,笑得春风满面。奶奶却如临大敌,两手在我身下接着,生怕娘的疯劲一上来,将我像扔垃圾一样丢掉。娘抱我的时间不足三分钟,奶奶便迫不及待地将我夺了过去,然后转身进屋关上了门。
    当我懵懵懂懂地晓事时,我才发现,除了我,别的小伙伴都有娘。我找父亲要,找奶奶要,他们说,你娘死了。可小伙伴却告诉我:“你娘是疯子,被你奶奶赶走了。”我便找奶奶扯皮,要她还我娘,还骂她是“狼外婆”,甚至将她端给我的饭菜泼了一地。那时我还没有“疯”的概念,只知道非常想念她,她长什么样?还活着吗?没想到,在我六岁那年,离家5年的娘居然回来了。那天,几个小伙伴飞也似的跑来报信:“小树,快去看,你娘回来了,你的疯娘回来了。”我喜得屁颠屁颠的,撒腿就往外跑,父亲奶奶随着我也追了出来。这是我有记忆后第一次看到娘。她还是破衣烂衫,头发上还有些枯黄的碎草末,天知道是在哪个草堆里过的夜。娘不敢进家门,却面对着我家,坐在村前稻场的石磙上,手里还拿着个脏兮兮的气球。当我和一群小伙伴站在她面前时,她急切地从我们中间搜寻她的儿子。娘终于盯住我,死死地盯住我,咧着嘴叫我:“小树……球……球”她站起来,不停地扬着手中的气球,讨好地往我怀里塞。我却一个劲儿地往后退。我大失所望,没想到我日思夜想的娘居然是这样一副形象。一个小伙伴在一旁起哄说:“小树,你现在知道疯子是什么样了吧?就是你娘这样的。”
    我气愤地对小伙伴说:“她是你娘!你娘才是疯子,你娘才是这个样子。”我扭头就跑了。这个疯娘我不要了。奶奶和父亲却把娘领进了门。当年,奶奶撵走娘后,她的良心受到了拷问,随着一天天衰老,她的心再也硬不起来,所以主动留下了娘,而我老大不乐意,因为娘丢了我的面子。
    我从没给娘好脸色看,从没跟她主动说过话,更没有喊她一声“娘”,我们之间的交流是以我“吼”为主,娘是绝不敢顶嘴的。
    家里不能白养着娘,奶奶决定训练娘做些杂活。下地劳动时,奶奶就带着娘出去“观摩”,稍不听话就要挨打。
    过了些日子,奶奶以为娘已被自己训练得差不多了,就叫娘单独出去割猪草。没想到,娘只用了半小时就割了两筐“猪草”。奶奶一看,又急又慌,娘割的是人家田里正生浆拔穗的稻谷。奶奶气急败坏地骂她“疯婆娘谷草不分……”奶奶正想着如何善后时,稻田的主人找来了,竟说是奶奶故意教唆的。奶奶火冒三丈,当着人家的面拿出根棒槌一下敲在娘的后腰上,说:“打死你这个疯婆娘,你给老娘些……”
    娘虽疯,疼还是知道的,她一跳一跳地躲着奶奶的棒槌,口里不停地发出“别、别……”的哀号。最后,人家看不过眼,主动说“算了,我们不追究了。以后把她看严点就是……”这场风波平息后,娘歪在地上抽泣着。我鄙夷地对她说:“草和稻子都分不清,你真是个猪。”话音刚落,我的后脑勺挨了一巴掌,是奶奶打的。奶奶瞪着眼骂我:“小兔崽子,你怎么说话的?再怎么着,她也是你娘啊!”我不屑地嘴一撇:“我没有这样的傻疯娘!”
    “嗬,你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看我不打你!”奶奶又举起巴掌,这时只见娘像弹簧一样从地上跳起,横在我和奶奶中间,娘指着自己的头,“打我、打我”地叫着。
    我懂了,娘是叫奶奶打她,别打我。奶奶举在半空中的手颓然垂下,嘴里喃喃地说道:“这个疯婆娘,心里也知道疼爱自己的孩子啊!”我上学不久,父亲被邻村一位养鱼专业户请去守鱼池,每月能赚50元。娘仍然在奶奶带领下出门干活,主要是打猪草,她没再惹什么大的乱子。
    记得我读小学三年级时一个冬日,天空突然下起了雨,奶奶让娘给我送雨伞。娘可能一路摔了好几跤,浑身像个泥猴似的,她站在教室的窗户旁望着我傻笑,口里还叫:“树……伞……”一些同学嘻嘻地笑。带头起哄的是小范,当他还在夸张地模仿时,我抓起面前的文具盒,猛地向他砸过去。他冲上前来掐住我的脖子,我俩厮打起来。我个子小,根本不是他的对手,被他轻易压在地上。这时,只听教室外传来“嗷”的一声长啸,娘像个大侠似的飞跑进来,一把抓起小范,拖到了屋外。都说疯子力气大,真是不假。娘双手将欺负我的小范举向半空,他吓得哭爹喊娘,一双胖乎乎的小腿在空中乱踢蹬。娘毫不理会,居然将他丢到了学校门口的水塘里,然后一脸漠然地走开了。
    娘为我闯了大祸,她却像没事似的。在我面前,娘又恢复了一副怯怯的神态,讨好地看着我。我明白这就是母爱,即使神志不清,母爱也是清醒的,因为她的儿子遭到了别人的欺负。当时我情不自禁地叫了声:“娘!”这是我会说话以来第一次喊她。娘浑身一震,久久地看着我,然后像个孩子似的羞红了脸,咧了咧嘴,傻傻地笑了。那天,我们母子俩第一次共撑一把伞回家。我把这事跟奶奶说了,奶奶吓得跌倒在椅子上,连忙请人去把爸爸叫了回来。爸爸刚进屋,一群拿着刀棒的壮年男人闯进我家,不分青红皂白,先将锅碗瓢盆砸了个稀巴烂。这都是范家请来的人,范父恶狠狠地指着爸爸的鼻子说:“我儿子吓出了神经病,现在卫生院躺着。你家要不拿出1000块钱的医药费,我一把火烧了你家的房子。”
    1000块?爸爸每月才50块钱啊!看着杀气腾腾的范家人,爸爸的眼睛慢慢烧红了,他用非常恐怖的目光盯着娘,一只手飞快地解下腰间的皮带,劈头盖脸地向娘打去。一下又一下,娘像只惶惶偷生的老鼠,无助地跳着、躲着,她发出的凄厉声以及皮带抽在她身上发出的那种清脆的声响,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最后还是派出所所长赶来制止了爸爸施暴的手。派出所的调解结果是,双方互有损失,两不亏欠。谁再闹就抓谁!一帮人走后,爸看看满屋狼藉的锅碗碎片,又看看伤痕累累的娘,他突然将娘搂在怀里痛哭起来,说:“疯婆娘,不是我硬要打你,我要不打你,这事下不了地,咱们没钱赔人家啊。”爸又看着我说:“树儿,你一定要争气。要不,咱们就这样被人欺负一辈子啊!”我懂事地点点头。
    2000年夏,我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高中。积劳成疾的奶奶不幸去世,家里的日子更难了。民政局将我家列为特困家庭,每月补助40元钱,我所在的高中也适当减免了我的学杂费,我这才得以继续读下去。
    由于是住读,学习又抓得紧,我很少回家。父亲依旧在为50元打工,为我送菜的担子就责无旁贷地落在娘身上。每次总是隔壁的婶婶帮忙为我炒好咸菜,然后交给娘送来。20公里的羊肠山路亏娘牢牢地记了下来,风雨无阻。也真是奇迹,凡是为儿子做的事,娘一点儿也不疯。除了母爱,我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在医学上应该怎么破译。
    2003年4月的一个星期天,娘来了,不但为我送来了菜,还带来了十几个野鲜桃。我拿起一个,咬了一口,笑着问她:“挺甜的,哪来的?”娘说:“我……我摘的……”没想到娘还会摘野桃,我由衷地表扬她:“娘,您真是越来越能干了。”娘嘿嘿地笑了。
    娘临走前,我照例叮嘱她注意安全,娘“哦哦”地应着。送走娘,我又扎进了高考前最后的复习中。第二天,我正在上课,婶婶匆匆地赶到学校,问我娘送菜来没有,说我娘到现在还没回家。我心一紧,娘该不会走错道吧?婶婶问:“你娘没说什么?”我说没有,她给我带了十几个野鲜桃哩。婶婶两手一拍:“坏了坏了,可能就坏在这野鲜桃上。”婶婶替我请了假,我们沿着山路往回找,回家的路上确有几棵野桃树,桃树上稀稀拉拉地挂着几个桃子,因为长在峭壁上才得以保存下来。我们同时发现一棵桃树有枝丫折断的痕迹,树下是百丈深渊。婶婶看了看我说,“到峭壁底下去看看吧!”我说,“婶婶你别吓我……”婶婶不由分说,拉着我就往山谷里走……
    娘静静地躺在谷底,周边是一些散落的桃子,她手里还紧紧攥着一个,身上的血早就凝固成了沉重的黑色。我悲痛得五脏俱裂,紧紧地抱住娘,说:“娘啊,我的苦命娘啊,儿悔不该说这桃子甜啊,是儿子要了你的命……”我将头贴在娘冰凉的脸上,哭得漫山遍野的石头都陪着落泪……
    2003年8月7日,在娘下葬后的第100天,大学烫金的录取通知书穿过娘所走过的路,穿过那几株野桃树,穿过村前的稻场,径直“飞”进了我的家门。我把这份迟到的书信插在娘冷寂的坟头:“娘,儿出息了,您听到了吗?您可以含笑九泉了!”

2. 替我叫一声妈妈

大木被抓起来的时候他哭了。

大木不是为自己哭,大木为他的母亲哭。大木说,自己守寡的母亲就自己这么一个儿子,自己坐了牢,母亲谁来照料呀?大木说到这,就捶胸顿足,悔不当初,一张脸像泛滥的河。

大木被抓那天,母亲没有哭,只是在大木要被真的带走的时候,母亲突然扑通一下给警察们跪着,堵在了门口。

但大木还是被带走了。大木被塞进警车的一刹那,还回头哭嚷着:妈——你没儿子了!这喊声像鞭子一样抽着母亲的心。

大木被带走后,母亲就去看守所看大木。可每次母亲都看不到。在看守所的大门外,母亲对看守所的警察说,我想看看我的儿子大木。警察说现在还不能看。母亲说,那啥时候能看呢?警察说再等些时候。母亲就在看守所的高墙外绕啊绕,绕啊绕,泪在看守所的高墙外湿了一地。

结果不到三天,母亲的眼就瞎了。

大木不知道,瞎了眼的母亲每天只能在看守所的高墙外摸索着绕啊绕,绕啊绕,天黑了都不晓得。

后来,有人对母亲说,在看守所放风的时候,爬上看守所旁边的小山坡,就可以看见大木了。母亲信以为真。

母亲终于找到了那个小山坡。母亲刚爬上山坡,她就感觉到山坡下有很多人,她坚信儿子大木就在里面。母亲在山坡上摸索了一块平整的地方坐好,就激动地开始一边哭一边喊到:大木——大木——你在哪儿,妈来看你了!大木——大木——你在哪儿,妈来看你了!……也不知母亲喊了多少遍。就在母亲流不出泪喊不声的时候,突然——从山坡下传来一阵喊声,不停地喊着。

原来,在山坡下放风的大木真的发现了母亲。

母亲一听到大木的声音,就颤抖着站了起来,唤得更勤,一双手摸向远方,平举得像一把飞翔的梯。

母子呼应的场面,让所有在场的人都历历在目,也让所有人的那面心灵之旗,在泣然中裸露悔恨。

就这样,一天一天。一月一月。母亲都准时地在大木放风的时候坐在山坡上,大木也都在山坡下举着手臂对着山坡不停地挥着喊着。大木不知道母亲根本看不见他的挥手,母亲也不知道山坡下的人,哪一个会是她的儿子大木。

大木在看守所被看押了一年后,就要被执行枪决了。大木被判的是死刑,缓期一年执行。大木即将在一声枪响之后,结束他那曾经因罪恶而不能延续的生命。

大木临赴刑场那天,哭着对同监舍的人说:你们也知道——我妈妈每天都要到对面的小山坡上——呼唤我的名字,风雨无阻——她的眼睛瞎了,听不到我的声音她会哭的,所以我走了以后,你们谁听到——都要替我叫一声——妈妈!大木说完后泪流如注了。

监友们听后,都点着头哭了。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母亲又要到山坡上看大木。所有的人都劝母亲不要去了,可母亲坚持要去,说大木还等着她呢,说见不到她大木会难过的,说见不到她大木会难熬的。于是,母亲就蹒跚着走进雨中。

路上,雨越下越大。

等母亲艰难地爬上山坡的时候,她的衣服鞋子全湿透了,浑身都水淋淋的。可母亲却无比高兴。母亲整理好雨披,就坐在山坡上开始无限怜爱地喊着:大木——大木——妈又来看你了……大木——大木——妈又来看你了!

母性的喊声在空旷的山坡上无限地回旋着,荡漾着,像一片无际的森林,在肆意吞吐着表情深处泣血的呼吸。

风一直刮,雨一直下。

其实,母亲看不到,山坡下已经没有了她的儿子大木。

其实,母亲看不到,就在此刻,山坡下已有274名犯人正在雨中,朝她深深鞠着90度的躬。

3. 生命的姿势

  一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了庆祝他们儿子一周岁的生日,他们决定背着儿子登上七千米的雪山。

  他们特意挑选了一个阳光灿烂的好日子,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踏上了征程。刚开始时天气一如预报中的那样,太阳当空,没有风没有半片云彩。夫妇两人很轻松地就登上了五千米的高度。

  然后就在他们稍事休息准备向新的高度进发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风云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陡降至零下三四十度。最要命的是,由于他们完全相信天气预报,从而忽略了携带至关重要的定位仪。由于风势太大,能见度不足一米,上或下都意味着危险甚至死亡。两人无奈,紧急之中找到一处山洞,只好进洞暂时躲避风雨。

  气温继续下降,妻子怀中的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最主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之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迅速地降低体温,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怎么办?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他很快就会因为缺少食物而被冻饿死。

  丈夫制止了妻子几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冻死。然而如果不给孩子喂奶,孩子就会很快死去。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

  丈夫把妻子和儿子揽在怀中。尽管如此,喂过一次奶的妻子体温下降了两度,她的体能受到了严重损伤。

  由于缺少定位仪,漫天风雪中救援人员根本找不到他们的位置,这意味着风如果不停他们就没有获救的希望。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孩子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喂奶,妻子的体温在一次又一次地下降,在这个风雪狂舞的五千米高山上,妻子一次又一次重复着平常极为简单而现在却无比艰难的喂奶动作。她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喂奶中一点点地消失。

  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已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她的妻子——那位伟大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睡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祥。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五千米的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和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让妻子最后的爱永远流传,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生命的姿势就是爱的姿势,因为爱,生命在五千米的高度用一个最简单的动作传递着人间最伟大的与爱有关的一切。爱无言,行动无声,然而,当一个母亲明知必须用最宝贵的生命才能换取自己所爱的人的生命时,没有任何言语与行动比得上在零下三四十度的环境中因为喂奶而裸露自己的上身。在和平时期,在平常岁月,我们被这样一个母亲的举动所震动并且落泪。我们也会由此得知,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山高路远,爱,永远是我们赖以生存与感动的理由和目的。

4. 扣子

儿子很忙,已很长时间没回家了。这次回家也没呆上半天,吃过中饭,外面就有了喇叭声,单位上的车来了。
  时令已是深冬,儿子出门时不禁打了个冷战,忽地便记起要给母亲一点钱买件新棉衣。他是个孝子,本打算为母亲买件棉衣御寒的,可跑到衣店,才发现他并不知道母亲衣服的尺码。
  母亲没有接钱,她说回来一趟就抵得上几百几千。说着,说着,母亲忽然说:“扣子!扣子?”
  儿子瞧瞧母亲的身上,没看见什么,再低头看自己,才知道西装胸前的纽扣掉了一粒。母亲老花眼了,怎么就一下看清了儿子胸前掉了纽扣?儿子没想明白。其实这粒扣子已掉了半年,只是西装扣的时候少,儿子没放在心上。再者,家里没针没线,即使有针有钱,也没那双熟悉针线的手。三十余年前缝缝补补的事,三十余年后,仍留给了母亲。
  “你坐下。”母亲搬过一条凳来,塞到儿子身后。儿子没坐,要脱下西装,母亲制止了他:“脱了会凉了身子,你就穿在身上,娘给你钉。”母亲便去里屋寻上针线和纽扣。穿针的时候,母亲的手颤着,一根白色的棉线老是穿不进孔。她一次次弯了或碰叉了线头,又一次次地把线头伸进口里湿润,再用手搓拢,最后母亲还是没能将线穿进针孔。儿子便接了线,穿好,再次给母亲,说:“娘,快点,有车等咧!”
  母亲有了几分歉意:“老了,不中用了!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娘怕给你钉不了几回扣子了。”站着的儿子终于坐下了。
  母亲仍站着,或者,准确地说,母亲弯了腰,给坐着的儿子开始钉胸前的纽扣。儿子的心里忽然就像温开水浸过——几十年了,他是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看母亲。原来,母亲的耳朵终生没戴过耳环,脸侧有了密密的黑斑,头发枯而花白,呼吸声也显得微弱。看着看着,不知咋的,儿子眼圈儿红了,湿热的眼泪,便落进了娘的后颈,母亲的脖子一缩,问:“儿,咋了?”
  没什么,娘,儿的心里发热。儿子从心里想说,但没有开口。西装是黑色的,扣子是白色的。儿子的胸前终有了一朵永开不败的白花。
  喇叭再响的时候,儿对司机说:“你走,今天我不走了。”

5.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的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是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的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经常肝疼得整宿翻来覆去的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的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显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的一会儿坐下,一会站起来:“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的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艰难的一生。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活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Tags:心音,共鸣,触动,心灵,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