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课时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 高中语文 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明确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精心选材,写一篇记叙文。 训练学生运用细节等描写方法,让动人的瞬间定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深切体味人间真情,拥有感恩、敏感的心灵。 2学情分析首先是学情方面。不同学段的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应该是不一样的,高一新生已对记人叙事的常用写作方法有所了解:比如描写人物的方法、展开故事的顺序、场面描写等等。高中生的作文应该不只是在这些方面见其优秀,而是看他能不能在记叙中融入“情”“意”,使文章具有感染力和深刻性。 我们来看看小学、初中、高中三个不同学段的学生例文。(例见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作文各一篇。) 小结: 小学作文:重语言表达,轻思想情感; 初中作文:同样重语言表达,追求“文气”,故作文雅,有哗众取宠之嫌,重情节曲折,轻表情达意。 高中作文:我们的高中生能够写出这样情真意切的文章实在不多。 大多数高中生的作文共同弊病是:缺少思想,缺乏思考。有文采,有学识,有哲理的“三美作文”的背后是“三无”:没有自我,没有真情,没有思想。这与新课标的课程理念是相背离的,新课程理念中的关键词,诸如“语文素养”“育人功能”“个性”“应用”“审美”等无不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方向应该是指向学生的心灵,指向学生的真心真情。 写作主体从观察到体验到思考到创造,这样一种思维的能力以及他从人事到情感到内蕴到外化的的表现能力,这些是比较难教的,因而出现了模式化应试写作指导:例如“屈原向我们走来”。这句话你随便什么作文都可以套。怎么套?比如说“山的稳重,水的灵动”,它第一句话就是“屈原向我们走来”,接下来写他的爱国之情像山一样稳重,然后稍加描述和阐释;他的文思像水一样灵动。然后也稍加描述和阐释,这是 2006 年的江苏卷。第二年还是江苏卷,考的是“凤头,猪肚和豹尾与人生”,“屈原向我们走来”同样能够套进去。“帝高阳之苗裔兮”这是屈原的人生的凤头;屈原举身赴汩罗江,他划出了人生的豹尾——一路写来,拿同一个材料以不变应万变。这种程式化的文章没有什么真情实感。 那么我们不得不思考了,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突破口到底在哪里?个人认为,当然是在立意!接下来我想谈谈教材。 3重点难点重点: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方法 难点:训练学生初步形成从人事到情感到内蕴到外化的能力。
4教学过程 4.1一学时评论(0) 新设计 (一)明确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精心选材,写一篇记叙文。 训练学生运用细节等描写方法,让动人的瞬间定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深切体味人间真情,拥有感恩、敏感的心灵。 (二)明确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初步形成从人事到情感到内蕴到外化的能力。 (三)明确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师生讨论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安排两节连堂课,当然从目前学校课程设置来看,似乎一天只有一节语文课,没有连堂课,就只有安排在当天的课后和自习课的时间完成了。个人认为时间隔得太长,学生已经没有了写作的情境和表达的欲望,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第一节课教师创设情境激情指导,第二节课趁热打铁学生作文。所以整个课程主要由课前准备、创设情境、交流共鸣、写作指津、课堂练兵等五个环节构成。 1、课前准备: 关于课前准备:教师搜集有关母爱亲情的文章,选择典范例文,印发给学生做课外阅读。《疯娘》、《替我叫一声妈妈》、《生命的姿势》、《扣子》、《秋天的怀念》等。 2、创设情境 关于创设情境:教师配乐朗诵(钢琴曲《秋日私语》)史铁生的文章《秋天的怀念》,创设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 人生是一条浪花飞溅的长河,时光的流逝淡化了过去的记忆,但总有一些人和事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划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我们心灵的琴弦,激起心灵的阵阵涟漪。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在你的生活当中,有哪些人和事在你的心灵深处划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着你心灵的琴弦?想好之后请同学们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共同分享。 3、交流共鸣 然后第三个环节是交流共鸣:学生自由发言,述说感动的事情…… 4、写作指津 学生一起分享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可是作文时却常常感到生活平平淡淡,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有三:一是没有一颗敏感的心,不懂得感恩,找不到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二是没有一双观照生活的慧眼,不懂得观察,无法寻找和选择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三是没有深刻的立意,不懂得体悟,写不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因此写作指导可以针对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要有一颗真心,然后要有一双慧眼,最后要有一个立意技巧。 第一,针对学生找不到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问题,我认为,要有一颗真心——敏感而懂得感恩。 “面对一个生活场景,一句真情的话,一个善意的微笑……只要我们的心灵不麻木,就会激起涟漪。”只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我们的生活时候,就一定能发现我们身边中的真情、人性中的闪光点,就有一种冲动想把这些美的东西、感人的东西给写出来。下面是给学生展示的两则片段赏析,一篇是教材第57页中的《哑巴母亲》,一则的课外精选的文章《扣子》。 【片段赏析】 A《哑巴母亲》(教材P57) 顽皮是孩童的天性。 我喜欢一个人搭砖玩,然后一推,“轰隆隆”,砖墙就全部倒下了。这崩倒之声,成为我童年最扣人心弦的美妙音乐。 一次,我正玩得高兴,不留意把砖打碎了。砖的主人气冲冲地走出来,揪住我的耳朵,把我拽到家。 母亲坐在门口做针线活,看到这情景,便急得“嗷嗷”直叫。砖的主人开始数落我的不是。母亲却始终面带微笑地望着他,眼里充满了自责。然而,母亲懦弱的祈求并没有赢得他丝毫的同情。 “不会管教孩子,生孩子干什么?长大了准不学好!” 善良的母亲毫无办法,只能用眼神代替话语,眼睛里饱含泪水。 “嗨,嘴不会说,也难怪管不住孩子!” 听了这话,我泪流满面,挣扎了一下,可是没能挣脱。母亲看出了我的反抗,朝我微微摇头。 沉默,还是沉默。 我已不想沉默,但看看母亲蓄满泪水的眼睛,我又沉默下来。 这篇文章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作者用那颗敏感而感恩的真心读出了母亲的自责、屈辱、无奈和隐忍。 B 《扣子》 儿子很忙,已很长时间没回家了。这次回家也没呆上半天,吃过中饭,外面就有了喇叭声,单位上的车来了。 关于母亲,我们有太多的感情。试想没有一颗真心,就很难有心灵的触动,情感的共鸣。 第二,针对学生选材的问题,个人认为,要有一双慧眼——找触发点,抓动情物。 人的情感强烈的爆发,往往有其特定的“触发点”,有人看到日出能激动得热泪盈眶,有人听一首乐曲便心潮澎湃,有人看到“帘外雨潺潺”,就会惆怅满怀无处倾述,有人看到“月上柳梢头”,就会联想到伊人在水一方。 怎样才能有一双找触发点,抓动情物的慧眼呢?有两个方法: 首先是在亲身经历中寻找。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空间、独特的生活方式、将这些独特的生活感悟写下来,就是一篇独特的作文,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生动感人的校园故事,血浓于水的亲情,温馨无比的爱意,都是我们作文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比如片段《踮起脚尖》: 【片段赏析】 《踮起脚尖》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走来,温暖我的心。 “又踹了被子!” 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离去…… 自始至终,家中的灯没有亮一下,也没有发出什么很大的声音,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脚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 拉过被子蒙住头,我强忍着声音不被流露,泪水却一行一行的滑落。 这一晚,我不知道目己哭了多久,我只知道湿了一大片…… 朱自清有父亲的背影,史铁生有母亲推着轮椅的身躯,傅聪有傅雷先生殷切的家书,而我,我有什么?我有父母踮起的脚尖! 全文叙写夜深躺在床上的一个时间片段,母亲回家“踞起脚尖向我走来”部分的描写细致逼真,表达真实,情感自然喷发,结尾将父母“踮起的脚尖”与朱自清父亲的背影等类比,让这种关爱与深情升华到人类情感的普遍性这一高度,使主题更富有深意。不是亲身经历,怎能写得如此动人。 然后是从生活细节中寻找。古人就深悟细节生情之道理。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有归有光怀念早逝母亲的细节描写——“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这极普通的动作描写,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却如林纾所言:“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读来让人不觉为之动容。母亲和朋友到火车站送你去远行,高喊:“再见啦,想你啊!”的一定是你一般的朋友,此刻,在一旁默默流泪的就一定是你的母亲。再比如片段《细节》: 【片段赏析】 《细节》 【片段赏析】《背影》三毛[台湾] 那天的风特别大,拍散在车道旁边堤防上的浪花飞溅得好似天高。 我们在作文中,要求适时适地运用描写的技法,可以写人、写景、写物、写场面、写氛围,写人的方法又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工笔细描是记叙文的生命,是记叙文中最动情感、最具血肉的重要内容。接下来看两则抒情式的文段: 【事例比较】 小结:如果你写下的是喜悦,那就让读者陪着你笑;如果你写下的是忧愁,那就让读者陪着你忧;如果你写下深深的伤感、痛苦,那就让读者为你无声地流泪。概括地讲,就是所写的人和事要能触动人心。再比如下面这两则议论式的文字: 议论式 【短文赏析1】《钉子》 【短文赏析2】《父亲》(教材P58) 父亲执意要走。怎么留也留不住,我决定叫一辆出租车送他回去。一生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尴尬。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待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看我,我霎时百感交集。 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过腰,开过车门。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这辈子已无法超越我们的高度。但我们能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父亲为我们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人到老年依然念念不忘为子孙分担忧愁。但我们呢?给了他那么多不敬,仅仅为他开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泪流满面。那一弯腰,对父亲来说,是一种孝道和良知,对我来说,是向他及天下所有像他一样的父亲乞谅和深情致敬啊! 当然,题材“小”,但并非是主题浅,而是管中窥豹,写出自己在这件小事上的深刻感悟,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反映出深刻的生活意义和生活哲理,给人以启迪。有了素材,如何把它付诸笔端,形成文字,这才是关键,这就涉及到一些其他的写作技巧,如前面讲到的细节描写等。 小结: 第一节写作指导课大体就是这样一个流程,这节课的主题是“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围绕“关于写什么”做了相应的一些思考,并从三个方面做了写作指导。一个是选材的问题,要具有一双慧眼,去选取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第二个是怎样才能找出这样的人和事,即观照自己的生活,拥有一颗敏感的心灵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是关于立意的技巧问题。 5、课堂练兵 第二课时安排的是学生趁热打铁,课堂练兵。完成课后练习题三(第59页)中的写作练习。 我们要告诉学生,如果你写下的是喜悦,那就让读者陪着你笑;如果你写下的是忧愁,那就让读者陪着你伤感;如果你写下深深的痛苦,那就让读者为你默默地流泪。总之,就是要写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让动人的瞬间定格,成就生命的永恒。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例文选读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文选) 就在这一天,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日子,地震突然发生了。我到了学校,在踏入学校的门槛时就仿佛踏入了闹市,喧嚣的潮水蜂拥一样挤进我的耳朵,有喧闹声、打闹声、扫地声……打开书包,就在这时,玻璃、桌子、房子都像喝醉酒的壮士摇晃了起来。开始我认为是哪位干劲十足的工程叔叔在建造房子,后来发现全部都往外跑,我觉得挺纳闷,我听到,他们一边跑一边叫“地震了,地震了……”,我才恍然大悟,地震了,顿时人们的跑步声,女生的尖叫声,和桌子的碰撞声……纷纷挤进我的耳朵里,大树这一什么都经受过的植物,也摇晃了起来,风来摇过,雷电轰过,雪来压过、霜来欺过、紫岚抚过、彩虹拥过、月来亲过、流霞吻过。但从也没有接受过地震的摇晃,也摇了起来。楼梯旁维持次序的老师的喊声就像一块小石块跌进奔腾宣泄的大河。楼梯里人山人海,每个人的眼睛里都流露出惊慌和担心,每个人那会说会笑的脸上露出原来没有出现过的担心。人从无数教室涌出来,山洪喷泻似的在这操场上集合了。有一些小孩认为这是件很好玩的一件事,高兴的大笑,有的人因为惊吓而哭泣,还有的人却在那里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全然不把地震这件事放在心上…… 家庭风波(初中二年级) 要说家庭风波,近来我家都挺和睦,我可是笔下无神了!可如果写家庭回忆录那我可得摆上杯茶和你滔滔不绝地说上三天三夜,要是文笔再好点,那就可以出书了,题目我都想好了,就叫《瞧这一家子》,怎么样?关于我家的风波呀!可真是波涛汹涌,波浪滔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瞧,这不上演了吗? 中午回家吃饭时,妈妈准备了许多好菜,我还来不及放下书包就蹿上了桌子,妈妈好不容易把桌子拍得“啪、啪”响才让我放下书包,洗手。我极不情愿地去洗手,才发现爸爸还没回来,奇怪,又搞什么鬼啊?直到吃饭时,我还是没能见那久违的钥匙声,饭桌上很冷清,妈妈一脸阴沉的夹菜吃饭,夹菜吃饭,动作木讷,就像电视里的机器人,这是怎么了!我忍不住想问问妈妈,话刚到嘴边就被妈妈重重的放碗声音给活生生得咽了回去,可呛死我了。这顿饭终于在“筷子瓢盆进行曲”中结束了,正准备回屋做作业,却被妈妈叫住去洗碗,换作是以往,我早就大跳大叫着反抗了,可今天却乖乖的去,害怕得“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听着哗哗的水声,脑子里不断想着那些新闻里夫妻打架,吵架的画面,直到那女人的脸变成妈妈的脸,那男人的脸变成爸爸的脸,才吓得一个激灵,显些把碗打碎。屋里静悄悄的,妈妈早已去睡午觉了,难道这就是暴风雨之前的宁静? 晚上回家依然看见妈妈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非常新闻”里正在播放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打架的画面,我的天啊!妈妈不会是在学她们的打架招式吧!待会儿那不是看一场真人《龙凤斗》了吗?我怀着不安的心走进了房间,右眼皮一直不停得跳,预言要成真了? 第二天刚回家就听见了爸爸的钥匙声,哦!世界大战的战火开始了?可出乎我所料,爸妈却如以往那样简单得打招呼,谈论着事了。 后来才知道妈妈那天是因为情人节爸爸却出去和朋友吃饭,觉得不高兴呢!可大人毕竟是大人,不过一天气就消了,唉!一场家庭风波被扼杀在萌芽期! 瞧这一家子! 背影(高中二年级) 秋风吹,残叶飞,黄沙漫漫,挡了父亲的背影,遮了我的双眼。最终,背影变成了黑点,消失在我的眼际,铭刻在我的心底。 母亲离家后,我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为了家,为了我,毅然将我留在奶奶家,独自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我不愿与父亲分开,大哭着挽留他。从他强忍的盈盈泪光看出他的不舍,却又不得不舍。泪水似瀑布倾泻而下,流淌至心底。父亲在我的哭喊声中一步一步远离。他模糊的背影越变越小,消失在我的眼际。那时的我迷茫了,前方的路到底有多远?无依无靠的我,像一棵小草,任凭风雨吹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慢慢长大了。 长大了的我似乎不再需要大树的呵护,但父亲不是大树,而是一座大山,庄严,稳重,给人以安全感。而我仍是那一棵小草,一点点长高了的草。 后来因为要到县城里读中学,我得离开生我育我的乡村,离开刚回家不久的父亲。我虽然不舍,却不得不舍,因为我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父亲把我送到了车站,想到又要一次分离,我不舍。我长大了,不再像小时候一样哭闹,虽眼泪抵不过伤悲盈满双眼,但终不肯让它在父亲面前洒落,当我转身登上汽车,眼泪再也忍不住,哗啦啦流了满面。回头睁大双眼寻找父亲的身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父亲的身影是那么单薄弱小。想要努力看清父亲时,他却已转身。望着他的背影,愈来愈远。车已开了,拉大了我与父亲的距离,瞬间迷失了父亲孤单寂寞的背影。转身间,似乎我成了大山,父亲成了小草,而我成了父亲的依靠。我在心底告诉自己:要早点回来,多陪陪父亲,虽然分离是为了更好的相见,但我不愿再与父亲分离。只求与父亲相依为命。 父亲的背影,消失在我的眼际,铭刻在我的心底。 二、其他优秀文选 1. 疯娘 23年前,有个年轻的女子流落到我们村,蓬头垢面,见人就傻笑,且毫不避讳地当众小便。因此,村里的媳妇们常对着那女子吐口水,有的媳妇还上前踹几脚,叫她“滚远些”。可她就是不走,依然傻笑着在村里转悠 2. 替我叫一声妈妈 大木被抓起来的时候他哭了。 大木不是为自己哭,大木为他的母亲哭。大木说,自己守寡的母亲就自己这么一个儿子,自己坐了牢,母亲谁来照料呀?大木说到这,就捶胸顿足,悔不当初,一张脸像泛滥的河。 大木被抓那天,母亲没有哭,只是在大木要被真的带走的时候,母亲突然扑通一下给警察们跪着,堵在了门口。 但大木还是被带走了。大木被塞进警车的一刹那,还回头哭嚷着:妈——你没儿子了!这喊声像鞭子一样抽着母亲的心。 大木被带走后,母亲就去看守所看大木。可每次母亲都看不到。在看守所的大门外,母亲对看守所的警察说,我想看看我的儿子大木。警察说现在还不能看。母亲说,那啥时候能看呢?警察说再等些时候。母亲就在看守所的高墙外绕啊绕,绕啊绕,泪在看守所的高墙外湿了一地。 结果不到三天,母亲的眼就瞎了。 大木不知道,瞎了眼的母亲每天只能在看守所的高墙外摸索着绕啊绕,绕啊绕,天黑了都不晓得。 后来,有人对母亲说,在看守所放风的时候,爬上看守所旁边的小山坡,就可以看见大木了。母亲信以为真。 母亲终于找到了那个小山坡。母亲刚爬上山坡,她就感觉到山坡下有很多人,她坚信儿子大木就在里面。母亲在山坡上摸索了一块平整的地方坐好,就激动地开始一边哭一边喊到:大木——大木——你在哪儿,妈来看你了!大木——大木——你在哪儿,妈来看你了!……也不知母亲喊了多少遍。就在母亲流不出泪喊不声的时候,突然——从山坡下传来一阵喊声,不停地喊着。 原来,在山坡下放风的大木真的发现了母亲。 母亲一听到大木的声音,就颤抖着站了起来,唤得更勤,一双手摸向远方,平举得像一把飞翔的梯。 母子呼应的场面,让所有在场的人都历历在目,也让所有人的那面心灵之旗,在泣然中裸露悔恨。 就这样,一天一天。一月一月。母亲都准时地在大木放风的时候坐在山坡上,大木也都在山坡下举着手臂对着山坡不停地挥着喊着。大木不知道母亲根本看不见他的挥手,母亲也不知道山坡下的人,哪一个会是她的儿子大木。 大木在看守所被看押了一年后,就要被执行枪决了。大木被判的是死刑,缓期一年执行。大木即将在一声枪响之后,结束他那曾经因罪恶而不能延续的生命。 大木临赴刑场那天,哭着对同监舍的人说:你们也知道——我妈妈每天都要到对面的小山坡上——呼唤我的名字,风雨无阻——她的眼睛瞎了,听不到我的声音她会哭的,所以我走了以后,你们谁听到——都要替我叫一声——妈妈!大木说完后泪流如注了。 监友们听后,都点着头哭了。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母亲又要到山坡上看大木。所有的人都劝母亲不要去了,可母亲坚持要去,说大木还等着她呢,说见不到她大木会难过的,说见不到她大木会难熬的。于是,母亲就蹒跚着走进雨中。 路上,雨越下越大。 等母亲艰难地爬上山坡的时候,她的衣服鞋子全湿透了,浑身都水淋淋的。可母亲却无比高兴。母亲整理好雨披,就坐在山坡上开始无限怜爱地喊着:大木——大木——妈又来看你了……大木——大木——妈又来看你了! 母性的喊声在空旷的山坡上无限地回旋着,荡漾着,像一片无际的森林,在肆意吞吐着表情深处泣血的呼吸。 风一直刮,雨一直下。 其实,母亲看不到,山坡下已经没有了她的儿子大木。 其实,母亲看不到,就在此刻,山坡下已有274名犯人正在雨中,朝她深深鞠着90度的躬。 3. 生命的姿势 一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了庆祝他们儿子一周岁的生日,他们决定背着儿子登上七千米的雪山。 他们特意挑选了一个阳光灿烂的好日子,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踏上了征程。刚开始时天气一如预报中的那样,太阳当空,没有风没有半片云彩。夫妇两人很轻松地就登上了五千米的高度。 然后就在他们稍事休息准备向新的高度进发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风云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陡降至零下三四十度。最要命的是,由于他们完全相信天气预报,从而忽略了携带至关重要的定位仪。由于风势太大,能见度不足一米,上或下都意味着危险甚至死亡。两人无奈,紧急之中找到一处山洞,只好进洞暂时躲避风雨。 气温继续下降,妻子怀中的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最主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之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迅速地降低体温,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怎么办?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他很快就会因为缺少食物而被冻饿死。 丈夫制止了妻子几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冻死。然而如果不给孩子喂奶,孩子就会很快死去。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 丈夫把妻子和儿子揽在怀中。尽管如此,喂过一次奶的妻子体温下降了两度,她的体能受到了严重损伤。 由于缺少定位仪,漫天风雪中救援人员根本找不到他们的位置,这意味着风如果不停他们就没有获救的希望。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孩子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喂奶,妻子的体温在一次又一次地下降,在这个风雪狂舞的五千米高山上,妻子一次又一次重复着平常极为简单而现在却无比艰难的喂奶动作。她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喂奶中一点点地消失。 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已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她的妻子——那位伟大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睡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祥。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五千米的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和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让妻子最后的爱永远流传,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生命的姿势就是爱的姿势,因为爱,生命在五千米的高度用一个最简单的动作传递着人间最伟大的与爱有关的一切。爱无言,行动无声,然而,当一个母亲明知必须用最宝贵的生命才能换取自己所爱的人的生命时,没有任何言语与行动比得上在零下三四十度的环境中因为喂奶而裸露自己的上身。在和平时期,在平常岁月,我们被这样一个母亲的举动所震动并且落泪。我们也会由此得知,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山高路远,爱,永远是我们赖以生存与感动的理由和目的。 4. 扣子 儿子很忙,已很长时间没回家了。这次回家也没呆上半天,吃过中饭,外面就有了喇叭声,单位上的车来了。 5.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的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是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的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1一学时 新设计(一)明确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精心选材,写一篇记叙文。 训练学生运用细节等描写方法,让动人的瞬间定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深切体味人间真情,拥有感恩、敏感的心灵。 (二)明确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初步形成从人事到情感到内蕴到外化的能力。 (三)明确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师生讨论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安排两节连堂课,当然从目前学校课程设置来看,似乎一天只有一节语文课,没有连堂课,就只有安排在当天的课后和自习课的时间完成了。个人认为时间隔得太长,学生已经没有了写作的情境和表达的欲望,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第一节课教师创设情境激情指导,第二节课趁热打铁学生作文。所以整个课程主要由课前准备、创设情境、交流共鸣、写作指津、课堂练兵等五个环节构成。 1、课前准备: 关于课前准备:教师搜集有关母爱亲情的文章,选择典范例文,印发给学生做课外阅读。《疯娘》、《替我叫一声妈妈》、《生命的姿势》、《扣子》、《秋天的怀念》等。 2、创设情境 关于创设情境:教师配乐朗诵(钢琴曲《秋日私语》)史铁生的文章《秋天的怀念》,创设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 人生是一条浪花飞溅的长河,时光的流逝淡化了过去的记忆,但总有一些人和事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划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我们心灵的琴弦,激起心灵的阵阵涟漪。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在你的生活当中,有哪些人和事在你的心灵深处划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着你心灵的琴弦?想好之后请同学们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共同分享。 3、交流共鸣 然后第三个环节是交流共鸣:学生自由发言,述说感动的事情…… 4、写作指津 学生一起分享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可是作文时却常常感到生活平平淡淡,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有三:一是没有一颗敏感的心,不懂得感恩,找不到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二是没有一双观照生活的慧眼,不懂得观察,无法寻找和选择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三是没有深刻的立意,不懂得体悟,写不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因此写作指导可以针对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要有一颗真心,然后要有一双慧眼,最后要有一个立意技巧。 第一,针对学生找不到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问题,我认为,要有一颗真心——敏感而懂得感恩。 “面对一个生活场景,一句真情的话,一个善意的微笑……只要我们的心灵不麻木,就会激起涟漪。”只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我们的生活时候,就一定能发现我们身边中的真情、人性中的闪光点,就有一种冲动想把这些美的东西、感人的东西给写出来。下面是给学生展示的两则片段赏析,一篇是教材第57页中的《哑巴母亲》,一则的课外精选的文章《扣子》。 【片段赏析】 A《哑巴母亲》(教材P57) 顽皮是孩童的天性。 我喜欢一个人搭砖玩,然后一推,“轰隆隆”,砖墙就全部倒下了。这崩倒之声,成为我童年最扣人心弦的美妙音乐。 一次,我正玩得高兴,不留意把砖打碎了。砖的主人气冲冲地走出来,揪住我的耳朵,把我拽到家。 母亲坐在门口做针线活,看到这情景,便急得“嗷嗷”直叫。砖的主人开始数落我的不是。母亲却始终面带微笑地望着他,眼里充满了自责。然而,母亲懦弱的祈求并没有赢得他丝毫的同情。 “不会管教孩子,生孩子干什么?长大了准不学好!” 善良的母亲毫无办法,只能用眼神代替话语,眼睛里饱含泪水。 “嗨,嘴不会说,也难怪管不住孩子!” 听了这话,我泪流满面,挣扎了一下,可是没能挣脱。母亲看出了我的反抗,朝我微微摇头。 沉默,还是沉默。 我已不想沉默,但看看母亲蓄满泪水的眼睛,我又沉默下来。 这篇文章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作者用那颗敏感而感恩的真心读出了母亲的自责、屈辱、无奈和隐忍。 B 《扣子》 儿子很忙,已很长时间没回家了。这次回家也没呆上半天,吃过中饭,外面就有了喇叭声,单位上的车来了。 关于母亲,我们有太多的感情。试想没有一颗真心,就很难有心灵的触动,情感的共鸣。 第二,针对学生选材的问题,个人认为,要有一双慧眼——找触发点,抓动情物。 人的情感强烈的爆发,往往有其特定的“触发点”,有人看到日出能激动得热泪盈眶,有人听一首乐曲便心潮澎湃,有人看到“帘外雨潺潺”,就会惆怅满怀无处倾述,有人看到“月上柳梢头”,就会联想到伊人在水一方。 怎样才能有一双找触发点,抓动情物的慧眼呢?有两个方法: 首先是在亲身经历中寻找。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空间、独特的生活方式、将这些独特的生活感悟写下来,就是一篇独特的作文,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生动感人的校园故事,血浓于水的亲情,温馨无比的爱意,都是我们作文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比如片段《踮起脚尖》: 【片段赏析】 《踮起脚尖》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走来,温暖我的心。 “又踹了被子!” 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离去…… 自始至终,家中的灯没有亮一下,也没有发出什么很大的声音,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脚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 拉过被子蒙住头,我强忍着声音不被流露,泪水却一行一行的滑落。 这一晚,我不知道目己哭了多久,我只知道湿了一大片…… 朱自清有父亲的背影,史铁生有母亲推着轮椅的身躯,傅聪有傅雷先生殷切的家书,而我,我有什么?我有父母踮起的脚尖! 全文叙写夜深躺在床上的一个时间片段,母亲回家“踞起脚尖向我走来”部分的描写细致逼真,表达真实,情感自然喷发,结尾将父母“踮起的脚尖”与朱自清父亲的背影等类比,让这种关爱与深情升华到人类情感的普遍性这一高度,使主题更富有深意。不是亲身经历,怎能写得如此动人。 然后是从生活细节中寻找。古人就深悟细节生情之道理。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有归有光怀念早逝母亲的细节描写——“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这极普通的动作描写,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却如林纾所言:“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读来让人不觉为之动容。母亲和朋友到火车站送你去远行,高喊:“再见啦,想你啊!”的一定是你一般的朋友,此刻,在一旁默默流泪的就一定是你的母亲。再比如片段《细节》: 【片段赏析】 《细节》 【片段赏析】《背影》三毛[台湾] 那天的风特别大,拍散在车道旁边堤防上的浪花飞溅得好似天高。 我们在作文中,要求适时适地运用描写的技法,可以写人、写景、写物、写场面、写氛围,写人的方法又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工笔细描是记叙文的生命,是记叙文中最动情感、最具血肉的重要内容。接下来看两则抒情式的文段: 【事例比较】 小结:如果你写下的是喜悦,那就让读者陪着你笑;如果你写下的是忧愁,那就让读者陪着你忧;如果你写下深深的伤感、痛苦,那就让读者为你无声地流泪。概括地讲,就是所写的人和事要能触动人心。再比如下面这两则议论式的文字: 议论式 【短文赏析1】《钉子》 【短文赏析2】《父亲》(教材P58) 父亲执意要走。怎么留也留不住,我决定叫一辆出租车送他回去。一生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尴尬。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待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看我,我霎时百感交集。 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过腰,开过车门。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这辈子已无法超越我们的高度。但我们能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父亲为我们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人到老年依然念念不忘为子孙分担忧愁。但我们呢?给了他那么多不敬,仅仅为他开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泪流满面。那一弯腰,对父亲来说,是一种孝道和良知,对我来说,是向他及天下所有像他一样的父亲乞谅和深情致敬啊! 当然,题材“小”,但并非是主题浅,而是管中窥豹,写出自己在这件小事上的深刻感悟,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反映出深刻的生活意义和生活哲理,给人以启迪。有了素材,如何把它付诸笔端,形成文字,这才是关键,这就涉及到一些其他的写作技巧,如前面讲到的细节描写等。 小结: 第一节写作指导课大体就是这样一个流程,这节课的主题是“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围绕“关于写什么”做了相应的一些思考,并从三个方面做了写作指导。一个是选材的问题,要具有一双慧眼,去选取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第二个是怎样才能找出这样的人和事,即观照自己的生活,拥有一颗敏感的心灵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是关于立意的技巧问题。 5、课堂练兵 第二课时安排的是学生趁热打铁,课堂练兵。完成课后练习题三(第59页)中的写作练习。 我们要告诉学生,如果你写下的是喜悦,那就让读者陪着你笑;如果你写下的是忧愁,那就让读者陪着你伤感;如果你写下深深的痛苦,那就让读者为你默默地流泪。总之,就是要写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让动人的瞬间定格,成就生命的永恒。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例文选读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文选) 就在这一天,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日子,地震突然发生了。我到了学校,在踏入学校的门槛时就仿佛踏入了闹市,喧嚣的潮水蜂拥一样挤进我的耳朵,有喧闹声、打闹声、扫地声……打开书包,就在这时,玻璃、桌子、房子都像喝醉酒的壮士摇晃了起来。开始我认为是哪位干劲十足的工程叔叔在建造房子,后来发现全部都往外跑,我觉得挺纳闷,我听到,他们一边跑一边叫“地震了,地震了……”,我才恍然大悟,地震了,顿时人们的跑步声,女生的尖叫声,和桌子的碰撞声……纷纷挤进我的耳朵里,大树这一什么都经受过的植物,也摇晃了起来,风来摇过,雷电轰过,雪来压过、霜来欺过、紫岚抚过、彩虹拥过、月来亲过、流霞吻过。但从也没有接受过地震的摇晃,也摇了起来。楼梯旁维持次序的老师的喊声就像一块小石块跌进奔腾宣泄的大河。楼梯里人山人海,每个人的眼睛里都流露出惊慌和担心,每个人那会说会笑的脸上露出原来没有出现过的担心。人从无数教室涌出来,山洪喷泻似的在这操场上集合了。有一些小孩认为这是件很好玩的一件事,高兴的大笑,有的人因为惊吓而哭泣,还有的人却在那里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全然不把地震这件事放在心上…… 家庭风波(初中二年级) 要说家庭风波,近来我家都挺和睦,我可是笔下无神了!可如果写家庭回忆录那我可得摆上杯茶和你滔滔不绝地说上三天三夜,要是文笔再好点,那就可以出书了,题目我都想好了,就叫《瞧这一家子》,怎么样?关于我家的风波呀!可真是波涛汹涌,波浪滔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瞧,这不上演了吗? 中午回家吃饭时,妈妈准备了许多好菜,我还来不及放下书包就蹿上了桌子,妈妈好不容易把桌子拍得“啪、啪”响才让我放下书包,洗手。我极不情愿地去洗手,才发现爸爸还没回来,奇怪,又搞什么鬼啊?直到吃饭时,我还是没能见那久违的钥匙声,饭桌上很冷清,妈妈一脸阴沉的夹菜吃饭,夹菜吃饭,动作木讷,就像电视里的机器人,这是怎么了!我忍不住想问问妈妈,话刚到嘴边就被妈妈重重的放碗声音给活生生得咽了回去,可呛死我了。这顿饭终于在“筷子瓢盆进行曲”中结束了,正准备回屋做作业,却被妈妈叫住去洗碗,换作是以往,我早就大跳大叫着反抗了,可今天却乖乖的去,害怕得“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听着哗哗的水声,脑子里不断想着那些新闻里夫妻打架,吵架的画面,直到那女人的脸变成妈妈的脸,那男人的脸变成爸爸的脸,才吓得一个激灵,显些把碗打碎。屋里静悄悄的,妈妈早已去睡午觉了,难道这就是暴风雨之前的宁静? 晚上回家依然看见妈妈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非常新闻”里正在播放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打架的画面,我的天啊!妈妈不会是在学她们的打架招式吧!待会儿那不是看一场真人《龙凤斗》了吗?我怀着不安的心走进了房间,右眼皮一直不停得跳,预言要成真了? 第二天刚回家就听见了爸爸的钥匙声,哦!世界大战的战火开始了?可出乎我所料,爸妈却如以往那样简单得打招呼,谈论着事了。 后来才知道妈妈那天是因为情人节爸爸却出去和朋友吃饭,觉得不高兴呢!可大人毕竟是大人,不过一天气就消了,唉!一场家庭风波被扼杀在萌芽期! 瞧这一家子! 背影(高中二年级) 秋风吹,残叶飞,黄沙漫漫,挡了父亲的背影,遮了我的双眼。最终,背影变成了黑点,消失在我的眼际,铭刻在我的心底。 母亲离家后,我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为了家,为了我,毅然将我留在奶奶家,独自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我不愿与父亲分开,大哭着挽留他。从他强忍的盈盈泪光看出他的不舍,却又不得不舍。泪水似瀑布倾泻而下,流淌至心底。父亲在我的哭喊声中一步一步远离。他模糊的背影越变越小,消失在我的眼际。那时的我迷茫了,前方的路到底有多远?无依无靠的我,像一棵小草,任凭风雨吹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慢慢长大了。 长大了的我似乎不再需要大树的呵护,但父亲不是大树,而是一座大山,庄严,稳重,给人以安全感。而我仍是那一棵小草,一点点长高了的草。 后来因为要到县城里读中学,我得离开生我育我的乡村,离开刚回家不久的父亲。我虽然不舍,却不得不舍,因为我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父亲把我送到了车站,想到又要一次分离,我不舍。我长大了,不再像小时候一样哭闹,虽眼泪抵不过伤悲盈满双眼,但终不肯让它在父亲面前洒落,当我转身登上汽车,眼泪再也忍不住,哗啦啦流了满面。回头睁大双眼寻找父亲的身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父亲的身影是那么单薄弱小。想要努力看清父亲时,他却已转身。望着他的背影,愈来愈远。车已开了,拉大了我与父亲的距离,瞬间迷失了父亲孤单寂寞的背影。转身间,似乎我成了大山,父亲成了小草,而我成了父亲的依靠。我在心底告诉自己:要早点回来,多陪陪父亲,虽然分离是为了更好的相见,但我不愿再与父亲分离。只求与父亲相依为命。 父亲的背影,消失在我的眼际,铭刻在我的心底。 二、其他优秀文选 1. 疯娘 23年前,有个年轻的女子流落到我们村,蓬头垢面,见人就傻笑,且毫不避讳地当众小便。因此,村里的媳妇们常对着那女子吐口水,有的媳妇还上前踹几脚,叫她“滚远些”。可她就是不走,依然傻笑着在村里转悠 2. 替我叫一声妈妈 大木被抓起来的时候他哭了。 大木不是为自己哭,大木为他的母亲哭。大木说,自己守寡的母亲就自己这么一个儿子,自己坐了牢,母亲谁来照料呀?大木说到这,就捶胸顿足,悔不当初,一张脸像泛滥的河。 大木被抓那天,母亲没有哭,只是在大木要被真的带走的时候,母亲突然扑通一下给警察们跪着,堵在了门口。 但大木还是被带走了。大木被塞进警车的一刹那,还回头哭嚷着:妈——你没儿子了!这喊声像鞭子一样抽着母亲的心。 大木被带走后,母亲就去看守所看大木。可每次母亲都看不到。在看守所的大门外,母亲对看守所的警察说,我想看看我的儿子大木。警察说现在还不能看。母亲说,那啥时候能看呢?警察说再等些时候。母亲就在看守所的高墙外绕啊绕,绕啊绕,泪在看守所的高墙外湿了一地。 结果不到三天,母亲的眼就瞎了。 大木不知道,瞎了眼的母亲每天只能在看守所的高墙外摸索着绕啊绕,绕啊绕,天黑了都不晓得。 后来,有人对母亲说,在看守所放风的时候,爬上看守所旁边的小山坡,就可以看见大木了。母亲信以为真。 母亲终于找到了那个小山坡。母亲刚爬上山坡,她就感觉到山坡下有很多人,她坚信儿子大木就在里面。母亲在山坡上摸索了一块平整的地方坐好,就激动地开始一边哭一边喊到:大木——大木——你在哪儿,妈来看你了!大木——大木——你在哪儿,妈来看你了!……也不知母亲喊了多少遍。就在母亲流不出泪喊不声的时候,突然——从山坡下传来一阵喊声,不停地喊着。 原来,在山坡下放风的大木真的发现了母亲。 母亲一听到大木的声音,就颤抖着站了起来,唤得更勤,一双手摸向远方,平举得像一把飞翔的梯。 母子呼应的场面,让所有在场的人都历历在目,也让所有人的那面心灵之旗,在泣然中裸露悔恨。 就这样,一天一天。一月一月。母亲都准时地在大木放风的时候坐在山坡上,大木也都在山坡下举着手臂对着山坡不停地挥着喊着。大木不知道母亲根本看不见他的挥手,母亲也不知道山坡下的人,哪一个会是她的儿子大木。 大木在看守所被看押了一年后,就要被执行枪决了。大木被判的是死刑,缓期一年执行。大木即将在一声枪响之后,结束他那曾经因罪恶而不能延续的生命。 大木临赴刑场那天,哭着对同监舍的人说:你们也知道——我妈妈每天都要到对面的小山坡上——呼唤我的名字,风雨无阻——她的眼睛瞎了,听不到我的声音她会哭的,所以我走了以后,你们谁听到——都要替我叫一声——妈妈!大木说完后泪流如注了。 监友们听后,都点着头哭了。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母亲又要到山坡上看大木。所有的人都劝母亲不要去了,可母亲坚持要去,说大木还等着她呢,说见不到她大木会难过的,说见不到她大木会难熬的。于是,母亲就蹒跚着走进雨中。 路上,雨越下越大。 等母亲艰难地爬上山坡的时候,她的衣服鞋子全湿透了,浑身都水淋淋的。可母亲却无比高兴。母亲整理好雨披,就坐在山坡上开始无限怜爱地喊着:大木——大木——妈又来看你了……大木——大木——妈又来看你了! 母性的喊声在空旷的山坡上无限地回旋着,荡漾着,像一片无际的森林,在肆意吞吐着表情深处泣血的呼吸。 风一直刮,雨一直下。 其实,母亲看不到,山坡下已经没有了她的儿子大木。 其实,母亲看不到,就在此刻,山坡下已有274名犯人正在雨中,朝她深深鞠着90度的躬。 3. 生命的姿势 一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了庆祝他们儿子一周岁的生日,他们决定背着儿子登上七千米的雪山。 他们特意挑选了一个阳光灿烂的好日子,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踏上了征程。刚开始时天气一如预报中的那样,太阳当空,没有风没有半片云彩。夫妇两人很轻松地就登上了五千米的高度。 然后就在他们稍事休息准备向新的高度进发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风云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陡降至零下三四十度。最要命的是,由于他们完全相信天气预报,从而忽略了携带至关重要的定位仪。由于风势太大,能见度不足一米,上或下都意味着危险甚至死亡。两人无奈,紧急之中找到一处山洞,只好进洞暂时躲避风雨。 气温继续下降,妻子怀中的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最主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之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迅速地降低体温,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怎么办?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他很快就会因为缺少食物而被冻饿死。 丈夫制止了妻子几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冻死。然而如果不给孩子喂奶,孩子就会很快死去。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 丈夫把妻子和儿子揽在怀中。尽管如此,喂过一次奶的妻子体温下降了两度,她的体能受到了严重损伤。 由于缺少定位仪,漫天风雪中救援人员根本找不到他们的位置,这意味着风如果不停他们就没有获救的希望。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孩子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喂奶,妻子的体温在一次又一次地下降,在这个风雪狂舞的五千米高山上,妻子一次又一次重复着平常极为简单而现在却无比艰难的喂奶动作。她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喂奶中一点点地消失。 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已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她的妻子——那位伟大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睡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祥。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五千米的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和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让妻子最后的爱永远流传,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生命的姿势就是爱的姿势,因为爱,生命在五千米的高度用一个最简单的动作传递着人间最伟大的与爱有关的一切。爱无言,行动无声,然而,当一个母亲明知必须用最宝贵的生命才能换取自己所爱的人的生命时,没有任何言语与行动比得上在零下三四十度的环境中因为喂奶而裸露自己的上身。在和平时期,在平常岁月,我们被这样一个母亲的举动所震动并且落泪。我们也会由此得知,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山高路远,爱,永远是我们赖以生存与感动的理由和目的。 4. 扣子 儿子很忙,已很长时间没回家了。这次回家也没呆上半天,吃过中饭,外面就有了喇叭声,单位上的车来了。 5.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的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是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的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Tags:心音,共鸣,触动,心灵,人和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