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实录与评析

日期:2015-12-10 12:07 阅读:
候志坤  

地区: 湖南省 - 怀化市 - 通道县

学校:通道侗族自治县播阳中学

1课时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 初中化学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2学情分析

学生有制取氧气的经验,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基础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二氧化碳制取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1、课程引入:

多媒体展示有关温室效应造成的气候异常图片资料,

提问: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什么?

引出二氧化碳制取课题。

【板书】: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观察,讨论,交流




1、引起探究二氧化碳制取方法的兴趣,引起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期待和注意

2、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1、多媒体演示: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

2、提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本方法。

3、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选择原料——设计装置——收集验满)

反思改进

4、用以上思路完成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观察,回忆,思考


回答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装置、操作)



1、通过对氧气制取的复习,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好铺垫。

2、让学生回忆已有知识,为研究如何制取二氧化碳确定研究方向。

3、告知目标,引起注意,







一、反应原理和原料的选择:

1、列举部分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

2、提问:以上反应中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什么?

3、反应原理:碳酸盐与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1、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2、分析是否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3、回答,并说明理由。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

2、练习化学方程式书写。

3、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理念。

4、初步形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料的选择思路。



实验与

探究




合作与交流

1、介绍实验用品和实验内容。用常见的碳酸盐(碳酸钠、碳酸钙与)常见的酸(稀盐酸、稀硫酸)实验。


2、提示实验观察重点。


3、提示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

1、分组完成学案上的实验:探究二氧化碳制取的原料的选择。


2、记录实验现象。


3、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4、小组内交流。

1、认识实验对比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更注重学生获取新知的体验学习。

2、练习基本操作。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其通过实验获取化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归纳与小结









提高与

拓展

1、提问:通过实验,选择什么原料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

2、(多媒体展示)气体的制备,选择一个正确有效的反应和所用原料,并考虑反应是否容易控制、速率是否适中,生成气体是否纯净,条件是否容易满足、原料是否容易获得且价格是否低廉,原料和产物是否有毒有害等。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很快,不易控制;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时,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碍了反应物的接触,反应慢慢停止了,得不到足够的二氧化碳;其中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反应速度适中,产生气体较纯净,易制易取。

3、确定:用石灰石(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CaCO3+2HCl

=CaCl2+H2O+CO2 ↑











1、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2、观看,思考,对照。


3、识记:实验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1、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实现由特殊到一般的转化,潜意识地培养学生认识规律的一般方法。

2、实现双基目标。

反馈

练习:(多媒体出示)

思考,解答

及时巩固新知



二、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1、出示以下装置:





     A     B    C

2、提问: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哪个?

3、小结装置的设计思路:

看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而定。

4、固+液,不加热(制CO2)

1、观察思考



2、选择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回答。



3、聆听

1、实现双基目标,教学学生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

2、留下伏笔,为下一步装置的改进预留一定的空间。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拓展


提高

1、用以上B装置可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2、举例说明用以上B装置制取氧气时曾经遇到过的不便。

3、提问:能否改进装置。

4、点评学生的回答。

5、展示装置改进,指出其优点是便于加入酸液。

1、聆听,思考。


2、分组讨论,提出改进方法,说明改进的理由。

1、实现双基目标,应对目标测试中的相关练习。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下一步改进设置梯度。

拓展

提高



合作

探究



1、演示启普发生器,重点表现其在控制反应上的优势。简单说明其适用范围(不做过多拓展)。


2、提出对上述装置的改进要求:通过改进,实现对反应的控制。


3、点评各小组改进方案。给予鼓励。


1、观察,思考。


2、合作、探究装置的改进方法。


3、回答:装置的改进方案,说明理由并指出是否能够控制反应的进行。

1、实现双基目标,应对目标测试中的相关练习。

2、强化其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学无止境,不断进取的良好品质。

4、培养学生节约意识。




课堂 小结










简易装置 → 便于加酸 → 控制反应

观察,聆听

1、通过对比认识装置的改进有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

2、培养创新意识。



拓展

提高




合作

探究







1、多媒体出示课堂练习:详见学案。

2、全班分10个实验小组,用下列提供的仪器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每组上交一份设计方案。








3、展示台演示各组设计方案,点评。



1、分组讨论


2、合作探究,


3、绘制装置图


4、交流,说明本组设计方案的基本思路及操作方法。

1、识别仪器;

2、培养学生实验装置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

4、培养学生评价能力。

5、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6、体验实验创新的过程。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拓展

提高


反馈

交流


1、多媒体展示各种设计方案:








2、点评其中几个方案,从控制反应,废物利用,节约药品等方面点评其优点。

观察,聆听

思考,识记

1、再次体验创新学习的快乐。

2、培养学生绿色化学实验的理念和思路。

3、实现双基目标。

探究

实践


[课外作业] 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探究氢气的实验室制取。

要求:1、上网(或到图书室)查询或问询氢气的性质及生成氢气的相关反应。

2、设计好装置


课后中完成相关探究内容

巩固本课气体制取的探究思路。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二氧化碳制取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1、课程引入:

多媒体展示有关温室效应造成的气候异常图片资料,

提问: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什么?

引出二氧化碳制取课题。

【板书】: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观察,讨论,交流




1、引起探究二氧化碳制取方法的兴趣,引起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期待和注意

2、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1、多媒体演示: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

2、提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本方法。

3、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选择原料——设计装置——收集验满)

反思改进

4、用以上思路完成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观察,回忆,思考


回答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装置、操作)



1、通过对氧气制取的复习,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好铺垫。

2、让学生回忆已有知识,为研究如何制取二氧化碳确定研究方向。

3、告知目标,引起注意,







一、反应原理和原料的选择:

1、列举部分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

2、提问:以上反应中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什么?

3、反应原理:碳酸盐与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1、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2、分析是否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3、回答,并说明理由。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

2、练习化学方程式书写。

3、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理念。

4、初步形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料的选择思路。



实验与

探究




合作与交流

1、介绍实验用品和实验内容。用常见的碳酸盐(碳酸钠、碳酸钙与)常见的酸(稀盐酸、稀硫酸)实验。


2、提示实验观察重点。


3、提示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

1、分组完成学案上的实验:探究二氧化碳制取的原料的选择。


2、记录实验现象。


3、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4、小组内交流。

1、认识实验对比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更注重学生获取新知的体验学习。

2、练习基本操作。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其通过实验获取化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归纳与小结









提高与

拓展

1、提问:通过实验,选择什么原料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

2、(多媒体展示)气体的制备,选择一个正确有效的反应和所用原料,并考虑反应是否容易控制、速率是否适中,生成气体是否纯净,条件是否容易满足、原料是否容易获得且价格是否低廉,原料和产物是否有毒有害等。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很快,不易控制;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时,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碍了反应物的接触,反应慢慢停止了,得不到足够的二氧化碳;其中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反应速度适中,产生气体较纯净,易制易取。

3、确定:用石灰石(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CaCO3+2HCl

=CaCl2+H2O+CO2 ↑











1、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2、观看,思考,对照。


3、识记:实验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1、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实现由特殊到一般的转化,潜意识地培养学生认识规律的一般方法。

2、实现双基目标。

反馈

练习:(多媒体出示)

思考,解答

及时巩固新知



二、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1、出示以下装置:





     A     B    C

2、提问: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哪个?

3、小结装置的设计思路:

看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而定。

4、固+液,不加热(制CO2)

1、观察思考



2、选择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回答。



3、聆听

1、实现双基目标,教学学生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

2、留下伏笔,为下一步装置的改进预留一定的空间。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拓展


提高

1、用以上B装置可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2、举例说明用以上B装置制取氧气时曾经遇到过的不便。

3、提问:能否改进装置。

4、点评学生的回答。

5、展示装置改进,指出其优点是便于加入酸液。

1、聆听,思考。


2、分组讨论,提出改进方法,说明改进的理由。

1、实现双基目标,应对目标测试中的相关练习。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下一步改进设置梯度。

拓展

提高



合作

探究



1、演示启普发生器,重点表现其在控制反应上的优势。简单说明其适用范围(不做过多拓展)。


2、提出对上述装置的改进要求:通过改进,实现对反应的控制。


3、点评各小组改进方案。给予鼓励。


1、观察,思考。


2、合作、探究装置的改进方法。


3、回答:装置的改进方案,说明理由并指出是否能够控制反应的进行。

1、实现双基目标,应对目标测试中的相关练习。

2、强化其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学无止境,不断进取的良好品质。

4、培养学生节约意识。




课堂 小结










简易装置 → 便于加酸 → 控制反应

观察,聆听

1、通过对比认识装置的改进有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

2、培养创新意识。



拓展

提高




合作

探究







1、多媒体出示课堂练习:详见学案。

2、全班分10个实验小组,用下列提供的仪器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每组上交一份设计方案。








3、展示台演示各组设计方案,点评。



1、分组讨论


2、合作探究,


3、绘制装置图


4、交流,说明本组设计方案的基本思路及操作方法。

1、识别仪器;

2、培养学生实验装置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

4、培养学生评价能力。

5、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6、体验实验创新的过程。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拓展

提高


反馈

交流


1、多媒体展示各种设计方案:








2、点评其中几个方案,从控制反应,废物利用,节约药品等方面点评其优点。

观察,聆听

思考,识记

1、再次体验创新学习的快乐。

2、培养学生绿色化学实验的理念和思路。

3、实现双基目标。

探究

实践


[课外作业] 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探究氢气的实验室制取。

要求:1、上网(或到图书室)查询或问询氢气的性质及生成氢气的相关反应。

2、设计好装置


课后中完成相关探究内容

巩固本课气体制取的探究思路。

Tags:实验,活动,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