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 要: 面对新的形势,对高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站在现实与未 来的高度,加紧进行高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形式、制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保障德育工作 充满活力,富有成效。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以及当代青年学生思想行为的新特点,我们必须重新审视高 校德育工作,并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进行高校德育工作创新。 一、要在一个更广阔的前景下思考德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必须清醒地看到,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飞速发展和激烈竞争,归根到底是人 才的竞争。德育工作不仅有利于开发人的智力与潜能,更重要是可以塑造人的优秀思想道德 和品格。在经济全球化和21世纪“新经济”日益显现的今天,人类道德的巨大潜力以及对社 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也日趋明显。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德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已逐步形成共识,并加紧付诸于实践。 二、要客观评价目前德育工作的现状,进一步增强对高校德育工作创新必要性的认 识 我国现在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刚刚建立,西方社会经济 至上、拜金主义等不良现象在我们生活中也无所不见。在社会与学校存在着过于 重视文凭与学历,以学历和文凭来衡量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倾向,忽略人的思想、 意志、情感、信念等非智力因素对社会发展和人才成长的作用。在学校与家庭,重智育、轻 德育,重书本知识、轻社会实践,重死记硬背、轻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现象依然存在。人 才培养和办学思想尚有“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没有把德育完全融入学校教学、科研和 学科 建设之中,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再从德育工作本身看,还存在“五多五少” 现象,即:口号多,实践少;活动多,实效少;临时热点多,持续研究少;表面文章多,制 度保障少;德育工作者责任多,其他教职员工参与少。所有这一切,无不深刻影响着人才的 培养,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高校建设的顺利推进。 三、要站在现实与未来的高度,加紧进行高校德育工作创新,保障德育工作充 满活力,富有成效 1.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沦课程的教材改革,构建新的体,融 入新的内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基础的工作仍然是用马 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学生。江泽民同志指出,要使理论武装工 作富有成效,“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基本原理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对当前亟需进行理论指导或说明的突出问题,做出科学的 、有说服力的、符合实际的解释和说明,充分发挥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 为此,要加紧对现有教材进行改革,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有机衔接 ,形成一个从马克思到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清晰主线。让学生深切 感受到伟大的理论创新及其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以及对实践的科学总结而产生伟大理论 的历史必然。真正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之目的,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成为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 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紧跟时代步伐、促进自身健康成长的强大思想武器。 2.把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鲜明主题结合起来,赋予《思想品德修养》课以新的内涵, 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这一时代和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集体主义是一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是 我们永远不可动摇的根本信念。要从历史、现实与未来的角度,加快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 社会主义教育内容的改进,并就以下内容进行创新与拓展:一是尽快就党的十七大提出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问题进行探讨,做出正确回答,并组织编写教材进入大学课堂,这 是现阶段做好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基础。二是改革《政治经济学》、《思想品德修养》等教 材中与当代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牢固确立发展的命题,弘扬时代主旋律。三是要侧 重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教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特别是突出邓小 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发展是硬道理”、“两手都要 硬”的思想。四是强化“爱党、爱国”和“一切为了发展”这一主题,拓宽《形势与政策》 课的教学内容,并把中国历史、地理、人文知识、文学知识、社会知识等有机融合,不断把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到新水平。 3.不断健全和完善科学的、完整的、系统的德育工作制度,建立和规范充满活力、富 有气息的德育工作保障体系和激励体系。建立一套较完善的制度,特别是建立和完善激励机 制与保障机制,使德育工作从目标、计划的确立,组织实施到监督检查与考核,做到系统化 、规范化,进而推进德育工作科学化、制度化。目前,除了进一步落实德育工作队伍的人员 组成、待遇、表彰等制度外,应更多地考虑对“两课”教师的继续教育培养,更新教学内容 ,加紧教学体系创新。同时,要尽快使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实现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新格 局;要加大校园文化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文化”和“文明行为与良好 习惯”的养成教育,并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新水平。 4.加快教育方法与机制创新,要以社会对人的需求来定格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把德育 工作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教育观念、教育内容的变革,必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途 径与方法的创新;方法与途径是否得当,必然反过来影响教育观念和教育内容的有效性与真 实性。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德育工作方法与途径的创新:一 是从单一的、线性的认 知向综合的立体的认知途径转化。即在坚持学校主体教育的同时,通过网络技术、社会实践 、形势报告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认识世界和中国,并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接受教育。二 是科学地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理论教育除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法 论,应侧重对实践认知中的问题分析与理解;实践教育则侧重于认知,培养学生分析、判 断、思辨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现其作为社会人的价值。为此应改变现行的教育管理模式, 每年给学生4个月的时间参与社会生产实践;另外,要建立真正的学分制,确立动态的学制 。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引导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教育。文 化娱乐活动要注意把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和创造创新意识教育结合起来;社会公益活动 要培养学生的爱党、爱国、爱民情操,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确立坚定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强 自立的信念。 Tags:试论,高校,德育工作,创新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