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21.1 一元二次方程ppt教学设计及点评

日期:2015-11-23 09:21 阅读:
蔡松奎  

地区: 河南省 - 巩义市 -

学校:巩义市涉村镇初级中学

1课时

21.1 一元二次方程 初中数学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应用分解因式法解一些一元二次方程.

2.体会“降次”化归的思想,能根据具体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灵活选择方程的解法.

2学情分析

在学生运用配方法和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上,学生初步掌握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但对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没有认识,也不会应用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

重点:应用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灵活应用各种分解因式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关键:让学生通过比较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方法,感悟用因式分解法使解题简便.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复习引入

解下列方程.

    (1)2x2+x=0(用配方法)  (2)3x2+6x=0(用公式法)

    老师点评:(1)配方法将方程两边同除以2后,x前面的系数应为 , 的一半应为 ,因此,应加上( )2,同时减去( )2.(2)直接用公式求解.

【设计意图】

复习前面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为学习本节内容作好铺垫。

探索新知

【问题】

仔细观察方程特征,除配方法或公式法,你能找到其它的解法吗?

(1)上面两个方程中有没有常数项?

    (2)等式左边的各项有没有共同因式?

【活动方略】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因式分解解方程的方法,感受因式分解的作用以及能够解方程的依据。 

上面两个方程中都没有常数项;左边都可以因式分解:

2x2+x=x(2x+1),3x2+6x=3x(x+2)

    因此,上面两个方程都可以写成:

    (1)x(2x+1)=0     (2)3x(x+2)=0

    因为两个因式乘积要等于0,至少其中一个因式要等于0,也就是(1)x=0或2x+1=0,所以x1=0,x2=- .

    (2)3x=0或x+2=0,所以x1=0,x2=-2.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上述两个方程中,其解法都不是用开平方降次,而是先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归纳:利用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法叫作因式分解法.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因式分解解方程的方法,感受因式分解的作用以及能够解方程的依据.

【探究】

通过解下列方程,你能发现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1) ;

(2) ;

(3) ;

(4) .

【活动方略】

学生活动:

四个学生进行板演,其余的同学独立解决,然后针对板演的情况让学生讨论、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

对于方程(1),若把(x-2)看作一个整体,方程可变形为(x-2)(x+1)=0;

方程(2)经过整理得到 ,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方程(3)的右边分解因式后变为 ,然后整体移项得到 ,把(2x-1)看作一个整体提公因式分解即可;

方程(4)把方程右边移到左边 ,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

教师活动: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对上述方程的多种解法的讨论,比如方程(1)可以首先去括号,然后利用公式法和配方法;方程(3)可以去括号、移项、合并然后运用公式法或配方法;方程(4)可以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然后移项合并,再利用配方法或公式法.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对比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引导学生作以下归纳:

(1)配方法要先配方,再降次;通过配方法可以推出求根公式,公式法直接利用求根公式;因式分解法要先使方程一边为两个一次因式相乘,另一边为0,再分别使各一次因式等于0.配方法、公式法适用于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用于某些一元二次方程.

(2)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二次方程化为一次方程,即降次.

【设计意图】

主体探究、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方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应用】

例:根据物理学规律,如果把一个物体从地面以10 m/s的速度竖直上抛,那么经过x s物体离地面的高度(单位:m)为

你能根据上述规律求出物体经过多少秒回到地面吗?

【活动方略】

学生活动:

学生首先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然后交流

教师活动: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方程,然后让学生体会不同方法间的区别,找到解方程的最佳方法,体会因式分解法的简洁性.

【设计意图】

应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反馈练习

   教材P14 练习第1、2题

补充练习

    解下列方程.

    1.12(2-x)2-9=0      2.x2+x(x-5)=0

  【活动方略】

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题.

    教师巡视、指导,并选取两名学生上台书写解答过程(或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

【设计意图】

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拓展提高

  例1:我们知道x2-(a+b)x+ab=(x-a)(x-b),那么x2-(a+b)x+ab=0就可转化为(x-a)(x-b)=0,请你用上面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x2-3x-4=0    (2)x2-7x+6=0   (3)x2+4x-5=0

    分析:二次三项式x2-(a+b)x+ab的最大特点是x2项是由x·x而成,常数项ab是由-a·(-b)而成的,而一次项是由-a·x+(-b·x)交叉相乘而成的.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对上面的三题分解因式.

    解(1)∵x2-3x-4=(x-4)(x+1)

    ∴(x-4)(x+1)=0

    ∴x-4=0或x+1=0

    ∴x1=4,x2=-1

    (2)∵x2-7x+6=(x-6)(x-1)

    ∴(x-6)(x-1)=0

    ∴x-6=0或x-1=0

    ∴x1=6,x2=1

    (3)∵x2+4x-5=(x+5)(x-1)

    ∴(x+5)(x-1)=0

    ∴x+5=0或x-1=0

    ∴x1=-5,x2=1

    上面这种方法,我们把它称为十字相乘法.

例2.已知9a2-4b2=0,求代数式 的值.

    分析:要求 的值,首先要对它进行化简,然后从已知条件入手,求出a与b的关系后代入,但也可以直接代入,因计算量比较大,比较容易发生错误.

    解:原式=

    ∵9a2-4b2=0    ∴(3a+2b)(3a-2b)=0 

3a+2b=0或3a-2b=0,

a=- b或a= b

    当a=- b时,原式=- =3

    当a= b时,原式=-3.

例3: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2)x2-2ax+a+1=0没有实数解,求ax+3>0的解集(用含a的式子表示).

    分析:要求ax+3>0的解集,就是求ax>-3的解集,那么就转化为要判定a的值是正、负或0.因为一元二次方程(a-2)x2-2ax+a+1=0没有实数根,即(-2a)2-4(a-2)(a+1)<0就可求出a的取值范围.

    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2)x2-2ax+a+1=0没有实数根.

    ∴(-2a)2-4(a-2)(a+1)=4a2-4a2+4a+8<0

        a<-2

    ∵ax+3>0即ax>-3

      ∴x<-

    ∴所求不等式的解集为x<-

【活动方略】

教师活动:操作投影,将例题显示,组织学生讨论.

学生活动:合作交流,讨论解答。

【设计意图】

应用提高、拓展创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小结作业

1.问题: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体会?

本节课应掌握:

    (1)用因式分解法,即用提取公因式法、十字相乘法等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

    (2)三种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①降次,即它的解题的基本思想是:将二次方程化为一次方程,即降次.

    ②公式法是由配方法推导而得到.

    ③配方法、公式法适用于所有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适用于某些一元二次方程.

区别:①配方法要先配方,再开方求根.

    ②公式法直接利用公式求根.

③因式分解法要使方程一边为两个一次因式相乘,另一边为0,再分别使各一次因式等于0。

2.作业:课本P14  习题21.2   第6、8、10题

   【活动方略】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学生反思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师批改、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通过课外作业,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内化知识。

21.1 一元二次方程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21.1 一元二次方程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复习引入

解下列方程.

    (1)2x2+x=0(用配方法)  (2)3x2+6x=0(用公式法)

    老师点评:(1)配方法将方程两边同除以2后,x前面的系数应为 , 的一半应为 ,因此,应加上( )2,同时减去( )2.(2)直接用公式求解.

【设计意图】

复习前面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为学习本节内容作好铺垫。

探索新知

【问题】

仔细观察方程特征,除配方法或公式法,你能找到其它的解法吗?

(1)上面两个方程中有没有常数项?

    (2)等式左边的各项有没有共同因式?

【活动方略】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因式分解解方程的方法,感受因式分解的作用以及能够解方程的依据。 

上面两个方程中都没有常数项;左边都可以因式分解:

2x2+x=x(2x+1),3x2+6x=3x(x+2)

    因此,上面两个方程都可以写成:

    (1)x(2x+1)=0     (2)3x(x+2)=0

    因为两个因式乘积要等于0,至少其中一个因式要等于0,也就是(1)x=0或2x+1=0,所以x1=0,x2=- .

    (2)3x=0或x+2=0,所以x1=0,x2=-2.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上述两个方程中,其解法都不是用开平方降次,而是先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归纳:利用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法叫作因式分解法.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因式分解解方程的方法,感受因式分解的作用以及能够解方程的依据.

【探究】

通过解下列方程,你能发现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1) ;

(2) ;

(3) ;

(4) .

【活动方略】

学生活动:

四个学生进行板演,其余的同学独立解决,然后针对板演的情况让学生讨论、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

对于方程(1),若把(x-2)看作一个整体,方程可变形为(x-2)(x+1)=0;

方程(2)经过整理得到 ,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方程(3)的右边分解因式后变为 ,然后整体移项得到 ,把(2x-1)看作一个整体提公因式分解即可;

方程(4)把方程右边移到左边 ,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

教师活动: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对上述方程的多种解法的讨论,比如方程(1)可以首先去括号,然后利用公式法和配方法;方程(3)可以去括号、移项、合并然后运用公式法或配方法;方程(4)可以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然后移项合并,再利用配方法或公式法.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对比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引导学生作以下归纳:

(1)配方法要先配方,再降次;通过配方法可以推出求根公式,公式法直接利用求根公式;因式分解法要先使方程一边为两个一次因式相乘,另一边为0,再分别使各一次因式等于0.配方法、公式法适用于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用于某些一元二次方程.

(2)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二次方程化为一次方程,即降次.

【设计意图】

主体探究、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方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应用】

例:根据物理学规律,如果把一个物体从地面以10 m/s的速度竖直上抛,那么经过x s物体离地面的高度(单位:m)为

你能根据上述规律求出物体经过多少秒回到地面吗?

【活动方略】

学生活动:

学生首先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然后交流

教师活动: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方程,然后让学生体会不同方法间的区别,找到解方程的最佳方法,体会因式分解法的简洁性.

【设计意图】

应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反馈练习

   教材P14 练习第1、2题

补充练习

    解下列方程.

    1.12(2-x)2-9=0      2.x2+x(x-5)=0

  【活动方略】

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题.

    教师巡视、指导,并选取两名学生上台书写解答过程(或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

【设计意图】

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拓展提高

  例1:我们知道x2-(a+b)x+ab=(x-a)(x-b),那么x2-(a+b)x+ab=0就可转化为(x-a)(x-b)=0,请你用上面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x2-3x-4=0    (2)x2-7x+6=0   (3)x2+4x-5=0

    分析:二次三项式x2-(a+b)x+ab的最大特点是x2项是由x·x而成,常数项ab是由-a·(-b)而成的,而一次项是由-a·x+(-b·x)交叉相乘而成的.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对上面的三题分解因式.

    解(1)∵x2-3x-4=(x-4)(x+1)

    ∴(x-4)(x+1)=0

    ∴x-4=0或x+1=0

    ∴x1=4,x2=-1

    (2)∵x2-7x+6=(x-6)(x-1)

    ∴(x-6)(x-1)=0

    ∴x-6=0或x-1=0

    ∴x1=6,x2=1

    (3)∵x2+4x-5=(x+5)(x-1)

    ∴(x+5)(x-1)=0

    ∴x+5=0或x-1=0

    ∴x1=-5,x2=1

    上面这种方法,我们把它称为十字相乘法.

例2.已知9a2-4b2=0,求代数式 的值.

    分析:要求 的值,首先要对它进行化简,然后从已知条件入手,求出a与b的关系后代入,但也可以直接代入,因计算量比较大,比较容易发生错误.

    解:原式=

    ∵9a2-4b2=0    ∴(3a+2b)(3a-2b)=0 

3a+2b=0或3a-2b=0,

a=- b或a= b

    当a=- b时,原式=- =3

    当a= b时,原式=-3.

例3: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2)x2-2ax+a+1=0没有实数解,求ax+3>0的解集(用含a的式子表示).

    分析:要求ax+3>0的解集,就是求ax>-3的解集,那么就转化为要判定a的值是正、负或0.因为一元二次方程(a-2)x2-2ax+a+1=0没有实数根,即(-2a)2-4(a-2)(a+1)<0就可求出a的取值范围.

    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2)x2-2ax+a+1=0没有实数根.

    ∴(-2a)2-4(a-2)(a+1)=4a2-4a2+4a+8<0

        a<-2

    ∵ax+3>0即ax>-3

      ∴x<-

    ∴所求不等式的解集为x<-

【活动方略】

教师活动:操作投影,将例题显示,组织学生讨论.

学生活动:合作交流,讨论解答。

【设计意图】

应用提高、拓展创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小结作业

1.问题: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体会?

本节课应掌握:

    (1)用因式分解法,即用提取公因式法、十字相乘法等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

    (2)三种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①降次,即它的解题的基本思想是:将二次方程化为一次方程,即降次.

    ②公式法是由配方法推导而得到.

    ③配方法、公式法适用于所有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适用于某些一元二次方程.

区别:①配方法要先配方,再开方求根.

    ②公式法直接利用公式求根.

③因式分解法要使方程一边为两个一次因式相乘,另一边为0,再分别使各一次因式等于0。

2.作业:课本P14  习题21.2   第6、8、10题

   【活动方略】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学生反思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师批改、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通过课外作业,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内化知识。

Tags:21.1,一元二次方程,ppt,教学设计,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