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19 范进中举全国优秀课堂实录

日期:2015-11-5 08:50 阅读:
涂婧  

地区: 重庆市 - -

学校:重庆市育才中学校

2课时

19 范进中举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儒林外史》及吴敬梓的相关信息了解;文章当中字词的把握。

过程与方法:课文中多个人物形象的分析;由人物形象探讨文章主题;对于封建科举制度有个较为深入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当时的知识分子的悲哀和社会的悲凉。

2学情分析

作为初三的学生,对于初中的语文学习,已经有了基础和一定的能力。对于基础的常识理解不存在问题,但对于这篇文章中科举制度的社会环境下,其主题的探讨和社会的悲凉还需要学生多去研读课文,毕竟接触科举制度下的文章并不多,对于那种社会环境下的生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3重点难点

重点:常识熟记;人物形象品析。

难点:社会环境;科举制度。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

关于《儒林外史》等文学常识的把握;文章内容的大体了解。

评论(0)     学时重点

文学常识,文章内容了解。

评论(0)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范进中举

《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来自唐代的孟郊。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诗想表达的是什么?(生说),正如刚才同学们所说,诗人孟郊两次落第,在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仿佛一下子从苦海中超度出来,登上了欢乐的顶峰。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生面、龙腾虎跃一番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考取功名一直都是极大部分古代文人的追求,一旦考取那就意味着荣华富贵、声名远扬。无数文人为此不懈地付出,苦苦地等待,只为这春风得意之时。这却也让不少的文人失去太多,今天我们将走进这样一位因中举而疯的文人,范进。看看在这科举制度下的一出悲喜剧。

活动2【讲授】阅文章

一、《儒林外史》

这篇《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清代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是吴敬梓的代表作。全书故事情节没有一个主干,但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即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语言准确、精练而富于形性,讽刺手法尤为突出。它可与意大利薄加丘、西班牙塞万提斯、法国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相抗衡。

二、吴敬梓

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他出身于地主家庭,早年热衷科举,但一直未中举人。考场失意,家庭变故,使他在与官僚士绅交往中看透了封建科举制度,这些对他创作《儒林外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三、自读课文,了解文章。(概括故事情节)

范进中秀才——胡屠户贺喜——想借钱遭骂——瞒着去乡试却中举人——喜极而泣而疯——被打醒——张乡绅拜见

四、划分文章段落

1-2:中举之前

3-10:中举而疯,又被打醒。

11-12:张乡绅来拜访,体现世态炎凉。

五、我们将其中的重点部分,范进发疯提出来讲讲。

引导学生赏析文章的精彩之处------范进发疯

(1)多层次细节描写。喜极而疯的过程分为四层:昏厥     疯跑     跌倒    疯走集上。

(2)侧面烘托。老太太的慌、报录人和邻居的表情、众人拉他不住的动作等,处处衬笔都突出了中心人物:范进。

活动3【活动】阅文章

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自主讨论,划分结构。

活动4【作业】阅文章

第一课时结束之后,根据我们平时所学的分析人物的方法,试着去分析课文当中的人物形象。

4.2第二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

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探讨;处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的世态炎凉。

评论(0)     学时重点

人物形象品析

评论(0)     学时难点

主题的探讨;封建科举制度下社会环境的悲凉。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品形象

我们在上一节课是时间里面对于文章的情节进行了梳理,了解到了,《范进中举》讲了范进在中举前后所发生的那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但我们又从中看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今天我们将对文章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看看这出悲喜剧究竟如何在上演。

活动2【讲授】品形象

同学们,对于《范进中举》这篇文章作者吴敬梓主要运用的写作手法是什么?你知道吗?(对比)

非常好,对比手法可谓是贯穿全文。文章围绕一个字“中”展开,中举之前和中举之后,无论是范进自己还是他周边的人都在发生着改变。他们在这两个阶段有些怎么样的“变”呢?我们今天就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找找文章当中,在范进中举前后人物的对比变化。

我们将大家分为三个小组,第一组看看范进在中举前后的对比变化,并试着分析其人物形象。

第二组看看胡屠户在中举前后的对比变化,并试着分析其人物形象。

第三组看看张乡绅和众乡人在中举前后的对比变化,并试着分析其人物形象。

(范进可以从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动作,语言,神态)

(胡屠户可以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众乡人从动作,张乡绅从语言和动作上)

人物形象

范进:懦弱麻木、迂腐无能、自卑、、热衷功名,深受封建文化毒害。圆滑世故、贪鄙、虚伪。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坦然同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新贵及特权阶级的人员。

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晋即将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喊胡屠户,中举前是“岳父”,中举后是“老爹”

从中举之后看,范进已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新贵,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贵,但他也马上表现出虚伪,圆滑世故的性格,对胡屠户态度变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这就表现他已被科举制度所腐蚀、所同化,同流合污。

为何会出现像范进这样的人物形象呢?

科举背景增加:

科举制度始于隋唐时代,随着封建社会的日趋没落,科举制度从内容到形式都越来越反动腐朽。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考试限定由四书五经命题,写文章必须“代圣人立言”,不许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形式上讲究起承转合等八股格套,钳制人民的思想,培养忠顺的奴才。许多读书人都把举业当作人生第一要义。他们寒窗苦读,皓首穷经,精神空虚,百无一能,成了科举考试的奴隶。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乡试(2)会试(3)殿试。乡式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乡试取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土,取中后统称为进土。殿试分三甲禄取。第一甲踢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禄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科举制度评价:

总之,封建科举使落第者贫困潦倒,中举前的范进则是典型的例子,范进从20岁到54岁才中了秀才,邻里的揶揄、胡屠户的辱骂,他内心压抑着一种不平之气,但他又相信命运,自安于卑微屈辱的地位,时时盼望中举。中举了,他那被失败和屈辱所窒息的一切欲望和自尊及多年来郁结的怨愤和悲哀突然活跃起来,无法承受,故喜极而疯。说明了范进利欲熏心,可悲可叹,更深刻地揭示出封建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胡屠户:粗鲁无礼、尖酸刻薄、蛮横泼辣、嫌贫爱富、冷酷、趋炎附势、巴结逢迎、势利至极、见风使舵、虚伪、世俗、圆滑、迷信无知、阿谀奉承、嗜钱如命。

(选取其中的某些形象学生进行描写,或者选择中举前后的两段合在一起,读的过程再次揣摩形象)

众乡人:中举后殷勤献礼,奔走效劳。中举前,冷淡与漠视。如范进参加乡试家里饿了两三天,发榜早晨断粮,却没有一位乡邻过问帮忙,充分显示了他们嫌贫爱富、趋炎附势。

趋炎附势(巴结讨好,以图将来沾光)


张乡绅:中举前不屑一顾,中举后却竭力拉拢他,充分显示了其道貌岸然、老奸巨滑的特点。

老奸巨滑、攀附权贵、善于拉拢势力(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势力)

好了,同学们,刚才我们对于文章当中几个形象进行了分析,特别是范进和胡屠户这两个形象。文字给我构造了一种画面感,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直观地去看看他们几个形象。

(放视频)

活动3【讲授】论悲喜

从视频中我们看见了圆滑世故的范进,阿谀奉承的胡屠户和,道貌岸然的张乡绅。在视频看来似乎范进中举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皆大欢喜。但是为何我们的书上却还说他是一出悲喜剧呢?何来的悲与喜?

明确:范进中举,从一个人的命运看,是于他有利,改变了他的命运,但是透过范进看当时的读书人,悲剧普遍存在,如果不能中举或中举后变成疯子、傻子,就是一场真正的悲剧,表面看来是喜剧,本质看来是悲剧,从个人来看,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中,是范进人生悲剧,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他们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是国家民族的悲剧,

1、喜剧:①文中写范进发疯和胡屠户打嘴巴都运用了夸张手法;②揭露了当时士人热衷功名的丑恶灵魂和市侩的趋炎附势的嘴脸;③ 范进最终清醒过来,结局圆满。

2、悲剧:①封建科举制度彻底地腐蚀了他的灵魂,范进已失去了他独立的人格和自由;②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在他身上发生戏剧性变化,这个社会是可悲的。

3、悲喜剧:对范进来说大悲之后有大喜,人生发生了转折,各色人物表演带有讽刺性、喜剧性;对整个社会来说又是悲剧。

活动4【讲授】探主题

本文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遭遇变化的描写,深刻揭露批判了科举制度腐蚀读书人灵魂,摧残人才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穷形尽现地表现了封建末世的世道之心,对各类市侩小人,也进行了有力的鞭笞和嘲讽。小说通过刻画范进这个艺术典型和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毒害读书人思想、扭曲读书人灵魂的罪恶,辛辣地讽刺了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人情世态,无情地鞭挞了黑暗的封建社会。

活动5【活动】拓思维

这篇《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当中的节选,后面还发生了些事情,你能根据文中范进的种种举措,试想,范进在当官之后,会遇到些什么事情?他又会如何应对?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活动6【讲授】范进中举

结束语:“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刚才老师读的这段话,以及本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遭遇变化的描写,都深刻揭露批判了科举制度腐蚀读书人灵魂,摧残人才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穷形尽现地表现了封建末世的世道之心,对各类市侩小人,也进行了有力的鞭笞和嘲讽。这出看似喜剧科举文人故事,却让我们看见了一个赤裸裸的悲剧真相。



19 范进中举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19 范进中举 

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关于《儒林外史》等文学常识的把握;文章内容的大体了解。

    学时重点

文学常识,文章内容了解。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范进中举

《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来自唐代的孟郊。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诗想表达的是什么?(生说),正如刚才同学们所说,诗人孟郊两次落第,在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仿佛一下子从苦海中超度出来,登上了欢乐的顶峰。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生面、龙腾虎跃一番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考取功名一直都是极大部分古代文人的追求,一旦考取那就意味着荣华富贵、声名远扬。无数文人为此不懈地付出,苦苦地等待,只为这春风得意之时。这却也让不少的文人失去太多,今天我们将走进这样一位因中举而疯的文人,范进。看看在这科举制度下的一出悲喜剧。

活动2【讲授】阅文章

一、《儒林外史》

这篇《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清代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是吴敬梓的代表作。全书故事情节没有一个主干,但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即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语言准确、精练而富于形性,讽刺手法尤为突出。它可与意大利薄加丘、西班牙塞万提斯、法国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相抗衡。

二、吴敬梓

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他出身于地主家庭,早年热衷科举,但一直未中举人。考场失意,家庭变故,使他在与官僚士绅交往中看透了封建科举制度,这些对他创作《儒林外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三、自读课文,了解文章。(概括故事情节)

范进中秀才——胡屠户贺喜——想借钱遭骂——瞒着去乡试却中举人——喜极而泣而疯——被打醒——张乡绅拜见

四、划分文章段落

1-2:中举之前

3-10:中举而疯,又被打醒。

11-12:张乡绅来拜访,体现世态炎凉。

五、我们将其中的重点部分,范进发疯提出来讲讲。

引导学生赏析文章的精彩之处------范进发疯

(1)多层次细节描写。喜极而疯的过程分为四层:昏厥     疯跑     跌倒    疯走集上。

(2)侧面烘托。老太太的慌、报录人和邻居的表情、众人拉他不住的动作等,处处衬笔都突出了中心人物:范进。

活动3【活动】阅文章

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自主讨论,划分结构。

活动4【作业】阅文章

第一课时结束之后,根据我们平时所学的分析人物的方法,试着去分析课文当中的人物形象。

Tags:范进,中举,全国优秀,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