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2 确定位置 苏教版点此进入下载文字摘要:确定位置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确定位置的教学很早就开始了。一年级用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表示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在×的上面、×的右边是×。二年级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如×的正北方有×,×在×的东北方向。这些表示和描述只是指出了物体的大致位置,不够准确。本单元继续教学确定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准确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 例1用方向和距离表示位置的知识 例2在平面图上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例3描述行走的路线 从方向与距离两个方面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要联系已有的认识方...(全国地区适应) 图片预览: 篇2: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确定位置苏教版点此进入下载文字摘要: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2、使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体会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作图能力,有条理进行表达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现象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用给定的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位置,体会面、线、点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创...(全国地区适应) 图片预览: 篇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的认识总复习苏教版点此进入下载文字摘要:总复习 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相关概念,认识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复习增强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在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方面的价值。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相关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分数和百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和小数的知识,今天开始,我们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复习分数的意义和相关概...(全国地区适应) 图片预览: 篇4: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丨苏教版点此进入下载文字摘要: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动手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全国地区适应) 图片预览: 篇5: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确定位置苏教版点此进入下载文字摘要:《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2、使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互动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分别是什么吗? 师:其中指南针的作用是? 生:辨别方向的。 师:你会用那些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全国地区适应) 图片预览: 篇6: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大树有多高 苏教版(表格式)点此进入下载文字摘要:教学内容 大树有多高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教学重点 正比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 教学准备 长度不一及长度相等的竹竿、卷尺、记录表 教学过程 修注栏 问题引入: 要知道一棵大树有多高,你有办法测量吗?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研究大树有多高的问题。 二、实践探素,发现规律。 (一)量量比比(小组合作完成) 提出要求: 1、在太阳光下,把几根同样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同时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长。比较每次的测量结果,你发现了...(全国地区适应) 图片预览: 篇7: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数的认识复习苏教版点此进入下载文字摘要:复习《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0.3,使学生感受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 2.通过学生自主整理、微课学习,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网络,体验翻转课堂的学习特点。 3.感受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民族自豪感、渗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0.3,使学生感受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 2.整理、复习和微课的有机结合,网络图形成的过程。 教具准备:微课、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不准说“吃饭”2字,但要让大家明白你的意思。请学生上台表演,师适时评价。 二、师生共同探讨:数之间的联系。 1.意义的联系。...(全国地区适应) 图片预览: 篇8: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大树有多高丨苏教版 (1)点此进入下载文字摘要:大树有多高【教学目标】1.经过实验、比较、探索的过程,发现“同一地点,同时测量长度不同的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这个规律。2.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3.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运用比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比较、发现规律。【教学准备】测量活动图片、测量数据、直尺、身高和脚长数据、计算器【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第一幅图片:同一时刻,两个身高不同的学生走在路上,投下了长短不同的两个影子。引...(全国地区适应) 图片预览: 篇9: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比例尺苏教版点此进入下载文字摘要:《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3、结合实际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 教具准备:宝丰地图一张,米尺一把,不同比例的相同照片两张,变形照片两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比例尺 朱老师从家骑摩托车到学校,用了十五分钟。但有只蚂蚁从家爬到我们学校只用了五秒钟。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导入: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评析】“教育无...(全国地区适应) 图片预览: 篇10: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4 量的计量 苏教版点此进入下载文字摘要:1 “量的计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在自学讨论、归纳整理、动手测量的活动过程中,树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学数学、用数学的好习惯,知道量是物质所具有的属性,系统复习计量单位,并能综合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教学重点、难点:1、把各知识点整理成知识网络图。 2、感知不同计量单位的属性、区别、联系。 3、计量单位的进率的原由,及特殊情况。 4、在生活中运用合适的计量单位。 教学具准备:直尺(米尺一根短尺)、1立方分米的模型、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 “量的产生”。 (1)师:观察的时候离不开比较,这两个物体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比较。 生:长度、面积、体积、质...(全国地区适应) 图片预览: 篇11: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选择策略解决问题苏教版点此进入下载文字摘要:《选择策略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体验选择合适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过程,形成相应的策略意识。 2.在引导学生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数量关系的经验,体例画图、转化等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实用价值,增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形成积极的合作、交流的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经历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有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灵活运用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揭示课题。 1.理解...(全国地区适应) 图片预览: 篇12: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丨苏教版 (2)点此进入下载文字摘要:图形放大与缩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谈话:看,这是老师拍的一张照片,能看清吗?(看不清)怎么办? 生:放大。 师:为了满足你们的要求,我对图片进行了处理,你更欣赏哪一种?为什么??...(全国地区适应) 图片预览: 篇1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比例 比例的意义 苏教版点此进入下载文字摘要:《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比”的相关知识,并且初步理解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的例题安排是让学生结合“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及所组成的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来引入新课,理解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认识比例、判断比例、应用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领域不同内容的内在联系。因此,学习新课之前应该适当安排一些求比值,化简比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练习,为学生理解比例意义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比例式的两种表示方式,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交...(全国地区适应) 图片预览: 篇14: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丨苏教版 (1)点此进入下载文字摘要:教学内容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重 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含义。 难 点 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和缩小。 教学资源 学情分析:学生已认识比的意义和有关平面图形的知识,且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作了知...(全国地区适应) 图片预览: 篇15: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式与方程整理与复习 苏教版点此进入下载文字摘要:《式与方程》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等式的性质,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渗透初步的代数思想。在比较中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方程的解及解方程的区别、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的理解。 2、正确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熟练地解一些简易方程。 3、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同学们分析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便性。 教学重点:明确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灵活的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找等量关系式,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教具: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出示卡片:CCTV mp3 UF...(全国地区适应) 图片预览: 篇16: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苏教版点此进入下载文字摘要: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设计理念: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教具准备:...(全国地区适应) 图片预览: 篇17: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 苏教版点此进入下载文字摘要:课 题 分数实际问题复习 第 1 课时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探索解题方法的过程中,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探索性思考,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归纳。 在理解数学知识,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是否有独立思考、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等。 理解: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 简单运用: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复杂运用:利用画图、方程解决问题 创见: 教学重点 分数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教...(全国地区适应) 图片预览: 篇18: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确定位置苏教版点此进入下载文字摘要: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2.经历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识图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同学们平时关注新闻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全国地区适应) 图片预览: Tags: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