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2021年12月份国旗下演讲稿:《考试后的心态调整》

日期:2021-9-10 11:34 转载:网络 阅读: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很荣幸能为大家带来国旗下的演讲《考试后的心态调整》。

对于我们同学们来说,世界上有三样东西要等好久才能到来:生日、寒假,和暑假。世界上又有三样东西随时可能会到来:阶段考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在过去的一周里,期中考试的成绩已经公布。面对成绩,有人开心有人忧,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人春风得意马蹄疾,有的人门前冷落鞍马稀。

考试之后,对待成绩,同学们的反应大致会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自知之明型”,特点是: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合理地要求自我,成功时不会沾沾自喜,知道自己还有不足;失败时也不会气馁,能冷静地分析原因。以平常心对待成绩,并且给下一次成绩设立一个通过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

第二种类型是“自我贬低型”,特点是:对自我的评价过低,把失败归结为自身能力不足,比如说自己脑子不灵,智商不高,觉得努力也没用,对前途悲观失望。以自己之短比他人之长,看不到自身的优点,反而成为苛求自己的紧箍咒。

第三种类型是“自我夸张型”,特点是:容易夸张自己的成绩与能力,将成功归结于自身的强悍,盲目抬高自己。不认真看待自己成绩体现出来的缺点,因为短期内的结果很理想,而容易掉以轻心。

同学们,你想要成为那种类型呢?

以上三种类型的心理特点,其实是由完全不同的归因方式所导致的。归因方式指的是我们对于当前结果的原因解释。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将影响成败的原因归纳为内外部、可控性、稳定性等维度。比如说,李雷认为自己成绩好是因为很努力,那么“努力”就是一种自身内部的、可以控制的归因维度;韩梅梅认为自己运气太好了才考出好成绩,那么“运气”就是一种外部的、不可控的归因维度。

如何对自己的成绩进行归因,不但会影响我们的心情,更会让我们的努力走向不同的方向:如果把“成败”归之于自身“能力强弱”这一内部、不可控因素。这既可能让我们感到满意和自豪,也可能在成绩或生活不如意时,去怀疑自身的能力;如果把“成败”归之于“运气、试卷难度”这些外部、不可控因素。这有可能产生侥幸心理,也可能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忽视自身能力的提升。如果把“成败”归之于自己“是否足够努力”这一内部、可控因素,会使得自己更加努力学习,并且在日后遇到难题时,想到的不是“我咋这么笨”,而是“我还不够努力”,由此愿意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所以说,把成绩归因于努力程度,可以增加我们的学习动力,增强对考试结果的控制感,是最积极的归因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学会积极的归因方式并不意味着找出责任人,而是为了帮助同学们从诸多影响学习的因素中,发现自己可以成长的部分,让我们不断进步。对于试卷难度、自己在不同学科上的能力水平差异、考试环境这些不可控因素,我们应该学会接纳,试着了解并且尊重每个人的差异性

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如何帮助自己从痛苦、后悔的情绪中走出来呢?

首先,我们需要认清每一件事情的目的。考试的意义是什么呢?是为了让同学们检测和把握自己,找到漏洞在哪里,如何去弥补。让今后复习的重难点和学习计划更加明确,解决问题的精力更加集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第二点:学会疏解压力。学业和考试可能给你带来了很多压力,压力一方面可以激励人进步,另一方面也会使人疲于应对。而我们不要对自己太苛刻了,尝试去接受这个起落不定的人生常态,我们无法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完美无缺。适当调整目标,放松心情,并且把目标细化分解到眼前可以实现的具体操作,可能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第三点:长远看待。同学们,你在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的成绩,你现在还能记得吗?看来大部分同学都记不清了。再设想一下,将来大学的你、走向社会的你,很可能也不记得现在的考试成绩了。在我们的人生中,大部分的结果都不重要,持续的努力和成长才重要。当我们拿到考试成绩结果的时候,它已经过去了,何不把它当作契机,迎接更加光明的未来呢?

最后,我们之所以太在乎成绩,本质是我们太把成绩当我们能力和未来的判决书,而它只不过是人生旅程上的一个新起点。我们用科学的方式来看待成绩,去拥有一颗平常心,一切皆是过程,未来无限可能!

谢谢大家!
Tags:2021年,12月份,旗下,演讲稿,考试后的心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