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坚持学习就有收获

日期:2015-2-4 09:25 阅读:
    坚持学习就有收获
    ---思想品德课程团队研修纪实
    研修进入最后一天了,真的很累,真的付出很多,真的很高兴,因为我们认真地学习着,收获着.从去年的研修到今年的研修,对于农村中学的老师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很好的平台,更是很大的提升,正是有不足提升的空间更大.从先进理念到先进方法,从专家到名师,无不给我们以指导和帮助,更有优秀作业给我们以启迪,在线研讨更有不同的见解.学然后知不足,坚持学习就有收获.收获着新的课程理念,收获着对课标的新的理解,收获着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收获着……--摘自济宁市市中区唐口镇中心中学杨翠老师的研修日记杨翠老师的话语道出了辛苦,道出了收获,也代表了绝大多数老师们的心声.研修是辛苦的,但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一定会有收获,会不断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今天是研修的最后一天,我们研修的主题是"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的鲜明特点和内在关系",此主题对于我们全面把握课程标准内容及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程标准有重要意义.
    通过今天的研修及课程团队对作业的浏览,我们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把握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的鲜明特点和内在关系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本课程的主要特性.
    本课程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总目标,以初中学生逐步拓展的生活为基础,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求,综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并且,注意始终兼顾品德形成的两个重要方面--满足社会需要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两个"需要"相统一,整合四个方面的教育内容.
    初中学生正处在生活逐步扩展的时期,他们的活动范围逐渐从家庭、学校、社区向更广泛的社会公共生活领与自我、与他人和集体、以及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也就自然地构成了思想品德课程的三大内容板块.
    在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方面,老师们在提交的作业中,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如果说一堂好课是一杯甘甜的醇酒,让人陶醉,叫人难忘,那么课程标准就是技艺高超的调酒师,调适出一杯杯光炫夺目、五彩缤纷而又口感极爽的佳酿;如果说一堂好课是一幅融知识、觉悟和美学于一体的艺术作品,叫人驻足,让人留恋,课程标准就是技艺高超的根雕大师,雕刻出一幅幅耐人寻味、寓意深远的佳作;如果说一堂好课是粒粒珍珠串成的项链,熠熠生辉,光彩夺目,课程标准就是贯穿一堂课的灵魂,把四分五裂的、满地散乱的珍珠串起来的金线.
    在教学实践中,济宁市任城区廿里铺镇中心中学的聂吉芬老师对于三位目标的整合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新课标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主题互动,突出学生在交往和和互动过程中的自主发展,注重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不断扩展和提升,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因而新课标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不应该再是一个不变的程式,更不应该成为僵化的模式,而应该是一个随机应变的模块.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浑然实现一体的过程,是充满创造性、神奇而又多变的过程.
    "教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些谁都会说的理念,其实在教师思想深处并未得到真正认可.课堂教学一切都按着备课时设计好的环节去走,课堂完全成了教师自己表演的舞台.一个人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会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而这样一个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道理,却被教师们有意无意地疏忽了.为此,课程专家提出建议: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求,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应当被教师的教学计划所控制,被教师的要求所制约.应把过程还给学生,教师应当随时提醒自己在课堂上是否给了学生活动的空间?给了学生个性张扬的机会?一堂课不是按着备课时三步、五环、七程序教师领着学生走,而是需要循着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或者情感的波澜,以自己的教育机智随时调整,跟着学生走.
    二、深刻理解思想品德课程形态的综合性,在教学实践中努力体现综合性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课程形态综合性的,这是思想品德课程构建方式,这种构建方式是以对生活本身的综合性、知识本身的综合性、以及学生发展的整体性的理解为基础的.
    新课程要实现由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转变,强调知识的综合性.横向整合: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纵向关系:我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核心是"我".课程形态的综合性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做到力求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2.建立教学与学生经验、生活实践的联系;3.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在教育教学中,老师们就如何体现综合性谈出了自己的观点:
    青岛第四十九中学的李莉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反思中写道:
    在设计本课时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突出本课的综合性.
    一、建立教学与学生经验、生活实践的联系.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知识大多可以从学生的个人经验、生活实践的实际中引发出来.
    二、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的综合性,教学就应该成为"重新发现"事物联系的过程.不仅要建立学科内知识的联系,而且要建立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活动的联系.
    三、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过程也是身心投入、全面学习的过程,决不是孤立的或只是某一方面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绪情感、思维意识乃至躯体也都是共同参与的,而不是分割开来的.
    当然是否真正实现课程的综合性,将学生与知识、知识与生活、知识与知识、知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甚至教师与教学等多种要素做很好的融合,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需要教师抓住学习的机会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
    从研修感言中我们看到,指导老师们的辛勤劳动得到了广大参训老师的称赞和尊重.
    "非学无以广才,非淡泊无以明志,非静无以致远."如果我们把研修看作一次对话、一次生命过程、一次幸福生活的经历,我们就会会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富有激情,更加坚定奋发向上的斗志.

Tags:坚持,学习,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