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要有学生 徐延明 与实验稿相比,我尤其注意到新颁布的课程标准的如下变化:前言开篇指出"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将课程定性为"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将"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调整为课程基本理念的首位. 细细揣摩这些变化,我想这决不仅仅是文字的增删或调整,而是折射出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和对学生生命质量、生活品味的高度关切. 尽管历经十年的探索,我们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从几天来的研修作业看,我还是窥见了一些问题:在我们的意念中,在我们的教学中,还是过分强调按照社会规范的需要来教化、设计学生,漠视学生在"德"发展中的个性化需求,忽视"德"对人的生命滋养、对生活品味提升的意义和价值.因而品德教育重规范弱引导、重教化弱点化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其实,从本质上讲,德育是一种以发展人、提升人、引领人为宗旨的活动.因此,基于对课标的理解和对教学现状的反思,我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关切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关切学生成长中所关切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着力促进学生精神的发育和健全人格的自我建构,指导、引领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德性的习得中获得精神的熏染、境界的提升和人生的启迪,从而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和成长的美好,过有道德的幸福的生活. Tags:心中,要有,学生 ![]()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