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渔歌子PPT专用教学设计内容

日期:2017-2-8 14:21 阅读:
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PPT专用教学设计内容,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课件预览

    1学时
1教学目标 评论

1.认识塞、箬、笠、蓑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白鹭、箬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词。

3.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4.通过诗文的学习,能提炼词语,能仿写相关的词句。

5.体会作者蕴含在词中的悠闲自得的情感。

6.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 评论

四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写景的诗歌,对这类诗歌已有所了解。

3重点难点 评论

教学重点:

1.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2.体会作者悠然自得的情感,能提炼词语,并学会仿写。

教学难点:提炼、仿写。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案 评论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背得很响亮,声音也很美。(除《忆江南》) 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谁能在这个字前面加个表示动作的词? 歌。(指名) 对,歌是唱出来的。还有吗?我们还可以说对歌。 这个字前面呢? 诗 (指名2、3位)是,我们可以写诗、作诗、吟诗。 诗词的词呢? 词 (指名2位)(你还知道填词,真了不起。)填词听说过吗?在古代一般说填词。每首词都有词牌名,一种词牌名代表一种曲调。词人根据词牌名规定的字数、韵律填写,就形成了一首词。比如,我们学过的《忆江南》就是词,我们一起来背背。(生背) 一、 揭诗题(1分)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词,我们一起来读课题——(生读),“渔歌子”就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二、 诵诗文(7分) 1.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这首词,自由大声地读读这首词,多读几遍,把词读正确读流利。 2. 谁来读读这首词?(请2位) (1)你把字音都读正确了,而且声音也很响亮。奖励你带领大家读读个词。(箬笠)。(这个词读错了,谁来帮一下他。你再来读一下,读正确。)真不错,谁还想试试? (2)你读得真流利,还真有一些词的感觉。 3. 词,不仅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懂她的大意。现在请大家结合注释,想一想这首词的意思,然后和同桌说一说。(生讨论) 4.大家讨论得很热烈。那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1)只问一个字:归,是何意?(回家) (2)是的。在古诗文里,有一个字也表示回家的意思,而且出现得比较多。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再比如,秦时明月汉时关——,还比如,朝辞白帝彩云间——,看出来了吗,都有哪个字?(还)(出示诗句) (3)对,“还”也是回家的意思。那么,把“还”填到整首词中读一读,有什么感觉? 出示: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还)。 A.(不舒服)为什么填“归”字最舒服呢?我们来看,“归”的韵母是ei。这首词哪几句的最后一个字,她的韵母也是ei呢?(飞,肥) 是的,古人作诗词很讲究一、二、四句的最后一个字(指着板书),通常这些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这样读起来就朗朗上口,这就是押韵。 B.你还懂押韵,真了不起。我们来看,“归”的韵母是ei。这首词哪几句的最后一个字,她的韵母也是ei呢?(飞,肥) 是的,古人作诗词很讲究一、二、四句的最后一个字(指着板书),通常这些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这样读起来就朗朗上口,这就是押韵。 (4)要不我们合作试试,读出这首词的韵味来。 我读一句,你们读一句。(师生合作读) (生读第二句,打断)停一下,节奏慢一些,词的韵味就出来了。我们再来。 对,就这样。我们交换读一读,好不好?你们读一句,我读一句。(师生再次合作读) 很有味道吧,古诗词就可以这样低吟浅诵。 三、 赏美画(20分) 1.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归”是回家的意思,那么“不须归”就是?(指名) 2.是的,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张志和“斜风细雨”都“不须归”了呢?到词中找找原因,和同桌讨论讨论。 (一)“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到下面,就近指定一个同学说戴着箬笠,披着蓑衣,所以斜风细雨都不需要回家了。) 1. 你真聪明,词中明明白白写着呢。(青箬笠一句变红) 2. 箬笠和蓑衣是什么呀?(指名) 你结合了注释来理解,很会读词。 其实,我们看看插图也能明白什么是箬笠、蓑衣,你们看到了吗? 3. 谁来读好这两句,告诉大家,张志和为什么“斜风细雨不须归”。 (1) 原来张志和戴着箬笠,披着蓑衣不需要回家。你想怎么读?(指名) (2) A. 原来是斜风细雨,张志和不着急回家呀。所以你把“不——须——归”读得慢一些。谁再来读一读。 B. 同学们,那是斜风细雨,张志和不着急回家。我们应该把“不——须——归”读得慢一些。谁再来读。 总结:同学们真聪明,一点就通。 (二)“欣赏美景”,斜风细雨不须归 1.还有什么让张志和“斜风细雨不须归”呢?( 景色很美) (1)沈老师听明白了,刚才这位同学其实是在说西塞山的景色太美了,所以即使有“斜风细雨”,张志和也“不须归”了。现在我们回到这两句词里圈一圈,张志和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生圈)。(一、二两句变红) (2)(指名交流、老师圈画) 你们都找全了吗,有遗漏的赶快补上。 2. 同学们,原来是这些美丽的景色让张志和“不须归”了。你们想看看吗?你看。(配乐、欣赏山水画) 3. 闭上眼睛,用心感受,你们能看到更美丽的画面。(师配乐范读) 4. 睁开眼睛,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指名) 西塞山前白鹭飞 你说的画面让老师想起了一句诗:一行白鹭——上青天。你们还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再次说这幅画面,就要引导:第二句诗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桃花流水鳜鱼肥 (1)你说的桃花,让老师想到了“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还有谁想说?(仍旧说这句) (3)鳜鱼你们见过吗?(出示资料)请看。鳜鱼有个更好听的名字,叫——金鳜 5.张志和不仅是词人,还是画家。他的这幅画藏着绚丽的色彩。都有哪些色彩呢? (1)绿色。绿色的什么?对,绿色的西塞山、青翠的西塞山,我们可以叫它——青山。(绿山,换个颜色的词更恰当——青山) (2)白色。对呀,白色的鹭鸶鸟。 (3)红色。红色的桃花,你也能像老师一样,把它概括成一个词吗? 红花——什么花,红色的桃花概括成两个字就是——红桃 粉红——粉红是一种颜色,粉红的——桃花,那就是——粉桃 (4)你看到的水是什么颜色的? (你看到了清澈见底的江水)这么美的水,老师想到了“春来江水绿如蓝”你能像红桃(白鹭、青山)一样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下这是怎样的水吗?(山是青山,那水就是——绿水。) (5)金黄色的,刚才我们说过了——金鳜 (此过程师都在黑板上批注) 5.总结:(指着板书)同学们,张志和真了不起,他的词中有画,画中有词。你们看,他仅用14个字,就让我们看到了缤纷的春景。谁能把这美丽的画面通过朗读带给大家?(指名3个左右) 评价(读得好的): (1)你这一读,让桃花更加绚烂了。 (2)老师仿佛看到了满目翠绿。 评价(有欠缺的): (3)如果你能读好“流水”,就让大家看到绿波漾漾了。听老师读。(师示范)你再试试。(生再读)这次读得美极了。 6.这么美的景色,张志和当然是“斜风细雨不须归”了。现在让我们抬起头,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色。(配乐) 远处有青翠的西塞山,山前,一群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读—— 近处有飘飘悠悠的粉红桃花、慢慢流淌的清清江水、黄白相间的肥美鳜鱼— 更近处是斜风细雨中那个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的不愿回家的张志和—— 7.仿写 (1)张志和由远到近描绘了明媚的春光,其实让他“不须归”的美景远不止这些。让我们到春天的诗句中去找找吧。你记得哪些?(指名4个左右)春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样的诗句。 (一句一句出示,师引读,指名接读,男女读,齐读) 出示: 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你接下去读)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伸手示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伸手示意)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伸手示意)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女生一起读)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男生一起读)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后一句我们一起来读) (2) 透过这些诗句,你看到了哪些春天的景物?(4.5生说,不需全部说完) 你看到了哪些景物?谁还有补充?你看到了碧草,你看到了戏蝶。 (3) 古人往往喜欢用青山、蝶舞、春烟这些景物、意象来吟诗填词,吟咏春天。 出示: 青山 白鹭 绿水 桃花 鳜鱼 流水 红桃 蝶舞 翠柳 红杏 莺啼 微风 细雨 燕舞 春烟 莺歌 黄鹂 杨柳 我们也来试着填一句词,用你填的词告诉大家张志和为什么“不须归”。 出示: , , 不须归。 ① (等2秒)老师先来填,我选了白鹭和鳜鱼,我填的是——白鹭飞,鳜鱼肥。你们选其他的景物接下去填一填。填在练习纸上。 出示: 白鹭飞,鳜鱼肥, 不须归。 (巡视第一组,当场纠正。好的打☆) 师引导:我看到前面有个同学他选了红杏和翠柳,他填的是“红杏翠柳”不须归,填得真好。你们继续。 ②很多同学都填好了,现在我们提高点难度,这样你会填吗?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试着填一填。 出示: 飞,鳜鱼肥, 不须归。 (巡视第二组,当场纠正,好的打☆,两组第一种填法共打7.8个☆) ③写好的同学读给同桌听一听,不恰当的、不顺口的改一改。 (巡视剩下的第三组,关注第二种填法,打3.4个☆) (中间提醒多样填法:紫燕飞、黄莺飞、蝴蝶飞) (4)读完了吗,我们来交流一下。 A.写得真好,不仅要写好,还要吟诵好。你再来吟诵一下自己写的词,相信掌声会更热烈些。(生再读)这是我们班的第一位小词人,还有吗? B.你第二种都会填,真能干。 C.你既会写,又会吟。 D.你是当之无愧的小词人。 E.你毫不逊色。 F.你的词颜色美极了,写出了春天的绚丽。 (刚才老师还发现有些同学确实很像词人,不仅填了词,而且填得很有味道,读起来朗朗上口,老师给他们打上了五角星。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他们的词。指名3.4个) 总结:这样的美景张志和确实“不须归”了。 四、 悟真情(4分) 1.同学们,学古诗词还要联系背景,这样我们不仅能读懂词中景,更能读懂词中情。请同学们拿出抽屉里的小纸条,读一读有关张志和的介绍。 纸条: 张志和,年少时就深受皇帝的赏识,在朝廷为官。但他不喜欢朝廷的勾心斗角,争名逐利,后来也因事被贬官,从此他再也不想做官,于是隐居在太湖一带。他向往自由,爱好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从此,他过上了漫游山水、泛舟湖上、醉心垂钓的生活,过得无拘无束、逍遥自在。 2.读了这段资料,你觉得张志和为什么“不须归”?(指名)你能借用最后两句的形式说说张志和为什么“不须归”吗? 出示: 青箬笠,绿蓑衣, ( )不须归。 谁会说?你来。(指名3、4个) 学生可能会回答:醉心垂钓不须归 向往自由不须归…… 总结:同学们,你们真是说出了张志和的心声,他向往的就是这自由自在的生活。与其说是西塞山前美丽的景色让张志和“不须归”,还不如说是山水间的那份自由自在、悠然自得让他“不须归”了。拿起课本,我们一起来读,读出张志和对美景的迷恋,更要读出他对自由的向往。(生读) 五、书作品 (5分) 1.很多人因为太喜欢这首词,把它写成了书法作品,你们看。 (1)楷书,工整美观。 (2)草书,潇洒自由。 (3)隶书,古朴大方。 2.沈老师也很喜欢写楷书,这是沈老师写的一幅书法作品。 出示:书法作品 (1)你想写吗?要写好这幅作品,我们要写好里面的每一个字,我们一起来写 “鹭”这个字。 示范: 鹭 “足”的提要写得大方,“各”的捺要舒展,这样,提和捺就左舒右展,形成呼应之美。下边的鸟,这笔是方折,这笔是圆折,有方有圆,富于变化。 (4) 请同学们在方格里写两遍。 随时评价:你的字提和捺左右舒展,真漂亮。 这位小朋友将方折和圆折写得很到位。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是一点就通,把“鹭”这个字写得具有书法之美。相信写一幅书法作品也不在话下。 3.你可以临摹屏幕上沈老师的字,完成自己的作品 临摹时要注意仔细观察老师的字,做到一笔一划,横平竖直。(边巡视边说) 随时评价:他观察得很仔细,注意了“塞”字撇捺的舒展,字就漂亮了。 张 志 和 词 风 青 桃 西 细 箬 花 雨 笠 山 不 绿 前 须 蓑 鳜 归 衣 斜 4.谁愿意将自己的作品给大家看呀。(1生) 评价:你很会临摹,这笔模仿得真像。 六、唱诗词(2分) 1.在古代,词是可以吟唱的。现在我们文苑小学给这首词配上了一个曲子,让学生们进行了古诗新唱。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视频) 2.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唱吧。可以拍手唱。还可以和同桌拍手唱。 (第一遍听,第二遍跟着读,第三遍拍手读,第四遍同桌拍手读) 七、总结(1分) 同学们,今天我们当了一回小词人,又写了一幅漂亮的书法祖品,还有滋有味地吟唱了这首词,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感谢大家一节课的陪伴。下课。 板书设计: 渔歌子 唐•张志和 鹭 青山 西塞山前白鹭飞, 白鹭 粉桃 桃花流水鳜鱼肥。绿水 金鳜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Tags:渔歌,PPT,专用,教学设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