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渔歌子ppt及配套教学设计方案

日期:2017-2-8 14:22 阅读:
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ppt及配套教学设计方案,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课件预览

    1学时
1教学目标 评论

教学目标:
    1. 熟读并背诵这首词。
    2.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
    3.感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2学情分析 评论

《渔歌子》是四年级下册的一首词,四年级的孩子对词的学习并不陌生,词中的内容浅显易懂,词人张志和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所以在教学时,通过图片、歌曲充分地让学生进入到景美人爱的意境,让学生与诗人产生共鸣,更深刻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3重点难点 评论

 1.体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
2.感受词的意境美。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由歌曲入手 评论

 一、由歌曲入手,走入《渔歌子》
     1.同学们刚才听了一首很优美的歌曲,和歌曲同时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很多画面,交流交流:在画面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如果让你用词语或者是句子来形容这些画面,你怎么说呢?
     2.刚才的歌好听么?我听到有的同学还跟着音乐唱呢。这可不是一首普通的歌,歌词中含蕴着一首千古流传的经典诗词,你知道是哪几句么?找学生念。
     3.真好,你们刚才念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词《渔歌子》(板书)


活动2【讲授】读,读出词的味道 评论

 二、读,读出词的味道
   (一)读出节奏
    1.(出示整首词)谁来读给大家听?
    2.指导。诗词的读法和文章不一样,诗词在古代都是用来唱的,所以,词句本身就含有很强的音乐感,这就要求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再来试试。
    3.指名读。
    (二)读出味道
    1.都说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诗词很多时候是一幅画,作者张志和在这首词中描向我们描绘了哪些景物呢?
    2.填空: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这山、这水、这白鹭、这桃花,你想填上什么呢?
    (       )西塞山       流水(       ) 

(       )桃花         鳜鱼(       ) 

(       )斜风         白鹭(       )

(       )细雨

(       )箬笠和蓑衣
    3.把这首词中省略的词句补充出来,连起来说一说。
    4. 好一幅宁静美好的江南春景图啊!这青的山,白的鸟,粉红的桃花,青绿的流水,吹面不寒的微风,细如牛毛的细雨,真是让人感觉“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作者用27个字就把这幅图画给描绘了出来,快让我们中这首词中感受这份宁静和美好吧。

活动3【讲授】自学研讨,感受词人的思想感情 评论

三、导学研讨

出示学习提示:

1.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串讲诗词的意思;

2.这首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的感受。      

1.学生自学研讨。

2.师生交流汇报。  

3.走进诗人的内心

(1)与哥哥的词对比读

引:张志和陶醉于这山水之中,迟迟不归,他的哥哥张鹤龄担心他一直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出示词)

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生合作,对比读词。

(2)了解词人的生平,走进人物内心。

引:为什么哥哥的声声呼唤,唤不回张志和回家的心意?难道仅仅是景美吗?

生说说自己在课外了解到的作者的背景。

(出示简介)了解词人生平、背景。

词人为什么不愿意归去?(生:张志和厌倦了朝廷的争斗,不想回去。)

 “字字看来皆是景,声声细味总是情。”我们在词中优美的景色背后,还读出了词人不愿意回归朝堂。

引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3)词人钓到了什么?

引:张志和垂钓仿效姜太公,用的是直钩,而且不设饵。好友颜真卿笑他什么也没有钓到,但他却说,钓到了很多。词人钓的是什么?(生:悠闲自得/舒适的生活……)

板书:悠闲自得

(生配乐齐读词)

活动4【作业】积累背诵,感受词的魅力 评论

四、积累背诵。

   这首词已经整整流传了一千多年,整首诗都已经是千古绝唱了。让我们背一遍吧。


Tags:渔歌,ppt,配套,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