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我的母亲PPT

日期:2016-6-9 16:33 阅读:
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八年级语文我的母亲ppt的图片及文字,希望对大家进行课件备课时候有所参考:
  【教学目标】
  1. 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传的语体特征。
  2. 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 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ppt图片:

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 文档内容八年级语文我的母亲

胡适 我的母亲

归纳

阅读1

感知

扩展

阅读2

作者

阅读3

中国谁取得的学位最多?

胡适

一生取得35个博士(包括名誉博士)学位。

作者

胡适

(1891~1962)

现代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

胡适是安徽绩溪人,1891年出生于上海。原名嗣穈,字适之。幼时就读于家塾,习四书五经。

胡适故居

父亲胡传 母亲冯顺弟

  1904年赴上海,入梅溪学堂、中国公学等校。

  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4年在康奈尔大学获文学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读哲学。

留学时期

北大时期

  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

1938年出任驻美国大使

抗日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校长

在纽约

1949~1957年

旅居美国

1958年任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长。1962年病逝于台湾

胡适墨迹

  胡适一生著述宏富,在多方面有巨大成就。

胡适墨迹

预习课文 整体感知

课文写了母亲哪方面的事?

对我的管教;

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

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课文具体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我说了轻薄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阅读 前4自然段

第一段写自己童年的身体、性格特点。其中表示自己性格特点的句子是:

我总是文绉绉的。

“文绉绉”是什么意思? “绉”该怎样读?

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zhōu

这一性格的主要成因是哪两点?

自身的原因: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母亲的原因: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野蛮”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指身体强健,敢于淘气、冒险。

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穈先生”。 “穈” 怎样读? 你知道为什么叫他“穈先生”吗?

胡适原名嗣穈,又 “像个先生样子”,所以……

mén

第2段,写自己儿时“最活泼”的游戏是什么。

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田里做戏。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

“居然”是什么意思?

竟,出乎意外地

这一段流露出对儿童游戏生活的什么感情?

追念 惋惜

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这两句话很有分寸,说说你的理解。

“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

“算是”、“一点”又表明了谦虚的态度。

第3段写作者9年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却失去了两次“发展的机会”。用自己的话概述:是哪两次“发展的机会”?

一是在族长们的反对下失掉了学音乐的机会;

二是在先生的“大骂”、“撕毁”的遭遇中“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

但这9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究竟”一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起到什么作用?

毕竟。

强调“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

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恩师”改为“老师”, “慈母”改为“母亲” 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

“恩师”“慈母”饱含感激之情。

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前三段作者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是贫乏、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

这篇课文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历程,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阅读5-7 自然段

领起这几段内容的一句话是: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补充说明 关于“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胡适的父亲胡传生前在台湾做台东直隶州知州。1895年7月病死。这时胡适只有3岁8八个月。

在这种情况下,胡适的母亲担起了“慈母兼任严父”的双重责任。

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慈母”之“慈”表现在:

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严父”之“严”表现在: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

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我说了轻薄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管束”可以换成“管理” 吗?

不可。

“管束”的对象一般是孩子、学生;意思侧重在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管理”的对象和意思要宽泛得多,包括机构、人员、事务、物品等。

这几段有详有略,其中详写的是:

我说了轻薄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补充:胡适的母亲重视教育投资

  我们家乡的蒙馆学金太轻,每个学生每年只送两块银元。先生对于这一类学生,自然不肯耐心教书,每天只教他们念死书,背死书,从来不肯为他们“讲书”。

  我一个人不属于这“两元”的阶级。我母亲渴望我读书,故学金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六块钱,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十二元。这样的学金,在家乡要算“打破纪录”的了。我母亲大概是受了我父亲的叮嘱,她嘱托四叔和禹臣先生为我“讲书”:每读一字,须讲一字的意思;每读一句,须讲一句的意思。我先已认得了近千个“方字”,每个字都经过父母的讲解,故进学堂之后,不觉得很苦。(胡适《九年的家乡教育》)

阅读 其余部分

“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是怎么回事?请参读胡适的自述:

  我父初娶冯氏,结婚不久便遭太平天国之乱,同治二年(1863)死在兵乱里。次娶曹氏,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女儿,死于光绪四年(1878)。我父亲因家贫,又有志远游,故久不续娶。到光绪十五年(1889),他在江苏候补,生活稍稍安定,才续娶我的母亲。我母亲结婚后三天,我的大哥嗣稼也娶亲了。那时我的大姊已出嫁生了儿子。大姊比我母亲大七岁。大哥比她大两岁。二姊是从小抱给人家的。三姊比我母亲小三岁,二哥三哥(孪生的)比她小四岁。这样一个家庭里忽然来了一个17岁的后母,她的地位自然十分困难,她的生活自然免不了苦痛。(胡适《九年的家乡教育》)

写母亲作为当家后母之难,主要写了哪三件事?各表现母亲什么品性?

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表现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

如何与我的两个嫂子相处——表现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

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表现母亲的“刚气” 。

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这是以身示范,是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是紧扣“母亲是我的恩师”。

不仅写“言教”,更写 “身教”。

写“大哥从小便是败子,吸鸦片烟,赌博……”意图何在?

烘托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

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很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 写两个嫂子“最不懂事”、”气量很窄小”意图何在?

烘托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

概括结尾一段的大意

写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

这一段运用哪一种描写方法?

侧面描写。

我14岁(其实只有12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作者当时已是大学者、大名人,却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这合适吗?

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连用三个“如果”,起什么作用?

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体现了作者谦虚、不溢美、不自夸的美德。

老师提示: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和气”“宽恕人”“体谅人” 有口皆碑。

“一丝一毫” “一点点”也体现谦虚美德。

归纳    复习

胡适先生的母亲一人有三种身份,这就是:

慈母

严父

恩师

本文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

做为慈母之仁慈;

做为严父之严格;

做为恩师的谆谆教诲;

待人宽容、善良、温和;

也不缺乏刚性。

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质朴,毫无夸饰。

用真切的叙述表达发自内心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读一读,写一写

翳 责罚 管束 气量

广漠 宽恕 质问 文绉绉

扩展   迁移

胡适《先母行述》节选

先母所生,只适一人,徒以爱子故,幼岁即令远出游学;十五年中,侍膝下仅四五月耳。生未能养,病未有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亦未能见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

胡适网上导读

胡适生平简介

乡村母亲和博士儿子

国学大师胡适

胡适:九年的家乡教育

再 见

Tags:我的母亲,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