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阿炳在1950PPT

日期:2016-6-6 11:55 阅读:
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八年级语文阿炳在1950课件ppt的图片及文字,希望对大家进行课件备课时候有所参考: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生字生词,了解阿炳的悲惨身世,学习本文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人物命运的写法。
  2、解说词中将记叙、议论、抒情和说明融为一体,增强真实感的特点。
  3、梳理文章结构,了解阿炳的经历和他的《二泉映月》;了解电视媒体声画结合的特点,将解说词与同期声结合起来叙事写人。
  4、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培养对祖国民间艺术的热爱。

ppt图片:

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 文档内容八年级语文阿炳在1950课件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日本著名的世界级指挥大师小泽征

尔听完《二泉映月》后,感动

得双膝跪地,泪流满面。是什

么使得这位指挥了无数场演出

的指挥大师如此动情呢?就让

我们一同来感受音乐的魅力吧!

二泉映月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乳

名阿炳,江苏无锡人。从小随做道士的父亲在道

观里长大,道士们做道场的乐器竹笛、三弦、二

胡、琵琶等乐器逐渐全都学会。十五六岁时,已成长为无锡道教界一名出色的乐师。1928年,双目失明,人们从此习惯地叫他瞎子阿炳。由于社会动乱、生活无着,道产也变卖一空,他开始了流浪的卖艺生涯。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这种比乞丐强不了多少的流浪卖艺中度过的。阿炳演奏的许多乐曲,都是他自编的,《二泉映月》就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乐曲就像他悲惨一生的真实写照,作品的旋律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乐曲有时像对美好景色的回忆

有时又像对黑暗社会的控诉,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在旧社会饱尝辛酸的感受和倔强不屈的性格,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词语积累:

稀罕:

稀奇。

巅峰:

顶峰。

耗尽:

用尽。

截然不同:

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高山仰止:

原意是品德像大山一样崇高的人,说就会有人景仰他。文中形容人们听到好的音乐作品后,欣喜之余景仰之情油然而生。

千古绝唱:

千百年来音乐造诣最高的作品。

1、文题为何要突出阿炳在1950?1950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民间音乐家祝世匡和黎松寿录下了阿炳的二胡曲 , 使阿炳的音乐得以传承。

2、录音后,阿炳有什么表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激动、瞪大眼、摸、抱牢、不肯放手(动作、神态).他为自己的音乐有了传承的机会而激动不已

课文整体内容感知

录音的缘由

录音的经过

录音的结果

阿炳的艺术生涯

阿炳的坎坷人生

(倒叙、插叙)

录音及命名的经过

录音后不久阿炳病故

人物回忆(详)

(略)

抢录《二泉映月》这一文化遗产的意义

成为代表中国民族音乐的世界性曲目

阿炳 在1950

中 心 思 想

文章主要通过介绍阿炳在世的最后一年,中央音乐学院的两位音乐家来到刚解放的无锡为民间艺术家阿炳录音的经过,介绍了阿炳的人生经历,也叙述了《二泉映月》成为世界名曲的经过,赞扬了阿炳饱经沧桑却仍然坚强不屈的性格。

写作特色

1、本文在叙事方式上最显著的特点是:由多个人、多角度地叙事。这样多角度、多层面地叙事,增强了所述人物、事件的真实性;众多人物的同期声采访既增添了历史感,也增添了现场效果;与此同时,也增加了电视画面的可看性。解说词中则又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和说明。

2、文章还发挥电视媒体声画结合的特点,将解说词(宋体字)与人物同期声(楷体字)结合起来叙事写人

3、以事实报道为基础,通过事件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事实因果的探究、相关问题的评述,揭示和升华事件的本质。

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为阿炳写一个100字左右的小传。

Tags:阿炳,1950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