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芦花荡PPT

日期:2016-5-6 10:21 阅读:
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芦花荡》课件ppt的图片及文字,希望对大家进行课件备课时候有所参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探究人物的英雄性格,领悟文中人物描写方法和环境描写的作用,提高学生进行人物描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ppt图片:

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 文档内容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芦花荡》课件

芦花荡

孙犁

美丽的白洋淀,水光天色,四季竞秀,叠叠荷塘,莽莽芦荡。

春光降临,芦芽竞出,满淀碧翠;每到盛夏,荷绿花红,

岸柳如烟,时逢金秋,芦花飞絮,稻谷飘香;隆冬季节,

坚冰似玉,坦荡无垠。

花开时节,鹅绒绒的芦花,搔首弄姿,扭捏作态,掀起层层絮潮,引来队队鹭鸶,双双野鸭。于是整个芦苇海中,充满了生气,撞击出诗的韵律,叩击着人们的心扉。

古往今来,白洋淀不仅以她的美丽环境、富饶的物产

而闻名遐迩,更令人广为传颂的,还有她光荣而悲壮

的革命历史!

孙犁,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芦花荡》与《荷花淀》为“姊妹篇”。

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其创作风格的集子是《白洋淀纪事》。

语言风格:细腻优美,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有“小说的诗”“诗的小说”美称。

文体常识积累卡片

小说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虚构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刻画人物的方法:

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河北宛平卢沟桥制造事端。中国守军奋起抵抗的作战。亦称“七七”抗战、“七七”事变。“七七”事变发生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愤,声讨日本侵略军。“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揭开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全面抗日民族战争……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1945年8月)。

背景

情节结构

第一部分(1-8):序曲,介绍老英雄的工作环境,任务和性格.

第二部分(9-19):开端,写老英雄载了两个女孩子回芦花荡.

第三部分(20-54):发展,写老英雄船上的大女孩“挂花”了.

第四部分(55-62):高潮,写小女孩眼看这场英雄行为的发生和经过.

人物:

主要人物:

对其描写方法:

正面描写:

人物形象

老头子、大菱、二菱

老头子

外貌描写(如P.11第3、4段)

行动描写(如P.17-18第55、57、61段等)

语言描写(如P.14第21段等)

心理描写(如P.16第47段)

侧面描写:如第8段;第1段首句中的“呆望”;以及文中对

二菱怀疑、不信任老头子的描写,都从侧面描写了

老头子的英雄行为。

老头子的性格核心:

“过于”一指“非常”,二有“过头”的意思。所以,本句话既有非常自尊自信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

——“过于自信和自尊”

1.过于自信:

如 P.11第5段“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

P.12第10段“安心睡一觉吧……”

P.14第21段“不怕,探照灯照不见我们”

P.15第31段“他打不着我们

P.11第6段“每天夜里……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人物形象分析

2.过于自尊:

如 P.15第38、39段 知道女孩因为他的不慎而受伤后十分难过“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P.16第47段由自尊自信激起他对日本鬼子无限的怒火;

P.16第51-54段 女孩与老头的对话,表现老人的自尊。

具体性格特征:

有爱国抗日的热情,有老当益壮的气概;自尊自信,固执任性;爱憎分明,有勇有谋。

人物形象分析

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

环境描写

例子:

1、 P.10第1段

2、P.10第2段“月明风清的夜晚,……奔着东南去了”

3、P.12第9段“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4、P.15第38段“月亮落了,……有些飒飒的风响”

5、P.17第59段“水镜子一样的平……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6、P.18第62段“鲜嫩的芦花……正在迎风飘撒”

作用:渲染故事的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给作品增添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

2、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A、他狠狠地敲打,向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烘托作用:这是老头子看到的美景,衬托出老英雄在痛打鬼子时内心萌发出的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

B、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象就是天上。

渲染气氛的作用:在鬼子监视下芦花荡的夜晚显得宁静,但宁静中又带有几分恐怖。

环境

险恶、诗情画意

人物

老头子

性格特征:过于自信和自尊。

外貌特征:干瘦却特别有精神,

眼光尖利明亮。

情节

夜里护送;孩子受伤。

第二天,智斗日寇,报仇血恨。

总结

小说描写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白洋淀人民对敌斗争的生活,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大女孩受伤,第二天严惩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赞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通篇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中心思想

下课

Tags:芦花,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