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桃花源记PPT

日期:2016-5-3 13:03 阅读:
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语文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教学课件:42页ppt的图片及文字,希望对大家进行课件备课时候有所参考: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
  3、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4、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5、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ppt图片:

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 文档内容语文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教学课件:42页

说课: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是九年级语文教师高杨,我参赛的课题是《桃花源记》,课型是复习课,下面进行我的说课。

《桃花源记》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年代,在文中他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世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本文无论是在语言、结构,还是在思想、写法上都堪称是学习的经典。

一、在本节课的设计理念上,我要把握住五个“注意”,以达到预设的教学亮点,体现我在复习课教学中的特色。

1、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我利用多媒体手段,力争让课堂有声有色。

2、注意抓住中考考点复习。让学生的复习系统化,有针对性,体现有效教学。

3、注意授之以渔。复习课上,方法的引导胜于知识的传授,会学才是目的。

4、注意知识间的链接。同一文体、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的拓展,让学生养成归类整理的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能力。

5、注意检测与训练。复习课夯实基础是前提,题型训练才是关键,这样学生的知识才能得到整合,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二、教学流程及其教学意图

1、情境导入。引名言,联系生活实际,自然导入复习课题。目的是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共鸣,产生学习的欲望。

2、明确考点。学生自由发言,总结考点。目的是让学生养成总结知识点的习惯,把握中考方向,有针对性地复习。

3、文学常识。了解作者、把握背景及文体。目的是为了准确地掌握文章主旨作铺垫,拓展“记”的文章,养成归类习惯。

4、基础闯关。目的是落实文言字词句的积累,夯实文言基础知识,交给学生学习方法。

5、理清脉络、理解文意。目的是明确叙事线索,掌握重点语句的出题点,理解文章主旨,为试题体训练做准备。

6、拓展延伸。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的链接,目的是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内涵。

7、中考练兵。中考题型的练习,目的是检验复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增强复习乃至中考的信心。

8、质疑总结。目的是给学生质疑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总结激励,鞭策学生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9、作业设计。目的是巩固课堂学习成果,学以致用,又学会变会学。

10、板书设计。目的是抓住重点,便于记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复习课:

中考文言文考点:

1、掌握文学常识。

2、理解常见诗词在文章中的含义。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写作方法。

一、文学常识:

1、作者回顾

2、写作背景

3、文体知识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基础闯关:

第一关:背书关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第二关:积累关

通假字:

便要还家

古今异义:

A、芳草鲜美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无论魏晋

E、不足为外人道也

F、诣太守,说如此

一词多义:

A、舍 便舍船 屋舍俨然

B、志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C、寻 寻向所志 寻病终

一义多词:

A、悉如外人

B、咸来问讯

C、皆出酒食

A、便要还家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重点实词:

缤纷 仿佛 才通人 豁然开朗

俨然 属 外人 阡陌交通

黄发垂髫 要 绝境 无论

具言 便扶向路 诣 叹惋

及郡下 遂 寻向所志 规

未果 寻病终 问津

支你一招:

通假字要勤整理

一词多义要分清

古今异义要归纳

词类活用记心中

重点词语别放过

第三关:译句关

翻译下列句子: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C、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汉,无论魏晋。

译句锦囊:

1、要字字落实,注意重点 字词的解释。

2、补充出省略的成分。

3、要调整语序。

4、在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还应该努力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易考句子:

1、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等)。

2、运用修辞语句(如:排比,对偶等)。

3、含有重点词语的语句(如: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4、主旨句,反映作者情感,蕴含哲理,结构上起一定作用的语句等。

三、理清脉络,理解文意:

1、明确本文的线索。

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复寻桃花源

2、用原文语句回答。

A、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是 。

B、渔人初见桃花林的感受是 。

C、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是 。

D、写桃花源社会平静的语句是 。

E、写桃花源内人们生活恬适的语句是 。

F、文中与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 。

G、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 。

H、“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

I”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

3、小组合作探究:

①、作者在文中寄托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

②、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虚构一个与黑暗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四、拓展延伸:

陶渊明在文章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这种淳朴安宁、恬淡的心境在他的其他作品中有所体现吗?谈谈你的看法。

五、中考演练场:

1、 2006年温州中考试题

2、2007年北京中考试题

3、2008年吉林中考试题

4、2008年山西中考试题

2006---温州 中考课内文言文试题答案(12分)

1、访问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2、①咸(皆) ②通“邀”,邀请

3、(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007---北京 中考课内文言文试题答案(10分)

1、D

2、①通“邀”,邀请 ②计划(打算)

3、①仅容一个人通过②就顺原路回去

4、答案要点:

①桃源人文与人从哪里来。

②桃源人想与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

③桃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

④桃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

2008---吉林 中考课内文言文试题答案(10分)

1、饮酒(归园田居)

2、①交错相通 ②通“邀”,邀请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

5、围绕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即可。

2008---山西 中考课内文言文试题答案(8分)

1 、①类 ②通“邀”,邀请

2、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示例: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贫穷,人与人之间能和睦相处,科学技术发达,社会文明进步。

送你一把金钥匙:

牢记重点字词句,

夯实基础别小视。

温习作者及背景,

促进理解变能力。

复习中心和写法,

篇篇归纳和整理。

瞄准中考要精炼,

文意分析巧联系。

布置作业

1、依据中考考点复习

《陋室铭》

2、整理复习笔记

再见!

Tags:桃花源,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