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课时教学实录

日期:2016-3-2 09:33 阅读:
杨飔绮  

地区: 重庆市 - 重庆市 - 涪陵区

学校:重庆市涪陵城区第一小学校

1课时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描绘、敏捷、欣喜若狂、形态各异”等词语。
2、能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3、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2学情分析

10岁左右的孩子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但并没接触太多的科学知识,因此,本文的教学应结合这一实际来展开。对于恐龙的了解,学生有大量的资料,但并未深入去体会,尤其对恐龙的演变过程,学生了解很少,所以资料的补充应作为我班学生的重要学习环节。同时,在语言文字的体会上,我班学生已初步具备理解词、句的能力,但还需要作进一步训练。所以,个案设计应以重点段的学习为主。

3重点难点

1、重点: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难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同学们,我们知道大约两亿年前,美丽的地球曾经被一种强大的爬行动物所主宰,它们就是——(龙) 喜欢恐龙吗?

2、交流恐龙知识。(你们知道有哪些有关恐龙的知识)

3、揭题。今天我们也随科学家一起去探索恐龙的奥秘,板书补充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有哪些恐龙飞?是怎样飞的?会什么要飞?)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按要求读课文。

(1)读准生字词,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文中有大量描写恐龙和鸟的词语,读准这些词语;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二、学习生字词

1、字词检查: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检查一下生字词掌握得怎样?出示词语指名分行朗读:

笨 重 迟钝 凶猛异常

轻灵 敏捷 温顺可爱

繁衍 树栖 轻盈 五彩斑斓 凌空翱翔

鸟翼 支撑 后裔 庞大家族 茹毛饮血

欣喜若狂 点睛之笔 时空隧道 数十吨

脑颅膨大 毋庸置疑 天之骄子 中生代

(1)第一、二行:了解三对反义词。

(2)第三行、第四行写鸟、恐龙的词语:读准“栖” “裔”,理解“后裔、繁衍”的意思,课文中说谁是谁的后代,提醒“盈”的书写。

(3)了解写鸟的两个词语:“五彩斑斓、凌空翱翔”,后两个是写恐龙的。理解“茹”,再理解整个词语

(4)补充有关“中生代” 的资料。

2、交流学生所提的问题。

三、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它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学生交流读书收获(预设:鸟类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或“一部分恐龙演化成了鸟类。”)教师点拨:课文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板书:恐龙 鸟类

2、课文第一自然段有一句话概括了全文,请你读读把它画下来:

出示句子朗读: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也可以是: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

(1)指名朗读句子。说说你对句子有哪些理解。

(2)理解“一支、漫长”结合插图理解“中生代时期”(猜猜这时期离我们现在有多久)(7000万年)

(3)对比朗读理解“一支”,感受课文语言表达的精确:

(4)质疑。读完这句话,我们不禁要问:科学家凭什么说鸟儿是从一支恐龙演化而来的呢?同学们接着默读第二段,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四、寻找根据

1、生默读第二段,想想每句话所写的内容。

2、交流;

师:这段都读懂了吗?我来考考你们(出示句子)你能按课文的顺序重新排列吗?

①发现带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

②没有找到相关化石;

③发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④提出亲缘关系的假说

3、生交流后学习资料袋(了解相似之处)

交流资料袋学习收获。

师过渡:今天我们发现恐龙化石是如此的简单,可当时科学家为了找到这块化石那可是费尽了千辛万苦。好好地读读第二自然段,努力地把自已的情感融入进去,读着读着,你体验到一种怎样的感情?

1、学生自读。

2、交流情感,感受“欣喜若狂”,(引导咀嚼:怎样个欣喜?为什么欣喜,触摸科学家的艰辛)感受“赫胥黎”怀着崇敬的心情读着他的名字。

3、练读“辽西发现……点睛之笔”

五、课堂练习

1、读一读,填一填:

⑴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   )经过(   )的演化,(   )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⑵ 亿万年前,一种(    )羽毛的恐龙(     )同类,飞向蓝天,

(     )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同学们,我们知道大约两亿年前,美丽的地球曾经被一种强大的爬行动物所主宰,它们就是——(龙) 喜欢恐龙吗?

2、交流恐龙知识。(你们知道有哪些有关恐龙的知识)

3、揭题。今天我们也随科学家一起去探索恐龙的奥秘,板书补充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有哪些恐龙飞?是怎样飞的?会什么要飞?)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按要求读课文。

(1)读准生字词,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文中有大量描写恐龙和鸟的词语,读准这些词语;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二、学习生字词

1、字词检查: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检查一下生字词掌握得怎样?出示词语指名分行朗读:

笨 重 迟钝 凶猛异常

轻灵 敏捷 温顺可爱

繁衍 树栖 轻盈 五彩斑斓 凌空翱翔

鸟翼 支撑 后裔 庞大家族 茹毛饮血

欣喜若狂 点睛之笔 时空隧道 数十吨

脑颅膨大 毋庸置疑 天之骄子 中生代

(1)第一、二行:了解三对反义词。

(2)第三行、第四行写鸟、恐龙的词语:读准“栖” “裔”,理解“后裔、繁衍”的意思,课文中说谁是谁的后代,提醒“盈”的书写。

(3)了解写鸟的两个词语:“五彩斑斓、凌空翱翔”,后两个是写恐龙的。理解“茹”,再理解整个词语

(4)补充有关“中生代” 的资料。

2、交流学生所提的问题。

三、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它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学生交流读书收获(预设:鸟类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或“一部分恐龙演化成了鸟类。”)教师点拨:课文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板书:恐龙 鸟类

2、课文第一自然段有一句话概括了全文,请你读读把它画下来:

出示句子朗读: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也可以是: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

(1)指名朗读句子。说说你对句子有哪些理解。

(2)理解“一支、漫长”结合插图理解“中生代时期”(猜猜这时期离我们现在有多久)(7000万年)

(3)对比朗读理解“一支”,感受课文语言表达的精确:

(4)质疑。读完这句话,我们不禁要问:科学家凭什么说鸟儿是从一支恐龙演化而来的呢?同学们接着默读第二段,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四、寻找根据

1、生默读第二段,想想每句话所写的内容。

2、交流;

师:这段都读懂了吗?我来考考你们(出示句子)你能按课文的顺序重新排列吗?

①发现带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

②没有找到相关化石;

③发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④提出亲缘关系的假说

3、生交流后学习资料袋(了解相似之处)

交流资料袋学习收获。

师过渡:今天我们发现恐龙化石是如此的简单,可当时科学家为了找到这块化石那可是费尽了千辛万苦。好好地读读第二自然段,努力地把自已的情感融入进去,读着读着,你体验到一种怎样的感情?

1、学生自读。

2、交流情感,感受“欣喜若狂”,(引导咀嚼:怎样个欣喜?为什么欣喜,触摸科学家的艰辛)感受“赫胥黎”怀着崇敬的心情读着他的名字。

3、练读“辽西发现……点睛之笔”

五、课堂练习

1、读一读,填一填:

⑴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   )经过(   )的演化,(   )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⑵ 亿万年前,一种(    )羽毛的恐龙(     )同类,飞向蓝天,

(     )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

Tags:飞向,蓝天,恐龙,课时,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