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对相关从业人员的的技能素质和职业素养也越来越高,中职院校便成为了培养该支队伍的主要阵营。为适应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中职院校必须走出一条特色的办学之路。但是,如果不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讨论办学特色将沦为空谈。因此,加强内涵建设是形成办学特色的基础。在中职院校,必须在专业内涵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取得新的突破,方可破土而出,迎接到明天的朝阳。 关键词:办学特色;内涵;办学质量 随着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特别是装配制造类技能人才的需要越来越紧迫。因此,中职院校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但在机遇面前同样面临着挑战。 一、中职院校发展与挑战并存 (一)中职教育面临着新一轮发展的新局面 从中职国重学校建设和2010年国家启动全国中职国示学校建设以来,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不容乐观的是在中职教育规模越来越大的同时,中职学生流失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中职毕业生就业难与一线实用型人才严重短缺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这说明我国中职教育发展走到了必须进行结构调整的新时期,中职学校必须进行新一轮创新,才能在发展的浪潮中占得一席之地,否则只能是逆水行舟。 (二)中职教育进行教育创新势在必行 所谓教育创新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人格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及方法。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则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方法观,因此必须改变"重教法,轻学法"、"重演绎,轻归纳"、"重讲授,轻操作"、"重描述,轻直观"、"重知识、轻实践"、"重单一技能,轻综合能力"等倾向。因此,职业教育创新的改革方向应为:以能力(含智能和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媒体,以学生学习掌握职业技能为重心,以专业课类型为划分依据,个性化的、综合包容性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模式。实现职教方法由理论性、封闭性、单一性、师生偏离性向实践性、开放性、系统性、师生互动性的模式转变。在理论上重视系统和综合,在实践中探索"方法群"的结构模式,把代表职教特色的"专业技能教学"作为教学方法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的重中之重。 二、中职院校必须走特色的办学之路 (一)培养行业带头人是专业具有特色的前提 中职院校所开设专业的教师中,若没有相关行业的带头人,那么该专业也无特色可言,因此中职院校应注重对专业教师的培训。 通过培训,使教师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现代教育思想、专业知识与学科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研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显著提高,使他们成为高素质、高水平、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示范作用的“专家型”教师。 行业带头教师是整个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专业发展的希望。行业带头教师思想素质、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未来的发展,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建设一支能发挥示范表率、指导带动、辐射影响作用的业带头教师,是学校实施学科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 (二)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是形成办学特色的基础 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没有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必将成为空中楼阁。不加强内涵建设,讨论办学质量将沦为空谈,加强内涵建设是形成办学特色的基础。在中职院校中,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工作,基于此,中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应坚持立足于相对独立设置学校的要求和标准,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牢牢抓住专业教学这一主线,在专业内涵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取得新的突破: 1、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 “职业”教育 就是 “就业”教育, 就业乃民生之本,它关系到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社会稳定,涉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关系到全局的一件大事。因此,中职院校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推动学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2、在专业设置与开发方面 学校专业设置与建设,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科学合理地设置和调整专业,是中等职业教育主动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完成教学活动和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工作。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就要求中职院校专业的设置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满足社会需求,从职业和工作岗位出发进行专业设置,专业设置及其对口就业率是衡量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还应考虑市场需求和产业定位,坚持缺什么专业人才,学校就设置相应专业的策略。学校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设立有行业代表参加的专业管理委员会。遵守适度超前和服务为本原则。在具体的专业设置过程中应该做到:(1)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地区行业经济发展规模,人才需求和改革调整趋势,按照企业、行业的实际情况及市场需求来设置专业。(2)根据行业特点,划分专业做到宽窄并存。 3、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所谓双师型教师,单从字面上解释就是要求教师既能上专业理论课,还能够带班实习。但是,在具体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双师型教师的实际内涵更丰富。 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其目标就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其依托就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在现代职业教育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传统的、单一的理论教师或实习教师已明显不能胜任现代的教育的方式方法,因此,必须逐渐向双师型教师发展。 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要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就需要有高水平的教师,只能讲不能练,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是不可能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的。要培养技能型人才,需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乃当务之急。 4、树立职业教学新观念,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 在“理论够用,专业面广,注重实践,培养能力,力求创新,面向市场”的中职教学指导思想的指导下,各中职院校应不断加强师德、师风、教风、学风建设。进一步完善了领导听课制、学生评教制和教师互学互评制,使全校教师在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生评课满意率不断上扬。 教师应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要竭力运用课件制作、微格教学、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尝试运用“问题教学”、“案例教学”、“合作教学”、“现场教学”等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产生动机,动机引发行为。如果学生对某个学科厌烦,或者由于某种原因对某位教师有偏见,那么,这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不可能调动起来。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不在于教学生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学生有爱好学习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由此看来,能否有效地启迪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极为重要的,是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设置问题情景的关键。 5、加强实践教学,在“产学合作”方面 中职院校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首先确立“面向市场、突出技能、服务就业、提高素质”的质量方针,不断加大技能训练课的比例,突出技能培训,以专业技能为核心,推动专业理论与实践课“一体化”教学,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其次还应根据学校“实践教学,产学合作”的要求成立学生实训中心,并派专人负责,不断建立教育教学实训基地,逐步实现教学、实训、就业一体化。为了保证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各中职院校还应建立相应职业技能鉴定站,为学生技能的增长和提高搭建一个平台,并且实施“一书多证”制度,要求学生除了毕业证外,还必须拥有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 Tags:内涵,质量,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