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众所周知,我们周围有时会发生因消极情绪而引发的悲剧,或出现因泄愤报复他人和抑郁自残的情况。当消极情绪能量达到一定的度时,就会导致伤害自己或伤害他人的结果。而人产生消极情绪主要是由外部的负性事件引起的。因此,本文提出“负性事件下消极情绪能量积聚”这个命题,目的在于总结负性事件下消极情绪对人的危害,并分析成因,提出对策。 论文关键词:负性事件;消极情绪;危害;对策 一、负性事件下消极情绪能量积聚理论 “负性事件下消极情绪能量积聚”主要是指人在经历重大负性事件或微小又持久的负性事件后,因消极情绪不能调节而产生能量积聚的现象。消极情绪是指个体由于不良事件的刺激,如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遭受挫折而产生的情感,包括忧愁、悲伤、愤怒、紧张、焦虑、痛苦、恐惧等。 1. 多数情况下,负性事件导致消极情绪能量积聚容易给自己、他人或社会带来难以估计的危害 消极情绪能量积聚对人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对身体健康的危害。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当人产生的消极悲伤情绪超过正常的生理限度时,就会造成生理机能失调,导致免疫能力下降,引起疾病的发生,严重的还会导致癌症等恶性疾病的发生。 其二,对个人行为的危害。当人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到消极情绪的某一点,情绪不能调节而失控时,容易产生重大行为偏差,伤害自己或伤害他人。 其三,对工作的危害。在消极情绪的影响下,人们的注意力受到干扰,工作潜力不能有效正常发挥,不能以平和、宽容、友爱的心态对待他人,容易把不好的情绪转嫁给他人,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当人们在负性事件下产生消极情绪时,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生理基础不一样,应对消极情绪的能力也不一样。当人的心态比较平静时,无论是思考还是行为都比较理性和规范,但当受到情绪的强烈影响时,其思考和行为将会受干扰。心理学研究证明,当人过于激动、情绪失控时,智商几乎为零。 2. 少数情况下,负性事件导致消极情绪能量积聚能成为人们发展的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有时这两方面可以相互转化。对于我们前进道路上出现的不利因素,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将其转化成有利因素,这就是人的智慧所在。自古英雄多磨难,挫折和失败往往是成才者的摇篮。可现实生活中能理智地化解消极情绪,并把不良因素作为个人发展动力的人毕竟是少数。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作为个体的人为了自身的发展,在与自然和社会群体的共处中经历了各种磨难,他们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心灵伤痛是现代人很难想象的。他们在极其困难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下,克服了各种困难,在生存中学会了求发展。 人的伟大和智慧之处在于看到负性事件下消极情绪对人身心的危害,并能勇敢面对,用坚强的意志和理性去化解消极情绪,用新的创造成果去弥补已有的损失。 3. 青少年是负性事件下消极情绪能量积聚危害的重点对象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和家长重点培育的对象,他们承担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在当前社会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背负着学校和家庭的期望。青少年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他们的心智还未发育成熟,心理脆弱,耐挫能力差。一旦经历挫折,极易产生消极情绪。 青少年的情感健康应该引起多方关注。过去较多见于成年人的精神障碍,现已呈现迅速年轻化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表示,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患者将增长50%,将成为致病、致死和致残的五大原因之一。中国青少年的精神卫生状况更令人担忧。我国的一项调查显示,17岁以下的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等方面。焦虑、恐惧、忧郁等发生在成人身上的心理问题也经常在孩子们身上出现,很多孩子甚至有自杀倾向。二、负性事件下消极情绪能量积聚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1. 关注学生的情绪健康,调动学生学习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情绪是伴随着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人们学习或工作的效率,反之,消极的情绪则会降低效率。显然,情绪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工作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残酷的现实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觉和关注。 在社会的竞争压力下,学校仍然把智育放在首位,学生的情感教育被忽视。2008年3月上海某区对4所小学的五年级学生的一份调查显示,学生自上学以来对教师上课开展微笑教学的初步印象是: 64%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微笑教学的比例不大。据2006年2月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公布的《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显示,72%的被调查初中生表示,教师使用的不文明语言对其造成了心理伤害。 从教师的教学工作视角来看,一些校长把教师看成是工厂生产或加工产品的“工人”。在管理教师时,喜欢采用行政方法,而忽视教师的情感,这使得教师很反感。众所周知,行政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强制性,缺少人性。管理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学校是教育的场所,而不是军队,更何况管理的对象是有意识、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而且是受过教育的人,不宜采用外在强制手段。 可见,作为管理者或教育者,在管理和教育教学中必须要记住,教育对象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生命的人。任何忽视学生情感的教学方式,本质上都是对教育规律的践踏,是对教育科学知识存在偏见或无知的表现。为此,我们在任何管理或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把人放到中心地位,充分认识到人的情感这一生理属性,从而关注管理或教育对象的心理变化,以提高管理和教育的工作效率。 3. 为营造健康的情绪环境,家庭要为孩子建立一个减压的情绪教育环境 当前,很多学生消极情绪的产生与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有着一定的联系。据2006年6月7日《南京晨报》报道,南京地区中学生中抑郁障碍现患率达到14.8%,从年级来看,初三、高一和高三年级学生中抑郁障碍的现患率显著高于初一年级;有29种因素导致孩子抑郁,其中学习压力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最大。显然,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下,家庭给孩子提出一些过高的学习要求,长年累月,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要求使孩子承受了很大的心理负担。 可见,家庭教育应成为孩子学习的“心理减压器”和学校教育的“平衡器”,不应成为学校应试教育的“补充器”。从生理角度而言,孩子在学校应试教育紧张激烈的“苦战”中,生理上已处于疲惫状态,极需让身心得到休息调节。为此,我们的家庭教育要正确定位,以弥补应试教育的不足,给孩子创设一个和谐发展的环境,引导孩子多参加有助于减轻身心压力的唱歌、跳舞、美术、体育等活动,从而使孩子在学校产生的消极情绪降到最底限度,避免心理扭曲导致各种危害行为的产生。 3. 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把青少年的情感健康纳入学校教育课程 教育行政部门应把生命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学生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其目的是为了追求幸福的未来,如果失去了健康的身体,那未来的幸福就是一句空话。为此,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联合相关卫生部门开发有关“学生情感健康”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必修课,纳入学校课表中。 由于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地方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因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开发和实施具有地方特点的“地方情感健康”课程。 另外,课程能否有效实施,关键还在于教师的心理素养,为此,学校应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支能胜任“情感健康”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这些教师不但能创造性地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而且还能从本校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发校本课程;他们在传播预防消极情绪知识的同时,还能引导学生从鲜活的身边经验中获得启发;他们能及时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使自己的情绪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Tags:关于,负性,事件,消极,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