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13 张衡传教学评价实录

日期:2015-12-23 16:40 阅读:
1课时

13 张衡传  高中语文       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张衡传》

同学们,大家好!提到“张衡”,你马上会想到什么?“地动仪”、“科学家”、“科圣”?这堂课,让我们一起撕掉这些标签,走近张衡,感悟一个有血有肉的张衡!

活动2【活动】《张衡传》

一、预习展示,感知张衡

1、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断句。
2、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设计意图: 根据预习学情,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适时点拨,梳理文脉。

活动3【活动】《张衡传》


二、合作探究,品析张衡
教师过渡:荣格曾说“性格决定命运”,人的性格又分为显性性格和隐形性格,要品析人物形象,我们务必细品文本,从而发现灵魂的奥秘。一般来说,可以从文本以下方面来品析人物:于留白处品析;于取舍处品析;于矛盾处品析。
小组合作探究: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细品文本,品析张衡。

1、于留白处品析:(调动联想、想象将情景还原,心理补白来品析)

理解加点词词意,揣摩张衡心理,为其心理活动补白;

思考:突显了张衡哪些形象特点?

(1)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举孝廉:被荐举为孝廉。举,用于被动。孝廉,汉朝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的名称:品行端正的人。不行:没有去应荐;连:屡次。辟:(被)召请(去做官)。公府: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公府”前省介词“于”(被)。“(于)公府”,译时提前作状语。不就:不去就职。

张衡形象特点:从容淡静 不慕名利 无意仕途——有意潜心科研、史学专修

(2)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汉)顺帝初年,(张衡)两次调动官职,又任太史令之职。张衡不羡慕当代(的达官显贵),所以,他所担任的官职,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从他离开太史令这一官职,五年之后又恢复原职。

心理补白,特点:从容淡静 不慕名利 无意仕途——有意潜心科研、史学专修

(3)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退职回家,朝廷却任命他为尚书。视事:这里指官员到职工作。乞骸骨:封建时代因年老自请辞职的习惯用语,意思是担任官职,即以身许君,身非己有,因而称请求辞职为乞骸骨。

特点:德才兼备, 独善其身

2、于取舍处品析:

思考:(1)张衡各方面成就很多,为什么专门介绍科学方面的候风地动仪成就?(2)这样写突显了张衡什么特点 ?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内容分析:①制造时间和仪器名称(1句);②材料、尺寸、形状、装饰(2句);③机件、内外构造(3、4、5句);④功能和作用(6、7、8句);⑤精确程度及效果(9、10句);⑥实践证明灵敏度和准确性(11、12句);⑦交代仪器正式使用(13句)。

(文段思路:时间→名称→材料→外形→构造→作用→效果→评价→验证。)

背景补充:西汉末年,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由于政府、官吏与豪强巨富几方面的残酷剥削,加上无法克服的水旱灾害,人民走投无路,纷纷起来反抗,形成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刘秀利用农民起义的成果,登上皇位,建立了东汉王朝,东汉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故意 把皇权神秘化,竭力提倡“图谶之学”。在建武中元元年(公元56年),特别下令宣布图谶于天下,从此图谶成为东汉的国典。遇到行军大事、祭天盛典、建设灵台等事时,光武帝在发布堂皇的诏令文诰里也引用“图谶”上的语句,作为他的神秘护符,更进一步宣扬迷信,扩大图谶对人民的麻醉作用。当时“图谶之学”,风靡全国并且成为东汉政权存在的“理论基础”。东汉时期,一般大小学者多是“博贯五经,兼明图谶”,想方设法附会古代经典来大谈“谶纬”,鬼话连篇,谋求富贵。
小结:科学成就是张衡的最高成就,候风地动仪又是其中的典型科学发明,张衡的科学成就在我国甚至世界历史上都值得肯定。在“众人皆醉”的昏庸迷信中,他不仅用理性的科学精神身先力行,担任侍中时,给汉顺帝上了一道《请禁绝图谶疏》,从根本上对谶纬迷信进行清算,更是在这样的风气中精心专研科学,创造发明。他的勇气,他的清醒理性令人叹服。

3、于矛盾处品析:

(1)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

(2)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后来张衡升任侍中,顺帝任用他入宫廷,在自己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出意见。顺帝曾经询问张衡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们害怕他说自己的坏话,都用眼睛瞪着他,张衡便用一些不易捉摸的话回答后出来了。

(3)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门大户,与河间王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一上任就树立(自己的)威信与尊严,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国政治理得好。

——节奏感很强的语言,表现了张衡的态度果断,措施得力

思考探究:针对国风过度奢侈,张衡敢于作《二京赋》 “因以讽谏”,为何却在位居侍中这一“匡补国政”职位,“帝问天下所疾恶者”时,却“诡对而出”?当他“出为河间相”面对“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的情形,却又“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你是怎样看待张衡身上的这些矛盾的?

补充: “衡长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老庄思想“全身避祸,保真养性”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同“逊”)——《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篇第二十三
                     ——明哲保身,果敢机智
张衡深受儒道思想影响,亦道亦儒,一方面,他忧国忧民,敢于讽谏,身担重义;另一方面,他明哲保身,全身避祸,只是因为他坚定理想,用心笃定,潜心专研,最终成就了“千秋科圣”。
设计意图: 知人论世,补充时代背景及文化背景,引导学生用文本品析方法,从社会时代、文化层面进一步品析人物形象。

4、小结概括: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你认为张衡是凭借什么练就成“全才”的?

抵住外力,内练本领,从容淡静,用心笃定,不慕名利,勤奋好学,终成“全才”。

设计意图:深化理解,概括全文 。

活动4【练习】《张衡传》

拓展延伸,感悟张衡       

假如张衡是我校高三应届生,请你以学校校长的身份写一封简洁明了的推荐信,向清华大学推荐这位优秀的学生。(字数不超过100字,只写正文部分)

设计意图:以应用文形式考查学生感悟人物形象,语言表达能力。

13 张衡传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13 张衡传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张衡传》

同学们,大家好!提到“张衡”,你马上会想到什么?“地动仪”、“科学家”、“科圣”?这堂课,让我们一起撕掉这些标签,走近张衡,感悟一个有血有肉的张衡!

活动2【活动】《张衡传》

一、预习展示,感知张衡

1、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断句。
2、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设计意图: 根据预习学情,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适时点拨,梳理文脉。

活动3【活动】《张衡传》


二、合作探究,品析张衡
教师过渡:荣格曾说“性格决定命运”,人的性格又分为显性性格和隐形性格,要品析人物形象,我们务必细品文本,从而发现灵魂的奥秘。一般来说,可以从文本以下方面来品析人物:于留白处品析;于取舍处品析;于矛盾处品析。
小组合作探究: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细品文本,品析张衡。

1、于留白处品析:(调动联想、想象将情景还原,心理补白来品析)

理解加点词词意,揣摩张衡心理,为其心理活动补白;

思考:突显了张衡哪些形象特点?

(1)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举孝廉:被荐举为孝廉。举,用于被动。孝廉,汉朝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的名称:品行端正的人。不行:没有去应荐;连:屡次。辟:(被)召请(去做官)。公府: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公府”前省介词“于”(被)。“(于)公府”,译时提前作状语。不就:不去就职。

张衡形象特点:从容淡静 不慕名利 无意仕途——有意潜心科研、史学专修

(2)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汉)顺帝初年,(张衡)两次调动官职,又任太史令之职。张衡不羡慕当代(的达官显贵),所以,他所担任的官职,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从他离开太史令这一官职,五年之后又恢复原职。

心理补白,特点:从容淡静 不慕名利 无意仕途——有意潜心科研、史学专修

(3)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退职回家,朝廷却任命他为尚书。视事:这里指官员到职工作。乞骸骨:封建时代因年老自请辞职的习惯用语,意思是担任官职,即以身许君,身非己有,因而称请求辞职为乞骸骨。

特点:德才兼备, 独善其身

2、于取舍处品析:

思考:(1)张衡各方面成就很多,为什么专门介绍科学方面的候风地动仪成就?(2)这样写突显了张衡什么特点 ?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内容分析:①制造时间和仪器名称(1句);②材料、尺寸、形状、装饰(2句);③机件、内外构造(3、4、5句);④功能和作用(6、7、8句);⑤精确程度及效果(9、10句);⑥实践证明灵敏度和准确性(11、12句);⑦交代仪器正式使用(13句)。

(文段思路:时间→名称→材料→外形→构造→作用→效果→评价→验证。)

背景补充:西汉末年,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由于政府、官吏与豪强巨富几方面的残酷剥削,加上无法克服的水旱灾害,人民走投无路,纷纷起来反抗,形成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刘秀利用农民起义的成果,登上皇位,建立了东汉王朝,东汉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故意 把皇权神秘化,竭力提倡“图谶之学”。在建武中元元年(公元56年),特别下令宣布图谶于天下,从此图谶成为东汉的国典。遇到行军大事、祭天盛典、建设灵台等事时,光武帝在发布堂皇的诏令文诰里也引用“图谶”上的语句,作为他的神秘护符,更进一步宣扬迷信,扩大图谶对人民的麻醉作用。当时“图谶之学”,风靡全国并且成为东汉政权存在的“理论基础”。东汉时期,一般大小学者多是“博贯五经,兼明图谶”,想方设法附会古代经典来大谈“谶纬”,鬼话连篇,谋求富贵。
小结:科学成就是张衡的最高成就,候风地动仪又是其中的典型科学发明,张衡的科学成就在我国甚至世界历史上都值得肯定。在“众人皆醉”的昏庸迷信中,他不仅用理性的科学精神身先力行,担任侍中时,给汉顺帝上了一道《请禁绝图谶疏》,从根本上对谶纬迷信进行清算,更是在这样的风气中精心专研科学,创造发明。他的勇气,他的清醒理性令人叹服。

3、于矛盾处品析:

(1)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

(2)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后来张衡升任侍中,顺帝任用他入宫廷,在自己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出意见。顺帝曾经询问张衡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们害怕他说自己的坏话,都用眼睛瞪着他,张衡便用一些不易捉摸的话回答后出来了。

(3)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门大户,与河间王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一上任就树立(自己的)威信与尊严,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国政治理得好。

——节奏感很强的语言,表现了张衡的态度果断,措施得力

思考探究:针对国风过度奢侈,张衡敢于作《二京赋》 “因以讽谏”,为何却在位居侍中这一“匡补国政”职位,“帝问天下所疾恶者”时,却“诡对而出”?当他“出为河间相”面对“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的情形,却又“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你是怎样看待张衡身上的这些矛盾的?

补充: “衡长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老庄思想“全身避祸,保真养性”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同“逊”)——《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篇第二十三
                     ——明哲保身,果敢机智
张衡深受儒道思想影响,亦道亦儒,一方面,他忧国忧民,敢于讽谏,身担重义;另一方面,他明哲保身,全身避祸,只是因为他坚定理想,用心笃定,潜心专研,最终成就了“千秋科圣”。
设计意图: 知人论世,补充时代背景及文化背景,引导学生用文本品析方法,从社会时代、文化层面进一步品析人物形象。

4、小结概括: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你认为张衡是凭借什么练就成“全才”的?

抵住外力,内练本领,从容淡静,用心笃定,不慕名利,勤奋好学,终成“全才”。

设计意图:深化理解,概括全文 。

活动4【练习】《张衡传》

拓展延伸,感悟张衡       

假如张衡是我校高三应届生,请你以学校校长的身份写一封简洁明了的推荐信,向清华大学推荐这位优秀的学生。(字数不超过100字,只写正文部分)

设计意图:以应用文形式考查学生感悟人物形象,语言表达能力。

Tags:张衡,教学,评价,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