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立交桥式德育模式的研究》实施方案

日期:2011-9-23 10:00 作者:chunzhou 阅读:

《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立交桥式德育模式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现状分析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文明最讲道德的国家之一。然而一些现实却是,子不孝父不慈,老师抄袭学生作弊,违法违纪案件不断……还有问题奶粉,苏丹红,地沟油,瘦肉精等食品问题令人心惊胆颤,个别人的行为损害了整体形象。该如何补充国人的道德血液,让煌煌大道更加热烈光明,值得每个教育人深思。现实大环境造成了学校教育“独木难支”,家庭教育“教不得法”,社区教育“鱼龙混杂”,德育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表现为德育工作缺乏实效性和感召力、德育智育失衡、德育方式单一和方法简单化、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不协调、学生思想问题心理问题突出、德育工作的机制不健全和投入不足等问题。

我校创建于2010年8月,是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新学校。尽管办学时间不长,但一些学生的道德素质问题显露无疑。面对德育教育严峻的现实和我校德育现状,我们本着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确立了《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立交桥式德育模式的研究》课题,力求把德育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区,建立起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共同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1.理论依据: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越大就能为非作恶越大。”

2.政策依据:200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未成年人的德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 8号)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社会各方面要为青少年提供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和德育活动基地,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旨在通过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立交桥式德育模式研究,创新德育教育新模式,探索学校、家庭和社区德育教育整合机制,改变目前德育的单—刻板模式和封闭性,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联系,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走上一个新台阶,尽快创建富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教育模式。

通过研究努力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道德认识、健康积极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使青少年学生知晓事理,明辨是非,知荣辱,辩善恶。转变教师的德育观念,提高教师的德育的理性认识和实践水平。

通过创新德育模式研究,构建起学校、家庭、社区德育工作整合机制研究的框架和实践操作模式,为德育教育理论研究提供成功的案例和值得推广的经验。同时,立足本校校情、对新办学校德育模式的探索理念与实践,也将对相似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前期研究成果概要

我校自建校以来,对德育工作十分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校之初,就成立了以周玉武校长为组长的滁州六中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关制度和具体工作方案,并加以落实。同时,建立滁州六中心理咨询室,并聘请贾芳梅、许培舜老师为学校兼职心理咨询员。学校以各种节日(教师节、9.20道德宣传日、国庆节、12.4法制宣传日等)为契机,加强学生尊敬师长、遵纪守法、爱国爱家和团结友善教育,提升学生道德水平。本学期伊始,学校就把“感恩、环保、礼仪、养成、责任”作为本学期德育工作主线,贯彻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我校孟祥金、贾芳梅老师在区师德演讲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曾政老师代表南谯区直工委在区“创先争优”演讲比赛中获得第二名。

张作真老师的论文《滁州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获安徽省教科研论文评选三等奖,《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研究之我见》在省级刊物《安徽教育科研》发表。

2010年市教研室张作真老师为滁州市教育局撰写的调研报告《滁州市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对全市中小学德育教育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和系统分析,以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开展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学校及课题组成员以上所做的工作、研究和成果,为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前提,本课题的前期论证较为充分。

三、课题的界定

(一)总体范围界定:研究范围是滁州六中所有学生、施集初中的部分学生。从城乡结合部学校和农村学校两个层面来研究。

(二)关健概念界定:

模式:“模式”一词源于拉丁文(modus)意思是与手有关的定型化的操作样式,它最初只是指对操作过程的经验性的概括。模式强调的是形式上的规律,而非实质上的规律,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现代汉语词典》定义:“模式,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美国两位比较政治学者比尔和哈德格雷夫认为:“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英国人丹尼斯·麦奎尔和瑞典人斯文·温德尔从传播学角度将模式看作是:“用图像形式对某一事项或实体进行的一种有意简化的描述。一个模式试图表明任何结构或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模式是一种指导,在一个良好的指导下,有助于你完成任务,有助于你作出一个优良的设计方案,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德育模式:在理查德·哈什等著的《道德教育模式》中讲到:“德育模式是一种考虑教育机构中关心、判断和行动过程的方式。它包括关于人们如何发展道德的理论观点以及促进道德发展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在国内,德育模式问题也受到关注。有的把德育模式归入方法范畴;有的强调它与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表现出特定的结构与活动序列;还有的认为,德育模式是德育理论以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我们认为,首先,德育模式不是德育方法,它与讲授、谈话等德育方法显然不属同一层次;其次,德育模式不是德育计划,计划是它的外在轮廓,仅此不足以揭示其内含的德育思想和意向;第三,德育模式也不是理论,至少不仅仅是理论,它还内涵着程序、结构、原则、策略等,远比纯理论丰富的多。

德育模式是在一定的德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经长期德育实践而定型的德育活动结构及其配套的实施策略。它包含着理论指导、活动的结构与程序、实施原则、操作要领等诸因素统一结合构成的德育活动形式。本课题中的“德育模式”主要指以学生为核心的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德育教育管理机制的基本框架。

社区:社区是大课堂,是活教材,是体现学生自尊、自信、自主、自立的舞台。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社会的细胞。“社区”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不单指城市的街道、小区,也包括农村的邻里、乡亲。社区是一所没有围墙的特殊学校,有着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物质资源,可以使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对少年儿童教育工作的合力。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干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事,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发现自身的潜力和价值,也学到了生活本领。因此,我们说社区既是青少年参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也是青少年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课堂。

四、研究目标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家庭为支柱、以社区为依托的“立交桥”式德育模式,探索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合力形成机制。改变目前德育的单—刻板模式和封闭性,扩大德育的开放性,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因课题内容涉及范围广、内容多,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分为三个子课题,从不同方向、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层层推进来展开研究。

第一子课题:探索深化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以黑板报、宣传栏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打造“书香校园”书屋,重视让学生与知识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探索学生内化道德情操、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有效途径,拓展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第二子课题:探索家庭、社区德育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通过建立和完善家长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座谈、家长接待日、校讯通、学校网站等形式加强家校联系,成立家长委员会等家庭教育组织形式,指导家庭教育。

依托社区丰富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利用好社区这个特殊学校的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化教育活动,构建社区德育网络组织。收集、编写本地区德育乡土教材等多种资源,发挥优势,共同育人。

第三子课题:探索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德育整合机制,创新德育工作新模式。

以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为载体,通过德育资源调查和学生道德现状、需求调查,创建“书香校园”书屋和“书香之家”,促进“学校――社区”资源开放、互动和共享,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形成德育教育合力,创新德育工作模式和机制,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家庭为支柱、以社区为依托的“立交桥”式德育模式。

六、研究对象

滁州六中在校初中学生和南谯区施集初中部分在校生,包括了城乡结合部和乡镇两个两校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问卷法、文献研究法等。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强调教学行为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强调行动过程与研究相结合,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践问题为首要目标。我们采用行动法主要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德育教育活动和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德育实际问题。我们

问个案研究法是追踪研究某一个体或团体的行为的一种方法。它包括对一个或几个个案材料的收集、记录,并写出个案报告。它通常采用观察面谈、收集文件证据、描述统计、测验问卷、图片、影片或录像资料等方法。我们所进行的课题研究,将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比如说德育课堂教学的案例、学生成长案例、教师的叙事案例等。

问卷法是通过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调查表收集资料,以测量人的行为和态度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使用问卷法可以把研究课题分解为若干个项目(变量),再拟成具体问题,编制成标准化问卷,发给研究对象。能在短时间内调查很多研究对象,取得大量的资料,能对资料进行数量化处理,经济省时。

八、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3-2011.4)

搜索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学习、交流、讨论,了解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完成课题研究前期的可行性论证,确定研究课题,确立课题组负责人和成员,撰写实施方案,举行课题的开题听证会。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4-2012.9)

1.确定课题研究重点,落实操作细则。

2.明确研究目标,进行目标管理。

3.实施各计划的具体操作。

广泛宣传,发动师生参与;个案落实,跟踪分析;加强与家庭、社区的联系、沟通,广泛听取意见,调整原有计划;召开各种座谈会、调查会、研讨会,昭示研究思路;对立交桥式德育模式作出初步评价;采集研究有关数据,积累资料,撰写中期报告;收集案例、撰写心得、部分经验及实验思考的有关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9-2013.5)

收集个案及有关研究资料,整理成册;对结果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并揭示德育教育的规律,总结、提炼学校、家庭、社区整合教育的德育模式,撰写研究报告; 举办结题论证报告会并对课题研究进行反思。

九、操作策略措施

1.共同配合,统一协调。在课题组的统一指挥下,分三个子课题开展研究。

2.以子课题组为单位,构建学习共同体。二年内每人至少要学习和阅读三本书,形式以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为辅,课题组成员掌握教育科研相关知识。

3.建立课题组例会制度。定期组织成员召开分析、总结会,及时汇总各方面情况,促使课题研究有步骤、有计划地执行。

4.建立教师课题研究业务档案。记载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讨论、学习、测试、练兵、竞赛等方面的情况。教师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成绩均列为平时考核及年度考核内容,作为聘用、考核、评优、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与奖惩挂钩。

十、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负责人周玉武、张作真负责课题研究指导工作,负责社区德育教育联系工作:

第一子课题:

负责人:徐宗湘   成员:安庆春  孟祥金 童来忠  赵福红

第二子课题:

负责人:唐宜峰   成员:史克松  吴乃海  杜宏清

第三子课题:

负责人:史正银   成员:石  春  曹传礼  赵宝虎  曾 政

具体分工如下:

课题组

姓名

具体分工任务

徐宗湘

负责德育课堂渗透教学研究工作

安庆春

负责利用黑板报、宣传栏为载体加强德育教育研究工作

孟祥金

负责打造“书香校园”书屋,建立良好道德生态环境材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

童来忠 赵福红

负责施集中学有关第一子课题内容的研究工作

唐宜峰

负责家长学校及校务委员会工作

史克松

负责家长学校、校讯通和校园网站德育研究工作

吴乃海

负责社区德育素材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

杜宏清

负责社区教育、活动场所的提供和德育教育

史正银

学校德育资源现状调查,需求调查等材料研究工作

曹传礼

负责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研究工作

赵宝虎

负责学校德育活动和关心下一代工作

石春

曾政

负责家庭、学校和社区德育研究材料收集整理,以及各种资源库建设。

十一、研究经费

学校提供资金保证课题实验的顺利进行。

十二、预期成果形式

结课研究报告、研究论文、展示汇报课、教学及活动案例集锦、录像光盘等。

Tags: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立交桥式德育模式的研究,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