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农村教师和农村学校,被统称为教育“三农”。 农村学生基础差、农村教师素质低、农村学校条件简陋,是农村教育的三大问题。 破解这三大问题,笔者认为有三大对策 对策一:校本培训与校外培训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然而,由于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原因,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手法落后等弊端,整体水平跟城镇学校教师相比,明显差了一大截。 农村学校应正视自身先天不足的现实,从校情、师情实际出发,奉行“培训是最好的福利,也是教育最合算的投资”理念,采取校本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两条腿齐头并进走路的办法,不断加大教师业务培训工作力度,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有针对性、实效性地拓宽他们的专业知识面,夯实基础功底,形成学历层次与能力素质齐高、共长的态势。 应科学定编设岗,严格考核管理,坚持“逢进必考”、“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原则,实行教师招考制和全员聘任制,劝退或调离一批年龄偏大、身体偏差或素质偏低的教师,建立一套公平竞争、有序流动和有效激励的用人机制,进一步充实师资力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力求各个年龄段呈梯形结构均衡、合理分布,实现农村教师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三化”和老、中、青“三结合”目标,有利于推动农村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加快教学改革进程。 对策二:师本教育与生本教育 在教育界,围绕师本教育与生本教育孰轻孰重的问题,一直争论个不休,但不管师本、生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才是根本! 农村学校普遍点多面广、布局分散、规模小,很多课程都无法开设,既误人子弟,又浪费资源,严重制约着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应下大决心关停并转一批教学网点,收缩成中心学校,整合教育资源集中办学,提高效率。 在城乡之间统筹兼顾,实行教师流动制度,进一步优化城乡教育资源结构,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取消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设置,学生不分地域、成绩无论优劣,皆一视同仁,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学管理。 倡导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勇于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架子,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和生本教育精神,实现“活教”与“严管”的和谐统一,达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完美境界。 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改以往“满堂灌”、“填鸭式”、“炒饭式”的老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师生在交流互动中每每摩擦出始料不及的思维火花,课堂因真实而实在,因灵动而精彩。 教师还是那些教师,学生还是那些学生,不同的教育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教育的魅力! 对策三:苦文化与实文化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知识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讲究方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老祖宗几千年因袭相传的教育传统,必有其合理性;教育改革不断花样翻新,名堂听起来很美,但并不见得都有实效。 “求知无捷径,苦读有奇功”、“苦苦苦,不苦何以通今古”?教育就是要读书,读书就是要吃苦;成绩是苦出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素质是读出来的。以农村学校现有的师资水平、生源基础,要想笨鸟先飞、出奇制胜,必须勤学苦练、苦教苦读,别无选择! 要以“苦育、苦管、苦教、苦学”和“讲实际、办实事、练实力、求实效”的苦文化和实文化,作为农村学校的文化精髓,狠抓常规教育管理,让教学工作回归课本,回归基础,回归常态化,让苦文化、实文化深入人心,营造一种“以苦为乐、求真务实”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手抓背诵、理解和积累,一手抓训练、运用和巩固,采用大题量、高强度的“题海”训练战术,带领学生突入“题海”、跳出“题海”,真正成为做题的高手、考试的能手,最大限度地提高训练效率。通过苦背、苦记、苦练、苦学,不断加深学生对课题的记忆、理解和运用程度,以量变促质变,从而实现“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教学目标。 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教育思想,大胆探索教学方法,最终必将凝聚成一股无形的力量,共同推动着农村教育从低谷走向高峰,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Tags:如何,破解,农村,教育,大问题 |